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董小宛 >

第15章

董小宛-第15章

小说: 董小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真多心。”李香君在小宛的脸颊用中指顶了一个窝。

俩人又扯了些闲话,董小宛便告辞。她和惜惜还要到多宝斋看看画呢。

冒辟疆等人进了考棚,乐得书僮茗烟独自逍遥自在。他就在金陵城里东游西逛。

他先在秦淮河边看了一场耍猴子。然后买了串糖葫芦,边吃边走,几个小孩跟在他后边,眼巴巴盯着他吃完才依依不舍地走开。茗烟转过街角,见有个瞎子在给人算命,也挤进去占了一卦,问问公子今科的吉凶。结果瞎子算定公子今天开门大吉。茗烟高兴得给了算命瞎子三钱碎银子。

走着走着就走到了多宝斋。店中的珠光宝气吸引了他。他一头钻了进去。但见店中一色精美的古董乐得他大饱眼福。他一眼就看中了一只翡翠扇坠子,便花了十二两银子买下来,准备送给冒公子做礼物。他刚想离开,不想店门前停了一辆马车,从车上下来一位美丽绝伦的女人,他看得痴了。

这女人果然光彩照人,她走进店门,茗烟就觉得店里古董的光华都暗淡了三分。这位美丽女人挑了两幅画,说是带回去鉴定一下,如果真是真品,过两天就送银子来。那女人便卷了画轴,出门上车离去。

茗烟自言自语道:“好美丽的女人。”

店伙计在旁边答话道:“秦淮河上有名的名角儿,怎能不美呢。”

茗烟问:“她叫什么名字?”

店伙计道:“她叫董小宛。怎么,小兄弟也想玩一把。你有很多银子吗?如果有就去享享艳福,包你永生难忘。”

茗烟记住了董小宛这个名字。心里想:出门时,少夫人多给了三百两银子,说是宽备薄用,这下可派上用场,待公子考完了,一定要说服他去玩玩这个叫董小宛的名妓。哎,不知公子考得怎样。茗烟抬头看看天,日头已经向西斜去。

且说冒辟疆等人进了考棚,焦急地等考官发下题目和卷子。却不料主考官郭亮夫今科却要先考弓箭,众考生乱了一阵,却敢怒不敢言,怕得罪了主考官。

原来崇祯八年,皇上忽然心血来潮,觉得要是所有科试而出的人才文武双全就好了,于是下诏规定:所有考生不仅要笔试,而且要加试弓箭。使读书人也重视武备,到时为国家出力。这条规定难倒了千千万万文弱书生。

冒辟疆等人除陈定生不怕武考以外,个个都最怕这一关。

郭亮夫这一招无疑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四个也无奈,只得放下文房四宝,趁着考前一段时间举举石锁,练练臂力。但见考棚中几百名考生中,竟有百多个石锁在上上下下的跳动,场面颇为壮观。

下午正式开考。考生们依着顺序上场射箭。规定每人射两箭。四位公子中首先轮到陈定生,他不慌不忙拈弓搭箭,“叭”,“叭”两箭射中靶子,他得了十二环。然后是侯朝宗,他尽了全力也只射出了九环。

这时轮到冒辟疆,这是他最畏惧的考目。众人知他手劲极弱,都为他捏一了把汗。冒辟疆走进场子,全身都在微微哆嗦。

他刚握住弓,就知道他碰到的是最硬的弓。待搭上箭,比好架式,用力开弓,那弓弦却只拉开一半。冒辟疆脸上冒出了汗水,咬紧牙使出全身力气,弓是拉满了,箭头却指向了天空。他摇来晃去想校正箭头指向靶子,无耐力乏,手指一松,那支箭破空而去。也是巧合,刚好一只麻雀飞过,被那支箭射个正着。全场欢声雷动。陪考官拾了那支穿着麻雀的箭,请问主考官应判多少环。

