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娱乐大丈夫 >

第289章

娱乐大丈夫-第289章

小说: 娱乐大丈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事轰动朝野,慈禧太后惊问:“这事岂不甚奇?”曾国藩诚惶诚恐地回答:“这事很奇。”更奇的是,案犯张汶祥供词闪烁,主审大员奏案含糊,期间虽有曾国藩、郑敦谨等朝廷大员复审,却始终未得真相,次年十月,张汶祥被剖腹挖心,祭奠马灵。

    由于“刺马案”一拖半年之久不能结案,难免传闻四起,使此案更加扑朔迷离,后人将“刺马案”与“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案”、“太原案”并称为“清末四大奇案”。

    张汶祥为何“刺马”?清廷给出的答案是“听受海盗指使并挟私怨行刺”,“实无另有主使及知情同谋之人”。民间则众说纷纭,更有甚者,早在“刺马”尚未结案时,上/海就演出了“刺马戏”。对此,当时官场老谋之士及近现代学者却皆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刺马”更像是一个政治事件——功德均微的马新贻居然做上两江总督与曾国藩平起平坐,圣恩何以如此眷顾?“刺马案”刚发生便有传言揭马新贻曾遭贼俘、品行不端,难道早有预谋?据查张汶祥本是湘军,而马新贻上任后曾严厉惩治湘军游勇,案发后清廷又派“湘军老祖”曾国藩主审,这其中有何奥妙呢?

    按照民间传言和演义版本,张汶祥刺马的根本缘由,是因为马新贻渔色负友,张汶祥是为友复仇。至于故事详情,最早的版本为马新贻曾与窦一虎、张汶祥结为把兄弟,始诱降,继出尔反尔,卖友求荣,杀了窦一虎并霸占其老婆。张汶祥发誓复仇,终遂其愿。值得注意的是,在《清稗类钞》中,老二窦一虎则名曹二虎。

    有趣的是,在后世诸多版本当中,虽然故事大同小异,但“妻遭马占”的这个绿帽倒霉蛋不断更名,比如京剧有一个版本叫陈金威,另一个版本则是张汶祥自己。平江不肖生武侠名作《江湖奇侠传》中唤郑时,张彻的电影版名为黄纵,电视版则叫关云宝。之所以列出上述举证,并非无聊,而是想借“绿帽倒霉蛋”姓名的变迁说明“刺马”历经多年多人演义改编,文学意义早已远胜历史价值。

    《刺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各个版本层出不穷,扑朔迷离。但事实上,这个故事之所以被列入“清末四大奇案”,不是因为这个故事所传达出的正义或兄弟侠义上的问题,也不是叔嫂通奸之类吸引人们眼球的花边内容,而是在于这个案子背后所隐藏着更大的政治军事秘密,据清代史料记载:太平天国十年,洪秀全聚敛无数钱财。而曾国藩攻陷天/京后收缴了全部金银。但所上缴朝廷的数额却非常之少,便有传言曾国藩有野心。于是慈僖太后先把曾国藩调离江/宁,接着召见过马新贻,升其为两江总督,之后马便在其密旨的授权下开始了对湘军的财政调查。就在马新贻即将把太平天国财富去向弄清楚的时候,“刺马”案突然发生

    不过后世的戏剧家们可不会像历史学家们那样深挖这个事件背后的隐情,民众们也对那些阴暗政治没有兴趣,反而对野史流传下来的“马新贻渔色负友”这个解释十分感兴趣。可能人们就是这般“八卦”,总对这样恩怨纠葛到有些狗血的故事兴致十足,百看不厌。

    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邵氏电影的老牌导演张彻以这个历史事件为原型,拍摄同名电影《刺马》,由姜大卫、陈观泰、狄龙与井莉主演。整个故事围绕三个男人为一个女人反目成仇,血腥刚烈,被誉为是经典之作。

