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 >

第52章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第52章

小说: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候,齐派孟尝君入秦为相一样,是两国结盟的表现与措施。)
吕不韦想了想,派张唐去燕国为相比较恰当。占卜了一下,神仙也这么认为。不料张唐知道了,以为蔡泽蓄意害他,托病不出,骂道:“去燕国必须经过赵国领土,自长平之战以来,赵人恨死我们了,哪能让我过境?刚成君(蔡泽)有本事,让他干去吧!”
吕不韦再三劝说,张唐像老鳖一样,死活不出头。
这时候,吕不韦的门客里边一个正处于青春前期的小孩,名叫甘罗——是从前秦国名将甘茂的孙子——目前已经十二岁,不尿床了,拿着一个古代航模,跑进来找吕不韦。
我们知道,战国的小孩发明了直升飞机,他们用一根小棍作轴,轴顶有螺旋桨状排列的羽毛。你的小手把小棍一搓,羽片切入气流,产生升力,小棍就向上飞升。这是古代直升飞机,战国儿童的玩具。甘罗拿着古代直升飞机对吕不韦说:“听说张唐这个老鳖不肯出任燕国相国,让您如此unhappy。请您允许我去劝劝张唐吧,我非说服他去燕国不可!”
吕不韦说:“这是谁家的孩子,家长也不管管。大人的事不要小孩来!”
“相国想必知道,项橐七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是孔子的teacher。在下已经十二岁了,比项橐还要older五岁呢。而且我已经不尿床了。嘻嘻。”甘罗学过少儿英语,所以夹杂使用。他所谓的项橐,是一个不讲理的小孩,曾气死过孔子。那一次项橐和一帮光屁股小孩在马路中间活尿泥。孔子驾驶着畜力车过来,叫他让道。他说:“是应该城躲避车,还是车躲避城?”
“应该车躲避城。”孔子说。
“对啊,我们在用尿泥筑城呢,你还不快开车躲开,快点吧!”
孔子连连称赞这个小孩懂礼,赶紧作着揖跑开了。子路是驾驶员,非常不忿,要下去揪小孩的耳朵。孔子说:“你不知道新交规颁布了吗,行人违规被车撞死,司机照样有责任,照样要付高额赔偿金。所以我说这个小孩懂交规啊,懂礼啊!咱们赶紧减速绕行吧!” 
这个故事是赞颂孔子的,“君子之约,童叟无欺”就是这么来的,说孔子不欺负小孩。同时项橐也出了名,成为小孩中的雄者(就像孔融让梨是小孩中的著名雌者)。“吕望使老人奋,项橐使婴儿矜。”项橐成了小孩们的骄傲。
甘罗也准备向项橐学习,去吓唬大人。他衔吕不韦之命去说服张唐,开门见山就压迫张唐说:“你老的功绩,比白起怎样?”
张唐答道:“白起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
甘罗又问:“上一届相国范雎,在秦国用事,和如今的相国吕不韦相比,谁更专秦国之政。”
“当然吕不韦更厉害。” 
甘罗严肃地指出:“白起虽然厉害,但和范雎相比还是不行。范雎想进攻赵国,白起认为难以取胜,不肯受命出征,因此被逐出咸阳七里,绞而杀之,死得很难看。如今你的功绩不如白起,而当今相国吕不韦的权势却胜过范雎。相国吕不韦请你去出任燕相,结好燕国,你却装老鳖,我不知道你死的地方将是在哪里!是咸阳七里还是eight里!”
张唐霍然而起,精神紧张:“快去帮我求下情一,安排我去吧。”
“好的,没有 problem。”
于是张唐就这样伸出脖子出发去燕国了。
对于甘罗来说,张唐相燕,只是谈判桌上被他移动的一个筹码,干大事还得小孩亲自出马。甘罗跟吕不韦借了五辆车子开路,带着小孩爱吃的饼干,昂然直赴赵国。
赵悼襄王(赵孝成王的儿子)一看来者是个髫龄少年,身材瘦小,满脸稚气,心里不免纳罕,不等开口,甘罗已经用三句猛话像三块板砖那样砸向了他:“大王,燕太子丹入秦国为人质,你知道吗?你的understand?”
