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极恶皇后 >

第62章

极恶皇后-第62章

小说: 极恶皇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在离襄阳城几十里的地方,我们的运粮车队就遇到了难民队伍的围攻。越接近襄阳城,难民队伍越多,我们的车队简直步履维艰。
其实这些难民也不是打劫,他们只是跪在我们必经的路上磕头求粮。于是一袋袋粮食从车上扔了下去。
这个消息一传出去,难民如潮水般涌来。最后,我们的队伍完全无法前行了。而那一万多担粮食也已经散出去了十分之一。
最后,大家紧急商量的结果是:不能再这样沿途散粮了。
因为,第一,这些粮食主要是要运去赈济重灾区的重灾民的,尤其是那些至今仍留在灾区,连逃难都逃不了的老弱病残。饿死的人,也主要是这一部分人。这些会逃难地。都是些身强力壮的,他们换了地方,还可以找些短工做做。即使要饭,也还可以活命。最悲惨的。是那些留在灾区等死地人。
第二,这些人拦路要粮的人里面,有一大部分可能地确是灾民,但还有一些可能根本就不是难民,而是本地居民。趁机混水摸鱼,故意穿得破破烂烂地装难民来骗粮食。
考虑到这些后,不再随便发放粮食了。。网;电脑站www;.cN更新最快。结果,那些新涌来的灾民不干了,把我们的队伍团团围住,而且人越围越多,看起来黑压压的,竟有上千之众。
一开始,杨太傅和齐王还下车好言相劝。一再解释这些粮食是要运到灾区去的。
可是越解释,难民越不满,纷纷喊道:“你们根本搞不清楚状况!我们哪里找得到活干?这里难民太多。早就什么活都找不到了。我们哪里还要得到饭?现在襄阳城地难民比它本来的人口还多,襄阳的人也早就施舍不起了。每天街上都有好多饿死的人。”
杨太傅辩了一句:“可是你们好歹还有力气逃难出来啊。那些至今仍留在家乡的老弱病残,他们可是连路都走不动。只能眼巴巴地等着这些粮食去救命。”
大家更鼓噪起来:“老弱病残该救,我们就该死吗?这是什么道理?”
一时群情激愤,剑拔弩张。
眼看着日已西斜,残阳如血。我也紧张得冷汗潸潸。
如果我们不能赶在天黑前进城,一直被围困在这荒郊野外,再这样僵持下去,会出大事的。一旦酿成抢粮暴动,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面对的可都是一些饿急了的人,把这些人惹毛了,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
此时,似乎连空气都凝固了。
这时,吱呀一声,赈灾队伍中最高大华贵地一辆车终于打开了,露出了两张虽然很紧张,但仍努力维持笑容的脸。
就在难民围住我们的时候,我已经被太子拉进了车子。现在,我就坐在他身边,悄悄地握着他满是汗水地、微微颤抖的手。
所有人地目光一下子全都扫了过来。
努力地舔了几下嘴唇后,他终于艰难地开口说:“那个,大家能不能听我说一句话?”
“你是谁?”难民中立刻有人毫不客气地问。
手抖得更厉害了,我紧紧地握住,耳朵里只听见他力持镇定地说:“我是太子。”
人群中立刻有人质疑说:“你是太子?别骗老子了。太子是个白痴!可老子看你,明明是个正常得很地公子哥儿嘛。”
太子整个人都抖了起来,我死死地抓着他,恨不得把我全身的力量都过给他。
这时,张泓站起来说:“这位地确就是太子殿下,我就是服侍太子的公公。大家从我说话的声音也听得出来,我是个太监,从宫里来的。如果大家还不信我是个太监,我可以立刻让大家验身。”
人群中发出了一阵哄笑。就在这阵哄笑中,刚才还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突然奇迹般地缓解了。
这时,太子转过头来看了我一眼,我赶紧冲他点了点头,同时用耳语般地声音鼓励他说:“就把我们刚刚商量好的话说出来就行了。”结果如何,我们就听天由命吧。
人群中又有人说:“好吧,我们相信你就是太子,那么请问太子殿下,您有什么旨意要宣布呢?”是十足嘲讽的语气。
太子呆了一会,就在我以为他不敢开口了的时候,他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是代表卧病在床的父皇来来慰问你们的,父皇本来是是要御驾亲临的,可惜他累病了”
“少唆!你只说到底给不给我们粮食吧。”人群不耐烦了。
我心里一惊。今天这种场面,太子已经够紧张了。那些人还这么强横无礼,连他的话都敢打断,真是刁民。
我正担心太子被吓得说不出话来了呢,却听见他很清晰地说了一个字:“给!”
