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明末1625 >

第84章

明末1625-第84章

小说: 明末1625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走起山路来轻快无比,反倒是郑晓路的两百骑兵在山里多有不便,幸亏这两百匹马都是吃苦耐劳的建昌马,行得山地,若是蒙古马,反倒无法适应。山里也没什么居民,阎王军一路上没有得到补给,也没有再扩招到士兵。直到队伍从马家沟穿出大山,才又见到人烟。
    这一下山地急行,几日里走了一百多里山路,估计刘应遇已经被远远甩开,最少也得到了大半个月的安全时间。阎王军又放缓了行军速度,一路穿村过乡,召集人手。
    这天,队伍到了石花沟村,郑晓路正在休息,陪着郑佳忻说说话。谭宏照惯例在村子里搞着宣传攻势,吸纳乡民,突然一个斥候回报:“大王,不好了,几个我军的士兵抢了一家农户,还想非礼那家人的姑娘,幸亏谭当家赶到,将那几人阻止了。现在村子里死气沉沉的,村民们都不敢信任我们,躲在屋里不敢出来。”
    “什么!”郑晓路一听,怒气顿发,操,老子辛辛苦苦拉拢民心,怎么有混蛋行子敢败坏我军声望。“赶紧带我去!”郑晓路急道。
    郑晓路带着张逸尘等心腹,直奔村中,只见谭宏的手下捆着六个人,正押在村子中心,那几人面色彪悍,显然不服,但是武艺不及谭宏和他的手下,被拿下之后挣扎不得。
    郑晓路走过去,抬腿就是一脚,将一个捆着的士兵踢得有如滚地葫芦,他仔细一看,这几个士兵正是大梁的属下,是最早投靠自己的成县农民军。大梁见是自己的属下,心中一痛,有心上来帮说几句,但他向来对郑晓路服气,此时便一声不吭,只是嘴角下压,显然非常不爽。
    “你们在搞什么?”郑晓路冷冷地问道。
    “抢劫!”那六人胆气挺足的,居然敢理直气壮地回应。
    “抢劫还抢得理直气壮?”郑晓路大怒:“你们自己也是农民,难道不知道农民有点财物多么不易?你们怎么能去胡乱抢劫别家?”
    那几人抗声道:“我等已经投了贼,便不再是农民,贼人抢劫,天经地义。在成县时不抢乡亲父老,如今出了成县地界,已入了秦州,有什么抢不得的。”
    郑晓路大怒,吼道:“来人,把这几人痛打五十鞭,肃我军纪!”
    谭宏应了一声,便要来打人,那几人却大声冷笑道:“军纪?我们阎王军什么时候有过军纪?若要砍我等,需有凭据,无凭无据打人,我等不服!”
    彭巴冲大怒,一腿踢过去道:“欺压良民,还需要什么凭据,便打了你们,不服又如何?”
    却见郑晓路眉头一皱,伸手拉住了彭巴冲,叹道:“惨了,这倒真的是我的疏忽。”
    原来不论是红崖子山寨上的家丁兵,还是入了陕西之后招纳的农民兵,郑晓路一直忘了制定一个军规,他虽然诡计多端,有许多后世的知识可以借用,却忘了军队不能光是靠着好吃好喝,给钱给饷就可以维持。一个好的军队必须制定军规,拥有军魂,若是像现在这样听之任之,拉起人来就算军队,那以后军纪败坏之下,与官兵一个德性,还打个屁的仗。
    这确实是自己的疏忽,还真怪不得别人,而且这个事情必须现在解决,否则一路向北,还要路过许多村庄和州县,到时候还是这样的军容,别说招兵买马,不被人家誓死抵抗就要谢天谢地了,郑晓路长叹一口气道:“把他们六个放开!”
    “若有军规不遵守,那是士兵的责任。但若无军规可以用来遵守,那就是将领的责任。”郑晓路对着周围的人大声道:“这次是我的责任,谭宏,我自领五十鞭!你来打!”
    “什么?”周围的士兵齐齐动容。
    彭巴冲大声道:“大王,这怎么可以?分明是他们几个抢劫良民,怎么变成你来领鞭?”
