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风月 >

第770章

盛唐风月-第770章

小说: 盛唐风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就连王容也同时感到了震惊。从前是她对儿子严格;杜士仪对儿子放纵;可现如今杜广元才不过十一岁;杜士仪便要放他去外地即便中受降城到灵州这条路并不算极其遥远;而且也在朔方节度使所辖范围之内;可终究是正当突厥兵锋之处;如果有什么万一;那后果不堪设想可是;看到杜广元那一瞬间从黯然变得熠熠生辉的眼睛;那一瞬间激动道无以复加的表情;她不禁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终究是杜士仪的儿子;骨子里的习气和他一模一样
    “阿爷是说真的?”杜广元还有些不敢相信;再次确认了一遍;“不是在哄我开心?”
    “只有一条;去了就别哭着回来”见长子连连点头;杜士仪便伸出一根手指道;“你带着于将一块去;记住;这次你需要在那呆至少半年中受降城中有拂云祠;从前是突厥人南侵之际一定要拜祭的地方;现如今;据中受降城主将阎宽禀报;那里也收容了不少因为战争或是马贼掳掠;最终流离失所的胡人孤儿;听说有四五十个。你要做的;就是在不透露自己身份的情况下;把人给我招揽来。”

第九百一十三章 故人何纷纷
    北庭节度使下辖的伊州伊吾县;其历史可以上溯到秦汉时期。然而在那时候;居住在此的乃是戎人。直到汉时窦婴班超大破西域;方才在此筑城;而后历经多年岁月;定居此地的始终是戎人居多。到了隋时;在汉代伊吾城的东边筑起了新城;名为伊吾郡;但隋末天下大乱;原本屯驻在此的兵马纷纷再次东迁;于是这里又成了异族聚居之地。
    直到唐初;太宗皇帝命侯君集大破高昌之后;此地方才再次款附;于是建伊州;以伊吾县为治所;其后又设立了柔远和纳职两县。由于这里乃是控御突骑施、坚昆、突厥的要地;整个州内的汉蕃民户历经大唐建国百年;人口也只翻了不到一倍;如今不过万余口人;其中蕃人占据了七成以上。伊州曾经受辖于河西节度使;但后来北庭节度使设立之后;由于地处极西;便和西州一块划到了北庭节度使的下辖范围中;境内设有三千人的伊吾军。
    王翰这个伊州刺史;如今便兼任伊吾军使。从欣欣向荣的云州调回朝;又调到了这种荒僻之所;别人自然会认为他是左迁;可他自己倒反而乐在其中。他素来最擅长赋诗描绘边塞军旅;到任以来各种雄奇诗篇做了不计其数;就连早先对他的到任有些疑虑的属官们;也渐渐对这位好酒豪爽的刺史多了几分真心敬重。这一天;正值上任伊州的新任长史司马这两位上佐到任之际;他亲自出去迎了人;等到了书斋后;他就拍着他们的肩膀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下可好;我们这三个本家又碰头了仲清也就罢了;王芳烈;好好的江南为什么不待着?”
    到伊州上任的除了长史王泠然;竟然还有司马王芳烈
    面对王翰的打趣;王芳烈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这才老老实实地说:“我家阿爷说;我这人性子冲动;在别人手下为僚佐;极有可能一言不合恶了上官;既然有机会;还不如赶紧和从前一样;跟对人才是正经。使君为人豪阔;我就算说错话做错事;想必也是不要紧的”
    王翰顿时有一阵大笑;复又看着王泠然道:“仲清也是;我一说伊州少有人愿来;你就给我自动请缨;难道拾遗补阙这等旁人求之不得的美官;你就毫不在意?”
