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雄兵 >

第24章

帝国雄兵-第24章

小说: 帝国雄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唱过 你唱过



但是 但是

亚洲原野的大树啊



你没有高加索

也没有普希金!



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未公开发表的最大胆激烈的言论,离经叛道,充满了对现在社会的强烈批判精神和对未来中国的热烈憧憬那时我们都洋溢的青春激情

那是在军官院校假山后面,他和自己彻夜长谈时,慷慨陈词的一部份。他比自己小多了,好几次自己击节赞叹,好几次暗暗为他担心,环顾左右,捂上他嘴巴也有好几次,沉吟再三,并不完全赞同他的观点



“车轮没有时间停下来,拾捡闲情逸志;已经没有空间轻吟浅唱,痛苦的巨变——你的声音可以是月夜下的小桥流水,不!我的诗歌是拿破仑的大炮,在原野上轰轰雷鸣!”

——微笑着,那浑厚的声音



文革前的最后一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关心国家大事,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学生,一股阳刚正气昂然而出



“你考虑过我们的出路吗?”那时候还有留军直单位和城市的机会。

“参军去!到一线部队去!‘马革裹尸,战死疆场’。像北伐青年一样,去执行批判的武器,用武器去批判旧世界!这大概是我们这些人的唯一归宿!”他豪爽地笑起来了。

那天晚上,天气炎热,两人依在假山旁边的草地上,吃着家里带来的干馒头,也没有水,毫无倦意,他小声吟诵着《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夜莺》——



她欢飞环舞着

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

从东飞到西 又从西飞到东

从红楼俯冲下来又掠过纪念碑的尖顶

她唱着歌 唱着歌 唱着歌啊

我们水晶般的小鸟啊

她唱着快乐的歌声!



她可不管我们的革命

快乐地 自顾地在我们的上空盘旋

我们自由的小鸟啊 她唱着嘹亮的歌声!

在一棵大树上蹦上跳下

一棵美丽的大树啊

一棵我们种下的大树上啊

一声声唱着春天的歌声!



全中国的心灵都在倾听

那明天的声音!



一个强国的梦!一个强大国家的蓝图!一个伟大中华的悲愤和渴望之声!



晚风里,白杨轻轻摇动,校园里不知是哪一个班,还在一遍又一遍地高唱着聂耳田汉的《毕业歌》这时候,文化大革命山雨欲来风满楼,眼看一场腥风血雨就要来临了!



部队长眼圈湿了,他知道自己动感情了,下意识地向旁边瞥了一眼,李沪生左手攥着刀,右手抱着枪,倚墙而卧,正沉入梦乡。



“夜莺!”

至今还能回忆起他那骑在马上高大的身材,调皮的眼睛和幽默的笑容



你在哪里?



现在还能读普希金的诗歌吗?



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部队长哽咽一声。

18。我的海洋

18。 我的海洋 ①



此刻,沉昏在一条暮色河流中,展望一部时光日记 ②



在军舰上,红色军人曾大军曾对我说,为了捍卫美,要进行一场革命。“没有宗教,没有神圣,没有献身,没有斗志,一句话,没有精神殿堂。这是一场远较夺取政权更为严肃深刻的革命!”我悲痛地要哭!

世界上是有美的,那是殉道士的美。没有殉道士们对于终极世界的献祭,革命是鄙俗浅陋的嘲弄!邪恶世界为何要枷锁刚烈颈项以媚俗的项链?

雪山红狐,我的精灵,你何时出击?!



