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风月 >

第600章

盛唐风月-第600章

小说: 盛唐风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的话我就不多说了;我这一去恐怕不是数月而归;一两年之内怕是回不来了;所以;日后长安城若有风吹草动;还请三位给我通风报信”
    见杜士仪没个正形地笑嘻嘻拱手;王缙不禁苦笑。托御史台大换血的福;萧嵩超迁他为殿中侍御史;显然把他看成了自己人。只从那一回和杜士仪痛喝了一场;此后又见其上任后翻手为云覆手雨;他就看出杜士仪所谋之远。可此刻他还来不及开口说话;裴宁便抢在了他的前头。
    “小师弟;你莫非是觉得朝中有萧相国和韩相国;对你都颇为照拂;自请出外后能够稳若泰山?”
    这话说得其余二人立刻沉吟了起来;杜士仪却耸了耸肩道:“三师兄说错了。萧相国急躁;韩相国刚直;就算韩相国知道这次是萧相国举荐的自己;只怕在有些事情上仍然会不容让;彼此相争是一定的。要还是如此;只怕他们二位都未必能够长久。”
    “那你还敢贸贸然外任?”韦礼顿时急了;“岂不闻;朝中有人好做官?
    面对三双疑惑不解的眼睛;杜士仪气定神闲地说道:“所以;在离京之前;我会设法和将来可能拜相的人好好交通一番的。”
    若是留在京里;三年五载他都休想追上李林甫;但在外任上;他可以想办法缩短年岁带来的距离若是一味想要在朝中;那就得长年累月给人当枪使;他这年岁太吃亏了