赵悼襄王措手不及,说:“我的知道!”
“秦国派张唐出任燕国相国,你understand?”
“不Understand。”
“事情很清楚,这两件事互相呼应,燕太子丹入秦,秦张唐入燕,就意味着秦燕两国结盟,互不侵犯,协同步调。这对夹在中间的赵国来说,可就危险之至了。”
赵悼襄王急说:“Yes!yes!这是秦人远交近攻之策,寡人该如何破解呢?”
“呵呵,这个很easy,只要大王愿意拿出五座城池赠与秦国,秦国愿与燕绝交。赵国的国家安全,自此不受秦燕联合之危害了。”(秦燕联合,赵国受害,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就好比德国希特勒和苏联斯大林之间笑眯眯地眉来眼去,夹在中间的波兰苦了,随后就被苏德瓜分而亡国了。)
赵悼襄王想了想:“不好不好,这个主意很不爽,我们的土地奈何就白白赠与秦国。”
甘罗早有准备,嘻嘻一笑:“倘若大王赠秦国五城,秦国愿允许大王北上攻燕,攻燕所得尽入大王口袋,足可密布五城之失。”(这确实是实话,任何国际军事行动,都得得到相关干系国的默许,秦国如果不默许,赵国是无法平安北上攻打燕国而没有后顾之忧的。)
于是,甘罗就和赵悼襄王签订了“罪恶”的“慕尼黑协定”:秦国默许赵国北上攻燕而不干涉赵国的军事行动,赵国作为回报,把五座赵城和攻燕所得城池的十分之一赠与秦国。
“协定”签署后,赵国的攻燕部队立刻行动。由于有了秦人支持,赵国顺利拔取燕国上古地区(张家口一带)三十六县,并把所得的十分之一(3。6个县)加上五个赵城给了秦国。
甘罗带着8。6个城池的地图意气扬扬回到咸阳,秦人无不瞠目结舌:一个小孩的几十天出使,居然就活生生裹挟回来8。6个城池,真是一人可当万千兵马了!秦国兵不血刃平添8。6个城池,毫无争议地按功行赏,封甘罗为上卿,还把他爷爷甘茂从前的田宅(因甘茂叛国而没收的)转赐给他。这就是甘罗十二岁出使诸侯拜上卿的事迹。强!
潇水曰:甘罗小小年纪,真可谓纵横奇才,是苏秦这样纵横大家的末流。
纵横家的定义标准,不仅仅是游走。当时国际形势有横有纵。南北为纵,东西为横,合南北的列弱为合纵,西边的秦或东边的齐与中间的弱国合作叫做连横。纵横家就是分析利用诸侯间这种纵或横的结盟、阵营关系,拯救或者打击某个诸侯国。苏秦是纵横家的老大,甘罗是纵横家的余绪。
不过,到了目前的战国晚期,纵横家已经不时髦了。秦国目前一极独大,没有什么好纵横的了。纵横家擅长在几种均势强国之间穿插,不费刀枪,纯以“势”谋“利”。譬如甘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先是促成秦燕和好,形成秦燕夹击赵国之“势”,然后再逼赵国给秦国好处,考虑到赵国不肯自割本土以献“利”给秦国,所以他还要再敦促赵国攻燕,以所占领地兑现给秦国,达到了使秦国获利的最终目的。当初秦燕要结好,纯粹是为了吓唬赵国的,秦燕最终并没有交好,却变成了秦赵结好。这中间,没有固定原则,随势而动,纵横机变,围绕着让秦国获利的根本目标,行动不拘一格,驰骋运筹,意气发扬。这就是纵横!很费脑筋的吧。
但因为它带有一定的不守信和欺骗性,这就是为什么纵横家名声不是很好的原因。
从前,齐秦两强均势对立,正是纵横家活动的黄金时代,成就了一个意气发扬的苏秦。如今秦国已是对六国摧枯拉朽之势,国际均势已被打破,格局趋于一极化,纵横家也就没有太多活动的空间了(纵横家是越乱、越多极,越能造势求利)。甘罗没有赶上适合他才能发挥的黄金时代,于是他在史书上,未闻更多建树——这倒不是后来他长大了就变傻了,而是形势变得单一了。
