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BL电子书 > 红楼之贾蓉 >

第66章

红楼之贾蓉-第66章

小说: 红楼之贾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好忽悠的黄参将,是能屡次击退倭寇的兵部尚书辛坦。猛将强兵的组合让胡D深深感受到了大周皇帝的怒火。
  胡D深知这已经不是请罪与投降能解决的问题了,为今之计,唯有死守。幸而交n地形有利己方,城池是仿照大周人设计的,很是坚固,而且,胡D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大象。这种身躯庞大的动物皮厚肉糙,一脚下去死伤无数。
  虽然胡D对大象阵很有信心,但是交n其他臣民并不这样认为,大周的强盛早已经深深烙印在他们的脑海里。辛坦大军仅借三十万大军的气势不费吹灰之力,连收数城,直指都城。
  面对阴险狡诈的胡D,辛坦并没有掉以轻心。交n多山路树林,辛坦摆出了最为适宜此地的五行阵。
  在交n士兵连连败退的时候,胡D终于使出了秘密武器。猝不及防之下,饶是受过许多严苛训练的辛家军也折损了不少人。敌情不明的情况下,辛坦果断鸣金收兵。
  眼看大周士兵如潮水般退去,胡D也不追击收兵将大象赶回城内。胡D自有一番打算:交n耗得起,大周耗不起,只要大周忍不住撤兵,此事就成定局。
  简易的营帐内,辛坦坐在首位,一干大将按照官职列坐,商讨克制交n大象阵的战术。
  黄参将第一个发言:“阁老,这招风耳的畜生皮厚肉糙,箭矢破不了防,而近身又容易被它踩踏而死,实非人力所能克制。下官建议请了百兽之王老虎来震慑这群畜生。”
  辛家军嫡系闻言都暗自冷笑,王校尉开口道:“圣上指派了一批神机营精锐随军而来,火铳威力巨大,定有奇效。”
  火铳在大周并不是什么稀罕物,不过论射程与精度,当以神机营为首。王校尉的话倒是有几分道理,马上就有数人相合。
  不过也有人反驳道:“火铳虽然厉害,但是并不能一击毙命。如此打完一发,就需要时间装填弹药,那畜生怎可能等着你装填好?”
  营帐里各执己见,议论纷纷,辛坦轻咳一声,营帐里立即安静下来。“那就列阵吧,火铳列为三行,第一行发射完退后,第二行接上继续,接着是第三行。等第三行发射完毕,原来的第一行也已经重新装填好弹药。如此前后相继毫无间隙。我们带的枪支弹药并不多,王校尉,你点五千人马,拿着我的印信火速去贾大人处请求支援。”
  贾蓉阅过辛坦的信件,查验了印信,立即安排人手打开仓库,点了两千火铳、上百箱弹药给王校尉。在王校尉走后,在贾蓉的首肯下,陈勇领人推着十架火炮相随。
  第二日清晨,城下战鼓长鸣。胡D发现昨日逃跑的大周士兵卷土而来,他故技重施摆出了象阵。与此同时,大周也摆出了三列神机营。任是皮厚肉糙,也经不住火器的连番轰炸,而且此时的火铳发射时有巨大的声响,这些大象受了惊吓,战斗力也下降许多。
  真正让胡D失了反抗之心的是几十名士兵一起推动的盖着红色布匹的庞然大物。红布掀开,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城墙。轰隆一声巨响,城墙上有一处深深的凹陷,胡D毫不怀疑再来一发他引以为豪的坚固城墙就会破一个大洞,而大周士兵将入无人之境。
  此时不跑,更待何时?
===================================
  作者有话要说:嘤嘤,昨天回来太晚了,码到半夜才2K字。
  三队列阵是明朝朱棣发明的。300年后拿破仑也采用了这个阵法。军队的阵法看着简单,但是要实际操练的,还有配合。毕竟要那么多人听命,不乱阵法。




