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一路锦绣之小户千金 >

第163章

一路锦绣之小户千金-第163章

小说: 一路锦绣之小户千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晴儿这才伸出双臂要敏惠抱她,抱了差不多一个时辰,这会子突然怀里空荡荡的,向老板心底竟有股子失落,疼惜的目光有意无意总是停留在晴儿身上,与其他人一道看着敏惠喂晴儿吃饭。许是灯光的作用,照的屋里暖融融十分温馨。
    老夫人劳了一天的神,众人也不敢多做打搅,鱼贯着都告退出来。顾炎同向老板一道,忍不住笑道:“你就住在我隔壁屋里,晴儿偏偏就跑到你屋里去了,还真是奇了怪了。”
    向老板无视他语气里的虐戏,反而正儿八经地问起晴儿和敏惠来。
    回到青松院,浑身的疲惫终于从禁锢中释放出来,童若瑶坐在椅子上就不想动弹一分,极其自然地接住顾廷煊送过来的茶水,小口小口地吃着。听顾廷煊说起今日之事,童若瑶想到了一些,比如郑家反咬黄家一口。
    郑大人是依仗黄大人方才在部里谋了个缺,黄大人算是他的恩师,他状告黄大人必然要有足够的理由。而郑大人的理由是,黄大人强占他儿媳妇,即童若绾。最充分的证据是,郑大人的小儿子根本就不能行房一事,而童若绾却已经有了三个月的身孕。
    童若瑶说不出心里什么感觉,神情木木的。似悲非悲,惋惜也谈不上,最后不过长长叹口气,疲倦地闭上双眼。
    童若绾肚子里的孩子到底是不是黄大人的无从而知,但黄大人的后宅本就一直不太平,郑大人反咬他一口,即刻就有人递上文书,弹劾黄大人政治上的错误,以及他后宅几条人命官司。那黄大人为官多年,怎么能做到光明磊落,所谓墙倒众人推,当即就将黄大人扣押审理。
    童若绾在牢中几日,见大势已去,受不住那牢狱清苦,吐出许多不该吐出的事来。当初她费尽心思得知这些事儿,也是为了威胁利用黄大人保全自己,黄大人迷恋她风情万种的媚态,心里明白知道太多的人必然留不得,却迟迟不肯下手。岂料,东窗事发,只怕现在也是追悔莫及,恨不能将童若绾碎尸万段。
    可童若绾捅出黄家的事儿,却不知抱着什么心思,矛头又指向顾家
    老夫人寿辰那日,她匆匆来又匆匆走了,童若瑶没留意她,现在想来,她出事说不定就是那天。昨儿顾廷煊脸色十分凝重,应该是已经知道了一些消息,而今天发生的事儿,也能解释通了。
    童若瑶心里发寒,可她脸真正疼爱她的父亲童二叔都忍得下心牵连进去,还有生母柳姨娘腹中的胎儿,还有什么是她恨不下心?
    “好在总算是找到了个突破口,查明之后,咱们也不必再担忧。”童若瑶语气淡淡地道,只是童二叔知道了,心里指不定多难过。而作为童家人,也因此蒙羞了。
    童家如今落败,之前也是风光无限的书香世族,却养出童若绾这样一个不知廉耻,不守妇道的女儿出来。当初老夫人和张氏的做法叫人心寒,现在想想,倘或就那样打发走了童若绾,或许还好一些吧。去童家的祖籍蜀地,她也未必就活不下来。
    顾廷煊抱住她,想安慰几句,却不知如何安慰,脸色凝重,让屋里的气氛也变得有些压抑。
    这一晚睡得一点儿也不踏实,隔日早起,才梳洗妥当,就瞧见门上的婆子领着一位手持白花的婆子进来。童若瑶心头一震,下意思去看小玉了一眼。婆子是童二叔家的,手持白花意为报丧!
    只见那婆子眼眶通红,屈膝一福便呜呼道:“四姑奶奶,昨儿五更天的时候,老太太去了。”