    “我领鞭有何不可?治军不严,便是将领之责,压根儿就没治过军的我,更是重责难逃。”郑晓路脱下上衣,打了个赤膊,站到村子中心,大声道:“打!谭宏,若是打得不重,一会儿连你一起打。”
    谭宏皱了皱眉头,实在有点打不下手。郑晓路见他犹豫,便道:“谭宏不愿打,彭巴冲,你来打!”
    谭宏一听要彭巴冲打,那还了得,那家伙一身怪力,又不知轻重,若是由他打五十鞭,不知道把大王打成什么样子,只好咬了咬牙道:“我打!”言毕从旁边的人手里拖过一条马鞭,便向郑晓路背上打去,鞭过处,一条血痕亮起。
    郑晓路只觉得背上受了一击,血痕周围如火烧一般痛了起来。妈的,真痛,以后不能乱逞英雄好汉了,不过若不如此,只怕军心难收,说不得只好作作秀了。郑晓路笑道:“谭宏,你没吃饱饭么?打得这么软绵绵的,给我多用点力!”
    谭宏虎目含泪,道:“大王,我可要用力打了,你忍着点!”他不敢再留情,挥起马鞭,拼命一阵乱打,只盼打得快点,赶紧结束了让郑晓路敷伤。只听到“噼噼啪啪”之声不绝于耳,每打一鞭,郑晓路就大声报一次数,以示自己挨了多少鞭,让谭宏无法偷偷少打几鞭。
    五十鞭打完,只见郑晓路背上已经满是横七竖八的血痕,皮肉翻飞,十分可怕。谭宏一打完,赶紧扔开鞭子,就去包裹里翻找伤药。却听郑晓路大声笑道:“全体士兵听令,从今天起,我阎王军制定如下军规:
    一: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此谓悖军,犯者斩之。
    二: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此谓慢军,犯者斩之。
    三:夜传刁斗,怠而不报,更筹违慢,声号不明,此谓懈军,犯者斩之。
    四:多出牢骚,怒其主将,不听束缚,更教难制,此谓构军,犯者斩之。
    五:扬声笑语,鄙弃禁约,驰突军门,此谓轻军,犯者斩之。
    六:所用武器,弓弩尽弦,箭无羽镞,剑戟不利,旗号凋弊,此谓欺军,犯者斩之。
    七:谎言诡语,假造鬼神,假托梦寐,大肆邪说,蛊惑军士,此谓淫军,犯者斩之。
    八:好舌利齿,妄为是非,调拨军士,令其不和,此谓谤军,犯者斩之。
    九:所到之地,凌虐其民,如有逼淫妇女,此谓奸军,犯者斩之。
    十:窃人财物,认为己利,夺人首领,认为己功,此谓盗军,犯者斩之。
    十一:私进帐下,打听军机!此谓探军,犯者斩之。
    十二:或闻所谋,及闻号召,漏泄于外,使敌人知之,此谓背军,犯者斩之。
    十三:调用之际,结舌不应,低眉俯首,面有难色,此谓狠军,犯者斩之。
    十四:出越行伍,搀前越后,言语喧哗,不遵禁训,此谓乱军,犯者斩之。
    十五:托伤作病,以避征伐,捏伤假逝世,因而回避,此谓诈军,犯者斩之。
    十六:主掌钱粮,给赏之时阿私所亲,使士卒结怨,此谓弊军,犯者斩之。
    十七:观寇不审,探贼不详,到不言到,多则言少,少则言多,此谓误军,犯者斩之。
    如有违反者,一律按军法严惩,就算是我也必须遵守,否则按普通士兵一样军法处置,你等可有异议?”
    众军士见阎王大当家都自领了军法,哪里还有异议,齐声道:“我等原守军规!如有违反,军法从事,绝无半句怨言!”
    那六名抢劫农户的士兵此时跪在地上,见郑晓路自领了五十鞭,只觉得这样的大当家前所未见,顿时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只觉得跟着此人,真是不虚此生,赶紧膝行上前,哭道:“大当家,我等猪狗不如,害大当家受了鞭刑,愿领双倍鞭刑!”
