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一路锦绣之小户千金 >

第51章

一路锦绣之小户千金-第51章

小说: 一路锦绣之小户千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着童若瑶走。
  如果单独住,这个院子不算小了,但一家子住在一处却是不太方便。家里来了男客人,女眷回避的地方也有限。蒋小姐想起小时候,家里情况不比现在,一家子桥在一个大院落里,几个哥哥年纪相当,少不得会拌嘴打架,可也只有那个时候,家里才热闹。后来家越来越大,各自都有了独立的院子,平常除了早上去母亲那里请安能聚在一处,余下的时间基本都是各自待在各自的院子里。
  几年下来,彼此之间却好像疏远了,没有小时候亲密。
  耳边传来一阵呜咽声,蒋小姐回过神,只见一条瘦小的黑狗在童若瑶脚边欢喜的跑来跑去,那亲热的模样让蒋小姐不知不觉地露出笑意,此刻看着童若瑶,就好像看她自己的小时候,笑容那么的明亮耀眼。
  和小黑闹了一会子,还不见蒋夫人和赵氏出来,童若瑶便带着蒋小姐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地方本来就不大,转一圈又回到童若瑶的房间。
  小玉将新泡的茶叶送来,两个人便静静地坐着喝茶。
  虽然选择和不选择的差别不大,但若是有选择的机会终究好过没有。童若瑶带着蒋小姐看看家里的情况,一是让她自己有个选择,以蒋家现在的家势背景,要寻比自己家更好的不是没有可能。二是,让她心里也有个底,这个家就是这样,人也只有这么多。与其之后没有后悔药,幽怨地过完一辈子,不如早做好心里准备。
  童若瑶一边喝茶,一边留神关注着蒋小姐的神色。或者是自己断章取义,可童若瑶希望大哥能幸福,就像爹和娘一样,希望温柔的蒋家姐姐也能幸福。
  蒋小姐的神态一直很娴静,就好像一心都在品茶,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一盏茶的功夫,正屋那边终于传来说话声,陈妈妈进来说大伙要过去拜见老太太,童若瑶和蒋小姐忙从屋里出来。
  “我还寻思着去拜访夫人,没想到夫人倒先来了。”张氏热情地和蒋夫人寒暄。
  蒋夫人笑道:“原该是我们来拜访老太太才对。”竟没有一点儿架子。
  张氏有些得意,顾家、蒋家虽然和他们二房都没有直接关系,可老太太住在这边,谁也不能越过老太太去。
  童若瑶和蒋小姐走在后面,又一道过去给老太太行礼,只见老太太眼睛一亮,细细看了蒋小姐两眼。张氏刚才只顾着和蒋夫人寒暄,这会子才看到蒋小姐,也愣了愣才回神,忙对着蒋夫人夸张了蒋小姐几句。
  蒋夫人客气着,蒋小姐红了脸,丫头披来椅子,大家坐着说话。


