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风月 >

第662章

盛唐风月-第662章

小说: 盛唐风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想要征调的帮手;自然可以带过去。”杜士仪通情达理地答应了这个请求;又补充了一句道;“不过;你起自临洮军;总不能丢下这根本之地;可别把人一个个都给我抽调走了。”
    杜士仪这两句话打消了郭建心中的所有疑虑;既然杜士仪都授意他留下亲信在临洮军;他倒是可以放心一些。他打定主意到河州之后;要给苗延嗣一点颜色看看;拜谢过之后就立刻匆匆离开了镇羌斋。而等到他一走;屏风后头的张兴就闪了出来;却是问道:“大帅是不是也太依着苗使君了?”
    苗延嗣与杜士仪的微妙关联;整个陇右十二州;知道的人绝对不超过一巴掌之数;张兴也是因为没有经历过云州那两三年;故而一无所知。然而;不论是因为王容的提醒;还是因为云州那一场旁人尚未察觉的大计划;杜士仪都决定;将张兴更进一步拉进自己的圈子。
    “奇骏可知道;如今的河州苗使君也好;曾经的那位河州苗使君也好;全都出自上党苗氏?”
    张兴对于名门著姓那些源远流长的家谱;就远不如杜士仪了若指掌了。不过苗延嗣乃是苗晋卿的族叔;他倒是听说过;当即点了点头。
    “我当年在云州时;疏通御河直至桑于河;贯通到幽州的河运;便多有借助潞州上党苗氏之力。苗公虽然和我不和;但他两位公子;长者苗含泽;是我当初为万年尉;主持万年县试和京兆府试时解送的;次者苗含液;则是开元八年我的同年。而他二人全都在时任云州长史的我麾下供职过一两年;相处却也愉快。”
    这番话虽说并没有清楚地点出他和苗延嗣的关系;但张兴何等机敏之人;顿时恍然大悟。苗延嗣和杜士仪的恩怨固然是真的;可历经十余年;因为其二子以及上党苗氏都深受杜士仪照拂;这一层恩怨应该早就淡了。故而;苗延嗣上任以来;看似和杜士仪常有争执龃龉;但从实质上来说;很可能便是
    杜士仪略过此事不再深谈;随即示意张兴过来坐下;得知他昨夜和封常清深谈之后;发现其果真对安西四镇的时势军略颇有想法;便出言留其相从;而封常清又告知;吐蕃在西域一直都采取蚕食政策;不时和大食国联手;这几年有从安西去小勃律的商人;回程时就多次提到吐蕃既已占有大勃律;对小勃律妄想背靠大唐早就难以容忍了。听完了这些;他沉吟许久;便点了点头。
    “奇骏;郭建转任河州镇西军正将应该已成定局;而今陇右虽无战事;可吐蕃那位赞普的心意却很难说;所以我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做。”
    张兴见杜士仪这样郑重其事地吩咐事情;立刻肃然应道:“大帅还请吩咐
    “吐蕃前年年末曾经悍然越境;虽是最终息兵止戈;可终究朝野还是有一种声音;那就是吐蕃之前议和乃是缓兵之计。故而;陛下已经有所斟酌;打算派人不日前往逻些;打的旗号是奉天子之命;探望金城公主。借口当然是现成的;金城公主之前来信说;身体欠安。”
    金城公主比如今的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大六岁;这一年已经三十有七;而尺带珠丹幼年继位;即便年岁小于金城公主;却也已经三十出头了。加上后宫众多出身吐蕃贵族;甚至于天竺以及勃律的女子;本该已经儿女环绕膝下;可除却一个偏妃所出的女儿;至今却连一个继承人都没有。就算是那位最得宠爱的那囊妃;也不过是和金城公主同样膝下无子的境地。
    这些都是从雅州市茶前往吐蕃的商人带来的讯息。尽管山高路远;很可能有生命危险;可相比互市能够得到的利润;远远贩茶到逻些;能够得到的利润会高好几倍;故而蜀中自有人肯铤而走险。雅州长史张简将此事奏报朝中之后;天子一时意动;遂有这一次出使。
