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小农女种田记 >

第63章

小农女种田记-第63章

小说: 小农女种田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绝不会容许一切威胁到他皇位的不稳定因素存在,甚至他的亲人朋友都可能成为权力下的牺牲品。
  想要救人可以,只能偷偷摸摸,小打小闹。
  好在各种天灾过后交通阻断,消息传达不灵通,对于江楚夜的行事倒是方便不少,只要他再小心一些,也不会有人怀疑到他身上。
  江楚夜驾着黑疾风去镇上找施海,有人见着也只当他是在镇上的校尉府帮差,倒不会如何怀疑。
  水灾过后,村里房屋损坏严重,有些直接被水冲塌,还有些没被冲塌的也是四处漏风,眼看冬季就要到了急需修补,江家的房屋也在此列。
  待太阳升起,土地晒干之后,全村人上山砍树的砍树,挖土的挖土,一起动工修屋。
  修屋材料准备好了,还没开始动工,施海已经派了一队十几个工匠带着材料进驻宝河村,最先开始修的就是江家老房。
  说是修,不如说是里里外外翻新了,材料都是最上好的。
  村里人个个眼红,可都受了云家江家的好处,说三道四的倒是没有。
  这些进村的工匠原本都是镇上的人,自从旱情开始他们就没有多少活计,饭都吃不饱谁还有心情修房盖房?
  反正每天饿死的人都不少,全家饿死那样的房子不就空出来了,这时候有房住就不错,谁还会去想房子里面死没死过人呢。
  没想到自从镇上开始施粥后,大批难民拥进镇子,镇上拥挤的同时,他们的活计倒是多了起来,虽然只是校尉府出面每天供应一家人的食物,可比起那些难民每天两碗粥或馒头,他们的生活是最好的,不时还能有一碗肉粥或菜肉包子。
  很多年纪一大把娶不上媳妇的也都娶上媳妇,着实让他们乐呵了几天。
  直到前些日子,施校尉把他们这些会修屋手艺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监督其他人为镇上盖那种大房,不但吃食水平上提高了,活计又不累,总算是生活有了奔头。
  虽然这场大雨把之前盖好的大房冲毁,镇上放粮食的房子被冲垮,粮食也顺着水被冲走,没冲跑的也都被水浸透,连盖房子用材料也都冲走大半,如今镇上建房材料不够只能停工。
  可校尉保证了只要有他在,绝不会让镇上的人饿死,冻死,就是那些来投奔他的人,他也会一视同仁。
  这份气魄让人敬佩,这份仁心让人感动,所以在施校尉找上他们,让他们帮着到宝河村修房子时,他们都不肯落于人后,哪怕是没工钱也行,能为施校尉办事,他们自豪。
  既然是施海派来的人,又是给江家修房,吃饭自己就在眉娘家,江楚夜又以施海的名义让人运回几百石米面,看着就是为工匠和村民们准备的。
  至于住的地方,眉娘家就真没办法了,最后还是分散在村里各家住了。
  眉娘家杀了一口猪,每天猪肉炖菜、馒头米饭管够,工匠们更是干劲十足,甚至每天午时他们还会让一些妇人来家里帮忙,多做些饭菜挨家给做工的人分下去,这样即省了各家做饭的时间能做干些活,又能让各家省下不少口粮。
  江家的老房只用了三天时间就修缮一新,接下来的日子这些工匠挨家帮着村民修屋。
  村民们没人提工匠吃饭的问题,眉娘家也没小气,他们都清楚不是那些村民想在吃食上占便宜,实在也是有心无力,这时候也就眉娘家的条件好,再说也不差那几顿口粮。
  再说江楚夜让人送米面和猪回来的用意也很明显,都是有工匠们的份额在里面。
  房子都是挑短时间内能修好的房子开始修,那些基本上没有修补价值的房子就都放在一边,离入冬没几天了,多修一家是一家,实在不行,那些房子修不上的这个冬天就在别家挤挤。
  几辈人都住在村上,也不会有谁忍心看别人家没屋住冻饿而死。
  转眼又是半个月过去,在工匠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房子修好大半,冬天还迟迟未到,看着倒是个好现象。
  眉娘家的男人们都去帮着修房,女人们则是在家积极准备过冬的东西,江楚夜除了不时会让人送些东西回来,人却没回来一次。
  眉娘好生奇怪,按说,他往常出去一次,哪怕再远,最迟十天半月也回来一趟,从未像这般过了这么久也没回来过,也不知他在外面都忙些什么。
  好在时常会得到他的消息,不至于让人忧心,可总见不到人,眉娘不得不承认,还很想念的。
  每天李氏妯娌俩都带着眉娘小姐俩,跟着村里的女人上山砍柴,为冬天取暖做准备,忙起来也就没心思去想江楚夜的事。
  往年还有些秸杆可以烧,今年旱的苞米都没长起来,干巴巴的几根秸杆还不够牲口嚼用,根本就没剩余。
  甚至很多家因为没有喂牲口的料,眼看牲口一天瘦过一天,最后还是忍痛都杀了吃肉。
  柴要砍很多,李氏、何氏就在山上不停地砍,眉娘和月娘小姐俩不停地往家运,晚上再砍多些娘四个一起往家拉。
  这样连着砍了十天,家里的柴堆的高高的,差不多就够一冬的烧用了。
  好在宝河村人不多,砍柴的时候又都知道保护水土,尽捡背坡地方,又不会仅着一片砍,倒不会造成水土流失。
  但别人谁会管这些?夏天时那场大火不但烧了五个村子,更是烧了几座山,那些原本在那几座山砍柴的人没柴可砍,就把目光盯在了宝河村。
  这里因地处偏僻,往年很少会有人来,反倒是让满山的树木长得茂盛,为此引来不少砍柴的。
  初时只有少数几人,慢慢的传开后,大批人涌进宝河村。