059:下聘,老太太的态度

  老太太难得对外人示出十分的热情,叫蒋小姐坐到她身边去,拉着她的手说话。蒋夫人笑着说出蒋小姐的闺名——蒋蓉华,老太太便亲切地蓉华、蓉华地喊着,一会儿问她来上京习不习惯,一会儿问她喜欢什么,蒋蓉华红着脸一一作答,言辞倒是十分的利落。
  张氏瞧着老太太的模样,十之八九是预备留蒋夫人和蒋蓉华吃了午饭再回去,心里虽有些不情愿,还是没等老太太吩咐,就先去张罗了。
  等回到屋里,老太太看到她,果然说道:“已经快到午时,又没有急事儿,就多坐坐吧。”
  蒋夫人忙站起身回道:“这如何使得,打搅府上了。”
  老太太果断地一挥手,“都快成一家人了,还说什么打搅不打搅的?”
  言下之意,童老爹那边和这边是没分开的,蒋夫人推辞不掉,只得从了老太太的意思。张氏笑道:“我都已经安排下去了,粗茶淡饭,夫人可不要嫌弃。”
  蒋夫人忙说:“不必麻烦,若麻烦反而叫我心中不安。”
  赵氏笑着道:“你别和她计较,反正今儿来都来了,多坐坐也未尝不可。”
  说着朝张氏眨眨眼,两人十分默契地相视一笑。
  “若不是亲家夫人在,也不必准备这些好的。”张氏去厨房瞧了瞧,回来的路上朝身边的妈妈道。
  那妈妈忙说:“亲家夫人和蒋夫人关系也好,以后蒋夫人和大夫人做了亲家,也是和咱们童家做了亲家,理应好好招待的。”
  张氏冷哼一声,“我琢磨着八成是蒋家姑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毛病,否则那样的家势如何就瞧得上他们?”
  从那边过来的,自然能够看出来两边的差距有多大!
  那妈妈默不作声,心里明白张氏是眼红了,可也不好点破。
  “以后给晨哥儿找个更好的才行!”张氏坚决地说道,眼下亲家夫人来了,也正好可以单独找她说说话,顺便提一提老太太的注意。“秋儿怎么就没回来?”
  “毕竟是嫁出去的女儿,也不好随随便便就回娘家。”妈妈温婉地道,若随随便便、时时刻刻都往娘家跑,外人瞧着也不好。
  张氏叹口气,都是过来人,谁不知道这个理儿,可隔几天没见到她,心里就挂念的紧,想来自己的母亲当年也是如此吧。
  午饭很丰盛,老太太还持意将童若晨和童若远、童二叔也叫过来吃,不过却是让他们坐了隔壁屋里。饭后,童若瑶等女孩儿回避到隔壁屋里,童若晨和童若远才一同进来拜见赵氏和蒋夫人。
  因蒋夫人还有事儿,略坐了坐就走了,张氏想留下赵氏说话,赵氏却先一步提出告辞,张氏只得在送她出门的时候,朝她提出让童若秋去见孙大人的意思。
  马车平稳地行驶在官道上,耳边传来一阵阵车轮碾地声,蒋夫人养了一会儿神才睁开眼,见对面蒋蓉华端端坐着,目光随意地落在脚尖上,一副沉思冥想的模样。
  童家大房的情况比蒋夫人预想的还要差一些,老太太言辞中虽透出是一家子的意思,可两边的情况却一目了然。周氏身边只有一位妈妈服侍,四姑娘身边也只有一个丫头,其他多余的人一个也没有。想到他们又是今年才搬回来住
  “蓉华,给母亲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突然冒出来的话,让沉思中的蒋蓉华猛然地抬起头,见母亲眉目含笑,十分慈爱,心头不觉一暖。母亲对她好,她是知道的,在徐州认识的闺友中,也有和她一样庶出的。她们有些好,有些身不由己,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只为了家族的利益。能像她这样得到关注和关怀,是老天爷对她厚爱。
  “爹娘做主就好,女儿没有想法。”
  蒋夫人轻叹,看着她正色地道:“你爹的意思是,童家很好,童家长公子是要拜在欧阳先生门下,以后大有前途。只是,今日你也看到了,他们”
  蒋蓉华立刻道:“比咱们家人口少,反而更觉亲密。”何况,母亲当初嫁给父亲的时候,父亲家里反而还不如现在的童家。可是,以后呢?
  童若远身边现在没有人,看起来也稳重,不像那些大户人家的公子少爷,还没娶妻已经有好几个丫头服侍着。父亲当年和母亲也是这般,后来父亲身边却除了母亲之外还有其他人,而自己的生母就是其中一个。
