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隋书 >

第112章

隋书-第112章

小说: 隋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隋总曲簿》一卷

《推七音》二卷(并尺法。)

《乐论事》一卷

《乐事》一卷

《正声伎杂等曲簿》一卷

《太常寺曲名》一卷

《太常寺曲簿》十一卷

《歌曲名》五卷

《历代乐名》一卷

《钟磬志》二卷(公孙崇撰。)

《乐悬》一卷(何晏等撰议。)

《乐悬图》一卷

《钟律纬辩宗见》一卷

《当管七声》二卷(魏僧撰。)

《黄钟律》一卷(梁有《钟律纬》六卷,梁武帝撰,亡。)

右四十二部,一百四十二卷。(通计亡书,合四十六部,二百六十三卷。)

乐者,先王所以致神祇,和邦国,谐万姓,安宾客,悦远人,所从来久矣。

周人存六代之乐,曰《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护》、

《大武》。其后衰微崩坏,及秦而顿灭。汉初,制氏虽纪其铿锵彭儛,而不能

通其义。其后窦公、河间献王、常山王、张禹,咸献《乐书》。魏、晋已后,虽

加损益,去正转远,事在《声乐志》。今录其见书,以补乐章之阙。

《春秋经》十一卷(吴卫将军士燮注。)

《春秋左氏长经》二十卷(汉侍中贾逵章句。)

《春秋左氏解诂》三十卷(贾逵撰。)

《春秋左氏传解谊》三十一卷(汉九江太守服虔注。)

《春秋左氏传》三十卷(王肃注。)

《春秋左氏传》三十卷(董遇章句。)

《春秋左氏传义注》十八卷(孙毓注。)

《春秋左氏传》十二卷(魏司徒王朗撰。)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杜预撰。)

《春秋杜氏》、《服氏注春秋左传》十卷(残缺。)

《春秋左氏传音》三卷(魏中散大夫嵇康撰。梁有服虔、杜预音三卷,魏高

贵乡公《春秋左氏传音》三卷,曹躯音、尚书左人郎荀讷等音四卷,亡。)

《春秋左氏传音》三卷(李轨撰。)

《春秋左氏传音》三卷(徐邈撰。)

《春秋释训》一卷(贾逵撰。)

《春秋左氏经传朱墨列》一卷(贾逵撰。)

《春秋释例》十卷(汉公车徵士颖容撰。梁有《春秋左氏传条例》九卷,汉

大司农郑众撰。)

《春秋左氏膏肓释疴》十卷(服虔撰。梁有《春秋汉议驳》二卷,服虔撰,

亡。)

《驳何氏汉议》二卷(郑玄撰。)

《春秋成长说》九卷(服虔撰。梁有《春秋左氏达义》一卷,汉司徒掾王玢

撰,亡。)

《春秋塞难》三卷(服虔撰。梁有《春秋杂议难》五卷,汉少府孔融撰;

《春秋左氏释驳》一卷,王朗撰。亡。)

《春秋说要》十卷(魏乐平太守糜信撰。)

《春秋释例》十五卷(杜预撰。梁有《春秋释例引序》一卷,齐正员郎杜乾

光撰,亡。)

《春秋左氏传评》二卷(杜预撰。)

《春秋条例》十一卷(晋太尉刘寔撰。梁有《春秋公羊达义》三卷,刘寔撰,

亡。)

《春秋经例》十二卷(晋方范撰。梁有《春秋释滞》十卷,晋尚书左丞殷兴

撰,《春秋释难》三卷,晋护军范坚撰。亡。)

《春秋左氏传条例》二十五卷

《春秋义例》十卷

《春秋左传例苑》十九卷(梁有《春秋经传说例疑隐》一卷,吴略撰;《春

秋左氏分野》一卷;《春秋十二公名》一卷,郑玄撰。亡。)

《春秋左氏经传通解》四卷(王述之撰。)

《春秋左氏传贾、服异同略》五卷(孙毓撰。)

《春秋左氏函传义》十五卷(干宝撰。)

《春秋左氏区别》三十卷(尚书功论郎何始真撰。)

《春秋文苑》六卷

《春秋丛林》十二卷

《春秋义林》一卷

《春秋大夫辞》三卷

《春秋嘉语》六卷

《春秋左氏诸大夫世谱》十三卷

《春秋五辩》二卷(梁五经博士沈宏撰。)

