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良人 >

第102章

重生之良人-第102章

小说: 重生之良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关外……”白安珩站在他身后一步左右,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这是自然的,若非担心此事,姑姑也不会非逼着我跑这一回。”说着,姜哲嘴角勾勾,桃花眼又瞄了起来,“听说表妹又弄了个新酿酒的方子?把她那原本甜滋滋的糖水儿弄得总算有了些味道?一会儿你就叫人给我取去!”
    白安珩失笑道:“那方子不是送回京去了?就是你不来这一回,等回头岳母大人来年酿出来了,又哪会短得了你的?”
    “那可就要等到来年了,谁能等得?”翻了他一眼,姜哲背手晃荡回里头去了。
    白安珩忙吩咐小厮去取酒,随即又转头问道:“这回过来,殿下那里可有什么吩咐?”往常若有什么事,自己同五皇子、同家中便都直接书信往来里交代了。这回姜哲既然亲自过来,只怕便是有些书信上不好写的东西。
    姜哲挑挑眼皮,嘴角勾了勾:“还能为了什么事儿?自然是为你这阵子大出风头的事儿了。”
    白安珩脸上一黑:“在下可不记得出过什么风头……”
    “先是皇上命你种的那行子,皇上不是已经下旨了?打从来年起,除了还不安生的德县外,合周围五县、州,皆要种上玉米,且指点的人手还要从合县调?”
    白安珩有些头疼的揉了揉太阳:“本说是等来年再种上一年看看情形的……”谁知皇上忽然又改了主意了。可倒也是,大贺朝地大物博,可西面这里却偏偏要贫瘠一些,普通粮食作物生长不易,有了玉米这类不挑土地丰腴的东西,自然是种得越多越好。
    姜哲不理他,依旧弯着一对桃花眼,架着腿、晃荡着脚:“再一个,自然是今年你们县立下的这个大功。要知道,德县那边这二年间抓到的俘虏,加在一起都没有你们这一回送过去的人多呢。”
    白安珩脸上原本的表情全收了,让人远远看着有些发木,此时,受命去取酒的小厮回来了,进门,给二人倒上酒、布上菜,见自家爷的脸色不好看,忙低头掩声的退了出去。
    姜 哲见酒来了,眉毛挑挑,先拿起一盏,向里一看,酒水清澈透底,酒水颜色中带着一丝粉红。放到鼻子下面闻了闻,一股桃子的香气、又混着些桃花香气钻进鼻中, 不由得“咦”了一声:“怪道韩笙那小子跟我吹了那半天呢,果然有些门道,这一回跑这么老远来吃这酒,倒是不亏。”
    白安珩正琢磨着什么呢,听了他的话也不由摇头失笑,分明是五殿下叫他过来助自己一臂之力的,叫他说的,倒跟过来讨酒吃的酒虫似的了。
    姜哲在那里自顾自的品酒用菜,白安珩这里则在心中顺着姜哲告诉他的那些消息。这一回,便是姜哲不来,他心里也能算出一二。自己这一回的功劳虽不并算大太,可却是明晃晃的打了大皇子那边的脸了。
    虽大皇子现在不会对自己如何,可那边德县的庄、赵二人却不好说。他二人驻守边关,连打了二年,都几乎没落下什么实打功的功劳。虽也算是守住了,没能让匈奴抢走什么。可往年因突厥叩边抢走的那些损失,倒改为被他们自己祸害糟蹋的了。
    为了不叫突厥人抢走粮食、马匹、奴隶,他们宁可自己放火烧村!赶得原本乡民背景离乡,怨声载道。这二人心狠如此,这会儿因为驻边的缘故,一时腾不出空来打自己的主意,可要是让他们起了什么心思,只怕自己会在朝中被人下绊子……
    “所 幸,我们离的虽近,到底不是一县。”若自己当初去的是德县为令,那这一回他二人要整自己,自己恐怕真会凶多吉少。好在,两县离得虽近,到底不是一体的,他 二人又在边关,只消等到三年任满,自己若能回京……可皇上叫自己来这里,就是为了边关战事,只怕就算到了三年,也走不得啊……
    姜哲挑挑眼睛,哼了一声:“要不是怕出什么乱子,我也不会被姑母支到这儿来啊。”
    白安珩愣了愣,心中纳闷,这已是他来后第二回说起此事来了:“怎么?岳母大人有何指示?”
