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渌水依荷起微澜 >

第112章

渌水依荷起微澜-第112章

小说: 渌水依荷起微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此刻被娘家嫂子一提醒,不免也已是联想到分府后,次子又将往何处而去?若是与舅父家的庄子紧邻而居,却也不失为一处顶好的所在。对于他静养身子倒是不错之选;再则离着京城也不算太远,一旦有事来寻也是便利的非常;更有一条,便是自家那几个侄儿如今的官运,可谓是稳固的很。
  就是基于此点,与他舅父家的几位表兄关系融洽,也是百利而无一害。倒是先前因其缠绵病榻,才从无这般的机会,反观自家大儿早已与那几位相聚甚欢了!
  这边正屋之内,是姑嫂俩同样心思,而另一旁,先行回转东厢中的大奶奶魏氏,却是仍有不甘的喃喃自语道:“不过托了他二叔在户部为官之利,才有幸见识过一回。但也不免太过夸大其词了,不过是一堵木架子花墙罢了,哪里就如此了不得了!”
  此刻,只怕早已忘了,适才却是何人迫不及待凑近太太身边,定睛细观那尚未润色之稿的?这一切,落在身后才刚进府没多时的丫鬟眼中,倒还不存旁的心思。只道自家这主子,未免爱唠叨罢了,若是叫熟识之人瞧见了,必定正在腹议这位一惯的‘小心眼’可是又犯咯!
  万事定要拿来与人相比,又是何必?更别提,往后必将承袭卢府之人,便是他们大房无疑,此刻这般计较得失,并非明智之举。刚才恰逢舅太太前来寻太太叙话,才将她的暗讽之事一并掠过,转而送走了娘家大嫂后,太太自是想起了方才未完那桩。
  心中更是暗暗庆幸,他舅母也是同样心思,让两家颇为弱势的儿女们比邻而居,好歹也可相顾一二。
  然而,想着与人互为臂膀,相顾一二的,却并非只有他姑嫂二人而已。与此同时,身任宝钞提举司中副职的汪清洋,也已是再三思量了多日,却不知该如何对自己这位上峰提及才好。
  想到自家眼下,不过只是借着庇荫之故,方才在户部谋得此一官职。若是换作十余年前,自己尚在而立之年,必不会如此的忐忑!
  过往种种坎坷,早已将自己原先的棱角磨去了许多,以至于当年的那股傲气,也已是无迹可寻了。而今,再看这位年纪未及自己一半的弱冠提举,更是倍感年少之时的无知。
  “比起这位提举大人来,果然是远远不及啊!”不自觉已是长叹一声。
  与其对面而坐的汪家太太冯氏,也不免点头附和一句道:“就是他府上的那位二奶奶叶氏,也必不是普通官宦人家出身的。单看她毫不费力的与王夫人侃侃而谈,园林修筑之事,便知其莫不是家中本就有景致优美的所在,也必是因为博览过不少相关书籍,才能积累如此之多的学识。”
  “反观其为人,却不会让人倍感压力,即便我这般之懂厨活、女红的内宅女眷,也同样可以细说家常,才是最为难得!”看此刻自家娘子的面上,无意之间流露出来的欢喜之色,便已能肯定其口中的那位卢府二奶奶,的确与自己那位上峰一般,都是极好说话的主!
  若是不然,当日对于侍郎大人家的夫人,自是理应极力讨好,反之下属之妻敷衍一二,也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卢府这位,却不同与寻常官家女眷那般,或多或少有些势利。
  逐而将自己心中所想,提了与自家娘子知道后,也是得到了同样的肯定:“必是无碍的!单看日前特意寻了相公你誊写那桩,便已能看出,这位卢大人必是怕锋芒太露,才将此等功劳转与相公的。”
  听得妻子如此坦然,不免也已是连连点头道:“如今想来,之前还有几次,亦是如出一辙!只是当初未觉察出其中的不同之处来,才未曾多加留意一二。”
  夫妻俩商议定下后,自当付诸实际,转过天来,便已请了提举大人酒楼饮宴,席间自然是一改往日的谨慎万分,一路坦然直言,倒叫这旁的卢临渊是颇为惊喜!
  PS:
  第三天40度了;今天特别留意了一下最低温度;居然是32度;这就难怪了!