60年代末期中国社会悄悄滋生发展出一种贵族意识,它一方面与平民意识相融合,另一方面为暴民意识所淹没。它的生长期很短暂,只是中国漫长社会黑暗中突跳起的一朵火花,但它非常艳丽,在社会进程和人民心头留下了温柔的震颤——它呼唤着一种人性的、温暖的、崇高的和超越历史经验的东西它是超越俗民的,也是为统治阶级所震骇的,最后被利用暴民革命所镇压但是,从世界历史的主流看,它源远流长,根深苗正,它在中国的发展不过迟来而已,也一定是能战胜暴民意识的——从那时起,中国国内是存在危机的,因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已经临产它关系着中国社会的走向,关系着未来下一世纪中国社会的性质、等层和重量③



我体内的骚动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我的马神奇地跑。



我们采取了两种策略。一是写作话剧;一是制定美学理论并操作实施。

醒狮下士对我说:“现实是不完备的,只有戏剧是真实的。我根本不相信70年代青年只有‘伤痕’一个名字。”说完“啪”地甩给我一个剧本《雪国之恋》。我翻了两页,倦意如海潮霓云般腾涌而来,忽然来到了一个华丽舞台,帷幕徐徐拉开,主持人上前简单致开场白后,各位角色相继登场



一棵大树对天空的爱情



苍空圆弧勾勒出原野的

枯索荒悸 一棵树孤立着

像站在黑夜穹窿里的一盏灯

我要像喷泉弧线般喷发出碧玉

这样想着啊,它就像火山样喷发起来

像火山喷发天穹弧线 岩浆碎石猛烈散击

绿枝翠叶,钻石晶玉般缀满大地视野

最后落下一年一年逝去的苍白年轮

夕阳也用红云笼罩上她苍老面容

我曾经梦想过啊和天空融为一体

它一层层覆盖下来成为大地伞盖

又过了些许世纪一棵树就倒下去了

它的残桩,成为旷野的一部分

多年后有一位少年来荒野写生

他惊异暴风雨前,天弧下的美丽

一位姑娘站在半明半暗的草地上

静谧中一棵树的影子成长起来

在另一双目光中摇曳生风

凝视那黑发飘洒的亮色

一片神秘的原野上

站立着

自己



一棵大树数着满天繁星

星星透过鸟鸣的茂密

想象着大地



夜深了,万籁无声,只有无眠的圆月,像永恒的情人,把温柔的目光挥洒在大漠的上空。几个人都还在深睡,古堡里一个人影悄悄起身

“7——1”, 7——1”,神秘的生命在呼叫。



脚下的沙砾发出细碎的吱喳声,他摸了摸腰间,向圮坍的堡内环顾了一下,亮出一把刀

他摸着土墙,蹑手蹑脚地向古堡的门拱走去。月光洒满了堡墙,在他身后留下了长长的投影。他走出堡外,吸了一口冷气。眼前是一片冰凉的荒寂,仿佛是在另一个星体上。一种无奈的惊异、无以名状的颤栗惊扰着自己,有种渴望消失的焦灼在困扰。月光下一片通明,连地上的沙砾、硬滩上的石子和板结沙层上干枯的草茎都照耀得清清楚楚。远方,明暗相间的丘体交织出固体的波形,金黄色的波浪在月光下一望无际,把大漠的胴体展现得一览无余,一种死亡的美感明媚地弥漫在这无遮掩、无生气的瀚海上。



他顺着墙根,摸到窗外拴马的地方,解下马绳,摸了一下马头。马无声地弹了下腿,通了人性似地,仿佛也不想把古堡里的人惊醒,轻轻起步。

他丢下马绳,一步步向荒寂走去。马甩了下头,健步跟在后头。



古堡四围都是硬滩地,远处没有边界,视界所及都是沙漠,偶尔有一些从沙粒中露头的沙脊草在轻轻摇动,但更多的是静物般地一动不动。从脚下的灰白色调,逐渐延展开去,到中远程的暗灰色调,直到无尽远方的隐隐显现的辉光,夜晚的大自然把它的苍茫辽阔都写进了这单调单纯的光谱里。



他深呼吸了一下。空气里有一种海洋蒸发后、干燥的、咸涩的气息。一瞬间,他感到自己是一条死鱼,一条离开了海洋的、被蒸发在沙滩上的小鱼,气息奄奄,等待着浪花把自己卷回海浪里。

哦,到处是沙砾一个没有养料的世界!