《春秋辩证》六卷

《春秋旨通》十卷(王述之撰。)

《春秋经传解》六卷(崔灵恩撰。)

《春秋申先儒传论》十卷(崔灵恩撰。)

《春秋左氏传立义》十卷(崔灵恩撰。)

刘寔等《集解春秋序》一卷

《春秋序论》二卷(干宝撰。)

《春秋序》一卷(贺道养注。)

《春秋序》一卷(崔灵恩撰。)

《春秋序一卷(田元休注。)

《春秋左传杜预序集解》一卷(刘炫注。)

《春秋左氏经传义略》二十五卷(陈国子博士沈文阿撰。)

《王元规续沈文阿春秋左氏传义略》十卷

《春秋义略》三十卷(陈右军将军张冲撰。)

《春秋左氏义略》八卷

《春秋五十凡义疏》二卷

《春秋左氏传述义》四十卷(东京太学博士刘炫撰。)

《春秋序义疏》一卷(梁有《春秋发题》一卷,梁简文帝撰;《春秋左氏图》

十卷,汉太子太傅严彭祖撰;《古今春秋盟会地图》一卷。亡。)

《春秋公羊传》十二卷(严彭祖撰。)

《春秋公羊解诂》十一卷(汉谏议大夫何休注。)

《春秋公羊经传》十三卷晋散骑常侍王愆期注。梁有《春秋公羊传》十二卷,

晋河南太守高龙注;《春秋公羊传》十四卷,孔衍集解;《春秋公羊音》,李轨、

晋徵士江淳撰,各一卷。)

《春秋繁露》十七卷(汉胶西相董仲舒撰。)

《春秋决事》十卷(董仲舒撰。)

《春秋决疑论》一卷

《春秋左氏膏盲》十卷(何休撰。)

《春秋穀梁废疾》三卷(何休撰。)

《春秋汉议》十三卷(何休撰。)

《驳何氏汉议》二卷(郑玄撰。梁有《汉议驳》二卷,服虔撰,亡。)

《驳何氏汉议叙》一卷

《春秋公羊墨守》十四卷(何休撰。)

《春秋公羊例序》五卷(刁氏撰。)

《春秋公羊谥例》一卷(何休撰。梁有《春秋公羊传条例》一卷,何休撰;

《春秋公羊传问答》五卷,荀爽问,魏安平太守徐钦答;《春秋公羊论》二卷,

晋车骑将军庾翼问,王愆期答。亡。)

《春秋公羊解序》一卷(鲜于公撰。)

《春秋公羊疏》十二卷

《春秋穀梁传》十三卷(吴仆射唐固注。梁有《春秋穀梁传》十五卷,汉谏

议大夫尹更始撰,亡。)

《春秋穀梁传》十二卷(魏乐平太守糜信注。)

《穀梁传》十卷(晋堂邑太守张靖注。梁有《春秋穀梁传》十三卷,晋给事

郎徐乾注;《春秋穀梁传》十卷,胡讷集解。亡。)

《春秋穀梁传》十六卷(程阐撰。)

《春秋穀梁传》十四卷(孔衍撰。)

《春秋穀梁传》十二卷(徐邈撰。)

《春秋穀梁传》十四卷(段肃注,疑汉人。)

《春秋穀梁传》五卷(孔君揩训,残缺。梁十四卷)。

《春秋穀梁传》十二卷(范甯集解。梁有《穀梁音》一卷,亡。)

《春秋穀梁传》四卷(残缺,张、程、孙、刘四家集解。)

糜信《理何氏汉议》二卷(魏人撰。)

《春秋穀梁传义》十卷(徐邈撰。)

《春秋议》十卷(何休撰。)

徐邈《答春秋穀梁义》三卷

薄叔玄《问穀梁义》二卷(梁四卷。)

《春秋穀梁传例》一卷(范宁撰。)

《春秋公羊、穀梁传》十二卷(晋博士刘兆撰。)

《春秋穀梁废疾》三卷(何休撰,郑玄释,张靖笺。)

《春秋公羊、穀梁二传评》三卷

《春秋三家经本训诂》十二卷(贾逵撰。宋有《三家经》二卷,亡。)

《春秋三传论》十卷(魏大长秋韩益撰。)

