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恭喜皇上,臣有喜了! 作者:半调子cj >

第15章

恭喜皇上,臣有喜了! 作者:半调子cj-第15章

小说: 恭喜皇上,臣有喜了! 作者:半调子cj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跌坐在他的身上,他痛,我也痛,下体火辣辣的裹着他,好像肠子都被撑裂了。

 

我没出声,只咬着他的肩膀,不停的扭动身体,把他更深的往里面挤。

 

回到平地后,我下面出了血,血混着他的津液从身体里流出来,他眉头拧的更紧了,低头默默的帮我拭擦。

 

完了,我跪在他面前,去舔他同样染着血迹的东西,一边舔,一边仰看着他说:“你信我,我不会给你添麻烦的!”

 

他眯着眼睛看我,并没有阻止我的动作,反而按住我的头,猛的往下一压,像往常一样,凶狠的往我喉咙里抽。

 

我呛得眼睛都红了,稳着气,吞含着他,用力的吸。

 

那天以后,我没有再找过他,他也没有找过严子墨。

 

  

 

尚琳大婚,京城里几乎所有的皇族都收到的请帖,只除了我。

 

我在这个皇家是不受欢迎的,这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明白,那些毫不掩饰的私语,明目张胆的轻视,根本就不算什么。

 

尚卿大婚,我捆了太子妃,爬上他的床,也不是什么秘密。

 

他披着荆刺在宗庙里跪。

 

我穿着红衣在宗庙外等。

 

大皇兄送来的毒酒,我没有喝,我说:“我要等他出来,看着他登基!”

 

他登基了,大皇兄的那杯毒酒却再也没有送来过。

 

尚行来找我下棋,棋到一半,他说:“你还想逼尚卿为你做什么?”

 

“挡刀?”

 

“挡毒?”

 

“还是想直接要了他的命?”

 

  

 

我掀了棋盘,躲在屋里不见人。

 

尚卿带着酒来找我,说今晚夜色不错,让我陪他喝几杯。

 

我们在院子里铺了凉席,把酒言欢。

 

那天尚卿似乎心情很好,说了很多,从他小时候逃家,被大皇兄发现吊起来痛打,说到他参军时把瞧不起他的那些武将一个一个的打趴在地。

 

尚卿爱酒,但酒量不高,几杯下肚,已显醉意。

 

“云凌”他突然抓着我手腕,醉眼朦胧的看着我道,“我若没当上皇帝,定然会是你最威武的护国将军,你信不信?”

 

我点点头,看着他回答:“信!”

 

他眯着眼睛看我,看着指腹在我脸上轻轻的描。

 

我心口一颤,望着他,几乎连呼吸都停了下来。

 

他就只是这样看着我,眸底幽深似海。

 

这样的他,我看不明白,只愚昧轻轻一挥手,把旁侧的侍从遣退,然后详作不慎,把酒洒在他的衣襟上。

 

他回神一讶,看着我,似乎清醒了一些,又似乎没有。

 

我慌张的一边拭擦,一边内疚的道歉:“都是我太不小心,我去为你换件衣衫吧!”说罢我转身回屋。

 

刚跨出一步,手腕一痛,整个人便被拉到他的胸前。

 

他酒气冲天的说:“不用麻烦了,这是小事!”

 

“我帮你舔干净吧!”我笑着伏在他胸膛上,顺着喉结一点一点的往下舔。他的衣裳被我一层层的解开,一身结实的肌肉,微微的颤抖。

 

他没有让我做全,反而扳起我的下巴,低头啃我的嘴。

 

他说:“我哥的话,你别放在心上,他只是在胡言乱语!”

 

我“嗯”了一声,一边回应他,一边忙着脱掉身上碍事的衣物,挺着身子往他身上凑。

 

他手指试探了几下,挺腰进来。

 

他动的很慢,一边动,一边低头看着我。

 

我搂着他的脖子,勾上他的腰,把他整个人拉下来。

 

我在他耳边说:“我只听你的话!”

 

他低头苦笑,把我翻了过来。

 

我撅着屁股,趴在地上。

 

一股熟悉的味道从身后传来,他对我用了“欢愉”。

 

欢愉是秘药,药效极强,不一会,我就全身又热又酥,尚卿在我后面卖力的动,肉体和液体拍打的声音快快慢慢的充斥在我耳膜里,身下滴滴答答的,不停有水从我们相合的地方滴下来,落在凉席上,湿了一摊。

 

我咬着唇,压着喘息。身体在一阵一阵的颤抖,激动得每个毛孔都在叫嚣。

 

“叫出来!”他伏在我背后说。

 

“这里哼是院子!”我颤抖着提醒。我们俩这样在院子里,等于是野合!

 

“大声叫的出来!”他握着我前面,俯腰又是凶悍的一撞,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太刺激了,我仰着头高亢的喊了一句,身体又是一阵剧烈的抽搐。

 

他似乎笑了一下,翻手把我抱在他的腰上,望着我嘶哑的说:“就这样,再大声些,我喜欢听你叫!”

 

那晚,我在他身下叫了一夜。

 

第二日,他挨了一顿打,屁股开了花,躺在床上期期艾艾的。

 

我去看他。

 

他说:“这会儿我放心了,我爹老当益壮,打人比以前还疼!”

 

我点头看着他,笑着说:“是啊!”



