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584章

天朝之梦-第584章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一位和卓美女是不是少了一点?”

    听到皇帝老子要选美女,左宗棠这个丞相也不劝阻,反而要皇帝多选几个,真有几分奸相的意思了。

    “唔。朕也是这样想的是要多选几个。不过朕眼界甚高,一般的美女看不上,非要绝色不可。就让李鸿章、袁甲三去酌情办理吧。”

    “皇上,您也不能白要人家的美女,不如赐些骏马、洋枪、宝刀给这几个和卓?”

    朱济世笑着点点头,“再让李鸿章去放话,就说朕在欧洲时就和土耳其苏丹交好。亲如兄弟,还同苏丹之妹定有婚约,因而才会和土耳其结盟反对俄罗斯。此次出访欧洲正是为了迎娶苏丹之妹,将来还会让苏丹之妹所出之子信封真神统治新疆和西域。”

    这当然是谣言了,朱皇帝压根就不认得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更别说什么和他妹妹订婚了。这套说词纯粹是用来忽悠新疆那七个没什么见识的和卓的。根据李鸿章送来的报告,这七个和卓基本上都是把穆罕默德当祖宗把哈里发当主子的宗教狂。什么大明皇帝蒙古大汗的在他们那里都不好使,反而是兼着哈里发的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的招牌好用。

    朱皇帝的电谕,在马蒂尔德号游轮起航之前,就通过电报线传到了巩宁州迪化城的新疆总督衙门里面。

    而此时。新疆总督衙门的花厅之内,正摆着一桌酒宴。这是李鸿章宴请来访的喀什噶尔之主卡塔条勒的儿子热西德,袁甲三和第16军军长潘鼎新等人作陪。

    酒宴非常丰盛,还是真正风味的,八珍俱全,凉热酸甜,聚于一席,还有一头完整的烤羊放在桌子正中。一个戴着回民白帽子的厨师正小心翼翼地片着烤羊的羊肉。分到一盏盏做工精美的银碗里面。每片羊肉都是油汪汪的,飘着诱人的香气,加了孜然和其他什么香料之后,更让满座的宾客都食指大动。

    李鸿章指着正在弄烤羊的厨师,笑道“热西德王子,这厨子是北京出名的回回饭馆出来的,一度流落东北,被我揽到府中,他弄出来的东西,可是正宗的清真风味,比你在浩罕吃到的不差吧?”

    热西德不懂汉语,所以是带着通事来的,听完通事的翻译,他连忙满脸堆笑地回道“感谢总督大人的盛情款待,家父备了一些薄礼,让在下带来迪化,请总督大人笑纳。”

    说着就摸出礼单,让身边一个随从转交给了李鸿章。李鸿章打开看了眼,礼物相当丰厚,看来这帮和卓在新疆的这两年捞了不少油水。

    李鸿章笑着点点头,“礼物我收下了。不过册封叶儿羌汗的事情,眼下可办不成因为皇上要去一趟土耳其帝国。热西德王子,你知道土耳其帝国在哪儿吗?”

    “土耳其帝国?”热西德点点头,“皇上去那儿干什么?”

    “听说是去履行一桩婚约,皇上和土耳其帝国的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早年就是好友,而且还和苏丹的妹妹有婚约,现在皇上也算功成名就,是时候迎娶对方了。”

    “和哈里发的妹妹”热西德眨巴眨巴眼睛,良久才道,“难道皇上也信了真神?”

    “这我就不知道了。”李鸿章笑了笑,“不过皇上和苏丹关系很好是尽人皆知的。这次皇上就是为了替土耳其苏丹出头,才和沙俄干上的土耳其苏丹可是说这场战争是圣战的,不知道王子有没有听说?”

    听了李鸿章的话,热西德脸上微微一红。他们和卓家族可是一度站在沙俄一边!这样的行为,无异于背叛真神,这也就难怪三汗国的大军最后落得个兵败的凄惨下场了。

    李鸿章看到热西德羞愧的说不出话来,心里直觉得好笑,他们这些人和土耳其苏丹压根就八杆子打不着,也不知道吃错什么药非要去认那个快要被俄罗斯打得国破家亡的苏丹当主子?

