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渌水依荷起微澜 >

第227章

渌水依荷起微澜-第227章

小说: 渌水依荷起微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朝廷本就颇为重视沙地栽种这桩,又觉一年任期不免亏了卢家这位,所以特授了卢临渊一道诰封。却不料,卢临渊闻听后不假思索,便直接跪了求封其母。
  有道是,百善孝为先,此等德行自是深得圣心。若不是律法有度父职高于本人位阶者,若授予其母随之进一阶,只怕再提两阶也是不难!毕竟其父官居三品,其妻至今未有诰封也是难得一见。
  “六品的安人。”口中念叨一句,太太王氏却是百感交集。


☆、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命离京

  这天朝廷才下诏诰封,不出两日消息已是传遍了京城。然而众人也都是心知肚明,这卢府王夫人的诰封,却是他家次子一个虚职换来的好处,哪会引来众多羡慕?
  “如此治沙妙法,最终只换来个授课一年的虚职,即便再添上一个安人的诰封,也是颇不值当!”举杯饮尽酒水,还是忍不住讥笑摇头:“到底是官场新手所为,可惜了大好的考绩!”
  “北垣兄,此话却是不妥,算来他卢府虽未曾落了许多实惠,可旁人却是凭借此桩,连升了一级有余!”点到关键之处,自然不敢在这耳目众多的酒楼之中,高声放肆。
  忙不迭改了音量,又使了眼色招呼桌上众人,凑近低语了数句后方才恢复常态,继续吃酒闲聊。然而此刻听得那人告知详情后,早已失了调侃之心,反倒啧啧称奇起来。
  “那两位大人倒是好算机,何以借着旁人之功,进而转了运势直接被调离了西北苦寒之地!”
  只见那知情者,更是得意洋洋的接了一句:“也不尽然,毕竟那两位大人也是花费了心思,所以在这官场之上谋求高升,还需眼光独到才是要紧。”
  “就以此事而论,非那卢侍郎家的二爷运气不够,而是因其刚巧不在任上,也未必。说到底,还是那两位大人看得极准,才对。”不觉又是压低了声音,反问其余之人:“只怕那位卢二爷先前也未必知晓,这一季栽下能得多少存活。却不料。自己这头尚未报入京内,已是叫人占了先机!”
  果然经由此人提点,余下三人皆是互望两眼,连连颔首:“的确是极有可能。若论报达天听的捷径,卢大人怎会弱于齐家那位?”
  这人话音才落,对面一人忙是含笑附和:“怪只怪卢家二爷的功名不济,若非有这等特别之能,更进一步本就是渺茫的很。如此辛苦守在那等苦寒之地许久,才做出些许成绩就被人捷足先登,可谓是流年不利,好在升至七品。”
  “这才是纠结所在,好容易得了结出了果实,却叫那无关之人得了诸多好处。自家不过落得一个好名头罢了。”在众人眼里。卢临渊这为期一年的职位。本就是朝廷为安抚与他,才勉强授予的。
  反倒是此番才添补的那个六品安人,才让京中不少内宅内眷。羡慕非常!如今边疆鲜有战事,武将府内被诰封的不多,文官中近些年来也是一般。更要紧的是,卢府是父子同朝,儿子有功封了其母,比起那些丈夫有功者又进了一阶,怎不叫人颇为心动。
  不过此一消息,才传了短短半月,就被随之而来有关秋闱的各种大小消息,直接盖过!毕竟大比之年。无论何等消息都将被淹没在此之下,也使得卢府众人长出一口气。风头太盛并非好事,还需避其锋芒才可安心做事。
  转眼已是到发榜之日,这边厢是人头攒动,争相凑近前来查看上榜之人中,可有熟识的学子,更有不少书童、老仆挤在其中。而另一旁的卢府之内,却是两般天地。
  王夫人自然是在为次子即将启程,安排了人手打包行装,而大房的魏氏却受了娘家之托,前来西厢说服妯娌叶氏,将沙地栽种之法的门道也顺带教授了府内的管事,才是当务之急!
  “有道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妹妹要莫要以为嫂子只看上了利益二字,好歹咱们也是一脉所出,府里有了更多的进项,往后兄弟们几个才能安生过舒坦日子。这门道真心想学的又有几个,漫说是那少有人烟的西北之地,就算毅州能栽也是引不来多少瞩目。”
  虽说魏氏一门心思,想要得了二房的治沙法门,却也是说到了关键所在。要知道,不出数日那些落榜的举子中,就有自愿的名录陆续报到户部,然而真心愿意留在当地治理沙漠者,只怕是十不存一。