☆、062 良心

  这些人一不抢粮、二不杀人,只是砍些柴,宝河村的人也不好说什么,如今的人活的都不容易,若是冬天里没柴烧会冻死人,互相也都很理解。
  甚至还有热心的村民帮着那些腿脚不便的老人将柴背到山下,一来二去相处的还算融洽。
  可没想到几天过后,有些人来砍柴为图方便,差不多是上山没走几步就近就把树都砍了,倒是节省不少上山下山的时间和气力。
  待宝河村人察觉出不对时,短短时间里,半山腰以下就秃了一大片,这回宝河村的村民不干了,他们把半山腰往下的树都砍了,若是再下起前些日子的大雨,村子不等着被山上冲下来的泥土石块埋了?
  村民过去阻止,初时那些人好话说尽,见到村民过来就往别处去砍柴,到了后来村民说村民的,他们砍他们的,砍完柴就走,甚至还有人不干不净地骂骂咧咧,完全不把村民放在眼里。
  村民有性子急的就上去理论,话不投机双方动起手,一场混乱过后,村里伤了个十七岁的叫梁子的男孩,被对方的镰刀砍在胸口,眼见着不太好。
  这回村民不干了,把梁子送回村的同时,又喊了不少人,各拎家伙把这群伤人的就堵在村口,想要讨个说法。
  对方也都是横惯了,不但不赔礼,反而举了各自手上的镰刀斧头就砍,村里又伤了两名壮年,逼不得以回击。
  一场争斗下来,村里人最多受些小伤,对方当场死了三个,伤了十几人,剩下的人见势不妙,抬着尸体和受伤的人跑了。
  宝河村人被打伤能喊全村人去报仇,别村的人被宝河村人打死,同样也会喊本村人来报仇。
  于是,被打伤的梁子刚喝过眉娘送过去的特效药水,躺在床上睡了,几个被宝河村人打死了人的村子也都聚积了人赶过来。
  宝河村村口堵了一群人,手里各持锹镐,三具尸体被摆在村口,扬言不给个说法这些人就冲进村子屠村。
  当初有人到宝河村抢粮,被打回去几拨之后,宝河村这两年在各村之中也有些威名,只是因这威名让很多的人忌惮的同时,更多的人则是不以为然。
  传言嘛,哪有那么多都是真的?大多都是被夸大了。
  何况这次跑回来的人也说了,在村子经过时,可是闻着扑鼻的肉香和米饭香,那些东西他们可是有差不多两年没吃过了,宝河村人如今还能吃上,若是这次借着死人的由头不管是让他们乖乖送出些米肉,还是直接抢回一些都好,他们也能解解馋。
  怀着这样的心思,就是刀山火海他们也愿意闯一闯。
  至于人命在这种灾年,人命是最不值钱的,能换些肉和米面,这些人死也死的值得。
  在那些人跑走的时候,宝河村就做了防备,前些日子村里的青壮年可都是聚在一起习武,不说个个身手了得,那也是挥了锹镐能当刀剑使的。
  而且,江大伯也真很有本事,不单单是教了招式,还能因各自不同的条件改变教导的方法,可以说如今的宝河村,随便拉出来一个男人对上普通人都能以一敌三不费劲。