    将这些吐蕃后宫之事对张兴剖析分明;杜士仪方才沉声说道:“可这只是陛下一时起意的想法。和蕃公主大多无子女;纵使有;也不可能继承大国;这是彼此心照不宣的事。而我需要你去吐蕃;另一个原因是小勃律。小勃律远在安西四镇更西边;如若真的被吐蕃夺去;葱岭以西原本依附大唐的诸国;其染指就会更加便利;从此之后大唐往西的通路就难说了。倘若真的被吐蕃马到功成;就算安西四镇出兵;劳师远征折损兵马不说;而且输赢还未必可知;所以;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则是最佳。
    本来;这次的事情最好是派皇甫惟明这个曾经去过吐蕃的人;但他和王忠嗣算是死敌了;我也不想让他东山再起;更何况;你在鄯州这两年已经学会了吐蕃语。所以得知陛下心意后;我上书建言;建议派河陇官员前往;举荐的人便是你。如今河陇流民逃户众多;我会借此募兵;增广河源军安人军以及绥戎城一线的兵员;而且过一阵子会与河西节度牛大帅联络;大阅军马;耀我军威;以求吸引吐蕃的注意力。总之尽人事听天命;是否能暂时压下吐蕃野心一时;做了才知道。而金城公主那儿;若有机会;你一定要单独见上一面多多劝抚。她年方十三便入吐蕃;至今二十余年不能归故国;从前还一度留书西域某国国王请求护其归国;但之后就不见下文了;其中凄苦;外人哪能得知?”

第七百九十一章 幕府再添英才
    出使突厥和吐蕃这两个大国;对于大唐来说都是事关国体的头等大事;因而择选之人常常挂着鸿胪卿或少卿这样的高官;抑或者如皇甫惟明这样妙言动人主的能言善辩之辈。即便如此;这也不是没有风险的;使节被扣这种事虽然只是偶尔;但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要说张兴前往;也并不算卑官;他从前以陇右节度掌书记;试监察御史;哪怕后头那个只是虚衔;并非实职;可依旧使得他有了相应的身份;再挂个鸿胪丞也就差不多了。
    既然得到杜士仪面授机宜;张兴自是立刻悄然预备。当封常清来见时;就只见其书案上堆起了厚厚一摞书卷。
    昨夜一宿未眠;这会儿封常清眼睛里血丝密布;精神也有些萎靡不振;然则见眼前此光景;他忍不住开口问道:“张郎这是”
    “大帅荐我出使吐蕃;探视金城公主;虽则尚未有明信下来;但我自当先做好准备;免得事出仓促。”
    此话一出;封常清登时大吃一惊:“张郎既为大帅腹心;片刻难离;如今这远去吐蕃;少说也得三五个月方才能够归来。而且出使大事;朝中难道就无人了;却要陇右出人前往?”
    如果不是杜士仪在点了将之后;又对他说出了另外一番话;即便如张兴这样心思缜密的;也免不了要暗自犯嘀咕。所以;见封常清那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他便似笑非笑地说道:“我先为河东节度巡官;而后又先后事大帅为河东、陇右掌书记;平生未下科场;却能拔擢至此高位;知遇之恩不可谓不重。如今大帅既是荐我为国效力;岂有犹疑不前的道理?自古事主以忠;事上以义;仅此而已。”
    封常清顿时为之哑然。王忠嗣摆明是拒绝了他;而杜士仪派了张兴接见考察了他;显然流露出了某种意向;尽管这个意向只是张兴邀他相从左右;可他一介白身;有这样的待遇也同样是机会。电光火石之间;他突然开口说道:“既如此;我愿相从张郎前往吐蕃都城逻些”
    “咦?”张兴不禁讶异地扭头看着封常清;见其一副吃了称砣铁了心的样子;他就沉吟道;“你若是情愿相随;我倒是并无不可。若是事情顺遂;旬日之内;朝中应该就会有旨意到来;你也先准备准备;至少和高郎君王郎君道个别;我还需得对大帅请示一声。”