    郑晓路却不愿打他们,只道:“你等先前犯错,只因我号令不明,我已受了军法,此时还打你等做什么?”
    那六人只是不依,定要挨打,人群中走出大梁,手拿马鞭,道:“你们原是我带出村的弟兄,我便不依军规,也打得!你们可愿受刑”
    那六人将衣服一脱,齐声道:“愿受一百鞭!”
    大梁和他们是老上下级关系,也不和他们六人客气,挥起马鞭,一阵乱打,那六人敢于顶撞郑晓路,倒端的是硬气之人,受了一百鞭,哼也不哼一声。郑晓路见他们硬气,笑道:“你们六位都是好汉,以后可要好好为我军效力!”
    那六人齐齐谢过,道:“我等以后再也不敢违反军规!”
    经过这么一闹腾,郑晓路的阎王军顿时变得军容肃整,村子里的村民有不少也看了这场作秀,便对阎王军深有好感,有些穷人大胆投了阎王军,统统被编进步兵队里。
    郑晓路又叫人将军规抄写数份,派识字的军士到每个军营里去反复诵读,要求所有士兵烂熟于心。
    当夜,郑佳忻拿着膏药,轻手轻脚地为郑晓路涂药,见他满背的血痕,郑佳忻忍不住叹道:“大哥,你受这许多苦楚也要造反,究竟何为?在四川当个太平商人,不是挺好吗?”
    郑晓路痛得哼哼道:“你看这陕西,何等混乱,何等贫穷。不光这里,山西,河南,河北,山东这整个中华,处处都已经如此糜烂,四川如何能免于难?”
    “大哥作的一切,都是为了郑家!”郑晓路坦然道:“身处乱世,当有一振之力,否则何谈独善其身。”
    郑佳忻轻轻摇了摇头,她虽然不懂得郑晓路那些道理,但她不会像郑佳怡一样置疑或者骂人,她的性子便是不喜与人争持的,尤其是郑晓路是郑家的当家人,他若要带着全家人造反,她就认为郑家的人理应跟着一起反,没啥好议的。更何况她已经是李家人了,对郑家的事,没资格插嘴。!~!
    ..
第十五章 强渡渭江(1)
    经过这次治军,阎王军的军纪明显提高了,一路向北,连过数个村庄,再也没有发生过抢劫乡民的事情,士兵们对郑晓路的忠诚心也提高了不少,终于看起来像个军队,不再是那么乌烟瘴气的样子。wWW。
    这天,队伍前面的斥候回报,前面就是天水城了!
    名城天水,城墙高二丈三尺(七米),城开四门,城墙上箭楼林立,守兵军容整肃,姜维曾在此城力抗诸葛亮的大军,可见此城的坚固程度。天水城的北面就是籍河,此河乃是渭江的一个支流,在天水城东面数十里之外汇入渭江。
    郑晓路领着阎王军来到天水城下时,城墙上的官兵丝毫没有慌乱,他们仅仅是敲响了梆子,提醒了一下守城的官兵有敌人来了。
    “城里没多少兵嘛!”郑晓路看了看城头上稀稀拉拉的官兵,忍不住笑道。
    “嗯,估计只有五百守兵,其余的都调去河边守渡口了。”张逸尘道:“这种坚城,又处于西部要冲,城里肯定常备滚木、擂石、铁水、劲箭,粮草肯定也很充足,没有云梯、强弓硬弩、冲车和火炮,我们人再多也打不了,而且攻城时还有可能被已经出城的官兵从背后偷袭,所以天水守将才敢只放了五百人守城。”
    奶奶的,看不起我,好吧,你赢了。郑晓路不爽道:“叫两千人一起骂这破城一顿,我们去城北边看看如何渡籍河吧。”
    天水城下立即排开两千名骂手,一起大声用各种陕西方言骂了起来,“贼你妈”、“湿你北”、“岁怂”、“闷怂”、“二锤子”、“额把你妈叫嫂子”、“瓜马”各种精彩的骂声响砌云宵,两千人一起开骂声势实在不凡,不过天水城里的守兵显然是得了将令,不论外面如何漫骂也纹丝不动。
    郑晓路来到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