☆、第一百四十四章 风起云涌

  自是因为素来都以谨小慎微见长的这位,却能如此坦然相告,怎不叫人震在当场?然而其中的‘喜’也同那‘惊’字一般,依然是因其当面直言所致。
  本就是同期入得户部,皆在这宝钞提举司任职,更因两人的近乎相同的出身、境遇,也让卢临渊觉得是颇为投缘。再加之,多日的观察之下,愈发深信此人,只是未得出头之机罢了。以至于,当初选定誊写之人时,毫不犹豫便直接交到了这位手中。对于二人而言,便是那两全其美之举。
  其中虽不乏因同被举荐之故,却也有卢临渊自己观察所得,而且这位的稳妥性子,也是选定与他的重要之因。本想借此避其锋芒,若遇上个口封不严之人,反被其累岂非得不偿失。
  更何况,在这任期之内定不止此一桩,需得小心掩饰一二的,必要之事索性全都归于这位身上,才是再好不过的。正如外人所想的一般,自己不过是久病家中的一介书生罢了。即便出自官宦之家,却藏不住初入官场的稚嫩,眼下反倒是手法熟练,丝毫不显生疏之感,未免令人倍感诧异?
  就算在这位汪副提举面前,他也是万事只露三分真,倒不是还需防备一二,却是为了留于余地。以自己此时的年岁,即便再见识广博又怎与这位年逾不惑之人,比肩一二。
  且不提,这卢家二爷自幼患病,也是早在自己上任之初,已是传扬开来。更别提同在一处供职的这位,必是一早就得了消息才对。有此想来,当是更为谨慎三分。
  今日能得这位如此坦然告知,确实令卢临渊惊喜非常。一来自是了了一桩忧心之事,即已这般直言不讳。往后大可循着先前之法,继续合作下去。二来,则是为自己寻到可相顾一二之人。
  提到这相顾二字,莫要以为只有他汪副提举才有此等作想,对于这同是官场新丁的卢临渊,也是略有忐忑之时。如今正因圣上急于肃清官场一事,而闹得风声鹤唳,搅得人心生惶恐这,便是那最好的例证所在。由此可见,人在官场总有那身不由己之时。
  初来之时本就因身在毅州。不曾有过此般感受,何况老爷又是丁忧在家,万事都好似被隔离在卢府之外。若是换作此刻。必是无法体会到两者的不同之处,也愈发让本就无心留恋官场的这位,对于回归自家山庄更觉迫切。
  若非老爷早已明言,自己守在户部之中不仅是这般简单,想必早已找好了托词。借故避讳宝钞提举司的那桩麻烦之事,才对。到底锋芒毕露,即不是父亲心中所望;也不是对此毫无对策的众位同僚乐见其成之事;更与自己早先定下的原则背离甚远。
  好在有这位汪副提举愿意配合一二,才使得自己安坐幕后,避过了户部众人大人们的探究目光。原是明知自己升职无望,却又何必太过醒目。而且以如此年纪便有这般的见识,未免也是略显牵强,倒不如直接退居幕后。反倒活得自在些。
  还记得,年节时分老爷回转京中,却也在有意无意间略有暗示过自己,往后若再遇合适之机,当可表现一二!虽说有其惜才之心。但对于卢临渊而言,却是退意已决。
  若是还有望更进一步。或许不至于此,正如承袭府中家业之事一般,既然已是命中注定,又何必太过执着,倒不如早些罢手而去,方能寻到另一方天地,才是再好不过的!
  只是当初不想太过突兀,不曾向老爷快意吐露一二,却已是透过叶氏之口,略与太太那旁提过一提。虽不明,此刻堂上二位是如此作想,但对于自己夫妻俩的这番决定,卢临渊还是深信不疑的。
  就山庄之事来看,便足可证明夫妻二人之前所规划的一切,都是行之有效的。即便已有两年时日,不曾回过自家庄上,但每月往来的书信、账目之中,无不透露着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或许那才是夫妻俩此世之路。