17

17、隅州之行(上) 。。。 
 
 
  我们离开王府不久,在落脚的下一个县城就遇到了暴雨,这暴雨一下就是数天,不但淹了水还引起山洪,把回京的几条路全堵住了。程致远去搬救兵,可是山上的沙石,清了又堵,来来去去的闹了近十天,路还是没通。这阴雨绵绵的,倒是继续下得没玩没了。
  
  在客栈住了几天,我也失去耐性,下令说绕路而行。
  
  这个命令,程致远应的最大声,这些天他一边要隐瞒我的身份,一边又要挂着京城大员的名号,指使县官清理道路,还要适当应酬好前来奉承拉关系的各路官员财主,这一路的周旋对于他这个不善交际的人来说,也算是够呛的了。
  
  严子墨和太上皇对此当然也无异议。这个小县城不算太小,但是程致远这个户部侍郎在这里一站,还是官大压顶,几乎把这个小县城给掀了起来。所谓人怕红,猪怕肥,自从程致远亮了身份后,大家都开始与他保持距离,但毕竟当时我们是一起来的,那么大的一队人,总免不了会有眼尖的人记得。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猜测和麻烦,我们几个干脆就闷在客栈里不出门。
  
  如今我绕路而行的决定一下,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只是临行前,不知谁走漏了我们离开的消息,县令早早的就来门口候着,见着程致远就拉到一边,面色凝重的嘀咕了一阵子。
  
  程致远听了脸色也跟着微变,打发了县令,就过来同我禀告说:“皇上,绕路而行所必经的隅州,发生了暴乱。
  
  “暴乱?”我从车中下来,对程致远吩咐道:“去把那个县令给我找来,我有话要问他!”
  
  严子墨和太上皇也下车了,分别立于我两侧,看来此事他们也很在意。只可惜县令对此事也不过一知半解,连那些零星的消息都只是从过路行人口中收集而来的。所有的消息只有一条是肯定的:隅州不安定。
  
  程致远和小全张建议我们留下来,等路修通了再走,我却想借着这次私巡到这个不安定隅州走一趟。太上皇的意见和我一样,同为帝王,我的心思,他多少是能明白的。至于严子墨,他是不会拦我的。
  
  因为这次消息,我们的车驾也做了一些调整,我和太上皇分作两车,每人车前多配了一个侍卫,小全张心细,连车厢都加厚了一层。
  
  我们一行人顺着官道一路往西走,虽然零零散散的听到一些过路的商旅行人说起隅州的暴乱,但这一路却没见着多少逃难的民众,我们原以为这场暴动应只是一场被夸大的小动乱,直到我们进了隅州境内,才知道我们先前错得多离谱。
  
  隅州并不大,若不是挨着河流,做些港口生意,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偏远普通的小县城。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小县城,发生一场前所未有的暴乱。县城里所有的达官贵人的府邸都被洗劫一空,一些原本名声不好的商家,赶集一样全在门前摆起摊子发米派粮。县衙的还开着,只是县官换了人做。其他的一切秩序良好。
  
  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几乎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我们眼前的不是慌乱的民众,不是去烧杀抢掠的暴徒,有的只是平稳的生活和那些衣冠褴褛的贫苦民众,喜悦的笑脸。
  
  这是暴乱?
  
  我和太上皇面面相窥。
  
  “先找个地方歇脚吧,赶了几天路大家也累了!”严子墨过来说。
  
  我点点头,小全张立即打发人去问那间客栈最好,严子墨却说,找间普通的就好。我想了想,觉得严子墨说得有理,这种情形,绝对不是炫富的时候。
  
  我们在一间还算干净的简陋客栈住了下来。
  
  程致远和严子墨领着人出去打探消息,我和太上皇在楼下的茶座找了靠窗的位置,一边品茶,一边听周围的人聊天。
  
  “听说县大爷把地契交出来了!”一个人说。
  
  “真的?他原本不是说宁死都不交出来的吗?”另一个人回答。
  
  “谁知道呢,听说是他的一个美妾去劝的!”
  
  “不对,我听说是大牢闹鬼,那些在牢里冤死的鬼魂,每天半夜来找县大爷索命,那县大爷都尿湿几条裤子后就什么的交出来了。”第三人插嘴过来。
  
  “杜仲勋这小鬼真他妈的有一套!”有人拍着大腿,称赞。
  
  “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都老咯!”有人笑道。
  
  周围随即响起一阵哄笑。
  
  “看来这个杜仲勋就是这场暴动的主谋!”太上皇摇着手中的茶,漫不经心的说。
  
  我点点头,把他手中摇了半天茶却一口都没碰过的茶,拿了下来。
  
  “尚卿,你说这杜仲勋是个怎么样的人,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崇拜他?”太上皇眨着眼睛看我,眼里有种雀跃的光彩。
  
  我想了想,正要套几句形容词出来,严子墨和程致远就回来了。太上皇的问题,全部改由他们这两个出去探消息的人回答。
  
  原来前年饥荒,隅州的官府为了防止土地买卖,勒令把全县三千多户细农的地契收了起来,那知收地契容易还地契难,去年年初饥荒一过,朝廷新了政令下来,眼见别的地方,农户的土地已经恢复自由买卖了,但隅州的县令却捏着地契不肯还,说既然地契在自己手里,那些土地当然就是自己的。细农们心里不忿,仔细一查,才知道朝廷根本就没下达过用强收农民地契来阻止土地买卖这种荒谬的政令。
  
  当年县令收细农的地契的时候为表朝廷的恩恤,给了每个农户二十文钱,还让他们在白纸上留下指印,以证已承隆恩。
  
  如今时过境迁,等那些细农们明白过来,再去追讨,县令就把那张印有他们指纹变成卖地契约的白纸给他们看,振振有词的威吓:“这些地,都是你们真金白银以每一户二十文钱的价格卖给我的,这些是你们当时按下手印,亲手签下的卖地契,你们若想空口白话来污我的地,本官就依大宋律法,好好的治一治你们这群刁民。”
  
  细农们被唬住了,谁也没想到县令居然留着如此阴险的一招。
  
  县令占了上风后,先丢了大宋律法,接着杀鸡儆猴,把其中几户闹得凶,带头起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