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红色大导演 >

第574章

红色大导演-第574章

小说: 红色大导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实话,打那真的是必须得打,这一点并没有错,可是要不要现在打,或者得怎么打,必须要好好的研究才行。
    就现在的情况,三年没有给海军拨款了,然后还要雄纠纠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
    这么说吧,此时满清的明白人,也就是李鸿章了,现实的情况告诉他,要打只能在自己的国土上打,利用咱们国土的大纵深,诱敌深入,这样一来,日本就是客军,他们的各方面就会出问题。
    当然了,这个事儿听上去不好,不靠谱,有些丧权辱国的意味。
    是呀,谁不想御敌于国门之外呢?
    但现在,就这个大清朝,他们办不到!
    “朝鲜之事,不用再议了,朕要增兵!”
    哎对,光绪拿了主意了,这就准备好好的打上一场了,战场是朝鲜!
    没错,也就是说,他完全不管李鸿章这个老家伙的说法,我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了。
    大清这边是这样的反应,那日本方面呢?
    “跟清国之间的战争,就是文明跟野蛮之间的战争!我们大日本帝国,一定会胜利的!”
    那个福泽谕吉老家伙又出来了,这家伙可是很能叫唤的,就用他手上的笔,写文章,主战!
    “朕要御驾亲征!”那天皇也有意思,一身的军服,特别的郑重,然后他真的准备去吗?
    当然不是了,这个家伙去了广岛,在那里建了一个临时的指挥部,反正与清国之间的战争,就住这儿了!
    而与此同时,此时的日本国内,那也是群情激奋。
    “我要参军!”
    “我们要上前线!”
    “我们要打仗!”
    小日本的国民性此时又发挥了作用,所有的人都争着上前线。
    “哎~”看到这里的时候,好多的观众都叹了口气。
    到了这里,似乎甲午为什么会失败,已经是昭然如揭了(未完待续。。)
    ps:感谢大家的支持,真心的感谢!
    哎,黑车最近看了一个新闻,那啥,大家不是吐槽黑车写的那个对孩子的教育比较奇葩嘛,黑车看的这个是,当妈的找了几个认识的,扮成了劫匪,把自己的孩子给绑架了,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怎么样?黑车根本就不算奇葩吧,对不对?好吧,以上那个事儿发生在美利坚,嘿嘿嘿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嘿嘿,不多说了,求支持,多谢!
    
   

