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帝王心术作者:寂寞 >

第160章

帝王心术作者:寂寞-第160章

小说: 帝王心术作者:寂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只重军功.没有军功你便是有再大的关系,都很难升上去,李沉鱼指使人在朝堂之上.突然之间又重提旧事,并提议让蒋琬担任此次围剿的指挥官.对于一伙山贼居然敢在天子眼皮底下跳来跳去,显然神册皇也是极为震怒.若非因为当初他们没有闹得太厉害.后来又因为一些事情拖住了.渐渐将这件事悬而未决.没有新人报告传上.神册帝也就惭忘了。 
  可是今日此事一旦提出,神册帝便又记了起来.只是任命一个五大军的统帅,可和有权调动区区六千人的指挥使性质大不相同.而且此次是出征剿匪,上次那个战功彪凛.能力显着的大将军,都死于山贼之手.蒋琬只是一个刚刚步入朝中的文士书生.毫无经验,也没有功劳、如何能够让他这样的一个人去剿匪.那不是开天大的玩笑么? 
  尽管很多的大臣反对.尤其是太子那一边的人。因为这五万大军,就是倾向于他的那一位将军白扑所有,一旦换人,失败了那没什么话说.可是朝中大军前去,一队小山贼那还不是手到擒来,肯定会成功.那这支军队,可就成为了蒋琬手中的一枚棋子.这完全是送他一场功劳.好给个借口提升他的官职,可这对太子一系,却是大为不利的,军权一旦易手,谁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如果日后他投靠别的皇子.那自己不是亏大了.反正总是有输无赚。 
  因此太子一系的人,都是竭力的反对,可是太子反对,有人却是赞同的 
  这个人竟是刚刚下降为九江郡王的十三皇子昭王李穆     
第230章 兵权 
  朝中派系之中,太子一党军中势力颇大,而昭王李穆则势力颇少,因为他礼贤下士于人的美名,在儒林林之中,声名远远要盛于军中,但是,他又何尝不明白,掌握军队,就是掌握了夺嫡的主动权,就算有一天你能把朝中文官大臣全部收罗旗下,可是只要一场兵变,这所有的一切,就有可能变成落花水流,梦幻泡影。 
  从来,历史都走由鲜血铺就写成,多少人的教训说明了这一点,昭王最迫切的就是需要在军中安插一个足够分量属于自己一个派系的人,这样在关键时刻,最少也能保护自己,甚至扭转整个战局。 
  可是军中不同于朝廷,从来不是那么好安插进人的,而蒋琬的事情,则给了他一个契机。 
  不知道为何,他敏锐的感觉到了那位太中大夫对太子的不感冒,第一次,当自己与清崖郡王李轩阁、太子李温一起前往李府祝贺的时候,虽然蒋琬是接收了四人的礼物,可是在接收礼物的时候,礼节是不一样的,这个小小的破绽太子、清崖郡王都没哺呢察到,而自己却教锐的A到了其中的不!习之处。他按收太子、清崖郡王都没有察觉到,而自己却敏锐的看到了其中的不同之处。 
  他接收太子、清崖郡王的礼物之时,只是吩咐身后的一个老管家,将礼单提进去,而在接到自己与十四弟的礼物之时.却是让那个在他身边一步不离,就算上朝.也得站在宫门外等着的侍女提了进去.晋王李恨水是自己这边地人。那么.只可能是看在是跟他同来的份上.一起的吧? 