    “还有件事情想和王子你说一下。”李鸿章接着又道,“日前皇帝陛下在观赏伪清文玩的时候看到了弘历伪帝的爱妃容妃的画像,惊为天女,因而对你们和卓家女子颇为喜爱。王子,你明白本官在说什么吗?”

    “这个”热西德愣愣地点点头,心说,大明皇帝果然是好色之徒这是要在新疆的和卓家族中选美女啊!这事儿可不大好办,和卓家族人口众多,出色的美女的确不少,不只自己有几个漂亮妹妹,另外六个和卓家里都有美女!她们要是得到了皇上的宠爱,这叶儿羌汗国的汗位只怕要落到别家手中了!

    看来得抢在大明皇帝回国之前统一叶儿羌才行!

921 1159219097034

第893章 出去看看 狂求月票



    香港中环码头上面,现在满满的都是欢迎的队伍。虽然这座城市眼下还不在大明帝国的版图之内,但是朱济世对香港的影响和控制力,却不亚于广州上海,甚至还更胜一筹。因为这座城市,其实是可以成为“朱家城”的。这里是朱济世的龙兴之地,大明王朝的陆军军官学校就是起源于香港岛的附属岛屿鸭脷洲,而大明海军最早的军舰,也是在香港岛的船厂建造的。给朱皇帝的国家和军队带去滚滚财源的汇丰银行,最早也是在香港开办的。给大明带来近代西式教育的济世大学、济世书院,同样起源于香港。

    而眼下,朱济世所控制的皇室财团和皇室教育集团,更是牢牢控制着香港的经济和教育,有超过七成的香港人直接或间接依靠朱皇帝的产业生活。香港政府六成以上的财政收入,也和大明皇室财团的运作有关。而在大明帝国经济高速成长的带动下,香港的市面更是一片欣欣向荣。中环一带,更是洋行林立,高楼成群,已经很有一些东方明珠的味道,比起历史上的1855年不晓得繁华了多少倍。

    至于这座十里洋场的定位,当然也和上海、广州、应天不一样,倒是和北方的天津有些类似,都是贸易口岸,而非工业中心。小小的香港岛上面,本来就摆不开多少工业。所以这里也就没有烟囱林立,也没有大片大片的贫民窟,城市更不如后世那样拥挤,就是一个繁荣富裕繁荣的贸易城市。而且还是一座见证了大明王朝奇迹般复兴。见证了中国从被打开国门到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到奇迹般的统一崛起。用一个谁也不曾料到。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强势面目参与国际间博弈的城市。朱济世的传说,在这里就是一个神话,一段传奇。

    而今天,这个神话中的人物,又一次回到香港了,而且还将依据中英刚刚达成的协议,他的儿子很快将成为香港岛的新主人!

    当黑色的马蒂尔德号挂满彩旗出现在香港中环码头的时候,海湾内的所有军舰民船的甲板上面。都站满了欢呼的水手旅客。英法两国的军舰,都鸣响了礼炮向大明皇帝的座舰致敬。而朱皇帝则是一身大明海军元帅的礼服,挽着皇贵妃玛丽亚。克莱门蒂娜,站在前甲板上,接受着码头上人山人海的欢呼。看起来这个时代的香港同胞们,还是爱祖国爱皇上的。不是么?

