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刑庭法官 >

第13章

刑庭法官-第13章

小说: 刑庭法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的生意红火了一年多,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原因是县里的面粉厂越来越多了,作为一个带头人,父亲厂子的机器设备比起那些后开的,就显得有些陈旧和落后了,出的面粉质量也比不上人家,生意自然不太好做了。以前门前车水马龙的情景再也见不着了,父亲一边在厂子里抓生产,一边还得为了面粉的销路到处跑。有一次,父亲又赶到省城来,任务由上次的两个变成了三个,第一个没变,还是来看看儿子,第二个也差不多,就是把寻呼机换成了大哥大,现在呼他的人少了,他得不停地呼人家了。虽然目前手头不宽余,但为了生意,这些现代化的装备还是必须添置的。第三个任务是讨债,省城一个开蛋糕房的老板已经赊了他好几万元钱的面粉,一直不结账,原来还常去拉面粉,最近连面粉也不去拉了。父亲就考虑得过去看一下,催他们赶快把账结了。厂子里的流动资金快跟不上趟了,外边的账再收不回来,买小麦原料的钱都没有地方去弄了。郑平就有些责怪父亲,为什么不给钱也让别人拉面粉呢?父亲苦笑着摇了摇头,说儿子你不懂,就这样赊着人家还不要呢,不赊了人家更不来了,生意不好做了。父亲边说边摇了摇头,说完就走了,说是赶紧去找那个蛋糕房的老板,晚了就不好找他了。
  晚上,父亲给郑平宿舍打了电话过来,告诉郑平他已经平安到家了。郑平听父亲的声音有点沙哑,感觉不太对头,忙问他出了什么事情?父亲刚开始吞吞吐吐不愿意说,说是生意上的事情,不愿让郑平操心。在郑平的一再追问下,父亲才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父亲去找那个蛋糕房的老板,谁料那家伙翻脸不认账了,竟然说没有欠他的面粉钱。父亲气得差点背过气去,那老板怎么睁着眼睛说瞎话呀?不怕老天爷惩罚他呀?郑平跟父亲说,那你到法院告他去呀。父亲一听这话,声音一下子暗了下去,说道:“都怪我呀,当时只在出货单上记了一下,也没有让他签字。我以为都是熟人,是老客户,互相都认识,谁能知道他会赖账啊!下午我在省城找了律师,律师说没有证据,这官司是打不赢的。”郑平听父亲这样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总不能责怪父亲太大意、不懂法吧!郑平只好劝父亲说,以后注意就好了,再遇见赊货的人,一定要让他们打个欠条的。




《刑庭法官》第五章(3)



  暑假里,郑平放弃了暑期实习的机会,急急地赶回了家中。已经好多日没有父亲的消息了,他有些挂念。回到家里,见到了三个多月没见着的父亲,郑平发现父亲比上次在省城相见时苍老了许多,鬓边见了白发,眼中布满了血丝。郑平以为父亲还在为省城那笔债务的事情烦心,就劝慰他想开些,全当交了学费,以后小心点就是了。谁知父亲烦心的不是那件事情,那件事情怪不得别人,要怪只能怪自己,谁让当初不懂法没让对方留下字据呢?父亲烦心的是另一笔债务,对方开始也不认账,但父亲保留有对方拉面粉时写的欠条,一气之下就到县法院起诉了。法院很快开庭审理并当庭作了判决,判对方在十五日之内将面粉款连本带息付给父亲。可是,案子已经判了两个多月了,父亲不但一分钱没有拿到手,而且又支付了不少的申请执行费。交了执行费,法院的人还叫父亲提供对方的住所和对方可供执行的财产,可父亲跑了好几趟,该提供的东西都提供了,法院却还是一分钱没有执行过来。父亲隔两天就要到法院去一趟,问问情况,连面粉厂的生意也都耽搁了。刚开始法院的同志见了他还很客气,后来干脆就不爱搭理他了,见父亲来了,执行庭的那几个人能躲就躲了,不愿见他。最令父亲气愤的是,有一天他在街上碰见了那个欠款人,那人还很嚣张地对他说:“你不是告我吗?你不是打赢了官司吗?可你能要回去钱吗?我一分钱也不会给你的!”父亲说到这里,在儿子面前几乎要掉下泪来,做了一辈子老实本分的人,他实在搞不清楚现在这个社会是怎么了,自古以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他怎么就讨不回来本该属于自己的钱呢?郑平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父亲,只是说明天他到法院看看,问问是怎么个情况。
  第二天一大早,郑平就来到了县法院。在法院门口,他正好碰见了高一时教他语文课的何老师。他还以为何老师也是来打官司呢,就过去跟何老师打招呼,一问才知道何老师已经调到法院来工作了,在政治处写写材料和报道什么的。郑平把自己的来意跟何老师说了,何老师就把郑平让进自己的办公室,关上门,小声对郑平说:“那个面粉厂的老郑就是你父亲啊?我见过他,他经常到法院来的。我听执行庭的人讲过你父亲的案子,都挺同情他的。其实对方在县政府旁边开着一家酒楼,是完全有执行能力的,但据听说这个案子县委的白书记打过招呼,说是让暂缓执行。”郑平忙问:“暂缓?缓多长时间?”何老师说:“那就没准了,有好多案子就是这样缓着缓着就黄了。”经何老师这么一说,郑平就明白父亲为什么在法院受到那种“待遇”了,但他还不明白,明明白白的案子,怎么能说不执行就不执行了呢?何老师又给他出主意:“这样,待会儿你去院长屋里找找院长,他对你们这种在外边上学或者工作的人都很客气的,你把情况跟他讲讲,看他怎么答复你。”郑平就问清楚了院长的办公室,径直走了进去。
  院长办公室里有好几个人,有坐着的有站着的,大都抽着烟,整个房间里烟雾缭绕,熏得不吸烟的人都有些睁不开眼睛。还有两个人仍在一个劲地给院长让烟,院长不接,他们就把烟扔在了院长的办公桌上。郑平往院长桌子上一看,好家伙,上面放了好多烟,有一根一根的,也有一盒一盒的。郑平心里明白了八九分,看来这些人都是来找院长办事的。他正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该出去买包烟再进来,院长已经看见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郑平就把自己先介绍了一下,然后简明扼要地把父亲的案子说了。没等他说完,院长就打断了他,说:“你问问你父亲,那案子我们判的怎么样?当庭就作了宣判,那次可是作为咱们法院的示范庭开的,你父亲他应该满意的。”郑平只好顺着院长的话说:“是的,父亲对判决是很满意的。可是,钱到现在还没要到手”院长又打断了他,说:“这我们也没有什么办法,执行难不单是咱们这里有,那些发达地区,那些大城市,北京、上海都有,这是全国性的难题,是世界性的难题,你说我们这小小的县法院有什么办法?”郑平又问:“官司赢了也收不回钱,那我们法院的判决书不成废纸一张了?”院长听他这样说,一下子嗓门提高了,说道:“谁说判决书是废纸一张?那是法律文书,是有法律效力的!”郑平接着问:“那判了也要不到钱,不跟废纸一样吗?”院长说:“你是大学生你应该明白,我们的法院是人民法院,是为全体人民开的,不是专门为哪一个人开的,你也看到了,我们法院成天这么多人,这么多事,总不能天天就只为你们那一件案子跑吧?再说,你父亲那个案子执行庭的人也跑了好几趟了,执行不了你说怎么办?”郑平让院长说得有点糊涂了,本来是他来问院长怎么办的,谁知院长却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他,令他有点猝不及防,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院长。院长也并没有指望他来回答,兀自接着说道:“大学生,你回去好好读书吧,案子的事你不要管了,有法院在,到什么时候他也赖不掉。”郑平一听院长这么说,好像又来了希望,就问院长:“您看大概什么时候能把钱执行回来呢?我父亲的厂子没有流动资金,都快倒闭了。”院长显然有些不耐烦了,说:“你要问具体时间我也说不准,我总不能自己去执行吧?你看我这么多的事情,一家比一家重要,总得一家家来吧?你先回去吧,我还有好多事情呢?”院长下了逐客令,郑平只好走了出来。




