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女亲王 >

第205章

女亲王-第205章

小说: 女亲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忙道:“不是我瘦了,是个儿长高了,就抽条了,真的,不信嬷嬷你看?我是不是长高了?”
    我忙站了起来,的确是长高了,比嫂子淑婉竟然高出了整半个头,林嬷嬷点了点头道:“是长高了,也长漂亮了,可还是瘦了。”
    我只得无奈地道:“长胖了不好,我就喜欢这样,又健康,又轻松。”
    “胡闹,这次回来,嬷嬷好好给你补补。”
    “是是,不过嬷嬷,你来这儿这么久,我额娘跟前怎么办?”
    “唉呀,奴婢该死,都忘了这茬儿了,不好,御医也该到了,王爷,您还是得跟奴婢一起走一趟吧?”
    载沛又忙忙慌慌地跟着林嬷嬷走了,晓茜见着林嬷嬷出去了,奇道:“林嬷嬷这是转性儿了?以前看着奴婢和桃红的时候从没给过好脸子呢。”
    淑婉笑着道:“这丫头,林嬷嬷那不是给你脸子,是在提醒你们,要守规她人又不恶,就是唠叨地让人有些受不了。”
    我笑着问淑婉:“嫂子,轩儿可好?”
    “好着呢,如今也懂事的很,凡事都进退有度,极是稳重,有时候倒让我这个当娘地觉得好像都没什么可以帮他的。”
    我嘻嘻笑了起来,道:“没想到儿子太聪明了也不好,倒让你这当娘发愁,自己没有用武之地了。”
    淑婉嗔怪地看了我一眼,道:“你这丫头,这会儿尽管笑话我,等你成了亲,我就等着看你的笑话呢。”
    我讪笑道:“哪里的话,哪里的话,我成亲还早着呢。”
    “还早?照虚岁算,你如今可都二十二了。”
    “哪有?洋人那儿兴周岁的,我才二十一,还很年轻呢?”我仍做着最后的挣扎。
    淑婉叹了口气,道:“你啊,如今只有等着这些事儿了了,才能好好让额娘帮你好好选一户人家,一定要让你嫁的风风光光。”
    我苦笑道:“嫂子,您就这么不待见我呢?这么巴不得我嫁出去呢?”
    “是啊?我还记着仇呢,好好地,给我们家轩儿取了个跟狗一样的名字。”
    我面色一滞,再看一眼淑婉,却发现她正偷偷笑着,我恍然道:“嫂子,你耍我呢?”
    她和晓茜都爆发出一阵轻快地笑声,我摸了摸鼻子,摇了摇头,两天后,老孚亲王福晋因思女心切,再次病重不起,孚亲王为了能让自己的额娘早日痊愈,把老福晋搬到了自己地妹妹,秀格格的房间里暂住,老福晋自搬进去后,果然身子渐渐好了一些,虽然还不能起身,可也能在病床上见客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正文 第369章 风声
    老佛爷,这些日子以来,王每日里也就是在书或是到秀格格的院子里陪陪老福晋,一家人倒是平静的很,一丝丝儿的不满也看不出来。”
    “老福晋的身子可好些了?”
    “回老佛爷的话,听说已经可以下床了,时不时还会到院子里坐会儿。”
    “恩,那就好,她也是个苦命的,嫁给爱新觉罗家的女人,都命苦啊。”
    “老佛爷”李莲英欲言又止,慈禧看了他一眼,示意他说下去,李莲英又道:“老佛爷,前儿那个景春的事儿,奴才已经查清楚了。”
    慈禧一下子就坐了起来,道:“哦?说说,是怎么回事儿?”
    “回老佛爷的话,这事儿倒是跟瑞郡王没有一点关系,是愉恪郡王世子和定郡王世子给闹出来的,无非是想给孚亲王一个教训,孚亲王身边有个教养嬷嬷,是从愉恪郡王府里带过去的,所以那天在孚王府里的事儿才会被传的那么仔细。”李莲英回道。
    慈禧点了点头,道:“难怪了,载硕这是在给他阿玛出气呢,那载沛知道吗?”
