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风月 >

第1029章

盛唐风月-第1029章

小说: 盛唐风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事禀报陛下;请以颜兄主导河北诸郡括田之事。但我可以对颜兄说清楚;这次括田;不为搜刮民脂民膏以丰国库;而是为了生民存身立命”
    宇文融当初主持括田括户;被人诟病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因此而得的大笔款项入了国库;丰了太府;让李隆基能够更加大手笔地修兴庆宫;修芙蓉园;尽情享乐;对百姓的真正好处却有限得很;所以一旦优惠期过去;百姓立刻再度逃亡。所以这次杜士仪搬出的理由则是利民;毕竟;在免除河北两年租赋;以及河北之地的官宦世家大户被叛军来了个大扫除的情况下;把租庸调改成针对田亩而征收赋税的两税;面对的阻力会少许多。
    尽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很残酷;但只有原先的上层建筑遭到了野蛮清洗之后;才有可能推行变革
    当杜士仪从颜杲卿的书房出来时;就只见牙兵把守的院子里;一个人影正在又急又快地来来回回走着;显然已经来了并非一时。
    “怀恩?难不成是有什么紧要的战报?”
    仆固怀恩确实已经来了很久;听到这一声;他倏然转身抬头;随即大步迎了过来。可对于杜士仪的问题;他却避而不答;而是躬身行礼;恭恭敬敬地沉声说道:“元帅;末将是受郭大帅以及程大帅以及军中诸将所托;所以特地在此等候元帅。大家有话想对元帅说。”
    杜士仪和仆固怀恩多年情分;除却在节堂之上议事的时候;平常都是谈笑无忌;此刻突见对方如此光景;他不禁大为意外。而且;仆固怀恩直接把郭子仪程千里以及其他将校都给摆上了台面当做理由;除非有天大的事情断然不会如此。于是;他在盯着对方看了好一会儿之后;见其丝毫没有解释的意思;他顿时无奈地说道:“好吧;你既然守口如瓶;我这就去见了子仪和千里等人;他们总不成你和你一样卖关子。”
    等到杜士仪随仆固怀恩来到了常山太守府中大堂;他方才发现;三军之中偏裨以上将校竟是都到了;将这偌大一座正堂挤得满满当当。为首的郭子仪和程千里站在最前头;两个人的面上除却凝重;便是无可奈何。而在主位之下侍立的;则是阿兹勒以及薛嵩和李怀玉。阿兹勒目不斜视;薛嵩和李怀玉就不一样了;目光和他一对上便立刻心虚地别开了眼睛。那一瞬间;他立刻明白了今日此情此景的由来。
    到底还是事发了
    心头敞亮的杜士仪不动声色地坐了下来。此前他之所以立刻下禁口令;是因为生怕邺郡之战有问题;也生怕仆固怀恩领骑兵奔袭常山的时候分心旁骛;可现在只剩下幽州等六郡在前;再加上长安那边的消息渐渐传过来;纸包不住火;之前他压制言论之后的爆发也就反弹得格外强烈。但是;隐瞒这样的消息不同于隐瞒其他的消息;对于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果然;他一落座;郭子仪和程千里没说话;刚刚单身去请他的仆固怀恩也没有说话;下头河东军中却有一个裨将先站了出来:“敢问元帅此前奉诏回长安时;伴陛下驾幸十六王宅时;真的遭到了永王李父子的袭杀?”