《春秋经合三传》十卷(潘叔度撰。)

《春秋成夺》十卷(潘叔度撰。)

《春秋三传评》十卷(胡讷撰。梁有《春秋集三师难》三卷,《春秋集三传

经解》十卷,胡讷撰。今亡。)

《春秋土地名》三卷(晋裴秀客京相У茸#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卷(贾逵注。)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一卷(虞翻注。)

《春秋外传章句》一卷(王肃撰。梁二十二卷。)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二卷(韦昭注。)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卷(晋五经博士孔晁注。)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一卷(唐固注。梁有《春秋古今盟会地图》一卷,亡。)

右九十七部,九百八十三卷。(通计亡书,合一百三十部,一千一百九十二

卷。)

《春秋》者,鲁史策书之名。昔成周微弱,典章沦废,鲁以周公之故,遗制

尚存。仲尼因其旧史,裁而正之,或婉而成章,以存大顺,或直书其事,以示首

恶。故有求名而亡,欲盖而彰,乱臣贼子,于是大惧。其所褒贬,不可具书,皆

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说,左丘明恐失其真,乃为之传。遭秦灭学,口说尚存。

汉初,有公羊、穀梁、邹氏、夹氏,四家并行。王莽之乱,邹氏无师,夹氏亡。

初,齐人胡母子都传《公羊春秋》,授东海嬴公。嬴公授东海孟卿,孟卿授鲁人

眭孟,眭孟授东海严彭祖、鲁人颜安乐。故后汉《公羊》有严氏、颜氏之学,与

穀梁三家并立。汉末,何休又作《公羊解说》。而《左氏》汉初出于张苍之家,

本无传者。至文帝时,梁太傅贾谊为训诂,授赵人贯公。其后刘歆典校经籍,考

而正之,欲立于学,诸儒莫应。至建武中,尚书令韩歆请立而未行。时陈元最明

《左传》,又上书讼之。于是乃以魏郡李封为《左氏》博士。后群儒蔽固者,数

廷争之。及封卒,遂罢。然诸儒传《左氏》者甚众。永平中,能为《左氏》者,

擢高第为讲郎。其后贾逵、服虔并为训解。至魏,遂行于世。晋时,杜预又为

《经传集解》。《穀梁》范甯注、《公羊》何休注、《左氏》服虔、杜预注,俱

立国学。然《公羊》、《穀梁》,但试读文,而不能通其义。后学三传通讲,而

《左氏》唯传服义。至隋,杜氏盛行,服义及《公羊》、《穀梁》浸微,今殆无

师说。

《古文孝经》一卷(孔安国传。梁末亡逸,今疑非古本。)

《孝经》一卷(郑氏注。梁有马融、郑众注孝经》二卷,亡。)

《孝经》一卷(王肃解。梁有魏散骑常侍苏林,吏部尚书何晏,光禄大夫刘

邵、孙氏等注《孝经》各一卷,亡。)

《孝经解赞》一卷(韦昭解。)

《孝经默注》一卷(徐整注。)

《集解孝经》一卷(谢万集。)

《集议孝经》一卷(晋中书郎荀昶撰,亡。)

《集议孝经》一卷(晋东阳太守袁敬仲集。梁有《孝经皇义》一卷,宋均撰;

又有晋给事中杨泓,处士虞槃佐、孙氏,东阳太守殷仲文,晋陵太守殷叔道,丹

阳尹车胤,孔光各注《孝经》一卷;荀昶注《孝经》二卷;宋何承天、费沈,齐

光禄大夫王玄载,国子博士明僧绍,梁五经博士严植之,尚书功论郎曹思文,羽

林监江系之,江逊等注《孝经》各一卷;释慧始注《孝经》一卷;陶弘景《集注

孝经》一卷;诸葛循《孝经序》一卷。亡。)

《孝经》一卷(释慧琳注。梁有晋穆帝时《晋孝经》一卷,武帝时《送总明

馆孝经讲》、《议》各一卷,宋大明中《东宫讲》,齐永明三年《东宫讲》,齐

永明中《诸王讲》及贺緌讲、议《孝经义疏》各一卷,齐临沂令李玉之为始兴王

讲《孝经义疏》二卷,亡。)

《孝经义疏》十八卷(梁武帝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