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华年(胤礽重生)-第2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留中了他的请指婚奏折下旨巴林部郡王世子可自行婚配,私下里写信给胤祉说明了原因,吩咐他稳住乌尔衮那边,让之不要有太多的想法,有了胤祉的从中斡旋,事情便顺利了许多,乌尔衮也不敢抱怨,让儿子娶了青梅竹马的蒙古格格,然后这一回胤礽来之前,也是在胤祉上的请安折子里知道琳布即将成婚,特地踩着时间来,就是要以不刻意地方式来做这个证婚人,好给巴林部以安抚又不至做得太明显。
只要这个开端做好了,有了先例,之后再要推广至其他部落便会容易得多了。
胤礽的用意,乌尔衮也是懂的,也不敢不识抬举,这便欢天喜地地去命人做准备,再三地感谢隆恩浩荡。
打发走了乌尔衮两父子,胤祉再次与胤礽道起了谢:“方才臣弟看到弘晟,几年不见他懂事多了,书也念得不错,多亏了二哥的教导,臣弟实在是感激不尽。”
弘晟是胤祉活下来的第一个儿子,也是亲王世子,今年十一岁大,当年没有跟他来蒙古,一直留在京里的亲王府,每日和其他府上的阿哥一块进宫念书,在一众圣祖皇孙中算是较为出众的,胤礽也颇为重视,对胤祉的感激,胤礽笑了笑倒是满不在乎:“也是靠他自己努力,弘曦、弘景两个应该也到了入学的年纪吧,这次就让他们随朕一块回京去如何?”
胤祉自然是满口答应再次谢恩,若说当年他离开时为了弘晟的前途留他一个在京里还稍有担忧和顾虑,但这么多年下来,见胤礽当真是真心实意地教导培养他的儿子和一众圣祖皇孙,不管胤礽和其他人兄弟关系如何,对他们的儿子几乎都是一视同仁,这一点,也着实是叫胤祉心悦诚服,自然是很放心把自己的两个小儿子也教给他。
胤礽和胤祉闲聊家常,胤禔插不上嘴先回了自己住处去歇息,这才走出门,就见王府的管家正领着个一身喇嘛服饰的人往院子里走,离得远长相看不太清楚却瞧着颇为眼熟,且管家似乎对之还颇为尊敬,胤禔顺口问起身边奴才:“那人打哪里来的?”
去打听过后,身边人来回报:“那是这里颇有名气的一个喇嘛,叫巴汉格隆,明日世子爷婚礼,照例是要请得道喇嘛来诵经祈福。”
闻言,胤禔的嘴角微抽了抽,吩咐道:“一会儿去跟巴林郡王说一声,明日请这喇嘛坐得离皇上远一些,最好……是一定别让皇上看到他。”
“……嗻。”
321挤兑
巴林部郡王世子的婚礼很热闹,大清皇帝亲自证婚;周边蒙古部落的王公台吉都来喝了喜酒;乌尔衮是赚足了面子,也同时,胤礽乘兴又下旨当场给几个适龄的蒙古王公子弟指了婚;下了诸多赏赐,当然,指的也都是门当户对的蒙古人。
于是这会儿这些蒙古人算是都明白过来,皇帝这是不想和他们通婚了。
狐疑总是会有的,但看在胤礽大手笔下的赏赐又亲自指婚的面子上;众人也不敢心有不满,俱是高兴地领旨谢了恩。
胤礽在王府待了两日;之后便启程去了祭奠孝庄陵;当日自然是驻跸胤祉府上。
没了那些蒙古人在,胤礽这才传了胤祉来,闲聊过后问起了正事:“朕让你盯着蒙古各部落的动静,可有何收获?”