  而近日被魏氏好言相劝了两回,二奶奶叶氏又岂能半点感悟不存,只是本意教授了卢府的管事,也是不难。只是魏家老爷的野心之大,才是他夫妻二人颇为纠结的所在。
  先前已是答应了廖家之约,并不会太过扩张开垦之境,但若被财大气粗的地主家看中此桩,又得了栽种之法后,必将毫无节制可言。
  一切皆是利益二字使然,今年的收益尚未赶得极报入京城,夫妻俩粗略一算之下,也是小吃一惊!以春日里,庄上的来信所提,顺利降生的羊羔已是存活了八成左右,再加上廖家又添补上一些,已是达到了一百五十六头。
  单是这一项,除了给八家佃户结算工钱外,即便等来年在栽种适宜的药材,也是绰绰有余。另外,那些存栏肥猪只怕又是一笔,不小的进项。
  只是夫妻二人早有决定,这沙地栽种药材一事,并不准备教授了那些落第举子。其一,沙地栽种结合圈养牲畜,已足够养活许多农户,而栽种药材一项却并非必要之举。其二,也是为了防止魏家之流,手中握有大笔财富之人,一哄而起抢占了先机,使得原就苦无本钱在手的农户,不得不一旁观望。
  经历了魏氏的连番攻势之后,更是坚定了夫妻俩的决心。
  “历来都是有权有势者,占尽了先机,再加之早与廖家兄弟有约在先,断断不能叫外人拓宽得太过,直接将他们隐身在沙漠腹地的寨子暴露了在外。所以这药材栽种一事,索性缓上一缓,到那几个落第举子离开甘霖,方才开始悄悄教习了佃户们,栽于百丈外的沙地中。:”
  这旁的二奶奶叶氏思量片刻后,亦是正色颔首:“或者林地新建屋舍一事,要提早进行,毕竟每日往返镇子也是不利消息外流。咱们总是不会常驻甘霖,还需佃户们自觉守护才是稳妥。”
  “如同渌水山庄一般,有了共同的利益,才会自觉三缄其口,不止于引来过多的关注!”连连点头,余下几日里又寻了姚宏远来商谈了一回,将此等决定告知一番。
  后者回转家中,也已将卢临渊写给梁掌柜的书信、今日两人相商之事,一并说与了自家娘子知晓。
  听到了相公所述,那旁的王氏也已慎重点头道:“不愧是在户部任过三年提举的。若是真叫这些财力丰厚之人得了消息,只怕不等一年期满,甘霖境内必定被外来之人占满。”
  “单是为了开垦之地,五年后归入名下,就能引人纷至沓来,何况这药材一旦试种成功,更是非同一般!即便隐瞒了朝廷此事,也是情有可原,真叫大地主们都吞噬干净,百姓们又该如何活过?”
  心中本就深埋了为官之念,然而与他做了几年夫妻后,王氏又怎会丝毫不察。只是从未在明面上提及,唯恐勾起他的伤心之事罢了。
  今日借由卢临渊此桩,道出心中之念倒是无碍,一旁的王氏也是默契非常的点头应道:“早先就在表弟妹口中得知,甘霖的百姓生计艰难,如今他们庄上才得养活八家佃户已是不易。正想着借由朝廷委派官员,前去学习传于百姓之中,陆续引导农户们开垦沙地,改善生计大事,又恐有钱有势之家获悉实情蜂拥而往,才索性点头认下了先前那些不实之报。”
  起身又给一旁午睡正香的小儿掩了掩被角,才回到原处坐下:“索性一直瞒了下去,才是最好。若是不然,只怕不用几年光景,这甘霖境内的百姓们就所剩无几了。不是被挤得无法,直接变卖了所有远走他乡,就是沦为了地主家的佃户。”
  “真若跟了表弟一家倒还罢了,真要随了那些贪心不足的,可就度日如年咯!”如今他们夫妻二人,也已由卢临渊处获悉了,渌水山庄的存在。而后又听了梁掌柜口中描述,却是难以置信!
  天下怎会有如此善待佃户的东家,直到那日随了梁掌柜走了一遭渌水山庄后,亲眼得见这一切的姚宏远,才不得不点头认同。
  所以每每提及佃户一事来,旁人或许尚不知情,然而他夫妻俩却是心知肚明,但凡入了卢家二房名下之人,必会受到善待。即便身处西北苦寒之地,耕地不算充足的所在,亦是如此!
  更何况,卢临渊还有治沙妙法在手,养活这八家还算不难。只是不得早已试种药材一桩,颇为遗憾罢了。
  此刻行在出京的路途上,一行九名举子中,显而易见已是分出两样心思来。可惜的是,仅有一人是有心好生学成之后,留在地形相似之地,教导当地农户改善生计之法。其余之人中,只怕再无一人会留恋西北的荒凉,满心只想着早已高升入京之事才对。
  曾在户部任职三年,又留在京中专为朝廷挑选可造之才,卢临渊又岂能不明,他们心中所愿。只是那一众落第举子,更是不得知而此番前去,并非那般轻松,单是一个下地实践就将吓倒过半。