    而在姜成记忆中的2007年末,香港大导演陈可辛又一次将这个传奇故事改编成电影并搬上了大银幕,且冠以“投名状”这个名字。只因除却历史背景,影片最重要的,还是剧中对恩怨纠葛兄弟情的深刻描述。三位主人翁的结拜,便是全片的最重要关键,他们比照梁山泊好汉立誓同生共死的精神,以鲜血立下投名状——“生不能同生,死愿同死”。投名状就今天而言,就是提出申请的形式,该形式典出《水浒传》林冲投奔梁山的情节,后来很多小说也引用这一说法。因此,左右剧中角色悲剧关键的“投名状”可说是最佳的片名选择。

    在姜成看来,就导演能力而言,张艺谋可是要比陈可辛强很多,尤其是他对大场面画面的驾驭,国内导演难出其右。作为一个会讲故事的导演,张艺谋的能力无疑是顶尖的。但他欠缺对电影剧情的合理编排,也就是说他很难自己编故事。看其所拍的电影就知道了,改编的、由他人编剧的电影,一般都是赞誉颇高(代表作《活着》)。而由他自己编剧的作品,如《英雄》、《十面埋伏》乃至未来那部《满城尽带黄金甲》,基本就是除了画面外一无是处的东西。

    所以姜成认为,张艺谋所欠缺的也就是一个好剧本。而现在,他给他带来了《投名状》,希望他能超越原版的陈可辛,打造出一部更胜往昔的《投名状》!

    而在看过姜成提供的剧本,张艺谋三人也不禁被这个故事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所倾倒。

    姜成却是在剧本中也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在他的剧本中,加重了对人物的塑造,加多了对人物思想转变的描写,突出并合理了矛盾与冲突。男主人公庞青云因为自己的**,一步步坠入了罪恶的深渊,但偏偏他还保留了一部分人性,对于杀害拜把兄弟赵二虎以及二嫂莲生因此被三弟姜午阳所杀也是内疚不已、痛苦万分,最后被姜午阳所杀对其也是一种解脱。

    而在他的剧本里,从头到尾推动着剧情的姜午阳则是一个旁观者,他亲眼见证了庞青云的一步步转变,最终因二哥赵二虎的死而崩溃,先后杀了二嫂莲生与庞青云,最后怒吼了一句“刺庞者,姜午阳是也”,随即举刀自杀,全了最初那个“纳投名状,结兄弟谊,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依。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的誓言。

    而出于对历史尊重,姜成隐晦的在剧本里写出了庞青云真正的死因——因政治倾轧而死。原版陈可辛其实也是这样处理的,在姜午阳刺杀庞青云的时候,却有一把黑枪给了庞青云一枪而在三公的话语中,可以猜到那是慈禧太后派出的黑手,就是要庞青云的命,姜午阳实是恰逢其会。

    而在姜成的剧本中,他则用了几个隐晦的提示,将幕后黑手指向了由曾国潘领导的湘系军阀,隐隐在故事中又加入了当时清廷中几个派系的政治斗争。不过他的提示很隐秘,估计不细究的人是想不明白的。

    不过张艺谋、陈凯歌与冯小刚自不是一般人,三人却是一眼就看出剧本中隐含的深意,不禁又高看了姜成一眼。

    “年纪这么轻,却将人性与政治的阴暗理解的这般透彻,果然不愧‘天才’之名!”三人皆是这般想着,而张艺谋却是拿着剧本看了又看,似乎很是动心。

    “艺谋,你这次可是得了个大便宜啊!”陈凯歌羡慕的看了一眼张艺谋道,“剧本可是相当不赖,文艺性与商业性并重,拍好了可是能既得票房又拿奖。说真的,要不是我已经有了那部《无极》,这个剧本我都想抢了!或者你要不考虑一下,咱俩换换?”

    “凯歌,你个有新作计划的人上来凑什么热闹?”冯小刚不满的瞥了陈凯歌一眼,随即对张艺谋说道:“老张,感觉你好像不适合这个剧本,你可是从来没拍过清装剧的,也很少拍战争场面,估计很难驾驭,要不这个剧本让给我吧?”