    这直截了当的问题;不是出自安北和朔方军中;却是河东军中将校率先发难;不因为别的;正是因为前河东节度使王忠嗣的遭遇。所以;有人起了个头;河东军中将校立刻一片骚动;一个接一个求证细节;到最后还是程千里实在看不过去转身弹压。而郭子仪感受到了身后朔方军中将领的压力;不得不出声说道:“元帅;军中如今已经谣言四散;如果没有一个劝慰的说法;只怕更加众说纷纭;还请元帅能够为大家解惑。”
    “本来;这没有什么好说的。”见底下立刻传来嗡嗡嗡的议论声;杜士仪神色转厉;眼神倏然一扫;见底下立刻鸦雀无声;他这才态度沉静地说;“当时我在邺郡;因军情紧急;我方新败;军心士气无不低迷;严令随从及前锋营不得泄露此事;违命者杀无赦;如今虽已经解常山之围;形势一片大好;可如果可以;我恨不得永不提此事既然你等今日群聚堂上问我;那当日之情;我也不好再隐瞒了。”
    杜士仪没有任何的矫饰;言简意赅将当日情形解说了一遍。当他说完之后;大堂中立刻出现了一片死寂。毕竟;仆固砀虽说从阿史那承庆的随从那里打探到了一些看似栩栩如生的细节;可毕竟经外人口耳相传;不免有些添油加醋;以讹传讹。可从杜士仪这个当事者口中说出来;就少了几分夸张;多了些平实;但其中惊心动魄的地方;却怎是那些犹如传奇似的版本可以比的?
    可越是如此;他们越觉得喉咙口发涩;心中噎得慌。那时候叛军尚盘踞河北;拥兵十余万之众;李隆基怎么就敢出此下策;令永王李行刺杜士仪;而后更打算把责任一股脑儿全都推到这位永王头上?若不是李另有算盘;那如今河北将面对怎样一番乱局?
    “好了;李父子已经伏诛;如今更是褫夺王号;子孙贬为庶民;此事就到此为止。幽州就在前方;各位但请放下这些杂七杂八的心思;只消去做一件事;戮力同心;平息这场祸害天下苍生的叛乱”
    杜士仪一锤定音地撂下这番话;这才站起身来;先到最前头的三个大将面前;沉声说道:“子仪;千里;怀恩;三军之中;你们带领部将前去宣抚;务必把这些谣言平息下去。就说是我的话;此前这场大乱;人命贱如草;如今既然平乱近在眼前;就该奋勇向前;把这一场兵灾消弭下去;而我定当为有功将士请命;论功行赏朝廷如何;陛下如何;这些念头且都抛在身后;先把身为军人;保家卫国的分内事做好”
    事到如今;哪怕隐隐察觉到杜士仪并非没有愤懑怨望;郭子仪也好;程千里也好;都觉得劝无可劝;只能默默答应之后;劝了麾下将领离开。
    杜士仪平定漠北;可谓灭国之功;可一旦身在险境时;天子漠然;严令不得出兵救援;立下平叛大功之后;天子则动杀心。身为人臣;谁不心寒?更何况;郭子仪救长安也是不得制令私自发兵;程千里更是在将兵的推举下兵谏逐节度;要说他们这样的立场;天子会信赖;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如果杜士仪真的死了;他们日后被削减兵权;甚至于被杀被赐死;那种结局恐怕是注定的。更何况;李隆基昏聩到如此光景;还恋栈皇位不去;太让人失望了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痴心妄想!
    热门推荐:、、、、、、、
    三军之中的流言风波算是平息了下来,然而,潜藏在平静水面之下的暗流却越发汹涌。
    历史上的安史之乱持续时间更长,但因为李隆基逃到蜀中完全失去了人心,而李亨在灵武登基,那些对老皇帝失望透顶的文武纷纷聚拢在这位有大义名分的太子麾下,开始了对叛军的反击和作战,李唐皇室的人心基础始终还在。而回纥冲着朝廷给的丰厚好处,以及仆固怀恩这个铁勒人的面子,慷慨借兵平叛。就连远在安西的于阗王尉迟胜也亲自率兵五千前来帮助。然而,这是李唐统治天下多年的基础,和那时候已经彻底边缘化的李隆基已经关系不大。
    因为李亨有大义名分,民间对新生的君王抱着很高的期待,军中能够维持不错的士气,将校不管真的是忠心耿耿,还是想捞取军功,尽管有彼此争功不和以至于导致大败的情况,但总体还是附庸在皇室的旗帜下,最终将安史之乱平定了下去,此后虽藩镇林立,李唐皇室亦始终被人奉为正朔。
    可这一世,李隆基却自毁长城。他先是杀了李亨和广平王建宁王父子,以至于东宫无主,国本空虚。紧跟着,他抛下长安军民逃亡之后才到马嵬驿,杜士仪郭子仪大军就及时赶到,抢在长安还没沦陷前收复了这座帝都,李隆基得以保住皇位,却失尽了关中人心。而最近,他配合永王李璘完全演砸的那一场戏,则是进一步自己把自己推进了万丈深渊。如果聪明的话就此立刻传位,军将把忠义维系在新君身上也就罢了,可李隆基却偏偏不愿意就此认输!