这下,连杨太傅和齐王都急了,一起回头喊:“殿下”。
要知道,这“给”字一出口,可就收不回了。太子既然是代天出巡,说的话就是圣旨,君无戏言啊。
难民中发出了一阵欢呼。
这时太子又补了一句:“但不是这种给法。”
难民立即追问:“那是什么给法?”
太子这时候好像没那么紧张了,语调平稳地说:“你们想活命,这没错;留在灾区的人想活命,这也没错吧。我们总共就带来了这些粮食,如果都给了你们,让家乡的人活活饿死,你们忍心吗?因此我建议,把这些粮食平分,一半分给你们,一半运到灾区去,你们看如何?”
难民互相一商量,有人马上表态说:“也行,那就赶紧分吧。”
太子说:“不能在这里随便分。因为我们不知道你们中到底谁是真正的难民,谁是假冒领粮的。这么宝贵的救命粮,你们也不想被那些假冒的难民领去吧?不如你们跟我们一起回襄阳城,到那里之后,你们再凭难民的籍册来领粮,好不好?”
难民中又有人说:“我们慌里慌张逃命出来,哪里还带了籍册啊。”
“没有籍册也不要紧,去找官府补办。只要你能证明你的确是难民,开一张临时籍册出来,我们照样给你发米。”
话说到这里,杨太傅和齐王也赶紧帮着承诺。人群终于慢慢让开了一条路。
此时,夕阳已经收起了它最后一道余晖,黄昏来临了。车子又轱辘辘开动了。车门一关上,我就猛地扑过去抱住他说:“天那,你今天简直像英雄一样,是你救了我们所有的人!我的夫君好棒哦,我爱死你了!”
咦?怎么毫无反应啊?难道我这个马匹拍得还不够响?
我松开手,某人软绵绵地倒了下去。
我的“英雄”,在慷慨…哦,不好意思,是颤抖着陈词之后,大概是越想越后怕,已经吓得昏过去了。
第五章  第十五节  小花猫讨饭记(一)
襄阳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的版图。秦统一天下后,以汉水以北为南阳郡,汉水以南为南郡。汉朝时,将南阳郡、南郡与江陵、长沙等七郡统归荆州。魏晋仍沿袭汉制。
襄阳城东北有个叫“大堤”的地方。顾名思义,就是建在汉水两岸的巨大堤防。过往的船客便在此上岸,歇脚逗留。
久而久之,堤坊的周边慢慢发展成了风花雪月的烟花区,妓院酒肆林立。每当夜色降临,这里便灯笼高挑,辉映十里,歌管舞袖,飞杯传觞。“大堤”,成了荆襄一带著名的销金窟、美人窝。
翻开汉乐府,里面多的是对“大堤”繁荣盛景的描述:“南国佳人多,莫若大堤女”;“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
因为读过了这些描写“大堤”的浓词艳句,在来襄阳之前,我对“大堤”是很憧憬的。这次来的路上,我也一直在想,一定要和我的小花猫去见识见识。
可惜我们这次来是来赈灾的。赈灾嘛,跟风花雪月,听起来总是格格不入的。
初到襄阳城的前三天,我们每天都忙得昏天黑地。别说去“大堤”了,有时候连吃饭都顾不上吃。
白天,指挥监督着“难民赈济所”做各种难民安置工作。比如,开了两个“领粮处”,让难民凭籍册排队领粮;开了一个“义诊处”,给难民义诊,给那些染上了伤寒痢疾的难民们发放免费汤药。。1…6…K;电脑站www;.Cn更新最快。同时还在街上开了好几个“施粥处”。我和太子时不时地去巡查一下。遇到人多忙不过来的时候,还亲自动手帮忙。
一开始,每到一处。难民们忙不跌地磕头行礼。次数多了,在太子的一再要求下。人们也不磕头了,只是笑咪咪地喊一声:“殿下,您又来了?”