    在码头上,还有不少从南洋各地往来香港进行贸易的华商。有些是兰芳大公国的公民,有些则是侨居暹罗、越南、海峡殖民地、兰印或澳大利亚等地的华侨。甚至还有一些人还取得了大英帝国或是荷兰王国的公民身份。但是无论他们持有哪国护照,只要他们的黑头发黄皮肤还在,这些人就会被人当成是中国人。而他们这些人。也都是朱济世帝国的受益者。

    作为侨居国外的中国人,他们比大明内地的人民更能够深切感到自己在洋人眼中地位的提高。特别是在大明海军在琉球击败俄罗斯海军的消息传到南洋之后。南洋的中国人算是彻底扬眉吐气了——两艘坚不可摧的大明蒸汽铁甲舰现在就停靠在兰芳大公国的港口,它们足够让英国、法国、荷兰的殖民者将南洋的中国人看成列强之民了,更不用说明军在兰芳大公国还驻扎有南洋最强大的陆上武力。虽然大明帝国并没有在这些“友邦”面前露出自己的獠牙和利爪,但是谁都知道,大明帝国是个不好惹的庞然大物。

    因而这两年绝大部分的中国移民,在南洋地盘上的日子可是好过得很。至少在明面上,他们已经和白人平起平坐了。如果他们和当地的土著发生冲突,白人殖民政府百分之百会袒护中国人,根本不看谁有理谁没理——蒸汽铁甲舰就是最大的道理!

    这些头脑灵活的华侨老板当然不会放着这样有利的身份而不用,在过去几年,他们可没少借助自己的中国面孔和华人帮会去扩张自己的农场和种植园。从马来亚、兰印的土著手中强买了不少种植园和矿山,还在暹罗、越南购置了量的农场,全都狠赚了一大笔。不少人已经积累起了几百万的身家,日子也过得舒服,在香港、新加坡、巴达维亚还有印度的加尔各答等地都能见到大量的华商豪宅。他们也理所当然,成了大明皇帝的拥护者。

    

    “李主编,你的《清流报》,朕可是每一期都要看的。观点很是犀利啊看来朕不给你做官是对的。如果朕给了你一个御史,你还能写出那么多振聋发聩的文章吗?”

    马蒂尔德号上,朱皇帝正在一间陈设豪华的船舱内接受《清流报》总编辑李宗羲的专访。虽然《清流报》上时常会刊登出和朝廷意见相左的文章,但是今天的专访,却是在相当和谐的气氛下进行的。

    李宗羲已经微微有些发福了。他也发财了,虽然没有白恩铭那么豪阔,但是几十万的身家还是很笃定的。他担任总编的《清流报》可是和《大公报》其名的报业巨头。在读书人当中的地位尤胜过《大公报》,由于《清流报》是靠李宗羲这个“清流”才起来的,所以白恩铭很慷慨的给了他一成股份,还让他在兰香书院挂了个院长的名头,也领了一成股份。现在光是这些股份,每年的分红就有好几万银元!而且他还发卖了自家在四川的田产后在香港和新加坡买了大宅子,现在全都升了值。若是当年去给朱皇帝做官,恐怕是攒不起这样一份家当的。

    听到朱皇帝吹捧的话,他也只是矜持地笑了笑。心里面却仔细思量了一番,觉得皇帝的话很有道理。如果他真的当了大明的御史(大明没有御史这个官),他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风闻言事吗?现在《清流报》、《大公报》、《士林报》、《工商时报》还有另外几十上百家的报纸,不正在做这样的事情吗?这几年来,被报纸揭露出贪腐昏聩而丢官罢职的官员,可比以前让御史弹劾下台的官多了10倍!而且他是做过官的,知道什么事瞒上不瞒下。在哪朝哪代,皇帝老子知道的真相永远是最少的,他们身边真没有几个敢说真话想说真话的,现在朱皇帝每天只要打开报纸,上面就有大明帝国的真实情况了。什么地方受了灾,哪里的老百姓饥寒交迫,有什么地方有人在闹事,甚至大米多少钱一斤,鸡蛋多少钱一个,统统都能知道!别的不说,至少没有人敢卖60两银子一个的鸡蛋去坑朱皇帝的银子这洋人的报纸,还真是一个好东西啊!

    正在他感慨的时候,朱皇帝又开始说话了,“李主编,不如和朕一起出去走走吧,你是办报纸的,有义务将国际上面的真实情况告诉大明的百姓,大明绝大部分的老百姓,终其一生,都没有出国的机会,他们只能通过你的报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