116:童老太太葬礼

    童若瑶愣了愣才反应过来,身后小玉眼眶一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似是不信,可大早上的谁会无缘无故手持百花?
    香雪见她伤心不已,素来也知道小玉之前是服侍过童家老太太,后来童家老太太将她指给了二奶奶才作为陪嫁丫头跟着来了顾家。便走过接替了小玉手里的活计,童若瑶悲戚一叹,低声吩咐香雪去柜子里找素净的衣裳换,又将头上的珠钗发簪卸下。
    顾廷煊在书房闻得这话,过来安慰童若瑶几句,童若瑶摇头表示无碍,又细问了那来报丧的婆子几句。安排人下去预备马车,吃过早饭来百寿堂请安,吕氏乍闻得此事,惊恐不已,继而伤心难过地道:“你也别太难过,自己的身子要紧,回去也多劝着亲家夫人们,节哀顺变吧。”
    童若瑶点点头,吕氏吩咐范妈妈去预备奠仪、挽联、纸活等物,又嘱托顾廷煊去了之后要注意的事项。说完这些,方氏似才明白是童若瑶娘家人过世,抬头见她面色沉静如水,眼中流露出悲伤,少不得劝几句。
    吕氏道:“你要赶着回去,就先去老夫人那里说一声吧,路上小心着,这两天身上不大好,自个儿多多注意着。”
    从百寿堂出来就直接往千禧堂去,老夫人似是早已知道消息,看见童若瑶不等童若瑶说话,她便喟然长叹道:“总觉得不久前还瞧着她多有精神,没想到这么快就撑不下去了。”
    童若瑶也没想到老太太这么快就虽然自从她病了之后,童若瑶回去敲她,十有八九是昏睡着,可后来瞧着起色是越来越野。不喜欢老太太的为人,可突然间得知这样一个老人突然没了,到底心里空荡荡的难受。
    敏惠抱着晴儿从外面进来,低声安慰童若瑶几句,童若瑶挤出一抹笑,不禁想到,她这样去了对她来说未必是坏事儿,至少从此以后不再受病痛的折磨。一个人一辈子,不管做了什么,死了就算是一了百了了吧,至少对她本人而言是如此。
    深吸一口气,从千禧堂出来,望着澄净的天空发怔,都说世事无常,其实一切似乎幂幂之中都有定数。童二叔和张氏闹起来老太太就病了,闹了这么长时间都不见和好,如今她去了,童二叔家好歹还是一家子。只是少了童若绾,还赔上了柳姨娘那个已经成了形的胎儿。
    一路沉默,也不知过了多久,隐隐约约传来一阵哀乐,童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早已挂满白色灯笼和白色帐幕,来来去去丫头婆子披麻戴孝,整个童家笼罩在一片朦朦胧胧肃杀的白色之中。
    童若远还没回来,周氏和同老爹一早就过去了,顾廷煊穿上陈妈妈递过去的麻衣,便先去了那边。蒋蓉华在屋里等着童若瑶,她眼睛微红,想来是哭过一场的,见到童若瑶一时之间只挽住她的手臂说不出话来。
    陈妈妈忙道:“大奶奶当心着,老太太去了,您也得顾着自己的身子。”
    童若瑶忙扶着蒋蓉华坐下,蒋蓉华才深吸一口气,道:“昨儿发生的事儿太多,四妹家里可还好?”
    蒋蓉华舒了口气,“看着你和四妹夫好端端地来了,我才彻底放了心。不过,那件事也算是最终有个了结了,就是三妹昨儿才告诉了童二叔,他气得当场就甩了手里的杯子,差点儿没背过气去。谁知,昨儿晚上老太太突然开口说话,要见家里所有人,都以为是老太太大好了,上上下下高兴不已,谁知”
    老太太看到柳姨娘,短时脸色大变,说狐媚子要祸害他们全家不得安生,众人吓得不得了,直拉柳姨娘出去。可柳姨娘似是着了魔怔,拖也拖不走,跪在老太太床边,一个劲儿地磕头。
    “说,说她肚子里的胎儿不是婶子害死的,是三妹害死的”
    童若瑶挽住蒋蓉华的手臂一紧,只听得蒋蓉华又道,“童二叔不信,柳姨娘又细说了一番,原来之前柳姨娘出过门。结果遇上三妹,去郑家小坐了一会子。”