☆、67、第 67 章

  67、第67章
  攘外安内情定三生
  交n地形狭长;四周都是大周属国,胡D毫不犹豫选择了从海上逃亡。在他嚣张地挑衅大周三十万将士时也做好了二手准备。方便携带的细软、干粮、船只、人马早就备好。在城墙之上的交n将士们还处在对大周火炮的恐惧中时;胡D已下了城楼;带着嫡妻和儿子们快马加鞭往海岸赶去。
  “这么快就到海边了?”胡D掀开马车的帘子;询问赶车的属下。
  车夫瞪大双眼喃喃道:“已经无路可逃了。”
  胡D也看到了海上毫无空隙的船队,顾不上妻儿,连滚带爬下了马车,斩断绳索;翻身上马疾驰而去。马儿越跑他越是心惊,长长的海岸线上都是大周的船队……
  好不甘心!
  又是一年金桂飘香,**告老之后;本应当搬回姑苏老家;但是为了林瑜的前程也是为了方便照看女儿;一家搬到了京城的林家宅子里。**年迈自感时日不多,为了能在死前给儿子提供助力,让年方十四的嫡子林瑜参加了人生第一场乡试。林瑜在考场上拼杀的时候,他的姐夫辛坦正押着胡D一家班师回朝。
  贾蓉并没有与辛坦同路,而是绕去了苏禄(今菲律宾),这将是他此次返程的最后一站。
  苏禄国王年前就来过大周朝贡,可惜赶上了大地震,中断了这次观光之旅,因而贾蓉的船队开到苏禄的时候,国王再度领着王后皇子及几个心腹重臣登船。
  辛坦抵京的时候,乙榜名单已下,林瑜高中京都解元。胡D被处以极刑,妻儿被流放到南疆一带,因交n王室后继无人,圣上在交n设布政使司,钦点裴伯耆为布政使。
  于是,交n自汉唐之后,再次成为华夏的领土。
  与此同时,贾蓉的船队也在金陵靠岸。也许只有离开过才会明白有多么眷恋它,也许是因为这具身体里装着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灵魂,双脚踏上厚实的大周土地时,贾蓉忍不住热泪盈眶。
  金陵的贾府自有仆从日日清扫,贾蓉、贾蔷回府时就有暖汤热饭候着。
  贾蔷比平日多用了一些,赞道:“以前怎就没发现,家中厨子的手艺竟这般好。”
  “府里下人都赏了两个月月钱,还能不拿出看家本领?”贾蓉喝着绿茶解腻,似是随意一般问道,“今后想住在金陵还是京城,抑或是其他地方?”
  “宁国府只有我们两人了,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何况我们都是朝廷命官,也不是想去哪里就能去的。”
  “自请下放,圣上还能不同意?”
  贾蔷笑道:“按照哥哥的性子,在哪里都不得清闲,如此在哪里为官又有什么不同?”
  “那我们就辞官归隐,做个富贵散人?”
  贾蔷似笑非笑地望着贾蓉,直看得贾蓉尴尬万分。“新政刚刚开始,大周正处于一个转折期,我确实心存牵挂。但与你的想法比起来,这些都不重要。你并不喜欢致仕。”
  “为官作宰我不喜欢,富贵散人日久了我也会生厌,我没有喜欢的,也没有讨厌的,只有愿与不愿。自我懂事起,哥哥所希望的就是我所愿的。我并不是一个妇人,需要你时时相护,只要我想去做,无论是做官还是行商,我都可以在这规则里如鱼得水。”
  “我并不是这个意思。”
  “我知你的心意,我并不是在牺牲自己成全你。我一直以来最大的心愿,就是与你并肩站在同一个高度,看着同样的风景。”
  贾蓉叹息道:“若大周不是大周,该多好!”若不是处于类似前世明朝时期,若不是海禁,若不是记得百年屈辱,又有什么放不下的!
  “若它不是它,你也未必是你,我也未必是我。”
  良久,贾蓉才开口道:“明日去拜祭祖母、你我双亲和先生,后日启程走内河漕运回京吧。”早在贾蓉、贾蔷被贬到金陵时,贾氏寄存在铁槛寺的棺材也随之离京叶落归根安葬在金陵。