    姜哲弯起了眼睛,似笑非笑的看着他,脸上还有因多吃了几盏酒带起的浅红来,白安珩只看了一眼就扭开了头——一个大男人,偏生成这样、偏还会脸红,妖孽!
    “葱珮还没看过姑母写来的家书吧?哦,还有白夫人的。”
    ……这又与自己母亲又有何干系??
    韩筃正在后面拆京中书信。顺哥儿站在炕边儿上,手里拿着个精致的布老虎正在逗慧姐儿。慧姐儿原本躺在炕上,这会儿被她哥哥逗得翻了个身儿,没牙的嘴巴笑咧得大大的,小肉手儿在炕上不住的拍着,口水都流下来了。
    拿帕子给慧姐儿擦了擦口水,韩筃依旧低头看着书信,正是自家母亲所书的,前头都是前一阵子那回战事闹得姜氏不安心,里面满满全是担心关切,等书信到了后头,看到上面所书的内容,韩筃脸上的笑意僵了僵。
    顿了顿,又忙拆开了婆婆那边送来的那封,果然,匆匆一扫,上面和自己母亲所说的并无两样。又有心再看看自己父亲和公公给白安珩写的信,可那些向来是留给白安珩去拆的,自己生怕上面有什么紧要事,不便自己去看……
    直等了到傍晚,白安珩才回到后头,韩筃脸上神色有些焦虑,他自然一眼就看出来了:“怎么了?”
    “我看了母亲和我母亲的信,上头说,母亲病了!”
    白安珩一愣,这个说的应该是……甘氏?!“病了?!”
    韩筃忙把信递过来,白安珩匆匆扫着,看完后又忙打开了自己父亲的书信,上面果与之前的信上一般无二。
    正要站起来再说什么,却猛的想起白天姜哲说过的话来了,脚步顿了顿,眉头也皱了起来。
    “怎么了?父亲怎样说?不如我收拾东西回去吧。”家中婆母生病,媳妇自然要在床前照料,这本是天经地意、更是媳妇应当做的本份。
    如白安珩这般在外当差、家中又一向宽待媳妇的,若甘氏有个小灾小病的,更不会特特写在信上。韩筃如今是知道了,自不能再在合县这边呆下去,要回去守在病榻之前才是正理。
    “你……且等等,我去去就来。”白安珩先是被信上的消息弄得吓了一大跳,这才一时乱了阵脚,生怕母亲有个三长两短。可忽一想起,姜哲来后说话办事的那副模样……哪里像是京中有什么变故的样子?再加上他跟自己说的那话,显是话里有话,那这信上的消息,便未必是真!
☆、第125章 
    韩筃不知白安珩打的什么算盘;只好一头雾水的等在家中。过了半晌;白安珩方一脸疲惫之色转了回来;忙上前接过他的斗篷;边问道:“京中那边到底如何?”这信是姜哲来时带着的,京中的消息自然他最清楚;想必白安珩也是去问他了。
    抬头看看韩筃;白安珩苦笑了笑:“这眼见着就要过年了,好歹等出了正月,再让姜表哥手下的人顺路送你回去吧。”
    “不必现在就回?”韩筃愣了愣;她虽也生怕丈夫独自一人过不好年,可到底孝字更大些;自己理应现在就回才对啊。
    “不必、不必。”这事让他怎么说?分明是家中怕这边情势太杂太乱,自己还好,身上有些功夫不说,身边带着的又都是小厮、护院什么的。真有个什么事儿,至少也能骑上马就跑。可韩茵却是一介女流,更何况还有两个路都走不太稳当的呢?