  而且,他总隐隐觉得。这位新来的太中大夫李四.似乎曾在哪个方见过。 
  尤其是他那一对眼睛.仿佛漆黑地深渊.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 
  他见过的盲眼之人并不多。那个神秘的让蜀国公主吴婉惦念地抚琴少年.就是其中之一。 
  其他人他可以确定没有这么年轻.神情没有这么相像,而每每,他总有一种错觉,或许这个人,就是那个在观止亭步下来的背着古琴的少年。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身边也时时刻刻的跟着那名侍女。虽然每次入宫.她都蒙上了一方白纱。似是不愿人见到她的面目,可是她的那柔婉、清弱。却还是如同那抚琴少年身后的侍女一样。是那般的相似。 
  这两个人.神秘地溶汇在一起。最后身影渐渐重叠.慢模变得清晰起来。 
  可是他又不敢确认.因为除了这些特点之外.这个人又和那个少年完全不一样.首先是面容.其次是行为。 
  他自然知道人皮面具.可是这种面具是绝对不能久戴,他派人暗的中观察了太中李府,可是却没有一个人见过他换下脸上的面具,就脸洗脸的时候.也是如此. 
  人皮面具是不能沾水地,一旦沾水.虽然不会融化消失.可是.因为水地缘故.表面澎涨.就会在脸上鼓起一块一块的.一眼就能看得来.可是这个李四.却完全没有这种情况出现,还是刚才一样,看不出一丝的端倪。 
  他的行为也和那日的抚琴少年不同.那个少年清冷,不像是眷恋红尘的人.可是这个人.却心狠手辣.为了上位,不择手段,只观他对付吏部尚书秦安钢时的铁血手段,便可窥其全豹.与他映像中的那个在观止亭上抚琴的少年的性格.好像完全搭不到一块去。 
  不过这些,他已经不想管了,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昔日在在礼贤士上的作为.没有白费.很多人在太子与自己之间.更倾向于自己:而不管如何,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敌人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敌人,既然太子反对.那么自己自己应该支持! 
  不管李四是不是自己这一边的人,至少现在可以肯定的是.他也不是太子那一边的人,白扑一向忠于东宫.如果能让李四将他手中的那五万兵马抢过来.那么、就算李四不是自己的人,能让太子损失重大.自己与他在军队上的差距就会缩小至少一半。而且.自己不遗余力的这么帮他.如果能把他拉到自己的阵营当中来.一加一减.那可就不是简单的一半来衡量了.自己就完全有了与太子一抗的实力。 
  因此朝堂之上,硝烟弥漫.太子一党竭力反对蒋琬掌军,而九江郡王、晋王,还有清崖郡王这两边的人.此刻似乎抛弃了成见.站在了一起.竭力来保举蒋琬入掌中军。 
  看到九江郡王的表现.李穆轻蔑的一笑.这家伙.毕竟还不算是太笨。 
  太子虽然势大.可是多在武官.那些人对于朝庭争辩,怎么及得在文官之中拥有诺大影响力的李穆.而且首次清崖郡王九江郡王一起联手.朝中大半文官都站在了他们这边,力保蒋琬,形势一目了然,蒋琬的任命已成定局.就这样.那些本来一直叫嚣着.文官不能领军,蒋功德不足以掌管五万大军的大臣.因为李轩阁李穆李恨水的暗中指使.立即改变口风,哪里还管什么你是文职武职.有没有能力,能不能服众.全力支持蒋琬掌兵。 
  世事就是如此讽刺.在利益面前,从来都没有什么对错。就算蒋琬只是一个黄口小儿,连五万是什么概念都不知道,只要对太子不利,他们都会支持他的上位。 
  就这样.本来绝不可能掌我这五万大军的蒋琬.因为太子的反对.那些本来众口一调的文官.立即对他大加赞扬,什么话都敢说.最后.反而把他顶了上去。变得好像理所当然,顺乎民心天道.满朝欢欣,刚才反对的.根本没有他们几个人一般.变口之快,直令人叹为观止。 
  只有几个武官在一边一脸的黑线。可是大势已定.朝中官员大多站在了蒋琬的这边,他们也只能徒呼奈何.而毫无办法。     
第231章 剿匪 
  而跟他们毫无关系的蒋琬,就这样,成为了讨贼招讨使,以一个文质书生,刚入朝没几天的小官,便又掌握了一去五万编制的大军。 
  太子眼见这事是逆转不了的了,眼珠子一转,改口道:“李太中才能是尽有的,不过人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李太中毕竟年轻,如果遇到什么事一个冲动那毕竟是五万大军啊,上万人的性命,臣请以太子洗马李布政,作为此次剿匪讨贼军的监军,那样,那样,至少要比一个人强很多吧!” 