  “好。”贾蔷知道贾蓉心中的挣扎,反扣住他的手。
  海水与河水的密度不同,若走漕运,只得将海船上的贡品都转移到河船上。贾蓉、贾蔷、陈勇安置好海船后,乘了官船回京。柳湘莲夫妻住在了薛蝌为他们置办的宅子里。许少隆也留在金陵,继续与海船打交道,他暂时还不想回京娶妻。
  大周船队飘洋过海,宣扬大周国威,令四海臣服,即使克己如徒棣也不禁有些飘飘然。
  这一日大殿之上**行赏,工部尚书告老还乡之后一直空缺,贾蓉晋升为工部尚书,贾蔷晋升为礼部左侍郎,陈勇封为安国侯,其余诸人各有升赏,但并不显眼。对于贾氏兄弟如此大幅升迁,一时间满朝哗然,当场就有言官**。
  贾蓉、贾蔷两人很是淡然,仿佛封赏的不是他们,**的也不是他们。辛坦瞧着这两人神色,已经迈出的左脚收了回来。
  看朝上气氛差不多了,徒棣授意下的言官也出来反驳。两人无论是出身、功名、功绩,都没有值得挑剔的,接着朝上口水战开始一边倒,徒棣看差不多了就一锤定音,而后宣布退朝。
  退朝后,太监总管叫住了贾蓉、贾蔷二人。
  依然是上书房,徒棣开口第一句便是:“卿可知朕意?”
  “臣不敢妄言。”
  “出去一趟,越发谨慎了。说吧,若是说错了,丢的可就不是官了。”
  贾蔷紧张地用余光瞄了贾蓉一眼,只见他并不畏惧,似是胸有成竹,这才放下心来。
  贾蓉抬起头,目光落在徒棣的鼻子上,开口道:“臣和族弟已经在船上结为夫妻,发下誓愿今后不婚不嗣。”
  徒棣素来严肃的脸上终于带上一丝笑意:“朕特意为两位爱卿备了一份贺礼。”贾氏京城一系唯有此二人有出息,而两人今后不会有子嗣,给他们再高的权力与地位,都是无需畏惧的。若贾蓉敢违背誓言生下子嗣,单凭两人曾经成亲,就堵不住悠悠众口。德行有失的臣子怎可能继续为官?
  贾蔷也想通了里面的关节,虽然明知道两人今后就这样一辈子了,但听到贾蓉早就向圣上表了心迹,还是忍不住心中激荡。
  得到圣上的信任之后,贾蓉这才说道:“臣带回了欧巴罗**的盔甲、武器与战船。虽然不能跟大周相提并论,但是若大周止步不前,他们终有一日会超越大周。而且,他们一直在拓展海上航线,若是由他们抢了先机,掠夺其他国家的黄金珠宝,只怕会迅速崛起。”
  徒棣从小受着天朝上国、四海臣服的教育,但他毕竟不是那般迂腐:“呈上来吧。”
  贾蓉从沉船上带回来的盔甲是将军所用的,显然并不是什么劣质货,徒棣看完也啧啧称奇,似乎是无法想象在大洋另一头也有如此的国家。
  “他们也有火铳,也有火炮,而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木骨都束一带得利后,野心就迅速膨胀起来。他们想要打开一条通往东方的海路,用武力、宗教去征服东方诸国!大周若是如先皇那般一直海禁,不去看看所谓蛮夷外邦的发展,终有一天会被他们甩在身后。陛下乃盛世明君,臣愿穷尽毕生之力,与诸位大人一同辅佐圣君开创太平盛世,让大周千秋万代傲视宇内!”
  徒棣本就是极有野心的人,贾蓉的话说到他的心坎上,按着龙椅的手隐隐有些颤抖,稳了稳心神才道:“既然你志在青史留名,朕就成全你。但若你二人违背誓言,届时休怪朕无情!”
  “臣谨记圣上教诲。”
  “内阁你们资历还不够,过几日皇长孙满三岁,就让他拜你二人为师。”
  贾蓉坦然应下,心中明了皇帝对于两个皇子都不太满意,想要培养皇孙。而没有哪个皇帝会不用既有才能又无子嗣亲族的臣子。记忆中明朝永乐帝启用东厂,大约也是因为太监没有子嗣无法坐大威胁下一任皇帝吧。
  苏禄国王一行人在大周京都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