主考官郭亮夫本想整一整这位复社公子,但几百名考生面前不便太露骨,便判定这一箭算十环。

冒辟疆听说算十环,已过八环的标准,第二箭便胡乱一射。那支箭只飞到半途便插在地上了。考场里一阵哄堂大笑。

四位公子庆幸都过了关,便站到一旁要看其他考生的笑话,并且暗暗希望陈定生那十八环是最高成绩。不料,随后出场的一个少年考生让他们的后一个想法破灭了。那少年射了二十环,满分。陪考官唱出这人名字:“宁波张煌言。”四位公子扫了兴,便私下里议论这少年不过是一介武夫,没什么了不起。如果他们能够知道就是这个张煌言几年以后,率领南明义军与清兵血战六百余战的话,四位公子就会对这位少年刮目相看了。

余下的三场文考,是四位公子的拿手好戏,自然就不在话下了。

董小宛和惜惜高兴地抱着画卷跳下马车,刚进院门的刹那,瞧见一张刀痕脸对着自己邪兮兮地笑。她赶紧一下关上院门,那颗心却咚咚跳个不停,她预感到有什么不测要发生。

忙几步跑上楼去。

隔了半晌,陈大娘脸色苍白地走进来,手里拿张帖子,拿帖子的手颤抖不停。

“娘,你怎么了?脸色这么不好。”

“乖女,你先看这帖子。”

董小宛看了帖子,却是金陵有名的霸王朱统锐请她明晚到卞玉京的暖翠阁陪酒。董小宛心想:金陵城的霸王我也会过几个,这朱统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便对娘说:“娘,就不过一张帖子,我不去就是了。”

陈大娘带着哭腔说道:“乖女,你哪里知道这个厉害关系。

朱统锐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咱们惹他不起。娘背上有三条伤痕就是十年前他砍出来的。老天爷怎么让你也碰上这冤家!”

董小宛道:“这人这么可恶,明天不去。”

“不行呀,乖女。我们这样的行户人家惹他不得。金陵城大小官儿都让他五分,我们这种最贱的人,只好任他乱踩了。

八年前,他还放火烧了旧院的赵西月姑娘的楼房,将赵西月活活烧死。明天无论如何都得去应付应付。”

董小宛也懂得这世上总有什么是她惹不起的,便答应明天一定去。“好歹是在玉京姐姐那里,我也有个照应。”

第二天傍晚,董小宛想到自己竟不得不赴这个不想赴的聚会,心里就有气。无奈怕因此给全家带来横祸,只得硬着头皮前去。她叫惜惜留在家中,自己独自前往。陈大娘不放心,死活叫她爹跟着去。

董小宛琢磨晚一点去。扭头看见昨天那两幅画,便想:“哼,先请柳如是姐姐帮我鉴别画的真伪再说。柳姐姐是这方面的行家,再说自己也好久没看见柳姐姐了。”

马车穿过闹市,董旻坐在前边不安地和那个马夫闲聊。马车又向左一转头,就稳稳当当停在柳如是和钱牧斋的居所“隐园”。董旻先跳下车,然后扶女儿下车。董小宛就叫爹先往暖翠阁去通个信,说自己在钱府有事耽误,要晚去一会儿。

她心里想:钱牧斋大人好歹也是留都礼部侍郎,在朱统锐那里还有点面子吧。董旻依言先行一步。

柳如是见了董小宛,高兴得就在院子里搂住她亲了个够。

钱牧斋端着一盏茶,站在门廓下瞧着这两个美人,心里快活,脸上的笑也意味深长。见她俩人那么亲热,便清清嗓子,示意二人够了。他在灯笼照耀下的身影长长地伸入院子中,柳如是和董小宛牵着手踏着钱牧斋的影子走进厅来。

柳如是本来就最喜欢古画,何况替别人鉴赏还能显示自己的才能。进了大厅,也不客气就把书案堆着的钱牧斋的书藉、案卷、字幅等物全推到地上。一阵哗哗啦啦的纸响过后,书案上便空了出来。钱牧斋平时就溺爱他这位小老婆,什么都由着柳如是的性子。这时,忙放下茶杯,自己跑去收拾地上的书卷。

柳如是拿过小宛手中的一幅画卷搁上桌面,解了系绳。董小宛看见她用两只纤纤细手像弹琴一样在画轴上一推,那紫檀木做的画轴便车轮似地朝书案另一端滚去,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就展现在书案之上。

柳如是绕着书案细细地品赏了一下,又用手指甲轻轻在画角上划了几划,说道:“应该是真品。我想不会错。”

柳如是这时才仔细欣赏画面:近景画两棵挺拔的松树,其间杂树盘来屈去地点缀,画面显出铮铮骨气。隔岸山峦,用长皴聚点,矾石垒垒,浑厚朴茂。湖上浅汀芦苇,错落萧疏。

湖山之间点缀一叶扁舟,碧波平远,荡漾苍茫。在整幅画面的苍桑感之下,透出作者一丝天真烂漫之趣。画面布局简洁,画境明静幽寂。柳如是赞道:“好画!”