  太子洗马李布政,谁人不清楚是他李温的亲信,明显人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他这么做,只不过是眼见大局已经无法改变,只有从另处想办法,监军的权力之大,是难以想像的,有的时候,将帅虽是中军第一首领,可是监军却能对他百般制约,甚至影响到大军的动向指挥。而且拥有了必经过朝中,直接秘谏皇帝的权力。可以说,监军的存在,就是悬挂在指挥者头顶的一把利剑,随时可能突然砍下来。 
  李温此举,摆明了是要钳制蒋现,并从中捣乱,只要蒋琬下的命令,他不同意,蒋琬就不能行动,白白错过大好时机,甚至被敌人所乘,大败亏输,而责任,只在蒋琬身上,关他监军一点事都没有。 
  这一招的确很毒,最低,蒋琬不但完不成剿匪的任务,而且。更有可能因为此事,丢官弃职,如果一战惨败,更有可能连命都不保。累及亲朋。 
  李穆刚想说道:“父皇,儿臣” 
  可是李泯却止住了他,说道:“好了,朕很累了,便依太子所奏。李四听旨!“ 
  “特封太中大夫李四,兼领‘讨贼招讨使’。领军五万,三日之后,兵发青龙山,剿灭青龙山盗匪。五万大军,白虎、青龙各调兵两万,黑鹰军调兵一万,一日之内集结完毕,特命太子洗马李布政,为监军,帮助李太中剿匪出力;功成之后。必有封赏。愿诸爱卿并效死力。壮我天朝声威。铁此。” 
  李四顿旨谢思。圣旨已下,李穆纵然不满。也不敢再分辫。退回原处,只是眼神之中却闪过一层阴霾。 
  李低对身边的那老太监武承恩一点头,武承恩拂尘一甩,唱道:“退朝!” 
  看著武承恩扶著李泯走入后堂。响起一声“起驾!回宫!” 
  太子心中暗暗得意,走到李穆身边,拍了拍他这肩膀,阴阴一笑,在旁人看不见的角度,凑耳向李穆说道:“十三弟,可是很失望么?这次又是你输了。” 
  说罢之后哈哈大笑,转身昂扬而去,李穆明白,如果是李布政监军,这个太中大夫李四,别说剿匪,能活著回来就算不错了。 
  可是他又了能违背圣旨,对于这个结果也是始料不及,心中暗恨,看来自己的这一手,走得的确是鳖脚,就算给他李四十万兵马,有了这一个监军地存在,那结果不用想也能明白。 
  如果有一个随时随这准备给你找麻烦,断后路的监军,你觉得,这场战争还能打胜吗? 
  为了一已私利,这五万兵马,在他李温眼中,也只不过是一只棋子而已,如果他们全军覆没,他也不会为之流下一滴眼泪,只会趁机将李四拉下马,并趁机将一批对手牵连入狱。寻个借口就可以坐实一批,当官的哪个没点和密事,只要不提,大家表面平安;可是真要察,一个个都该死上十次。 
  只要一个借口,这批人就等于是死了,不是流放,便是下狱,罢官被贬,远嫡蛮荒,这一世不得回来,各种手法,不是早已用得烂熟了么? 
  反正不管如何,就是这一批人,再也没有任何的利用价值。 
  其结果不言而喻。李穆这一边大败亏输,而他太子李温,就算失去了那五万军队的地统顿权,也胜于李穆这边了。 
  至少,他破坏了这本已是板上钉钉的命令,并反倒打了自己这边一把。 
  李恨水也没有想到会有这等变故,他当然也知道这山贼暗地提出背后是谁的授意,他一向认为一个没有权利欲望的人是很好控制的,而且看蒋琬对身边的那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