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雄兵 >

第121章

帝国雄兵-第121章

小说: 帝国雄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现在很多看上去还不成熟、还嫩稚的作品,时间淘洗沉淀下来以后,如同泥土一样变成基础,会生长出非常粗实的经典大树。



视野广大,也表现为在作品里有一种襟抱。这点,特别是那些婉约派、女性作品——哭哭啼啼,小家子气,是女性可以原谅的优点,但是文学作品,没有襟抱是不行的。婉中有豪,约中有放,才是文学的辩证法。

后记 … 气韵与生命

气韵与生命



诗歌重气韵,有气韵者,有气势,中国古代诗歌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文学相通,小说也是讲气韵的,有气韵者回肠荡气,气势雄浑。气韵是什么?

气韵是一种整体性生命。



气韵是激情,往往表现为——有气势的、诗化的句式,产生的审美效果。

要言不烦,铿锵有力的短句,一连串的叠句,产生排山倒海的气势,是气韵。

但也有长句式,美好的形象化语言,产生震动人心的效果。如毛泽东在《星火燎原》中结尾,形容中国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三个长句型的排比句,都是诗化语言的效果。



《帝国雄兵》中也有这样的例子:

12部 为了我军的下一个世纪 / 27章 1972—1976 / 4。 一级战斗信号

描写1975年10月下旬中印边境战争危机的一段日记——它并没有直接写战争,只是通过三个排比段落的抒情描写,语言相当简练,然而战争气氛却烘托得非比一般:



轰隆隆!轰隆隆!长空电光闪闪,夜暗沉雷滚滚…1975年!1975年!就在这民族生死存亡深重危机的关键年头千钧一刻——从远处传来的零星枪声,稀微炮响和闪闪红光告诉我们——XX山口友邻部队打响了!

夜色中,我们扔掉了干粮袋!在紧裹的轻装行囊上再塞上两颗手榴弹!在擦得铮亮的钢枪里再压上两排子弹!山猫一样轻捷地跃出战壕,向白雪覆盖的最前沿阵地猫腰潜去!

夜色中,我们最后一次吻别了妈妈的照片,最后看了一眼滚烫的情书,最后一次深情凝视阵地后方那片黑暗笼罩中的祖国,最后轻声呼唤一声:“亲爱的!再见了!”

夜色中,我们刀出鞘闪烁着冰雪的寒光!弹上膛即将发出尖啸的鸣叫!表尺准星已经对好!手榴弹盖已经揭开!匍伏在夜暗笼罩冰雪磔骨的神圣土地上眼睛!已经红了!胸膛!已经敞开!大地啊,你听到了战士最后的心音吗?



——儿子们为您血染山口尽忠报效的时刻到了!



一部小说,有气韵的语言往往先声夺人,气势逼人。



气韵也是一种整体性气质。在《帝国雄兵》中,我们看到通篇作品洋溢着一种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人性的、快乐的情绪,如何无所不在地,通过气韵贯通,使小说达到何等的积极生动效果!



李沪生穿越昆仑山,一片苍茫戈壁,天色陡黑,脚下一片乱石,荒滩野岭,鬼泣狼嚎,正不辩东西,像进入一片阴风惨雾的阿鼻地狱,走投无路的时候,忽然耳畔传来“叮咚叮咚”甜蜜的鸟叫,霎那间山谷里“7——1”“7——1”的歌声呼应交响,此起彼落,一片欢乐之中,就见黑衣人高举着鸟笼,仿佛是一盏明灯,遥遥闪烁在群山万壑罹影之间。前方就是世界屋脊的地区首府,是中国版图最西边的地区,海拔4300米,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昆仑山三大巨峰包围着它,是高原人朝思暮想神奇神秘的地方——李沪生满怀欢喜,奋蹄扬刀,昂首飞跃风雪黑夜,向阿里高原驰去!



这是一幅喜乐的画面,250字左右的描写,阿里高原荒滩野岭阴风惨雾、年轻战士无往而不胜的天使一般的英雄乐观主义精神,鲜明对立且融合在一起,是《帝国雄兵》中众多激动人心画面中,最美丽的一幅!

后记… 气氛与渲染

气氛与渲染



气氛是具体的场景描摹。戏剧舞台上每换一幕(场)就是一个场景,舞台上会布置不同的背景,当然还有道具。这个比喻很适合我们小说中具体的单一个场合的景物描写,或者就叫气氛渲染。我们现在还无法就现在网每一篇小说做具体的分析,但我们实际上知道,在小说里是离不开背景、景物、风景描写的。气氛就是这样渲染出来的。

她能加强真实感

她能加强画面感

她能加强一种现场感。

她能表现一种典型环境,有助于典型人物的表现。

她是一种美感。



小说的烘托,不是正面直书,是靠气氛渲染,强化感觉,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我看雨果《九三年》在小说的开头——1793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共和军一支军舰横越海峡,要去拯救革命海上暴风突起,在这艘名为巨剑号军舰上,一尊大炮从炮座上滑脱了,它变成了一头怪物,在舰上滚来滚去,旋转,冲撞,又像攻城锤任性地撞击城墙:“疯狂的庞然大物,有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灵巧,斧子的坚硬,波浪的突然,闪电的迅速,坟墓的痴聋。它重一万磅,却像小孩皮球似地弹跳起来。。。。。。”这只庞大的青铜兽完全解除了军舰的战斗力。这一阴惨惨的、色彩神秘的开场给小说定下了悲剧的调子。雨果以这样的笔法,营造出残酷的、命运捉摸不定的气氛,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这一场戏的描写烘托了什么?——一场人类史上伟大革命的狂暴和诡谲!