《刑庭法官》第五章(4)



  郑平回到何老师办公室,把院长的话跟他讲了,何老师叹了口气,安慰郑平:“既然遇见了这种事,你也不用太着急,回去劝劝你父亲,不要一直指望这笔钱,该想想其他办法就想其他办法,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了。”郑平知道何老师话里的意思,向何老师道了谢,就回去了。
  那笔款子虽然说不上是父亲和面粉厂的惟一指望,但前后这么一折腾,对性情耿直的父亲的打击实在太大,让他再做起生意来老是憋着一口气,心情很不愉快。暑假还没有结束,父亲的面粉厂就维持不下去了,彻底关张了。郑平想,关了也好,让父亲好好歇歇,调整调整情绪,将来有机会再做其他的。
  新学期开学后没有几天,父亲又给郑平打来电话,说他和一个朋友准备合伙办一个方便面厂。面粉生意不好做了,但方便面生意好做得很,现在县里人走亲戚串朋友都兴拿方便面。听电话中父亲的口气,郑平知道父亲已经从官司的打击中走了出来,心里很为父亲高兴,对父亲的决定表示了由衷的支持。
  事实证明,父亲的眼光是很不错的,他和朋友的方便面厂一开起来,一下子就打出了一片市场。
  给郑平打击最大的事情发生在他大学本科的最后一个学年。在一个雪花飘落的晚上,他正在图书馆为撰写毕业论文查找资料,同宿舍的同学气喘吁吁地跑来喊他,说他妈妈给他打来了电话,哭着叫他赶紧回家,老人家没有挂电话,还在电话里哭呢。郑平听了,扔下书本拔腿就往宿舍跑,还没有拿起电话,他就听到了妈妈的哭声,是那么地悲伤和绝望。郑平拿起话筒,对妈妈说:“妈妈,我明天一大早就到家,你等着我!”他并没有问妈妈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他从妈妈的哭声里感觉到,一定不是什么小事情,妈妈的哭声有点绝望,需要他马上到家。于是,他让同宿舍的同学代他找辅导员请个假,就直接奔了火车站,买了一张站台票,坐上了通往家乡的火车。
  第二天清晨,天还是漆黑一团,郑平就回到了家。在他走进家门的时候,一眼就看见了孤独无助的妈妈一个人失神地坐在门厅里的地上,头发蓬松着,脸上到处都是泪痕。他一下就看出了,妈妈是在这儿哭了一夜啊!他赶紧走过去,把妈妈抱到了沙发上,跪在了妈妈跟前,急切地问:“妈,你说,到底出了什么事?”
  妈妈看了他一眼,突然又哭了起来,边哭边喊:“你爸他冤枉啊”一下子哭得背过了气去。
  郑平赶紧打电话叫来了救护车,把妈妈送到了县人民医院。
  天慢慢亮了,闻讯而来的亲戚朋友七嘴八舌地给他讲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事情还是出在父亲和他一个叫王老黑的朋友合伙办的那家方便面厂。他父亲是工厂的法定代表人。他们生产出来的方便面很受欢迎,很快在附近几个县打开了销路,有点供不应求了,成了当地民营企业的一个龙头,上级领导来县里检查民营企业发展情况,他们的方便面厂是必须看的一朵花,县里和镇里的领导都不断地鼓励他们扩大规模扩大生产。他们经不住领导和市场的诱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