    家里的意思是,拿甘氏生病当由头,先让韩筃带着两个孩子回去,好歹等到了来年年底,也合该是自己进京述职的时候了。就算到时再留三年,也可先等着这边情势稳妥了之后再让韩筃回来照料自己的生活。
    好在,这边后院的下人不少,韩筃不在,虽有些事情和她在时肯定比不了,但到底这二年这边打理的也不错,料理生活却是无妨了。
    “母 亲的病虽有些急,可却已经稳了下来,父亲叫你表哥带话,说让你年后再回,不必急在这一时,省得咱们一家四口再不得团聚……”搂在她的肩膀低声宽慰着,他虽 不想瞒她,可若说了这些事情,却又怕她放不下自己,宁可让姜哲的人带着两个孩子先回去,自己留在这里陪着她。
    他自然是舍不得她走的,可到底,她同儿女们的安危事更大,不能因儿女情长,就将她一同至于险地。至于京中那里,甘氏这会儿不过是放出生病的消息,等到过年时再装成不能出来待客的模样,只一出了正月,再让韩筃赶回去的事儿就说得通了。
    韩筃眉头微皱,心里总觉着哪儿似有些不对,可到底还是要依着白安珩的意思。点点头:“我听你的,只母亲那里……”
    “这事有我,过两日书好家书送回就是了,你不必担心。”在她的肩上又拍了拍,宽慰她道。
    这年年前的头场雪下得又大又早,足足下了两日整方停歇下来。碧蓝的天空上万里无云,跟前两日那天上灰坨坨的截然不同。
    一大清早,从府衙后面骑马出来往京中方向去送信的人就出城而去,后面府邸之中也有了动静,厨娘们一早就进地窖取出今儿个预备要做饭菜用的肉菜。
    韩茵怀里抱着慧姐儿,有些出神的看着顺哥儿拿着毛笔正在纸上涂抹着。如今顺哥儿已经三岁了,白安珩便给他预备下了字贴,再教他背背三千百,令他来年再行启蒙,如今他正图那毛笔新鲜,自己个儿描红玩儿呢。
    昨 夜二人谈过之后,白安珩便把家书写好,今儿个一早就送回京中去了。可家中婆婆生病之事还在韩筃的心中梗着,只得叫人连夜收拾出药材方子,叫人一并带着。虽 说这些事情都要听他的,可到底自己依旧于心不安,或坐或卧都有些心神不宁的,就是不去想这些,心中也总时不时的莫名有些慌神儿。
    炕上雪团儿滚了几滚,直滚到韩筃腿边儿上才停住了,歪着脑袋仰躺着看着韩筃怀里的慧姐儿,大尾巴还在一甩一甩的。
    手无意识的抓着雪团儿的尾巴,在手中摩挲着、顺着,慧姐儿也瞧见了,不安份的想拿手去抓那毛茸茸的尾巴,嘴巴里面还“啊啊”的叫着。
    顺哥儿好容易图满了一大张,巴巴的拿了起来,送到韩茵面前来显摆,两只小手都成了黑色的,连脸上也不知什么时候摸上了一块黑。
    韩茵这才回过神来,对一边儿的夏叶道:“打热水来。”又接过那些墨迹未干的纸,瞧了瞧,含笑冲顺哥儿点点头,“写的不错,晚上给你父亲看看……”
    夏叶打水回来,胳膊上架着巾子,去取点心回来的夏萤在外屋换过盘子后,方打帘走了进来:“夫人,这是拿炭盆儿在下头温着的,还热乎呢,您跟哥儿都尝尝,是他们新琢磨出来的。”
    顺哥儿洗了手后,伸着肉手取了一声儿,选递给韩筃一块儿:“母亲,吃!”等韩茵茵拿帕子接了,又取了解一块儿要给慧姐儿。
    “妹妹太小,还不能吃这个呢,等她回头牙齿长齐了再跟顺哥儿一同吃。”笑着把那块儿点心拦了下来,将慧姐儿交给奶娘怀里——也到了该吃奶的时候儿。
    “刚才前头又有人过来呢,听说今儿个一大早、天还没亮,德县那边儿就又打起来了!”
    韩筃挑了挑眉毛,倒也不以为意:“这两年,哪年冬天他们不得打上几回?”不光是冬天,连平常时候也没消停过。
    倒是今年不大一样,他们因在德县那边打不着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