第七百二十五章 团拜辞诸相
    有萧嵩支持;天子点头;又没有其他人争着想去鄯州主持赤岭立碑之事;这么一件任务便毫无悬念地落在了杜士仪身上。
    然而;知制诰并没有因此而委于其他中书舍人;而是由张九龄一人独秉。杜士仪最后一次与张九龄从兴庆宫一同出来的时候;张九龄突然开口说道:“我听说;萧相国将派侍御史苗晋卿等人;随君礼前去赤岭?”
    自己给萧嵩出了那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主意;萧嵩自然一定会采纳;此时杜士仪听得张九龄如此问;当即轻描淡写地说道:“萧相国以为吐蕃自恃兵强马壮;常常与大唐相争;此次虽有我主动请缨;但也当择选朝中得力之人;前往鄯州;宣示我大唐国威。”
    这样冠冕堂皇的话怎么骗得了张九龄。他哂然一笑;但却没有因此指摘萧嵩什么;只是直截了当地说道:“陛下已经下令;命我为裴相国拟神道碑。”
    奉旨为公卿贵族宰执高官写神道碑;这素来是一件很长脸的事;非辞藻华丽者不能得此殊荣;当然;还得官足够高才行。杜士仪能够为金仙公主撰写神道碑;那还是因为他和金仙公主的特殊关系。此刻听到天子竟然把裴光庭的神道碑指名给张九龄写;他就知道不论是非功过如何;裴光庭已然盖棺论定了。他笑了笑没说话;可谁曾想又往前走了没几步;耳畔突然传来了张九龄的一句话。
    “裴相国之子裴稹上书为其父讼冤的事;可是君礼的主意?”
    此话一出;毫无准备的杜士仪登时大吃一惊。等发现张九龄正盯着自己看;他就知道不论张九龄是真听说;还是在诈自己;他都露馅了。有些懊恼地长嘘一口气后;他便于巴巴地说道:“子寿兄还请不要瞎猜;如此言语如果传到萧相国耳中;我可就麻烦了。”
    “君礼若是怕麻烦;何至于不动声色帮了一直和你不对付的裴相国;又让苗晋卿等人不至于过分远贬?若非和你共事;大约瞧出了你是怎样的人;我也不会琢磨出这一点。你也不用担心我会对旁人言说;事实上;裴相国的循资格之法虽着实扼杀俊杰之才;可他的谥法;我也曾经在陛下面前陈情;不宜过分。虽说陛下这忠献二字未免太溢美;可总比克字来得强。若一个无有大过的宰相却谥曰克;试问日后谁为宰相还敢推行新政令?”
    既然张九龄不打算大嘴巴;杜士仪也就放心了。他可是处心积虑方才打通了萧嵩的关节;至于帮已经死了的裴光庭一把;说实话;就是因为人死如灯灭;裴光庭纵使害得宇文融丢了性命;可后者也不是全然无辜的。而且;正如同张九龄说的;如果一个宰相刚死就要遭到在职宰相的反攻倒算;那岂不是日后为宰相的都要战战兢兢?当然;他也不是圣人;借机卖给裴家一个好又是另外一点。想到张九龄如今分明日益得圣眷;眼看宫门渐近;他突然轻声提醒了一句。
    “子寿兄他日若是拜相之时;只希望凡事能够克制一些;莫要太过急躁。
    这么一句话顿时说得张九龄愣住了。如今尚书省六部中有的是精明能于年富力强的人;论资历他在其中只是小字辈;人望也远不如当年张说那样门下折服无数才俊;可杜士仪如此言说;竟是分明笃定自己他日能够拜相。纵使他心里一直以辅弼自许;可此刻仍然不禁心头一热;而后又倏然冷静了下来。
    “君礼的箴言;我定会铭记在心。”
    “还有;别被某些口蜜腹剑的人给蒙蔽了;比如我。”杜士仪仿佛开玩笑似的眯起了眼睛。
    张九龄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君礼可从来不曾趋附过我;你我私交也有限;怎会有蒙蔽之说?不过口蜜腹剑此语我还是第一次得听;不知出自何典?”
    “无典;我自己瞎编胡造的。”杜士仪没想到张九龄还真的深究起了这四个字;赶紧搪塞了过去。正如张九龄刚刚所言;他和这位同僚因为中间梗着一个宇文融的关系;一直都是公事往来;私交极少。想来作为天子;也更希望掌管知制诰的两个臣子少些私人往来。如今离京之前;能够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很足够了;他总不能拉着张九龄神秘兮兮地说;你给我小心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出了兴庆宫勤政务本楼下的大门;张九龄就停下步子对杜士仪拱了拱手道:“君礼此去鄯州;我公务在身也不便置酒送别;便再次道别吧;珍重”
    “多谢子寿兄;你也珍重”
    分道扬镳之际;上了马的杜士仪见张九龄带着随从一前一后往大明宫的方向去了;他不禁伫立远望了片刻;直到林永墨出言提醒;他方才回过头来。
    “杜中书;职责之内的事情都交卸完了;你不回去再拜别萧相国了?”
    “萧相国那儿;该说的话我已经都说完了;如今再特意走一趟大明宫中书省;又要惹人围观。对了;等到告身下来;你就是中书主事了;记得我对你说过的话;阎麟之的事;是前车之鉴。”
    林永墨打了个寒噤;忙不迭地点头应是。等到一路把杜士仪送回宣阳坊杜宅;他就只听得杜士仪一面走一面对他嘱咐良多;到最后;他只觉得心头滚热