  即便卸任户部之职后,自己也是那曾经的八品京官,比起先前的举人功名更是有利几分。再加之自家山庄所在,又在地处偏僻的小县城的管辖之下,只需抬出这曾经的经历来,便可将其一众震住当场。
  有此作想后,便已定下心思任期之内万事尽力,却将所有功劳让与副职汪清洋。比起自家而言,汪氏一族早在其祖父之后,便再无一人得以留任户部,即使外放京外之人也只能称得是寥寥二字。
  这般人家出身,想必对于仕途一事更是执着,才对。与其苦苦等待,倒不如自己做个顺水人情,助他一臂之力,也算是好事一桩!
  “在此风起云涌之时,四处早已是草木皆兵,饶是严阁老那般都已纯臣自居者,也需暂避一二,又何况我卢家这般已略显颓势的二流世家!”将白日里汪清洋宴请之意,细细与妻子告知了一番后,也是有感此时朝中风雨在即, 不禁低叹一句。
  的确,比起年节中的异常清冷而言,自初春以来的压抑之感,更是让人倍受煎熬!京中官场或许能用草木皆兵一词形容,然而街市之上的日益萧然,百姓的闭门不出,更可佐证一二。
  “狂潮来袭前的出奇平静,才更让人难以忍受!眼下只等那位一声令下,速速了解了此事,方能使百姓们就此安下心来,好生打理各自的生活。”接过已是空了大半的茶盅,顺手便又续了一满杯,放在相公面前,不免略带忧心的接了一句道。
  端起杯来,吃了两口才颔首赞同道:“不单是你我这般未受波及之人,如此作想,即便是那参与其中之辈,有同样心思者也定然不在少数才对!”
  拿过手边的折扇,轻点了点后脖根,便是一句调侃道:“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不如早做了断,他们才好各自去寻那补救之法避过此劫!”讥笑两声后,忙又转而正色放低声量,告诉起来:“想来这步步紧逼之法,才是当今那位的拿手好戏。让他们禁不住这扑面而来的窒息之感,一时疏忽,难免就会自乱阵脚!”
  “如此一来,不费吹灰之力便能顷刻收网了!”默契十足,这旁的二奶奶已是应声接到,不觉更是有感而发:“此刻,身在京外的老爷或许比你我来,看得更为清楚才对!”
  由她这句提醒后,那旁的卢临渊也已是重重颔首:“的确,肃清官场看似自京外盐道上而起,实则其始发之地,却在这京城位高权重的几派之间。”
  “早在圣上临朝之前,便已是根深蒂固,即便当年以先帝那般的雷霆手段,也未能全都剔出干净。可想而知,这几方的权势纷争,只怕已是危及了朝廷根基所在。若非如此,当今那位也万不敢在此关键之时,力排众议将此桩推行下去。”
  正如相公所言这般,已由外围向帝都逐渐收拢而来的巨网,看似万不得已,却又是如此的顺理成章,便可知其中力导之人,费尽了多少心血,才得以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可见,当初下定决心之人,是何等的用心良苦,只盼着最后关头能万事顺利,才是当今所想,苍生之福!
  或许是因为外围诸事,已在年前逐步清晰,漫说是渌水山庄所处的偏僻之地,就连夫妻俩名下的素面馆,也已开始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好势头。若不是因庄上头一年收获之事,与东家而言重要万分,此刻余二掌柜小两口,自当在铺中忙碌非常。
  “瞧你们家这生意,比那会儿刚搬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