气氛烘托手法往往平添意境,在《帝国雄兵》中,我们看到通过气氛烘托,作品如何达到某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尾声——静静的土伦山口最后几节——



刚才那缕枪烟悄悄飘散了。枪响时惊起的一群灰鸽又欢快地飞回来了。

青青的草滩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倾诉着大地母亲的欣乐,淡淡的晨雾渐渐扩散开来,在弥漫了的空旷的大峡谷中消失了。



我是来谢幕的

在青黛色的曙色中

它们都是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

阴谋策划过黎明



太阳冉冉升起了。阳光远远灿灿地照耀着阵地后方那片默默无言的野桃林——灰鸽群向崇岭雪峰间桃花盛开的姹紫嫣红飞去,发出惊喜的欢叫,仿佛在唱着一首“哥哥弟弟,救我中华”的赞歌。





战争是残酷的,但是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有些喜乐的宁静。

她的意味,值得读者深思。

红夜莺

后记 … 沉浸与氛围

沉浸与氛围



沉浸,是作者功夫,也是作品要达到的审美效果。你必须长久地沉浸在你酝酿中、想象中、有意蕴的、并正在成形的、用于表现人物或主题的意象中,才能创造出你所需要的那幅画面,那幕场景;而场景和画面都是为人物活动、为主题服务的,是可能有人物活动于其中,有情节的,甚至矛盾冲突的,似有千军万马厮战,或者,是葡萄树下情侣蜜吻私语,等等。

读者怀有我们相同的审美心理,自然也会沉陷其中。



氛围是意象,表现在作品中的结果。



他清醒地记得,在医院的床上,露露眼角垂挂着两粒晶莹,两颗璀璨的翡翠,在那长长的睫毛下,眼帘低垂着,像掩藏着一个长海之夜暴风雨前的狂嘤怒号;那一个秋月夜,医院花台上那朵娇艳的玫瑰正绽放中,可在她的心里,是为他而哭,为孩子而哭



他又爱露露,又爱部队长,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两难!要照顾好露露,就不能亲赴新疆;要解救部队长,就必须离开露露,置露露于不顾



但是,现在是1971年,军情危急,甚至比1969年还严重,我要去拯救部队长,拯救我的理想!拯救我的新疆!



他眼前出现一副幻觉:在橄榄叶和葡萄藤交织的月空下,像是一座西洋画框,一丛神圣的篝火旁,部队长坐在月光下弹奏三角琴,脸上散射出圣徒一般的坚毅和光明那是一首战争与和平交响的小夜曲那是崇高战场的召唤

月夜下,传来夜莺的鸣叫



“部队长,我来了!”

他轻轻从床上起身!

后记 … 意境与透镜

意境与透镜



意境是什么,恕我不能一言以尽!美学、艺术学、诗学、文学的重要范畴!诗歌、小说、绘画、音乐甚至书法、相声等等等等,追求的艺术目标。凡诸一切艺术领域都离不开她。她是悬在我们——每一个写手、文学家、诗人、艺术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她是艺术王国领地的一道永恒的界标。她是审美女神的第三只眼睛,她永远凝视着,审视着我们——每个人的作品都要接受她的检验!我们在她的诱惑下一个个色胆包天,争相献媚,妄想博取美人一笑,我们又在她冷酷无情的目光下,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她是检验艺术品合格与否的一把表尺。



意境,和美,是一样古老的形象思维范畴、命题,你能回答什么是美吗?



两千年了,美学界、诗界、艺术界、文艺理论界对什么是美,争论不休,连亚里斯多德、柏拉图、歌德、希勒…都说法不一;一部西方美学史、一部中国诗歌美学,外国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作家中国的王国维、朱光潜、李泽厚、蔡仪都只能不断地完善她,而没有最后的定论。

维纳斯胳膊丢了一只,谁能一口咬定原先长得是什么样子吗?耶稣基督不断有、并且有不同的宣传画,因为《圣经》四大福音书根本没有对耶稣形象留下一个字。



美,意境,也是一样,上帝没有说过一句话。

我们无法给心灵无法捉摸、五官无法触识的事物定义。

像灵魂、灵感、魂魄等等。



尽管如此,我们可以用文学语言描摹一下她,她是一种四维空间,像我们的视觉和心灵能同时感触到的,在文学作品里也是一样——她像一只大方箱,凿了一个洞,我们的眼睛(心灵),就在这里观察(感触)。

这个时候,意境就转换成主观的了,你的心境有多远,你的美学境界有多高,你的主观学养、文学素养、美学修养有多广大,你就能看到多远、多高、多广大。

而这个洞,就是视角,你的立场、作家、文学家的立场。



透镜——就是我们审美的眼睛。如果你没有,那么请你带上一只单眼镜,像佐罗一样!

用一只审美的眼睛看世界,发现美,表现美,传播美——为美而战斗、而献身!



有了审美的眼睛,你的小说会变成美文。

后记:为什么《帝国雄兵》

为什么《帝国雄兵》



假借了帝国这样一个外壳,来写雄兵。文章开头专门用一章追踪了汉唐边关往事,重点是西陲中亚。中亚地区的重要性不庸赘述,直到今天都非常重要。我们看喀什前不久又发生恐怖活动,中央和新疆当局都加强了措施,实际上是有历史渊源的。版图疆域,百年沿革。100年前,中国东北、西北、西藏都面临鲸吞,再过百年,说不定历史上丢失的一些重要国土,还会回来,也未可知。所以说当年汉唐开拓边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今天的雄兵就是在继承当年英雄们的事业,当然有了很多新意。不管怎么说,风暴险关、金枪剑戈、出生入死,刀光血影,热血报效,义无反顾都有很多相似之处,“马革裹尸,战死疆场”的中国军人永远是值得我们仰慕、热爱和推崇的!永远是我们写作的主题和对象。

帝国雄兵,还有一个特指,是发生在40年前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