董小宛在旁边细看柳如是神色,知道她正激动不已。自己也有了几分得意。

柳如是品赏完画面,便来看那落款。不看则已,一看则大惊失色。但见款题是:梅花道人戏墨。画角飞白之处作者自题诗云:“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搅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新,只钓鲈鱼不钓名。”分明寄托了自由自在的隐遁避世之情。柳如是侧过身搂住董小宛大声说道:“妹妹好眼力。你知道这画叫什么名字吗?”

“妹妹学陋识浅,只知这画画得很好,却未知它的底细。

请姐姐指教。”

“这是鼎鼎大名的《洞庭渔隐图》。”

钱牧斋本来以为市井上买来的画不会有什么珍品,便没上前凑热闹,独自躺在长椅上闲看一本《世说新语》。这时,听到柳如是激动不已的惊叹声,翻身而起,疑心地问道:“真是《洞庭渔隐图》?”

钱牧斋扔了书,鞋也不穿,几步跑到书案前,将画仔细品味一会儿,然后激动地欠起身大叫道:“果然是前朝吴仲圭的真品。想不到落到小宛姑娘手中,真是天大的福份啊。”

董小宛喜不自禁。这才了解到这幅画是人间极品。此画的画家是“元朝四家”之一的江南吴仲圭。此人出身贫寒,以卖卜为生,没出名之前,不被人看重。传说他与当时有名的画家盛懋毗邻而居,他的妻子看见盛懋的老婆穿金戴银而自己一贫如洗,便取笑他。他自信地说道:“二十年后不复尔。”

果然没过几年,他的画名便超过了盛懋,获得绝世美名。

钱牧斋还在摇头晃脑俯身画面之上,得意之色溢于脸面。

他说:“好一个隐逸世界。”

柳如是道:“有种你罢了官过归隐生活。”

钱牧斋悻悻道:“有这份心就行了嘛。”

柳如是这时忙叫小宛把另一幅画打开来看看。有了前一幅画的惊喜,柳如是将画摆平,便先看款题。但见字迹遒劲飘逸,刚柔相济。画角写道:“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

柳如是禁不住笑了起来。董小宛莫名其妙,瞅瞅柳姐姐,又瞅瞅画面。这是一幅墨梅,画面取巨梅一枝。错落的枝桠,有弓张弩拔之势,充分表现了寒梅怒放的神韵和风骨。千蕊万朵,生机勃露,显出了一种欣欣向荣的韵味。布局以密取胜,但密而不乱、繁而有韵。董小宛知道这是幅好画,却不知柳如是为何笑得如此奇怪。

柳如是笑得弯下了腰。钱牧斋俯身看画看得入了神,嘴里发出啧啧的感叹声。柳如是笑够了,才气喘嘘嘘地对小宛说:“小宛妹妹前世修了什么功德了,竟让你凭空得来两张绝世妙品。你知不知道这是前朝王冕画的《冰花如玉图》?”

钱牧斋高兴得手舞足蹈,柳如是瞧他的样子就知道他又要吟诗了。他果然摇头晃脑念了一首诗:“寒水旧洞庭,冰花伴刀枝。婉君情浓处,柳姬知不知?”

董小宛和柳如是听他诗中写进她俩的名字,都笑吟吟向钱牧斋道了个万福。

柳如是问道:“多宝斋出价多少?”

小宛道:“六百两银子。”

钱牧斋道:“可怜,可怜。那穆老板眼中不识货,想来又是骗了什么公子哥的传家宝。

这两幅画六千两银子都值得。”

董小宛当即表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