胤祉放下茶盏,谨慎回道:“南面都还好,漠北那边,臣弟听探子来回报说是自从皇上您出兵平定了青海和准噶尔又在那边开了府,他们就一直担心着您迟早有一日也会挥师进攻他们,毕竟他们不如漠南这边一直以来和朝廷联系紧密,所以这次您来蒙古,他们也是一早收到消息,来了南边迎驾,其实也是想向您表忠心。”
胤礽让胤祉来蒙古,自然不是单纯让他为爱走天涯的,胤祉其实算是他派驻在这边的眼线,几乎每两个月就会把漠南漠北蒙古的大小事情写成奏章连带着请安的折子一块送上京,五年来从未间断过。
胤礽闻言手指轻敲了敲身边的座椅扶手,问他:“漠南蒙古就当真有那么太平?对朕将青海和厄鲁特的汗位撤销改派流官管辖当真一点想法都没有?”
“……臣弟问过乌尔衮,他也和其他那些蒙古王公商议过这事,其实……是有人有顾虑的,他们担心着有朝一日皇上也会将这个法子用在漠南这边,毕竟现下朝廷又在全国推行起了改土归流之策,也确实是掀起了一些风浪,好在之后都让乌尔衮给劝住平复了下去,暂时他们还不敢如何倒是。”
“你之前怎么没跟朕说过?”
面对胤礽怀疑的目光,胤祉略有些心虚地别开了眼:“皇上政事繁忙,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既然没出乱子,臣弟就没与您提这一桩,省得您操心……”
“难不成要真等到出了乱子你再告诉朕不成?”
听出胤礽语气里的恼怒之意,胤祉低下了头赶紧认错:“臣弟知错了,臣弟办差不利,还请皇上责罚。”
“算了,”胤礽没好气道:“朕知道你是不想朕找乌尔衮的麻烦,不过当初朕让你来蒙古的时候就说过你得记得你大清王爷、爱新觉罗家子孙的身份。”
“……臣弟不敢忘。”
看着胤祉低三下气的样子,胤礽越发不耐:“那么朕问你,朕要怎么做,才能彻底断了这些蒙古人的狼子野心,不会再出现第二个像噶尔丹这样的人,你来了蒙古这么久了,可有何想法?”
胤祉想了想,小心回道:“臣弟才疏学浅,只知道历朝皇帝为抵御游牧民族的侵袭,从汉朝甚至更早开始,就用尽了各种法子,修突前堡垒群、火烧草原、建禁牧区、发展农耕、甚至杀胡令,效果在一定时期总是有的,但是归根到底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法子。”
胤礽听着抬了抬下颚,示意他接着说下去。
胤祉斟酌着继续道:“包括我朝,至入关以后,为了稳住这些蒙古人也下了不少功夫,行分而治之的盟旗制度,给予他们爵位官职叙功奖励,推崇喇嘛教以麻痹他们,也包括行满蒙联姻的和亲政策,这些表面上看起来都是有用的,也确实让这些蒙古人至少大部分面上都心悦诚服地降服于我朝,但无论是前朝还是我朝用的这些政策要推行下去都必须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中原王朝政权处于上升期、强盛期,才能费时费力费金钱地去做这些事情,否则,便全都是徒劳。”
这话听着倒还有些意思,原本只是随口说说而已的胤礽一下来了兴致,追问他:“何以见得?”
“远到汉代,近如宋、明,全部都是在国力强盛的时候才能压制住这些游牧铁骑,一旦国势衰落,游牧民族便会奋起反抗,来势汹汹马蹄直踏入中原……说到底我满人虽非以游牧为生,当初却也是胜在马上骑兵厉害,才能直取中原河山,所以,臣弟才说,不管是前朝历代还是我朝现今用的这些法子,都不是治本之策,最多只能换得一时的安稳罢了,他们的铁骑太强大,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远非在关内待久了好日子过多了懒散成习惯了的中原王朝兵马所能比拟。”
闻言,胤礽愣了一下,倒是笑了:“这么多年不见,老三是越来越心直口快了,这算是跟那些蒙古人学得直来直去不转弯吗?”