倘使甘罗早生几十年,赶上更乱的乱世(国际格局多极化),风流或许不逊于苏秦。看来真是时势造英雄。没了时势,只能老死牖下,泯然众人也。任是英豪,赶不上时势,也没有用。
另外说一句,纵横家并不以游走为最大特征,其实,诸子百家都是游走的。到处游走,说官来作,是整个战国时代布衣从政的总形势,并非限于纵横家。必得以天下之纵横形势、厉害关系而陈说为诸侯谋取利益者,方是纵横家。所以,从前晏子虽然也出使楚国,折说楚灵王,但没有利用天下纵横关系发言,不算纵横家。 
甘罗的一番纵横外交,看似给秦国赚进了8。6个城池,其实战略上是错误的。甘罗纵容赵国向北进攻燕国,属于“近交远攻”的错误战略。虽然赵国北攻燕的战争成果一部分转赠给了秦国,秦国看似赚了,但“损益表”上赵国获益更多(得到27。4个城),赵国被壮大了。这对秦国是不划算的。这就好比孟尝君结好韩魏攻秦一样,最终被壮大的是韩魏两国,土地进到了韩魏的口袋。这都是近交远攻带来的祸。
(注:换一个类比去讲,当时,秦是最强国,赵是次强国,燕国是弱国。秦国帮着赵国去攻燕,就相当于美国帮着中国去攻日本。中国原本就比日本大,这样就使得中国更大,日本更小。中国于是就更能威胁美国了。从美国利益出发,美国应该扶植相对小的日本,遏制大中国才对。事实上美国也是这么做的。同样,秦国也应该联络和扶植弱小的燕以遏制相对大的赵,而不是相反。扶燕遏赵,这么作,刚好也同时符合地缘上远交近攻原则。当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候,魏国也是联络最弱小的吴,合手遏制蜀国。而从来没有魏国帮着次强的蜀国,去打吴国的。所以,最后魏国也是先灭蜀,后灭吴,而不是相反。
甘罗实际上是修改了吕不韦原计划的“秦燕结盟、共谋攻赵”的策略(远交近攻),改成了“近结赵国,远攻燕国”(近交远攻)。他其实不是帮到了吕不韦,而是帮倒了吕不韦。
按照我们做企业考核的理念,甘罗虽然为秦国赚得了土地,实现了考核业绩,但他不是按照企业的正确战略去实现的,也不应该给他上卿的奖赏。——哈哈,当年如果我把这个道理给秦王政讲一下,估计也要给我奖赏吧!赏给我家里七八个庶子用用。)
赵悼襄王从秦国的这一战略失误上,尝到了甜头,于是为了尝到更多甜头,就在公元前237年,也就是吕不韦罢官秦王政亲政的时刻,亲自去咸阳拜会秦王政。赵悼襄王希望和秦国的这位新统治者建立更长久的合作关系,促使秦国继续执行甘罗启动的近交远攻的错误策略——秦与赵结好,共同侵燕,从而使赵国继续尝攻燕的甜头,不断积累其“损益表”上的益。
秦王政这时候23岁,年轻无极限,也没有大脑,就置酒咸阳招待赵悼襄王,以示秦赵的进一步联合。同意赵国继续攻燕。
置酒咸阳以后的第二年,赵国开始行动了,按照与秦议定的计划,在秦的默许下,赵国派出大将庞暖向北攻击进攻燕国。赵国还是满有进取心的嘛!它攻打燕国,也不是简单地为了扩张土地,或者报复邯郸之难以后燕国人频频趁火打劫与赵为仇的历史,而更主要的是意图劫持燕国,把燕赵大地整合为一,以便西抗强秦(燕国在河北省北部,赵国在河北省南部)。看得出来,赵人暂时与秦人合,是为了麻痹秦人的缓军之计,以避免自己螳螂捕蝉,而秦人黄雀在后的被动局面。
遗憾的是,秦王政这只黄雀很快在现实中清醒过来,决定不能容忍赵国在进攻燕国的过程中不断强大。促使秦黄雀采取干预行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