    如果可以;封常清很不想去见王昌龄和高适。要说那两人也是靠着他方才从安西那户豪富的胡商家里脱身;一路上若非他熟悉路途;而且又熟知各族方言;只怕到河陇的这一路绝不会好走;所以;他对彼时狼狈不堪的两人自然不会高看到哪里去。可如今一为座上宾;一为马前卒;他总有些挂不下脸;于是;在出了这几乎已经成了张兴私宅的跨院时;他是思来想去许久;这才决定打起精神去见一见王昌龄和高适;把该剖白的剖白清楚;至于他们如何看他;他也管不着了
    他不比他们;虽则幼时孤贫;但至少还有打动州县长官下科场的机会;他实在不甘心就那样默默无闻地老死于异域
    然而;当他一连询问了几个从者;这才打探到王昌龄和高适的下处找了过去时;却发现那里并非只有那两人;而是还有昨日他在鄯州都督府门外见过;以鄯州都督节度陇右的杜士仪。许是如今并非外出以及见文武的时候;杜士仪一身寻常士子常穿的白衣;一顶纶巾;黑色布履;看上去虽然朴素;可容光焕发;眼神幽深;顾盼之间却有一种迥然于王高二人的风仪。这下子;他登时有些进退两难;结果还是王昌龄眼尖;一眼认出了他。
    “封二;你可是来了”
    封常清见杜士仪也已经朝自己看了过来;顿时打起精神大步入内;慨然行礼道:“见过杜大帅少伯;达夫。”
    要是这会儿封常清称呼一声王郎君高郎君;王昌龄高适必定回头就把此人真当成陌路了。可眼下封常清还没有因为身处鄯州都督府;自己和王高二人身份有别;而真的自惭形秽到卑躬屈膝;王昌龄本就是个性子豁达的人;当即笑道:“君礼兄;我之前也说过;若非封二;我之前荒唐闹出了那么一件事;自己有个三长两短不要紧;达夫就兴许要被我连累了。从龟兹到鄯州;这一路上都多亏封二为向导;可大家彼此熟稔;我问他表字时;他居然还不肯告诉我。
    尽管从昨天王高二人被请进了鄯州都督府之后;这还是第一次相见;可王昌龄既然用这样轻松的语调说起旧事;封常清只觉得一颗心顿时定了一半。瞧见杜士仪并无不耐之意;他就实话实说道:“少伯和达夫固然好意;但我一身所学;都是来自外祖父;而外祖父获罪流安西;我甚至连扶柩归乡的能力都没有;不得不让他埋骨他乡;因而我当年葬他时便起誓;若不得令外祖父荣归故乡安葬;则绝不以外祖父所起表字示人。”
    这个理由;比当初封常清敷衍他们的理由听上去合理多了;而且其中不无痛楚;王昌龄和高适对视一眼;顿时只觉对其人鄙薄之心减去了八分。
    他们固然孤贫;可至少不曾随着获罪的长辈远走数千里之外的西域;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长大
    “若你的外祖父知道你有此心;必然含笑九泉。”杜士仪微微颔首;继而就对封常清说道;“你之前说;愿事忠嗣为马前卒建功立业;想来奇骏已经将忠嗣的话告诉你了。”
    “是。”封常清对王忠嗣看不上自己;却还拿那样的话搪塞;心底不是没有郁闷的;但此刻还是恭敬地说道;“王将军此说;我愧不敢当。昨夜与掌书记张郎长谈;蒙张郎不弃;愿简拔我相从左右;我实在是感激不尽。适才张郎言说将有远行;我自请随扈;张郎言说;若大帅允准;他并无不可。”
    张兴要远行去哪里;杜士仪是最明白的;听到封常清竟然主动愿意跟;他顿时抚掌笑道:“我正愁无人为奇骏拾遗补阙;却有你主动请缨;很好;很好常清且打叠精神随奇骏前往;届时如有功苦;我一定明白奏请;不让你这一趟白走了”
    看来杜士仪让张兴前往吐蕃这一趟;是真的另有玄机;幸好他那时候在张兴面前没有犹豫就提出跟着去
    封常清竭力抑制住心头狂喜;立时下拜道:“常清自当尽心竭力辅佐张郎;不负大帅期望”
    等到杜士仪勉励了封常清两句;又目送其离开;刚刚一直没怎么吭声的高适这才开口问道:“未知君礼兄要将那位赫赫有名的陇右黑书记派去何方远行
    正如同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