    如此说来,童若绾应该也是临时起意,如果柳姨娘不出门,她也遇不上柳姨娘。结果恰好遇上了,而那药,只怕是给她自己预备的吧?如果,那药最终是被她自己喝下去,现在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童老爹虽不是老太太所生,却是从小就记在老太太名下,以此仍旧作为儿子披麻戴孝,并修了文书与部里,自此回家丁忧。昨儿五更老太太离世,童二叔悲痛难当自是一切都无法料理,幸而之前张氏已经把板木等物预备妥当,内里安排了管事妈妈打点,外头暂时由童老爹代为打点一二。
    灵堂已经布置出来,老太太平放在一块木板之上,全身用一整块大白布盖住。张氏和童二叔跪在中央,皆已经哭得嗓音沙哑,张氏不消说,本来就憔悴不堪,而童二叔也恍惚间老了好多岁,仿佛一夜之间多了许多白发。童若童若晨跪在他们身后。
    见童若瑶和蒋蓉华来了,跪在左边的周氏招手叫蒋蓉华和童若瑶过去,少不得苦一回,因蒋蓉华有身孕,不敢久跪,不多时就被婆子扶着起来去隔壁屋里歇着。童若瑶是已嫁出去的女儿,与童若涵、童若晨不同,也不用一直守在灵堂中。
    巳时左右,童若远匆匆赶回来,去灵堂苦一回才出来见蒋蓉华。
    中午简单地吃过午饭,因为第一天,左邻右舍或亲友还没有全部通知,所以除了童家人,和童家嫁出去的童若瑶和童若秋回来了,其他人倒是没有。饶是如此,童家上上下下仍旧忙的不可开交,各自布置预备工作,包括请道士做法等事儿。童老爹要忙着家里的事儿,外头这些跑腿的事儿,也多亏了顾廷煊。
    下午,童二叔情绪略微稳妥,设账房找了亲友主持一应开支,专管丧礼中的各种开支,并设立账目,包括登记亲友送来的奠仪和挽联、祭幛、匾额、花圈、纸活及送的“唪经”等等。
    这一天倒是把一切都料理清楚,明日开始便有亲友前来吊唁,三日后入殓。童二叔悲痛欲绝,原是说停放七七四十九日,只因日子太长,如今气候虽不太热,到底停放久了也不妥。何况,停放日子越久,开销也就越大,自老太太病后,童二叔家里也是一日不如一日,如今童老爹回家丁忧,也是拿不出多少余钱来。
    那管账的人劝了一番,童二叔也只得应了,停放三七二十一日,又因童老太爷灵柩是运回祖籍蜀地安葬的,老太太的灵柩势必也要运回去。如此路途上又要耽搁一些时日,差不多也是五七三十五日方能入土为安。
    童若瑶和顾廷煊傍晚才回到家,去千禧堂拜见老夫人,黄氏、郝氏、吕氏以及亲戚们都在,老夫人问了童老太太停灵一事,遂朝吕氏和黄氏道:“明儿你们也去送送。”
    黄氏和吕氏站起来应下,黄氏又安慰童若瑶几句,童若绾感激一笑。老夫人见她面露倦意,忙叫钱妈妈搬了椅子叫她坐下,禁不住叹道:“人死不能复生,她也算是有福气的,儿子们、孙子们都能给她守孝。”
    这话让人不由得想起顾家大老爷、三老爷来,老夫人这把年纪,确实白发人送黑发人就送了两回,其各中滋味也只有她自己心里最明白。
    黄氏大嫂忙笑道:“老夫人也是有福气的,儿孙满堂,比我们不知强了多少呢!”
    老夫人无力苍白一笑,黄氏忙说起别的话题,朝童若瑶道:“今儿我们都劝不住,敏惠带着晴儿跟着邱家人回去了。”
    童若瑶并不觉得惊讶,敏惠,她的心思其实比童若瑶都细,想法顾忌也多。而今儿童若瑶又不在家。可即便童若瑶在家,顾忌也劝不住她吧。邱先生说顾家扣留他妻小,敏惠又不想继续留在顾家给顾家添乱。只是,晴儿指不定哭得多么伤心,还有对回去那个家的各种恐惧。
    这话题仍旧有些沉重,郝氏笑着说起顾廷煊在铺子里的事儿,老夫人的心思被转移,黄氏嘴角不由得挂起一抹嘲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