    “知道,不过王反而在第二天又悄悄的托了黄大人去看看愉恪郡王,听说是老福晋让他这么做的。”李莲英有阴晴不定的看了眼慈禧。
    慈禧出了一会儿神,点点头道:“他们母子这是心有愧疚,是两个厚道人,那个景春真是用了巫蛊?”
    李莲英忙回道:“奴才看着不像。很明显是侧福晋地妹子想帮姐姐除了这个眼中钉。”
    “哼。一个黄毛丫头。也敢有非份之想。连哀家抬进去格格也敢算计。”
    “老佛爷说地是。”
    “孚亲王地嫡福晋就信了。看着可是个聪明人儿。这么点小把戏。她就被能被蒙了?”慈禧看着李莲英。总觉得李莲英对自己有所隐瞒。
    李莲英犹豫再三。跪了下去。道:“老佛爷恕罪。是奴才糊涂。只是觉得这事儿有些不堪入耳。怕污了老佛爷地圣听。而且此事还牵扯到了瑞郡王。所以奴才本想着。若老佛爷不深究。这件事已经过了。就不用再提了。”
    慈禧啪的一声拍在了手旁的小几上,斥道:“狗奴才,还不快说
    “是,老佛爷,奴才也是好容易才找人给打听出来的,原来,原来瑞郡王和景春格格有私,被王府里地人给发现了,所以孚亲王便把她给圈了起来,不再理会她,又惦着她是老佛爷下旨抬进府的,可也没为难她,想着圈起来了,也算是给瑞郡王一个警告,也好让他收敛些,不要失了皇家脸面,谁知道,瑞郡王却仍然通过景春身边的小丫头互通讯息,王的嫡福晋抓着了把柄,却又不好发落,这种事怎么好闹将出去?也是怕有心人会由此事,而故意给老佛爷难看,所以就一直忍着,只是将她身边侍候地人都撤了,让她们主仆二人自行打扫、洗衣,可一天三顿,仍是好吃好喝的供着。”
    李莲英说到这儿时,已经有些微喘,偷偷瞄了一眼慈禧,却发现她的脸色已经变地极为可怕了,悠地收住了嘴,不敢再往下说,慈禧皱着眉道:“继续说
    李莲英忙道:“喳,那位侧福晋的妹子,因为之前景春受宠之时,纵恶奴,很是给侧福晋使了不少绊子,又心里惦记着,能跟自己姐姐一样,可以进府侍候王爷,便趁着侧福晋有孕,想出了这个法子,奴才猜测,老福晋和嫡福晋是想着,借这件事,不如就办了景春,也算是保全了皇家的脸面。”
    这时慈禧接口道:“只是他们都没想到,这件事儿会被载硕拿来做文章,也真是难为他们一家三口了,为了保住我这张老脸,竟然硬生生的把这个恶名给扛了。”
    说到这儿时,慈禧又看向李莲英,道:“这些都是你亲自查出来的?”
    “回老佛爷,奴才绝无半句虚言。”
    “恩,这事儿办的好,不过好好看着你放在那府里的眼线,不要又像大宝似的,虽然出息了,却跟被人洗了脑一样。”慈禧极为不满地说道,又一眼扫到自己最信任地那个奴才又哆嗦着要跪了下去,紧跟了一句:“罢了,他如今在醇王府里当差,又那么受重用,也是他的造化,叫他好好把主子侍候好了。”
    “是,奴才替大宝谢过老佛爷的恩典。”
    慈禧悠悠地叹了一口气,道:“如今看来,倒是哀家一直对孚王府疑心太重了,只是事已至此,没得哀家去给他们认错的道理,你去那府里
    家探病吧,多带些东西过去。”
    “喳,奴才这就去办。”
    “等等,回来,那个景春可还在王府的地牢里关着?”
    “回老佛爷,还关着呢?”