  “你能这样想固然是好,若真嫁过来,以后的日子就不比家里了。”
  蒋蓉华抿嘴一笑,羞红了脸,“女儿不怕。”
  蒋夫人笑了,想起当年的自己,亦是这样想的,不怕,总能过好的。“你父亲半个月后就到了,你大哥、大嫂留在徐州,其他人都要来,等你出阁的时候,家里还是热闹的。”
  蒋蓉华垂着头,点了点下巴。每个女子总会有那样的畅想,一辈子和夫君举案齐眉到白头,如果退而求其次,不能举案齐眉到白头,总能有那么好些年,会有人将你捧在手心里心疼,就足够余生回味了。
  “先生说咱们晨哥儿又进益了,这样下去,隔两年下场也能取个生员。远哥儿有造化,能入得欧阳先生门下,指不定隔两年下场,就能金榜题名。晨哥儿和他一块儿,总是有益处。蒋家能看上远哥儿是蒋家人有眼光,以后远哥儿能得岳丈蒋家支持,大老爷又在吏部。你也是明白人,如何就不懂得为晨哥儿琢磨琢磨?有了孙家、蒋家、大老爷、远哥儿,他以后的路也能走的远些。”
  张氏垂着头,老太太说的她不是不明白,就是看不惯周氏那满脸的笑容,什么好事都被大房占去了。“今儿儿媳也没说什么呀。”
  老太太瞪了她一眼,“现在蒋家姑娘还没进门,你就拿好的给她,明知是那边拿不出来的,你这样蒋夫人心里会如何琢磨?势必是要将两边的关系扯清,以后有事儿要求蒋家,蒋家就不会将两边的关系撇清?”
  张氏不说话,只觉得老太太想的也太远了些,不消她说什么,蒋夫人自己一双眼睛也能看的十分明白。
  老太太冷哼一声,已经猜到了张氏的想法,瞪了她半晌,索性叫二老爷进来说话。
  九月初,蒋大人一家抵达上京,自是一番忙乱。周氏也忙起来,自然是准备大聘的事儿,张氏也被老太太派了过来,主要是怕周氏预备会漏掉什么,张氏虽没准备过,可童若秋出阁赵家送来的聘礼她也细细查看过。
  周氏理解老太太的心思,将聘礼单子拿给张氏看了看,之后张氏就只端着茶杯坐在一边喝茶,并没有帮上什么忙。值得庆幸的是,她没有添乱。
  紧赶慢赶,童若瑶和小玉终于把新房里要用的东西做好,瞧见陈妈妈领着两个小厮模样的人从外面往正屋搬东西,安奈不住也过去瞧。
  只是干果就有许多个品种,龙眼干、荔枝干、合桃干和连壳花生,陈妈妈解释说,这些东西是祝福子孙兴旺,含圆满多福,生生不息之意。另有茶叶、龙凤成对喜镯、爆竹、喜饼、香料等若干。另有戒指、耳坠、首饰等物,这些大多都是银制,只耳环是两对赤金的,还有周氏以前的东西。
  琳琅满目地放了一屋子,周氏一样一样地仔细瞧着,点着数目,陈妈妈刚给童若瑶和小玉解释完这东西的寓意,外面就有人叫喊。陈妈妈忙迎出去,隔了一会儿,院子里就摆了好几对大红油漆彩礼箱子。
  老太太到底不放心张氏在这边,正忙着,就听得廖妈妈先一步过来禀报,老太太来了。
  人还没看到,声音却已经先传来了,“这几个箱子看着也忒寒碜了些,廖妈妈,打发人去木匠铺子里问问,明儿之前能不能赶制一些出来。”
  周氏迎出来,张氏紧跟其后,童若瑶听着老太太的话愣了愣,感情老太太是准备那她自己的梯己出来?
  老太太见周氏出来,就朝周氏道:“看你也是稳妥的人,如何预备的这样寒颤?也不怕别人看了笑话咱们家!”
  周氏不好意思,“家里能拿出来的,自然是拿出来了。”
  老太太又瞪了张氏一眼,道:“那赵家送来的聘礼你又不是不知道,虽不能同赵家的相比,也不能这样省俭着,毕竟是长房长别媳。”
  老太太说的对急了,蒋家姐姐嫁过来,可不就是长房长孙媳?扯了小玉,一同走出来,童若瑶上前一步给老太太行礼。
  老太太看了她一眼,目光便落到陈妈妈身上,“你和廖妈妈一道去木匠铺子哪儿找师博,务必把事儿办妥了。”
  陈妈妈忙点头,福福身就追着廖妈妈的背影去了。
  老太太扫了院子一圈,周氏忙迎她进屋。看着屋子里摆的东西,不过都是礼节上必须有的,多余的却一概没瞧见。不禁扭头问周氏:“梳子、剪刀、尺子、镜子、都斗都备下了?”
  周氏点头,“这些一早就备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