    “朝中有李林甫这等人当道;言官谏臣如同摆设;我就算呆着;说不定也哪天左迁;还不如前来辅佐子羽兄”王泠然见王翰赫然已是两鬓霜白;他不禁感慨万千;“想起当年咱们在云州开创基业的时候;还是开元十五年;如今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
    “是啊;十一年”王翰也不由得面露惘然。他已经五十出头了;最精华的岁月都放在了那座北面的坚城;现如今那里却已经一个故人都不在了。唯一可以值得欣慰的是;王忠嗣调任河东;他们当初的一番心血也不至于白费。而如今在这地处西域的伊州;三位故人重逢;也是值得浮一大白的喜事
    当然;若非伊州这种地方;朝中大佬根本就瞧不上眼;他们怎么可能这么容易调任一地?
    “咱们三个在伊州;南霁云如今是陇右大将;侯希逸回了平卢;罗盈带着岳娘子飘忽得连踪影都没有了;据说去了漠北。至于当年的杜十九郎;如今已经是朔方节帅;统领重兵云州出来的;个个都是栋梁豪杰”说到这里;王翰突然若有所思地问道;“对了;老郭呢?”
    “老郭当初乃是宇文融简拔之人;原本李林甫也对他丢过暗示;可他的性子大家都知道;自然是拒绝了。于是这下子;我们到了西边;他去了东北;如今是蓟州长史。”王泠然终究比王芳烈消息灵通;解说了一句后便说道;“这是贵主给我送的讯息;还嘱咐我们不用担心;她坐镇京城;自然会竭尽全力完成杜大帅的一应安排。”
    “贵主还真是巾帼英豪。”王芳烈敬佩地竖起了大拇指;却没注意到王泠然的那一丝怅惘。
    叙旧之后;王翰便招来一个从者吩咐了一声;很快;那从者便带着一个细瘦的青年进了书斋。他把从者打发了到外头去看守;便对众人解说道:“我给你们引见一下;这是封常清;当初君礼以他为才俊;举荐给了前任安西四镇节度使来曜来大帅;于是来大帅辟署其为巡官;但盖大帅上任之后却弃之不用;就给我捡了个现成便宜。他对于北庭以及安西四镇的情形极其熟悉;而且熟知各族语言;你们有什么不明之处;尽管问他。”
    封常清自从投奔王翰以来;性情疏阔的王翰对他言必听计必从;这让他的人生总算是有了价值。现如今王翰对别人如此介绍自己;他更觉得受到了重视;连忙谦逊了几句。王泠然和王芳烈虽则一个是典型的文士;一个出身草莽;可在云州那个圈子里浸淫了那么久;王泠然当年的恃才傲物早已磨灭得涓滴不剩;不会小看其貌不扬的封常清;当即相谈甚欢。就在这时候;外头突然传来了刚刚那从者的声音。
    “使君;庭州盖大帅传令”
    盖嘉运乃是典型的军人;在这样的人辖下当刺史;绝不是什么容易事;换一个文士来早就气得挂冠而去了。好在王翰本来就是大度的性子;前几次相见时总算还过得去;此刻他当即站起身来;环视左右后就沉声说道:“看来;对突骑施怕是要动手了。如若伊吾军要出动;你们也都得做好准备”
    王泠然王芳烈和封常清立时应喏。而王翰亲自出去见了盖嘉运的信使;接了军令之后展开一看;果然就只见盖嘉运命其编练伊吾军;随时备战;年末他会亲自前来校阅。他也不多言;赏过信使后回到书斋。
    随手将手头军令交给众人传阅;他就沉声说道:“伊吾军我从前也曾经去视察过数次;三千兵马中;马匹只有三百匹;多靠军中私马;而且蕃军多达两千人所幸我三人在云州;耳濡目染;并非一介文吏。芳烈;你武艺超群;对于军中人士来说;无疑更容易服众;你和常清先去军中;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王芳烈当即朗声应道:“使君放心我此来带了骁勇家丁五十人;皆是我王氏健锐;必然不会让他们堕了使君的威风”
    伊州这边战火将起;陇右鄯州湟水城;因为亲率兵马突击大胜;南霁云不但得了朝廷升赏;杜希望自然对他更是刮目相看。
    这天把南霁云叫来商谈军情;他便推心置腹地说道:“以你此次战功;升任刺史原本都不在话下;然则河州刺史安思顺;洮州刺史和廓州刺史姚峰郭建;全都是昔日陇右战将;故如今并无位置腾挪他们;故而只能委屈你了。”