    “传哀家的口谕,赐酒吧,把尸首再悄悄的扔到载漪跟前儿去,也不用多说什么,扔到他的脚前,你就直接回宫吧。”
    李莲英心里一哆嗦,嘴上却不敢怠慢,道:“喳,奴才即刻去办。”
    时间过地极快,至少在慈禧眼里是这么认为的,她觉得自己的时间似乎越过越快了,经常在不经意间,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她走到镜子跟前,细细打量了一下,摸了摸眼角,心底深处,又叹了一口气。
    这时又有太监来回报,直隶总督荣禄求见,慈禧愣了一下,忙道:“宣吧。”说完又坐了回去,恢复了那高高在上,贵不可言的样子,荣禄进来后,便跪下道:“臣参见太后老佛爷,老佛爷吉祥。”
    “起咯吧?”待荣禄起身后,慈禧道:“说吧?什么事儿?”
    “启禀老佛爷,皇上下了一道诏书。”
    “什么内容?”
    荣禄从袖笼里掏了出来,递到慈禧跟前,道:“老佛爷请过目。”
    慈禧接过来一看,愣住了,其中有一句被荣禄给勾了出来,写着:“至于民间祠庙,其有不在祀典者,即著由地方官晓谕居民,一律改为学堂。”
    慈禧一惊:“这是怎么回事儿?谁给出的主意?”
    “臣正是要回禀此事,乃是康广厦所为。臣还怀,他已经说服皇上信了西教。”
    啪地一声,一只茶杯被摔的粉碎,荣禄又不失时机地道:“老佛爷,臣还听说,还听说”
    “还听说了什么?快说家赦你无罪。”
    “臣还听说,康有为等人在私下里,说老佛爷您:‘那拉氏不可造就之物’。”
    咣当一声,慈禧身旁地小几已经被掀翻在地:“哀家定要杀了这个狗奴才
    “老佛爷息怒。”荣禄已经跪了下去,哭道:“老佛爷,且息怒,皇上必是不知道这事儿的,否则定是早已经治了他地罪了。”
    “哼,他不知道,只怕这话就是他说的,哀家辛苦这么多年,替他打理这个江山,如今才知道,哀家这是养了一只白眼儿狼
    荣禄地心里早已经乐翻了天,可是面上却是丝毫未露,只是伤心的伏在地上,不停地劝慰着慈禧,并不时的为光绪说上几句好话,谁知他不说还好,一说,慈禧更是怒气冲天。
    这时荣禄见时机差不多了,又道:“老佛爷,您可得想法子,好好劝劝皇上,这三大寺的僧人们,已经哭到臣的家门口了啊?”
    “你且先退下吧,哀家自会叫皇上来,问清楚的。”
    荣禄走了,心里乐的屁颠屁颠地,慈禧却是一阵痛心,冲着外面叫了声:“来人啊。”
    一个太监应声进来了,就听慈禧又道:“去,把皇上请过来,就说哀家想见他。”
    太监应声去了,大家可能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很简单,维新派想要大兴学堂,可是经费难以筹集,便向光绪建议,改祠庙为学校,于是光绪下诏,可是这道诏书却遭到了和尚的强烈抵触。
    于是和尚们,走门路的走门路,行贿的行贿,同时又何许多守旧的顽固派勾结,四处散播消息,说皇上被新党迷惑,开始信奉西方宗教了,此事不但引起了官员的震动,就是百姓也觉得心惊,自家的皇帝,连佛爷也不信了,还信了洋教,在民间引起的恐慌可想而知。
    而这件事,正好让荣禄看到了机会,他很了解慈禧,慈禧是个极为迷信的人,要不为什么会喜欢别人叫她老佛爷呢?于是便匆忙进宫,借着这个机会,又挑起了慈禧对新党和皇上的厌恶,而那句“那拉氏不可造就之物。”也正是康有为等人私下所说,被有心人听到,密告于荣禄的,这句话显然给慈禧的震撼是极大的,慈禧心里,如今对康有为可说是恨之入骨了。
    荣禄对于慈禧的心态,的确是拿捏的极准,否则他也不会在被逐出朝堂的十年之后,再次回来,且还身居要职,他知道,要对付皇帝和新党,要想成功,就必须要先挑拔他们的母子关系,也只有让他们母子关系交恶,这样才能让慈禧下定决心来对付维新一派。(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