    他不过一流外出身的微末小吏;却能得主司如此信赖提携;这是何等幸运
    杜士仪只是习惯性地对自己人就是胳膊肘往里拐;等发现林永墨竟在那擦眼睛;他这才意识到;这位年纪一大把;在流外熬了十几年的老吏是给触动了。他可不想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被人看见自己和林永墨有多亲近;以至于日后中书省内日月换新天的时候此人又被人排挤。
    “总而言之;好好去做;固然不能马虎萧相国交待的事;可记住;也不要趋奉太过了。既然好不容易从流外转流内;切记一步一个脚印;决不可操之过急”
    既是对韦礼裴宁王缙说过要去交通那些可能拜相的人;杜士仪已经和张九龄打过了招呼;自然不会漏过了其他人。开元年间宰相犹如走马灯似的换;他哪里能够记得清所有宰相的名字;接下来少不得去拜见了在云州长史和代州长史任上的顶头上司;当初任太原尹;如今任工部尚书的李量;然后又去见了刚刚由户部侍郎转迁京兆尹的裴耀卿。
    无论是出于他和南来吴裴的良好关系;还是裴耀卿为宇文融所荐;此前一直为裴光庭排挤;抑或是在幽州的同僚之谊;他都不会漏过这一位。回京这一年多;他和裴耀卿除却公务上的往来;几乎没有太多私下交往;因此对于他的拜访;裴耀卿自是有些意外。可是;当他送上了三卷宇文融遗稿抄本的时候;裴耀卿的脸色登时就变了。
    “君礼”
    “裴京兆胸中自有沟壑;就算没有宇文兄留下的这些东西;于漕运;于财赋;都有独到之法;这些东西不过聊备参考而已。我只是觉得;这些东西我留着;远没有裴京兆留着有用。”
    裴耀卿这才醒悟过来;当即笑道:“这些遗稿;你从前进呈过陛下。不瞒你说;陛下早已令人赐我抄本。”
    闻听此言;杜士仪先是有些意外;随即就释然了。天子既然追思宇文融财计之能;将他的遗稿送给裴耀卿这个同样精通财计的接班人;自然也是正理。他当即便哑然失笑道:“陛下周全;是我多事了。我此行鄯州;宇文夫人派人来说;要我带上已经除服的宇文大郎;我真是没想到;一转眼便已经二十七个月了。”
    “是啊;还真是转瞬即逝。”裴耀卿见杜士仪要将东西取回去;他却伸手按住了那三卷手稿;笑吟吟地说道;“哪有送礼却又带回去的道理?就当是你的临别赠礼吧。君礼;此去鄯州;还请珍重;务必扬我大唐威名”
    等一圈团拜下来回到自家门前的时候;杜士仪只听到闭门鼓声声贯耳;显然;夜禁即将开始了。进了门的他得知宇文审竟是早就来了;一直等到现在也未曾离开;他不禁微微一笑;下一刻;门上又禀报了另外一个消息。
    “郎主;颜公子也来过。他此次进士及第;关试也已经过了;接下来便要作为前进士守选三年。他之前在渭南游历了半月;得知郎主要前往鄯州;他立时赶回了长安;说是要和郎主同行。颜公子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请郎主务必要允他同行他已经回去禀告长辈及兄长;然后收拾行李了。”
    这还真是规模庞大的队伍
    话虽如此;杜士仪深知颜真卿文武全才;当即笑道:“他要跟就跟吧;陇右独特风光;不亲历不能领略话说;太白他们可回来了?”
    话音刚落;他就只听得背后传来了王之涣的大嗓门。
    “君礼;我们给你带了一个才子来啧;要不是太白慧眼识珠;说不定就错过了对了对了;之前子美说姓什么来着?我喝多了;有些忘了”
    杜士仪就只见那三个即将或已经步入中年的大叔推推搡搡;将一个二十许的青年推到了自己面前。就只见这青年生得有些神清气朗;见着自己时却有些腼腆;张了张口后方才想起应该要行礼;可紧跟着就被孟浩然重重一巴掌拍在肩头。
    “少伯你什么记性;子美与君礼同姓;而且也是当年京兆杜陵当阳县侯之后”

第七百二十六章 枝繁叶茂势已成
    盛唐璀璨文坛上那些赫赫有名的文人雅士见多了;杜士仪现如今早已经淡定了。和王维一块弹过琵琶;和李白一块烤过肉;和贺知章一起编过书;王之涣孟浩然还给他使唤过当客座教授;王翰和崔颢曾经给他当过属官;王昌龄和高适和他同席喝酒;等他几十年后天命已尽的时候;说不定盛唐所有诗人早已一网打尽了;至于见到杜甫;应该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他并没有刻意去寻访过这位和李白齐名的赫赫诗圣;可当人真的出现在眼前的时候;他仍不免好奇地细细打量。
    “见过杜中书。”
    杜甫那腰还没弯下去;杜士仪就双手将其搀扶了起来。细心的他刚刚已经发现;从杜甫此刻的衣着打扮以及举止气度来看;分明是家中还富足殷实;而且年轻的杜甫应该也尚未遭到什么挫折;也就是说人生才刚刚起步。所以;尽管他明日就即将启程上路;可李白三人给他带来了这样一位不速之客;他就笑着说道:“既然来了;就不要在门外说话;到家里坐吧。”
    “不不不。”杜甫赶紧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