  只是因云轩上次一脚踹翻小满之后,就把田大牛等人给吓退了,田大牛这些人又是出了名的凶恶,人没少杀,东西没少抢。
  能一脚把田大牛这样的恶人都吓退,宝河村的威名让很多人都却步,村里人也就没有真正施展的机会。
  这次被堵在村口,虽然对方连死掉那三个的村子,算上打伤那十几个人的村子总共来了五个村子的人,人数上比宝河村多了几倍,宝河村的人却没一个怯场的。
  何况这事也是自己村子有理,他们更是一个个把气运的鼓鼓,就怕打不起来。
  眉娘等人到时,就看到对方人群里用门板抬着三具尸体,两具尸体旁边都围着妇人和孩子哭的肝肠寸断,显然是死者的妻儿,另一个死者是个年轻的后生,有个头发花白的妇人哭昏了几次。
  眉娘无声叹息,在这样困苦的逆境中,人的心都变狠了,本来没多大的事就失去了三个鲜活的生命,没了他们这样的壮劳力,他们的家人今后可怎么活呢?
  可对方如果只是单纯的过来说道理,她还能想办法帮上那几个死者的家人,偏偏对方手里都拿着家伙,每个人眼中都闪着贪念,看向宝河村的人和物时,都带着屠尽一切、占有一切似的狠辣。
  宝河村不能软弱,更不能退让,在几倍于宝河村的敌人面前,一旦被对方占了丁点上风,宝河村或许就会落个从此消失的命运,就如同曾经一夜被屠尽的村子一般。
  良心,不是谁都能拥有得起的奢侈品。
  云轩自然被推了出去,一是他上次一脚成名,二是因为村子里的人大多嘴笨,不及他在铺子里历练出来的好口才。
  还有就是宝河村人很清楚这一次绝不会善了,比起村里更多的能上得台面的人,云轩的功夫更高一些,这次一定要做出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要震得住场面。
  对方队伍里也出来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身材高大,模样还算周正,一脸精明相,只是两只眼珠子乱转,给人一种贼眉鼠眼的感觉。
  有人低声说:“是贺三才啊,他不是镇上的吗?怎么来凑这热闹?”
  “你不知道?听说他刚开春就和小西村的林寡妇过到一块儿了,如今也算半个小西村的人了。”
  “啊?他不是有媳妇孩子吗?林寡妇给他当二房吗?”
  “这年头还娶俩媳妇,养的起吗?”
  “二房?呵,真抬举他,他到小西村就是个倒插门,生了孩子都得跟媳妇姓,你们不知道?。”
  “这个,还真不知道倒插门?他还真不嫌丢男人脸。”
  “倒插门算什么,听说他嫁到小西村不久,他媳妇跟孩子就饿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