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北齐书 >

第8章

北齐书-第8章

小说: 北齐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酒肆欲,事极猖狂,昏邪残暴,近世未有。飨国弗永,实由斯疾,胤嗣殄绝,固

亦余殃者也。

赞曰:天保定位,受终攸属。奄宅区夏,爰膺帝箓。势叶讴歌,情毁龟玉。

始存政术,闻斯德音。罔遵克念,乃肆其心。穷理残虐,尽性荒淫。

 卷五 帝纪第五

◎废帝

废帝殷,字正道,文宣帝之长子也,母曰李皇后。天保元年,立为皇太子,

时年六岁。性敏慧。初学反语,于“迹”字下注云自反。时侍者未达其故,太子

曰:“迹字足傍亦为迹,岂非自反耶?”常宴北宫,独令河间王勿入。左右问其

故,太子曰:“世宗遇贼处,河间王复何宜在此。”文宣每言太子得汉家性质,

不似我,欲废之,立太原王。初诏国子博士李宝鼎傅之,宝鼎卒,复诏国子博士

邢峙侍讲。太子虽富于春秋,而温裕开朗,有人君之度,贯综经业,省览时政,

甚有美名。七年冬,文宣召朝臣文学者及礼学官于宫宴会,令以经义相质,亲自

临听。太子手笔措问,在坐莫不叹美。九年,文宣在晋阳,太子监国,集诸儒讲

《孝经》。令杨愔传旨,谓国子助教许散愁曰:“先生在世何以自资?”对曰:

“散愁自少以来,不登娈童之床,不入季女之室,服膺简策,不知老之将至。平

生素怀,若斯而已。”太子曰:“颜子缩屋称贞,柳下妪而不乱,未若此翁白首

不娶者也。”乃赉绢百匹。后文宣登金凤台,召太子使手刃囚。太子恻然有难色,

再三不断其首。文宣怒,亲以马鞭撞太子三下,由是气悸语吃,精神时复昏扰。

十年十月,文宣崩。癸卯,太子即帝位于晋阳宣德殿,大赦,内外百官普加

泛级,亡官失爵,听复资品。庚戌,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诏九

州军人七十已上授以板职,武官年六十已上及癃病不堪驱使者,并皆放免。土木

营造金铜铁诸杂作工,一切停罢。十一月乙卯,以右丞相、咸阳王斛律金为左丞

相,以录尚书事、常山王演为太傅,以司徒、长广王湛为太尉,以司空段韶为司

徒,以平阳王淹为司空,高阳王湜为尚书左仆射,河间王孝琬为司州牧,侍中燕

子献为右仆射。戊午,分命使者巡省四方,求政得失,省察风俗,问人疾苦。十

二月戊戌,改封上党王绍仁为渔阳王,广阳王绍义为范阳王,长乐王绍廉为陇西

王。是岁,周武成元年。

乾明元年庚辰,春正月癸丑朔,改元。己末,诏宽徭赋。癸亥,高阳王湜薨。

是月,车驾至自晋阳。二月己亥,以太傅、常山王演为太师、录尚书事,以太尉、

长广王湛为大司马、并省录尚书事,以尚书左仆射、平秦王归彦为司空,赵郡王

睿为尚书左仆射。诏诸元良口配没宫内及赐人者,并放免。甲辰,帝幸芳林园,

亲录囚徒,死罪以下降免各有差。乙巳,太师、常山王演矫诏诛尚书令杨愔、尚

书右仆射燕子献、领军大将军可朱浑天和、侍中宋钦道、散骑常侍郑子默。戊申,

以常山王演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以大司马、长广王湛为太傅、

京畿大都督,以司徒段韶为大将军,以前司空、平阳王淹为太尉,以司空、平秦

王归彦为司徒,彭城王浟为尚书令。又以高丽王世子汤为使持节、领东夷校尉、

辽东郡公、高丽王。是月,王琳为陈所败,萧庄自拔至和州。三月甲寅,诏军国

事皆申晋阳,禀大丞相常山王规算。壬申,封文襄第二字孝珩为广宁王,第三子

长恭为兰陵王。夏四月癸亥,诏河南、定、冀、赵、瀛、沧、南胶、光、青九州,

往因螽水,颇伤时稼,遣使分途赡恤。是月,周明帝崩。五月壬子,以开府仪同

三司刘洪徽为尚书右仆射。秋八月壬午,太皇太后令废帝为济南王,令食一郡,

以大丞相、常山王演入纂大统。是日,王居别宫。皇建二年九月,殂于晋阳,年

十七。

帝聪慧夙成,宽厚仁智,天保间雅有令名。及承大位,杨愔、燕子献、宋钦

道等同辅。以常山王地亲望重,内外畏服,加以文宣初崩之日,太后本欲立之,

故愔等并怀猜忌。常山王忧怅,乃白太后诛其党,时平秦王归彦亦预谋焉。皇建

二年秋,天文告变,归彦虑有后害,仍白孝昭,以王当咎。乃遣归彦驰驿至晋阳

宫杀之。王薨后,孝昭不豫,见文宣为祟。孝昭深恶之,厌胜术备设而无益也。

薨三旬而孝昭崩。大宁二年,葬于武宁之西北,谥闵悼王。初,文宣命邢邵制帝

名殷,字正道,帝从而尤之曰:“殷家弟及,‘正’字一止,吾身后儿不得也。”

邵惧,请改焉。文宣不许曰:“天也。”因谓孝昭帝曰:“夺但夺,慎勿杀也。”

 卷六 帝纪第六

◎孝昭

孝昭皇帝演,字延安,神武皇帝第六子,文宣皇帝之母弟也。幼而英特,早

有大成之量,武明皇太后早所爱重。魏元象元年,封常山郡公。及文襄执政,遣

中书侍郎李同轨就霸府为诸弟师。帝所览文籍,源其指归而不好辞彩。每叹云:

“虽盟津之师,左骖震而不衄。”以为能。遂笃志读《汉书》,至《李陵传》,

恒壮其所为焉。聪敏过人,所与游处,一知其家讳,终身未尝误犯。同轨病卒,

又命开府长流参军刁柔代之,性严褊,不适诱训之宜,中被遣出。帝送出阁,惨

然敛容,泪数行下,左右莫不殻ъぁF渚匆抵鼐梢踩绱恕

天保初,进爵为王。五年,除并省尚书令。帝善断割,长于文理,省内畏服。

七年,从文宣还邺。文宣以尚书奏事,多有异同,令帝与朝臣先论定得失,然后

敷奏。帝长于政术,剖断咸尽其理,文宣叹重之。八年,转司空、录尚书事。九

年,除大司马,仍录尚书。时文宣溺于游宴,帝忧愤表于神色。文宣觉之,谓帝

曰:“但令汝在,我何为不纵乐?”帝唯啼泣拜伏,竟无所言。文宣亦大悲,抵

杯于地曰:“汝以此嫌我,自今敢进酒者,斩之!”因取所御杯尽皆坏弃。后益

沉湎,或入诸贵贱家角力批拉,不限贵贱。唯常山王至,内外肃然。帝又密撰事

条,将谏,其友王晞以为不可。帝不从,因间极言,遂逢大怒。顺成后本魏朝宗

室,文宣欲帝离之,阴为帝广求淑媛,望移其宠。帝虽承旨有纳,而情义弥重。

帝性颇严,尚书郎中剖断有失,辄加捶楚,令史奸慝,便即考竟。文宣乃立帝于

前,以刀环拟胁召被帝罚者,临以白刃,求帝之短,咸无所陈,方见解释。自是

不许笞箠郎中。后赐帝魏时宫人,醒而忘之,谓帝擅取,遂以刀环乱筑,因此致

困。皇太后日夜啼泣,文宣不知所为。先是禁友王晞,乃舍之,令侍帝。帝月余

渐瘳,不敢复谏。

及文宣崩,帝居禁中护丧事,幼主即位,乃即朝班。除太傅、录尚书,朝政

皆决于帝。月余,乃居藩邸,自是诏敕多不关帝。客或言于帝曰:“鸷乌舍巢,

必有探卵之患,今日之地,何宜屡出。”乾明元年,从废帝赴邺,居于领军府。

时杨愔、燕子献、可朱浑天和、宋钦道、郑子默等以帝威望既重,内惧权逼,请

以帝为太师、司州牧、录尚书事;长广王湛为大司马、录并省尚书事,解京畿大

都督。帝时以尊亲而见猜斥,乃与长广王期猎,谋之于野。三月甲戌,帝初上省,

旦发领军府,大风暴起,坏所御车幔,帝甚恶之。及至省,朝士咸集。坐定,酒

数行,执尚书令杨愔、右仆射燕子献、领军可朱浑天和、侍中宋钦道等于坐。帝

戎服与平原王段韶、平秦王高归彦、领军刘洪徽入自云龙门,于中书省前遇散骑

常侍郑子默,又执之,同斩于御府之内。帝至东閤门,都督成休宁抽刃呵帝。帝

令高归彦喻之,休宁厉声大呼不从。归彦既为领军,素为兵士所服,悉皆弛仗,

休宁叹息而罢。帝入至昭阳殿,幼主、太皇太后、皇太后并出临御坐。帝奏愔等

罪,求伏专擅之辜。时庭中及两廊下卫士二千余人皆被甲待诏,武卫娥永乐武力

绝纶,又被文宣重遇,抚刃思效。废帝性吃讷,兼仓卒不知所言。太皇太后又为

皇后誓,言帝无异志,唯去逼而已。高归彦敕劳卫士解严,永乐乃内刀而泣。帝

乃令归彦引侍卫之士向华林园,以京畿军入守门阁,斩娥永乐于园。诏以帝为大

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相府佐史进位一等。帝寻如晋阳,有诏军国大

政咸谘决焉。

帝既当大位,知无不为,择其令典,考综名实,废帝恭己以听政。太皇太后

寻下令废少主,命帝统大业。皇建元年八月壬午,皇帝即位于晋阳宣德殿,大赦,

改乾明元年为皇建。诏奉太皇太后还称皇太后,皇太后称文宣皇后,宫曰昭信。

乙酉,诏自太祖创业已来,诸有佐命功臣子孙绝灭,国统不传者,有司搜访近亲,

以名闻,当量为立后;诸郡国老人各授版职,赐黄帽鸠杖。又诏謇正之士并听进

见陈事;军人战亡死王事者,以时申闻,当加荣赠;督将、朝士名望素高,位历

通显,天保以来未蒙追赠者,亦皆录奏;又以廷尉、中丞,执法所在,绳违按罪,

不得舞文弄法;其官奴婢年六十已上免为庶人。戊子,以太傅、长广王湛为右丞

相,以太尉、平阳王淹为太傅,以尚书令、彭城王浟为大司马。壬辰,诏分遣

大使巡省四方,观察风俗,问人疾苦,考求得失,搜访贤良。甲午,诏曰:“昔

武王克殷,先封两代,汉、魏、二晋,无废兹典。及元氏统历,不率旧章。朕纂

承大业,思弘古典,但二王三恪,旧说不同,可议定是非,列名条奏。其礼义体

式亦仰议之。”又诏国子寺可备立官属,依旧置生,请习经典,岁时考试。其文

襄帝所运石经,宜即施列于学馆。外州大学亦仰典司勤加督课。丙申,诏九州勋

人有重封者,听分授子弟,以广骨肉之恩。九月壬申,诏议定三祖乐。冬十一月

辛亥,立妃元氏为皇后,世子百年为皇太子。赐天下为父后者爵一级。癸丑,有

司奏太祖献武皇帝庙宜奏《武德》之乐,舞《昭烈》之舞;世宗文襄皇帝庙宜奏

《文德》之乐,舞《宣政》之舞;显祖文宣皇帝庙宜奏《文正》之乐,舞《光大》

之舞。诏曰可。庚申,诏以故太师尉景、故太师窦泰、故太师太原王娄昭、故太

宰章武王厙狄干、故太尉段荣、故太师万俟普、故司徒蔡俊、故太师高乾、故司

徒莫多娄贷文、故太保刘贵、故太保封祖裔、故广州刺史王怀十二人配飨太祖庙

庭,故太师清河王岳、故太宰安德王韩轨、故太宰扶风王可朱浑道元、故太师高

昂、故大司马刘丰、故太师万俟受洛干、故太尉慕容绍宗七人配飨世宗庙庭,故

太尉河东王潘相乐、故司空薛脩义、故太傅破六韩常三人配飨显祖庙庭。是月,

帝亲戎北讨库莫奚,出长城,虏奔遁,分兵致讨,大获牛马,括总入晋阳宫。十

二月丙午,车驾至晋阳。

二年春正月辛亥,祀圆丘。壬子,禘于太庙。癸丑,诏降罪人各有差。二月

丁丑,诏内外执事之官从五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