我们太干枯了,太荒寂了,太盼望一个海了!一个自由驰骋思想的海、一个温暖的满涨着感情的海!一个健康的大海!一个骄傲的大海!

带着星星漂浮的海,轻快的、有那么多小精灵在一张母爱的软缎上蹦跳的海!



多么沉重啊那么深厚的希望

那么多负重的沉浮

那么多折腾的日夜

可又多么富丽的海啊

那一颗颗会幻想的、轻灵的小星星!



小星星啊

你们使中国的海更辽阔

因为你们珍贵的照耀

你们升起了辉煌

星星的大地啊多么美



“叮咚叮咚”,传来了微弱的、但是甜蜜的鸟叫那音声类似于7声音阶中的“7——1”,夜晚听来,清脆如玉落杯盏,十分婉丽绰约,给人美感,令人着迷、感伤,忘怀每一声“7”,都在下一级的音阶前面停顿一下,然后是上行音“1”,听起来就像是心灵的叩击听过许多鸟儿的鸣声,清丽、婉转、哀怨、泣愁但如此高贵、孤独的叫声,还是第一次,在瀚海的暗夜里显得非常清幽,凄美、诡异——



夜莺吗?他驻住脚步,迷惘地注视着——





注① 这里“我的海洋”,寓意李沪生的青春浪漫,和部队长比较起来,他更憧憬于某种“爱”的海洋这种特属于60年代青年人的思想,在本书中异常活跃、昂扬。李沪生的“海洋”情结,甚至一直保持到文中后部…红木乡战斗“高潮”。本节中提到的“曾大军”及以下的思想观念,都取自于一本叫做《兵士日记》的原本。



注② 下面这一段仍引自一本神秘的《兵士日记》。其实,在《帝国雄兵》中很多议论都引自同一日记。

革命仍在喧嚣着,然而采取的形式却颇具喜剧性。一方面是权力作用在加强,另一方面是有识之士在促其走向反面。

信仰是社会第一大力量,政权、法律列其后。信仰是一种社会凝聚力,粘合剂,是终极理性之源。中国革命没有深厚信仰基础,因而打完老财,分完田地,便又是赌开一局,民众心中的革命就算完事,于是又是赌牌喝酒玩女人,社会基础上层建筑又开始新一轮腐败和胡作非为。“散沙一盘”即此之谓。中国始终不具备自觉革命条件,只有运动群众。古往今来农民起义到头来,重修皇权,直至今日。

我想起醒狮下士的话来,中国人是崇尚女性的好手,水、月、鸟、林、花、草、鱼、虫一切都是阴柔的,女性的,中国文化具有女性特质,西方文化具有男性特质。这应该就是中国一直阳痿不振的原因吧

而真正的宗教是崇尚阳刚的,耶稣本人是神的献祭,穆斯林帝国曾覆盖欧亚非三大陆,而佛教始祖就是舍我其谁的楷模宗教是有终极想象力的,它使人有信念的脊骨。佛到了中国来依附了地主政治庄园统治,失去了宗教意味。基督教尖顶建筑,穆斯林圆穹造型、印度佛教怪异变形的艺术,无一不寄托着想象力、自由思想而中国的殿堂,并没有走出传统宗法思想约束,大成殿不过是农舍的放大,紫禁城的构建设置也不过是放大和精致化了的地主庄园。千年的农业社会除了养人活口(提供粮食、制造人口)复制自己以外,对人类并没有什么积极贡献。中国虽号称引入西方革命学说,但于社会思想和艺术,一直没有建树。宗教和艺术是思想建设终极源泉,美的精神是根本。美学史上大力张扬的男性英雄、音乐世界贝多芬式的一流交响乐、文学领域内具有世界意义的人文关怀,这些在中国都闻所未闻,前所未见。

中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