第六百七十二章 叶志超狂奔五百里!
    大银幕上,天乌蒙蒙的,一个满清的大将登场了!
    看来这是要打了,真的要打了,观众们一阵期待,可是当观众们在看了字幕之后,都发出了一阵嘘声。
    “靠!是他呀!”
    谁呢?
    叶志超啊!
    就这个人,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那是青史留名的,人教版的《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有写,‘叶志超弃城逃走,狂奔五百里,退回中国境内’。
    这真的是一个太有名气的逃将了,这回观众们都多少做了一些功课,就这段历史那都是知道的,这位爷的名气这么大,那谁还对接下来的情节报以期待吗?
    肯定是要输的嘛,不过,这也对,因为历史上不就这么开始的嘛,先是丰岛海战,然后平壤保卫战大溃败,之后就那样了,可是,吴祥的这个电影,这个有点儿不同哦。
    “告诉聂士成,进攻!”
    命令一下,那便有清朝的军士出现,直杀入敌阵。
    这是哪一出啊?
    只见眼前那日军,也就是二十多人,这是落单的还是冒进的呢?
    “八嘎!”
    “呀塌!”
    不管怎么说吧,反正咔嚓咔嚓的,这二十人就被干掉了。
    明显的,这是一次成功的小伏击!
    “哎呦呵?还有这个战绩吗?”观众们的心里都有这个疑问。
    有那是有的,没错。这是日军在朝鲜登录初期,还立足未稳,然后叶志超跟聂士成就打了一个小埋伏。胜了。
    可这个胜利吧,还不是重点,重点是之后发生的事儿。
    “大捷于成欢伏击日军,斩首二十”这胜利了,那就得上报啊,可这个上报,这‘二十’。
    “这个叶志超也真的是个笨蛋。这二十人如何算得上是大捷了?”于是,这个文书就给加了一笔。
    怎么加的不知道,但马上这个捷报就到了京城了。又有人看了。
    “哎,这也不好吧。”于是,又给加了一笔。
    等到最后上报到光绪那里的时候,这个
    “报!!”捷报那还不得拉个长音?
    “叶都督大捷!斩首日军三千!”
    光绪跟众大臣这个高兴啊。
    “哈哈哈哈”大家都高兴。观众们也很高兴。这个地方真的是太可乐了。
    ‘二十’怎么就变成了‘三千’呢?
    这个怎么改,应该都能想明白吧?就加了两笔哦,古人的智慧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哦,是不值得学习的
    开战初期就取得了如此大捷,那光绪皇帝还不高兴?
    “来,朕要看《圣武记》!”光绪帝这就一边看书,一边指挥打仗。
    可是这个‘三千’大捷之后。这就没什么捷报了。
    “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马吉芬看着方伯谦说的这个话。
    “这,这”而方伯谦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话和表情。整个镜头用的也很少,但是!
    丰岛海战打完了!
    哎对,这就打完了,那字幕上面写了,“丰岛海战,因方伯谦畏敌而逃,运兵船高升号,操江号被俘,高升号士兵哗变拒俘,900名中国士兵只有200余人生还”
    快不快?
    吴祥这个家伙讲故事的能力也太强了,顶多就两个镜头,就把一个偌大的丰岛海战给拍完了,这个手法玩的,真叫一个漂亮了!
    这么说吧,就这段,其实也能拍的细一些,可是如果那么拍,那咱们这个电影就不知道要多少个小时了,因为这里面你只要细拍,那可歌可泣的地方可有不少啊。
    你看,海战,炮击,逃跑,被俘,哗变,不屈,沉船,救人就这些个事儿,那就可以来一个泰坦尼克了,对不对?
    我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英雄事迹,这是应该赞扬的,但是咱们这个电影,不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拍的,咱得知道这个战争,到底是咋输的,所以,还是突出重点吧。
    那重点,自然是叶志超狂奔五百里了,对不对?
    没错,但是这个家伙怎么就狂奔了五百里呢?他这一开始不是还取得了胜利吗?
    而且啊,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叶志超有个赐号,就是‘额图浑巴图鲁’!
    巴图鲁啊,这个名号那不是一般人能得着的吧?就现在好像是被翻译成了巴特尔,但反正,这是一个英雄的名号,当年的鳌拜对不对?
    这不是随便给的,那这个叶志超是混上这个称号的吗?
    你要从远说,他还真的是从尸山血海里打出来的,他以前跟的是刘铭传,就是宝岛的那个第一任总督,也不是没见过阵仗的,可他怎么就跑的这么欢实呢?
    天还是乌蒙蒙的,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儿的小雨,而这个时候,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大海。
    只见一艘小船,横于海面之上,这个速度也是让人闹心,慢慢吞吞的。
    “这船还有多久能到朝鲜?”
    “回道台大人,怎么说还得半天吧。”
    “这,这个粮草弹药的运送速度,那中堂大人还不得怪罪于我?”
    “道台大人,这已经算是快的了。”
    “哎!”
    这船上之人刚刚已经给出了字幕,那就是负责这次朝鲜战场粮草运输的盛宣怀呀。
    盛宣怀,那很多人都知道的吧,了解点儿中国近现代史的都应该知道,此人头上好多的头衔,而现在他就是一个运粮的,可这个运法那就太让人无语了,只能是小船运过去。一次运的很少,而且这个人的台词还提到了一个词儿,中堂大人!
    他怕的是中堂大人怪罪。可没有提什么皇上哦,也没提什么大清,这是为啥?
    还不是因为他的顶戴花翎就是中堂大人给的嘛,至于旁的,那又有什么好在乎的呢。可是,从这里我们也能看的出来,清朝这边不但是去朝鲜客军作战。而且他们还有后勤问题,给养跟不上呀。
    “啊啊!杀呀!”
    “兔斯基基!”
    画面马上就来到了著名的平壤保卫战!
    这一站,可以说中国的军队打的是非常的英勇。没有怂的,而且老将左宝贵在这次战斗中杀身成仁了。整个的战斗非常的惨烈,而吴祥在展现的手法上,也毫不吝啬。
    总共用了3个长镜头。一个是炮战。一个是互相拼刺刀,;另一个就是老将战死!
    这是不是有点儿少啊?
    其实也不少了,拍的还是很惨烈,很血腥的,另外这个重点不是在这儿。
    “粮食只够1天,炮弹还剩下300颗,只够半个时辰用度,诸位你们看怎么办吧?”这就是叶志超。这就是现在的情况!
    没错,如果我们去看历史资料。一般的历史资料都会这么写。
    “清军所占的优势极大,首先是地形优势,平壤是朝鲜平安道首府,山环水抱,城墙高大坚固。共有城门六座:南为朱雀门,西南为静海门,西北为七星门,北为玄武门,东为长庆门,东南为大同门。玄武门跨牡丹峰修筑,由于牡丹台紧靠城墙,因而成了守卫平壤的关键,城东又倚大同江为天险,总之平壤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其次清军兵员、武器、粮食都很充足,足以以逸待劳,击退来犯之敌。另外,朝鲜官民也大力支持清军,清军入驻平壤后“朝鲜难民、义团等箪食壶浆,馈遗不绝””
    地形上,确实是有很大的优势,这没说的,可是有没有注意到后勤补给呢?
    这一段里面,那个最后的一句‘朝鲜难民、义团等箪食壶浆’,这是引的当时清朝的历史,可这个记载它不是纯扯犊子是什么呢?
    都难民了,还箪食壶浆?那是朝鲜人?确定不是活雷锋?
    义团?
    叶志超他们本来是干什么来了?
    那东学道起义是怎么被镇压的呢?历史书上都写的是,在国内外的势力联合绞杀之下。
    义团是谁?他们怎么可能对镇压自己的敌人‘箪食壶浆’呢?
    就算是有朝鲜方面的粮食,那绝逼是叶志超的大军自己抢的嘛!
    而且要注意,这一场平壤保卫战是两支败军合到一处跟日本人打的,怎么可能在兵员、武器等等方面都没问题呢?
    联系之前盛宣怀的运粮小船,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时是个什么情况,大军都开始抢粮食了,还是客军作战,这仗怎么打?
    只能撤呀,对不对?
    没个打!前一天的大战,不过是困兽犹斗,将士们有的那么一点儿余勇而已。
    于是,叶志超撤的时候也没撤好,便有了那狂奔‘五百里’。
    吴祥在这里,绝对不是要给叶志超翻案,给他翻案吴祥能得个什么好处呢?
    在这里,吴祥如此拍,如此的把当时的情况都客观的再现出来,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为了还原一个历史真相。
    历史的记载,有的时候是让人哭笑不得的,就好像这一段大战的记载,明明不是那么回事,可史官们还就那么写了,写完了本来前后矛盾,可他们自己都发现不了,这也正常,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经历过那场战斗,而且这么写,那绝对是‘深得圣意’。
    锅都给臣下了,皇帝那还是圣主啊!
    说实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