    对于李隆基这样的天子,杜士仪自问天底下没有谁比他更了解了。他为官三十余年,或远或近观察了这位天子三十余年,又有李隆基最宠信的高力士提点指导,通风报信,*夜夜剖析,再加上预知某些大势,方才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所以,对于目前军中的那些鼓噪和暗流,他选择的是暂且压制,而不是诱导和分流。他很清楚,面对最后的河北六郡,军心士气尽在他这一边,他已经可以堂堂正正平推过去。
    清晨,杜士仪由从者伺候穿戴好一身甲胄,披上大氅,佩上宝剑,这才推开了大门。院子里,虎牙和阿兹勒一左一右站着,赫然是在等他出来。他没有说话,只是微微一颔首,等到他大步出去,两人自然而然跟在了他的背后,他方才头也不回地说道:“杜随,你的脑袋暂且寄在你脖子上。日后再有这等事,你应该知道后果。”
    阿兹勒知道杜士仪说的是自己不先禀告,就将此前十六王宅那场大变告知了仆固怀恩,连忙凛然应是。可如果再让他做一次选择,他仍然会选择和盘托出。不是因为仆固怀恩那会儿干脆把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威胁,而是他认为必须如此,才能让众将在杜士仪不知情的情况下表明态度,如此方能够形成万众一心的向心力。生他者父母,教他者义父,他的性命和前程都是杜士仪给的,哪怕没了这条命,他也一定要为义父扫平道路!
    而杜士仪并没有因为阿兹勒的应声而停下脚步,当出了太守府的仪门时,他又沉声吩咐道:“薛嵩和李怀玉二人,一在牙兵,一在前锋营,两者都是功名之心很重的人,你们要用,但同时留意他们笼络人心的度。至于崔乾佑和田乾真,还有孙孝哲,也是同样,叛军可以让叛将招降,但绝不能交给叛将来带,这是宗旨!我这几天晚上偷闲整理出一本关于编练降兵的小册子,你们回头拿去仔细读了,此次打幽州,史思明一定要杀,但余者必须编练入军!”
    “谨遵元帅吩咐!”
    尽管阿兹勒和虎牙统兵全都不多,可两人不同于郭子仪等方面大将,正因为人数精炼,才更要趁此机会把叛军之中的精壮编练进来,然后再留下自己需要的人,将其他收纳叛军稀释到三路大军中的正军,从而进行第二次整编。如此利益均沾,又有崔乾佑等降将压住阵脚,方才能够让所有人都皆大欢喜。
    否则,一上来就夺权夺兵的主帅,谁能受得了?
    今日便是杜士仪离开真定北上的日子。齐集于此的兵马加上降卒,足有七八万,当然不可能全部于这一日启程出发,否则官道非得被全部拥塞不可,行军也会分外困难。所以,各路兵马从早几日开始便遵从此前商议好的方略行军,前次奇袭建下大功的仆固怀恩照旧不走寻常路,由深泽,过饶阳,至乐寿,然后直扑永定渠、漳水、巨马水三水交汇之地屯兵。这里是后世的天津,但现在却没有城池,不过是一处居人聚集的小镇,只驻扎了叛军一部。
    至于郭程两路大军,则是从新市镇出发,直扑定州博陵郡。就在杜士仪启程的这一天,前方程千里已经传来了捷报,博陵郡的新乐县已下,叛军千余人接战未久就纷纷投降。所以,带着这个好消息启程的时候,杜士仪自是心情很不错。因为仆固怀恩此行又是奔袭,但考虑到很可能遇到单单骑兵不可能应付的情况,因此还带了两千陌刀军,皆是有马随行,所以随行杜士仪的,除却前锋营以及牙兵,便是河东军的无马步卒和降卒,人数超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