胤祉汗颜道:“臣弟也只是有什么说什么,不敬之处,还望皇上勿怪。”
“不过你说来说去,也没告诉朕,到底有没有彻底掌控他们的法子。”
“其实很简单,就两个字足矣,火器,”胤祉镇定道:“臣弟这些年观察所得,他们的骑兵虽然很厉害,但对火器却完全没辙,再强大的铁骑在铁炮火枪面前也同样溃不成军,火器,才是游牧铁骑唯一的终结者。”
胤礽意外地挑起了眉:“你也觉着朕置老祖宗规律于不顾,甚至抛弃骑射大力发展火器是对的?”
这还当真是难得,自他登基之后,这一方面,排山倒海的反对声就从来没少过阻力也颇大,若非他坚持加上强权铁腕,且有胤禔帮着兴许根本就推行不下去,而今次还是第一回有人主动与他说,鼓动他大肆发展火器。
胤祉道:“臣弟也听说了皇上和大哥这些年来受了不少非议,不过臣弟却是打从心里支持你们,其实道理很简单,当初噶尔丹之所以到后来迅速兵败如山倒,也是因为他的骑兵打不过我朝的火器兵,只要皇上能将火器牢牢握在自己手里,不要让这些蒙古人轻易触碰到,他们便永远也赢不了我们。”
胤礽笑问他:“如何不让他们触碰到?他们不能向外头买?”
胤祉反问道:“这点要如何做到,皇上应该比臣弟更清楚才是?”
胤礽轻眯起了眼,手指再次不自觉地轻按起了身下扶手,要如何做到,倒是并不难,修路挖矿,将蒙古的金银铜矿全部掌控在朝廷手里,让他们根本买不到也买不起他们要的东西,再通过通商的方式牢牢掌握他们的经济命脉,蒙古人就算骑兵再厉害,到时候也一样是无脚的蚂蚱,想跳也跳不起来。
胤禔推门进来,正听到胤祉最后几句话,朗声笑了起来:“老三来了蒙古之后眼界宽了倒是越来越有想法了啊。”
胤祉摸了摸鼻子,对胤禔的调侃有些不好意思:“我随口说说而已,倒是让大哥二哥见笑了。”
“我看说得倒是道理十足,”胤禔说着走到胤礽身边坐下,顺手端起了他才喝过的茶盏,啜了一口,道:“不过要是让乌尔衮知道你成日里算计着用火器对付他们族人,他得懊恼死吧?”
这么一说,胤祉越发尴尬了起来,无奈回道:“乌尔衮是明辨是非之人,也知道只要他们当真没有异心,皇上便不会为难他们,至少……乌尔衮是绝对没有异心的。”
“哦……”胤禔拖长了声音,看胤祉的眼神带着促狭:“还惦记着帮他在皇上面前撇清关系表心志,三弟对巴林郡王一片真情实意倒当真是叫人动容。”
胤礽没好气地瞪一眼越说越没边了的胤禔,吩咐已经被他说得脸快挂不住了的胤祉:“你先下去吧。”
胤祉告退离开之后,胤礽气恼地夺了胤禔手里的茶盏,重重搁到桌上:“你挤兑老三做什么?他哪里得罪你了?”
“……没。”胤禔眼神四处飘忽,似乎并不像说了实话。
“你方才去哪里了?怎么这会儿才回来?”
“没有,就是在外头和下头官员说了几句话而已。”
胤礽见他不肯说真话,也便算了,懒得再问。
两日后,胤礽下令启程往下一个地方,离开胤祉王府的当日早上,胤禔一早起来,再次被人给缠了上,正是那个这些日子来一路从巴林郡王府缠着他到这里来的喇嘛,巴汉格隆。
这喇嘛也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胤禔是皇上面前的大红人,京里第一有权势的王爷,这便经人推荐找上门来毛遂自荐,吹得天花乱坠自己有多本事想要他收做门人完全没注意到胤禔听这些话的时候脸色到底有多黑。
其实胤禔完全可以不搭理他,但无奈与自己推荐这喇嘛的人是个颇有地位的台吉,他总得给人三分薄面,也只能耐着性子应付,但是听多了也还是不耐烦,而且这人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劲,不死心地一而再再而三来找他,胤禔又担心被胤礽看到了不定得怎么想,实在是烦不胜烦。
胤礽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