    虽说杜士仪和王忠嗣先后被调走;南霁云心中不免愤懑;可杜希望这个上司;军略虽说不上极其出类拔萃;但为人处事却很好;因此他对其也颇为敬服;此刻便摇头说道:“我尚未年满三十便为鄯州临洮军正将;已然升迁极速;不敢再有奢求。此次大胜;是杜大帅居中指挥有方;将卒用命。”
    杜希望端详着年纪轻轻壮健魁梧的南霁云;只觉所谓英雄出少年之说真是一点不假。尤其是南霁云这等谦逊的态度;更是历来将校中少见;因而他欣然一笑;当即承诺道:“总之临洮军交给你;我就心安了吐蕃如今贼心不死;你且操练兵马;不可有半点懈怠”
    南霁云嘴里答应着;可想起杜士仪昔日在时;河陇和吐蕃相安无事;除却零星纷争之外;少有大战;如今却是一年数战;虽则大唐屡屡得胜;可死伤的英魂却已经很多了。至于经由鄯州赤岭入吐蕃的商道;也几乎为之断绝。当年杜士仪苦心派张兴入吐蕃;和金城公主搭上的线;竟也就此断了。
    既然从军;哪会怕打仗可即便要打;这次河陇大战的节点却实在不佳。而且;河西节度使萧炅那家伙;仗着朝中有李林甫;动辄对陇右指手画脚
    被南霁云腹诽的河西节度使萧炅;这才笑容可掬地亲自办了一场送行宴;算是给节度判官王维送行。谁都知道;和李林甫一样寡学术的萧炅对王维素来不待见到了极点;若非王维即便无事可管;也从不会出言相争;恐怕上下之间早就撕破脸了。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属官对王维的境遇极其同情。这会儿眼见萧炅殷勤劝酒;众人无不暗自犯嘀咕。
    一场送行宴;王维酒只稍稍沾唇;筷子几乎就没怎么动过;直到席终人散之际;几个和他还算交好的属官聚起来向他道别之际;有人让他前往岭南一定要珍重身体;有人婉转劝他不若辞官;他却在团团作揖抱拳谢道:“诸位好心;我领了。岭南虽恶处;却也是人才辈出之地。若能遇到知心知己;更是不枉此行。诸位留在河西;也不必时时顶撞萧大帅;须知明哲保身。”
    当年正当年少时;王维游历两京;为宁王岐王座上嘉宾;一诗出则两京纸贵;可一举夺下状头后;却因故左迁一路蹉跎;虽则曾经有张九龄的重用提拔;可随着张九龄的失势;他也自然而然受到了牵连。此时此刻;听到他竟是连明哲保身的话都说出来了;几个属官不禁心头都是沉甸甸的。
    “难不成这天下就没了公理正义不成?”
    “也许有;也许没有。”王维淡淡一笑;目光看向了极北之地。如果换成杜士仪处在自己这境地;绝不会说出这样颓唐的丧气话;只会绞尽脑汁想办法挽回;这一点;他那弟弟王缙和杜士仪却像得很。只不过;王缙这么多年兜来转去就没离开过中枢;这就比不上主政一方经验丰富的杜士仪了

第九百一十四章 分崩离析
    随着段秀实和杜广元乔装打扮;在牙兵和从者的随侍下奔赴中受降城;整个朔方诸军;全都进入了战备的状态。用杜士仪的话说;并不是立刻就要和突厥交战;但通过这种交战前夕的气氛;充分调动将卒的士气以及决心;这才是最重要的。尽管回纥三部的使臣才刚刚去过长安朝觐天子千秋节;可他也需要提防这三部如同之前唆使左杀骨颉利攻朔方一样;再次挑唆那位能力大于名头的登利可汗一怒之下来攻朔方。
    所以;在王昌龄的那一篇问罪檄文发出;而西受降城并未立刻关闭互市的情况下;他让人将之前回纥等三部使臣在兴庆宫勤政务本楼;与其他各大番邦参加千秋节夜宴的情形散布了出去。从李隆基如何礼遇;如何回赐;如何在夜宴之后再次召入兴庆殿林林总总真真假假的传闻不计其数。而在这种互市可能会随时关闭的刺激下;前来市马的突厥人立刻把马价小小浮涨了一成;可随即就得到了西受降城方面郭子仪的激烈反应。
    “我大唐如今并不缺马匹;开放西受降城互市;只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