太子的“傻子”之名,在这次赈灾中算是彻底洗清了。不仅如此,还获得了极大地声誉。至少我们经过的地方。人们对太子都是赞不绝口的。
当然这些是用大量地救灾物资换来的。没有这些救命地东西,你再是太子又如何?就像那天在襄阳城外被难民包围的时候,如果太子不答应给他们粮食,他们能把太子撕来吃了。
而在襄阳城滞留的灾民人数也远远超过了我们的估计。在襄阳呆了三天之后,我们带来的粮食已经消耗了快三分之二了。更糟糕地是,对于那些灾民来说,这依然只是杯水车薪。街上虽然暂时不再有饿殍,但我们给的这一点点的粮食,估计也管不了几天。等我们一走。他们还是会饿死。
这时,襄阳城的米价已经涨到了三十两银子一石,而平时的米价只有三两一石。也就是说。米价涨了整整十倍。
我和太子正忧心忡忡地讨论着米价问题,骂着米商黑心。张泓在一旁说:“两位主子是没有到过民间。这襄阳还算民风淳厚的。这里的米商也算是有良心的了。两位主子要是到了奴才的家乡扬州,才知道什么叫奸商。据奴才估计。那边地米价现在只怕已经涨到平时的二十倍的了。就是这样,米店还爱卖不卖地,通常只上午开门,到下午,就关了,任那些排队买米的人把门敲破也不踩地。”
“这是为什么呢?高于平时二十倍还不卖呀?”太子不解地问。
“如果他继续囤积地话,过几天可能会涨得更高。奴才进宫的那一年,扬州地米价就曾经涨到原价的三十倍。”
“三十倍?我的天哪!”我和太子真是太不知人间疾苦了。原来,老百姓的生活如此艰难,一遇到灾荒,他们就只有等死的份。一般平价的米他们都买不起了,何况还是这种高得离谱的高价米。
张泓感叹说:“就因为米价这么高,家里实在养不活了,才把小的送进宫的。送进宫后虽然不再是男人,但好歹小命还在,总比留在家里等死强。”
我和太子相顾默然。
我们也知道宫里的太监多是来自贫困人家,好人家谁舍得把儿子弄残了身体送进宫当太监呢?但面对一个我们如此熟悉的人,心里还是觉得凄惨。
这时,外面通传说:“齐王殿下、杨太傅以及郭大人到。”我赶紧站了起来,低着头站到了太子身后。这几天同路而来,虽然我努力遮掩,但从齐王看我的眼神中,我估计他早就认出了我,只是他没有揭穿而已。
至于杨太傅,在宴会上倒也见过一两次,不过他应该没记住我的长相。每次参加宴会多少人啊,对他来说,我是个小辈的女人,他也不会注意看的。更何况我现在又是小太监的打扮。
大家坐在一起愁眉苦脸商量来商量去的结果,还是那句话:一定要发动那些富商、乡绅,踊跃捐钱捐米,共度灾荒,共体时艰。
不然,光靠我们带来的那点粮食,用不了多久,就会难以为继的。而整个荆州,各郡各县官府的粮仓,早就已经放空了。
可是,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好难。这几天,我和张泓几乎每天晚上都要陪着太子去那些富商、乡绅家赴宴,在席间一再恳请他们支援。
一般太子开口,他们还是会答应给一点的。但他们给的,和我们需要的,实在是相差太远了。
可怜太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