☆、第二百九十二章 实践课程

  别看其中寒门子弟占了多半,唯有两个是中等人家出身,然而这九人中压根就没有一个,曾亲手做过农活。此刻让他们暂时换下读书人的穿戴,改了短打沙地开课,的确是难以适应。
  不过看了佃户们半日怎样劳作,已是小半累得一旁坐定。此刻也顾不得太多,胡乱寻个齐整的草地,就地挨着歇了下来。被东家吩咐了好生解释分明的佃户,也只得无奈摇了摇头,继续忙活自己手头之事了。好在蔺大管事早已有言在先,他们若是提出疑问,你们尽力回答就是,倘若不跟着学习也是无碍,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回头又瞧了一眼,今日跟着他家往地里来的几个读书之人,已是撇嘴低喃一句:“咱们东家也是读书人出身,如今还得了官职,可哪里见过像他们这般的。”
  “不好比的,咱们东家是用心栽活树苗、牧草,他们都只为了一年后能顺利戴上那顶乌纱帽,才勉强跟来甘霖的。再则说了,又都是从没下过地的,能跟着地里转悠已经不错咯!”
  顺势转了方向,努了努嘴接着道:“再瞧瞧跟着秦老三家出工的那几个,更有一个每回都待不满一个时辰。有的喊脚痛坐下休息,更有一个就跳上马背,直接跑回镇上歇息去了。”
  “就是那个自己带了马匹来镇上的?”
  “可不就是那个中等人家出身的,听说他家也有个县太爷的亲戚就在难怪每回都是扬着脖子瞧人,好在他们都只待上一年。要不然东家这差事也是不好做哦!”
  虽说如今庄上的佃户们,都已得知了东家被朝廷授了官职。却还未曾获悉卢二爷来历不同一般。别看时常跟着地里来,然而这些落第举子又不爱搭理佃户们,更是不会与他们提及一二。
  就算不曾刻意瞒过旁人,也是无人得知实情,因为每每瞧见落第举子们在东家面前。态度谦恭三分,也都不由自主的憨笑互视两眼。
  初来之时,这一行九人连同随行的书童、老奴,统共来了一十五人之多,卢家外院即便借与他们也是不足。所以,一并将他们安排在了离县衙不出两条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