    “想都别想!”张艺谋一听两人这样说,马上拿紧了剧本,“恶狠狠地”回道,“这是阿成给我的剧本,你们就不要想了。凯歌,回去安心拍你的《无极》!小刚,我没拍过清装剧,你就拍过了?我至少还拍过古装,你可是一直就是现代剧的折腾,能拍得了这部《投名状》?还是安心等阿成的下个剧本吧,想来那个更适合你。”

    说完又转头看向姜成道:“阿成,这个剧本很好,我接手了!正巧你现在就在北/京,明天我把伟平找来,咱们两家谈谈合作的事。”

    姜成知道他说的是张伟平,两人一直是“黄金搭档”,手下的新映画电影公司实力也是相当不俗,张艺谋这几年所拍的片子,都是由张伟平担当制片人的。

    不过他想的更多,遂开口道:“这部电影要拍出来需要很多大场面,而其中恩怨纠葛的感情戏,不请来几个大牌怕是演不好,所以这个资金肯定要到位,预计至少要3500来万!”

    “3500来万?那不够吧!”张艺谋反问道。

    姜成奇怪的看了他一眼,回了句:“我说的是美金!”

    “咳咳”张艺谋咳了两声,好像被自己的唾液呛到了,随即他冷静道:“3500万美金?近3亿的rmb!估计两家公司应付起来很吃力!”

    “所以我的意思是再多找两家娱乐公司,大家一起合资拍摄这部电影,这样给我们两家也都剩负担了。”姜成缓缓说道:“因此,这华谊兄弟、中影、保利博纳什么的可都要找来?”

    “咦?你这次打算跟其他娱乐公司合资?”张艺谋难以置信的说道。

    “吃独食是不好的,既然有这规矩,往后我便多遵守吧。”姜成随意答道。

    三人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中看到了欣慰,知道姜成明了了他们之前话中之意。却也因此明白了姜成提供剧本的原因:却是要投桃报李。

    不过目前只是一只,在场可还有一个未确定新作计划的呢。

    眼看冯小刚眼巴巴的瞅着自己,姜成淡笑一声,“冯叔,不知你对抗战剧可感兴趣不?”

    他嘴角微笑却是越发的神秘了

正文 第二百七十二章 派发剧本 下

    相比之张艺谋,适合冯小刚的剧本无疑要多得多。

    这位是以商业喜剧片起家的,但文艺片亦能玩得转,同样是圈中少有的多面手。从1997年的《甲方乙方》开始,基本每年的贺岁档都是他的电影的天下,其“冯氏喜剧”如今已成为华语电影中一块鲜明的招牌,其本人在业界也享有“贺岁片之父”的美誉。

    而在今年的贺岁档,由华谊、顶峰、中影、寰亚等公司合资出品的,由刘德桦、刘若英、王宝强、葛优、李彬彬等人主演的他的新作《天下无贼》将在12月6日上映。姜成知道,这部电影将让冯小刚晋级国内“亿元导演”行列,使其成为中国内地最具有电影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

    冯小刚的电影姜成一直很喜欢,因为他的电影一般都是在描绘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同时用嬉笑怒骂的手法讽刺当今社会一些不好的社会现实。看他的电影,开始会笑,但笑过之后就是一段深思。

    姜成一直都认为,观众看过之后能有所思考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而冯小刚无疑是做到了。

    不过他的下一部电影却是让姜成很不喜欢,便是那部被人批判到家的《夜宴》。

    剧情上,该片根据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改编,声称故事背景是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围绕宫廷斗争讲述权力、爱情、死亡的主题。但从根本上来讲,这是一部中西名剧结合在一起的电影,分别是曹禺的《雷雨》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说的是王子复仇和**恋。就类型来说,这是一部宫闱片,不是武侠片,动作在本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