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官场计中计 >

第14章

官场计中计-第14章

小说: 官场计中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付乡长也躲了出去。月河乡还有将近两千亩水田没有落实承包责任制,涉及到七个生产大队的一千户农户,县政府下了死命令,必须在夏收夏种期间,完成全部农户的生产承包责任制。金恩华同意了方文正的意见,派乡里干部直接住到村里,不完成工作不撤人,除了方文正自己主动管两个村,其余五个人各管一个。本来乡政府就缺五六个人的编制,一下子又拉走了六个人,挺大的乡政府大院变得更加的宁静,倒是树上的麻雀,天天吱吱喳喳的成了主角。
    我简单汇报一下,”老刘头戴着老花眼睛,念着一串串数字,“陶瓷厂、医院、信用社、邮电局和供销社这些单位,各项计划生育工作指标都差不多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中学完成了百分之六十三,中心小学也超过了百分之六十,六所村小加起来,也能达到百分之五十。
    李红年笑着说:“各单位搞得很有成效啊。”
    老刘头,我再给你出一招,你要不要?金恩华微笑着问老刘头。
    怎么不要?我就知道乡长你点子多。老刘头一边打开笔记本一边说道。
    我这招叫做火上浇油,金恩华诡异的一笑,“我从县教育局额外搞来二个转正指标,加上分配的,今年全乡共有五个民办转公办的名额,你搞个文件发下去,凡家里和亲属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从今年起三年内取消转正资格,另外,包括公办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凡违反者,取消以后三年的工资调级资格,情节严重的,一律开除。”
    很少露出笑脸的妇女主任肖兰辉表示了赞许,“我同意,金乡长这招一定能在教师界掀起新的计划生育高潮。”
    李红年指着金恩华笑道,“好一招火上浇油,逃无可逃。”
    毛雅君一向比较性直口快,“乡长,你指的亲属包括哪一些,直糸的还是旁糸的?”
    金恩华得意的一笑,“同志们,咱们搞的是模糊战术,就写亲属两个字,打击范围么可大可小,政策掌握在我们手中,让教师们自己去想象吧。”
    李红年也跟着笑起来,“这招够狠够毒。”
    老李,说好听一点,你这不是打击我的创作灵感和革命积极性嘛。金恩华转过身对罗继东说道:“继东,那个通告准备好了没有?”
    罗继东点点头,“按照你写的内容,印了五百张,我保证贴遍全乡每个角落。”
    你现在马上就去,今天全部贴完,金恩华拍拍罗继东的肩,“别忘了,把各个大队的几枚公章都统统收上来,有人问,你就说防止各大队私开外出的介绍信和证明。”
    毛雅君坐到罗继东的位置上,“乡长,这办法不管用,月河乡外出人员绝大部分都在附近,根本用不到介绍信和证明。”
    金恩华瞟了她一眼,这娘们长得是迷人,怎么那么喜欢擦粉和洒香水,就是不大会动脑筋。他往椅背上靠靠,尽量避开那股有点恼人的香水味道。
    “是啊乡长,我对你通告的内容有点看法,”肖兰辉望着金恩华说道。
    肖主任请说。金恩华冷眼看看这两个女人,长得都有点勾人,一个二十几岁,快言快语,干练泼辣;一个三十出头,思路清晰,冷静缜密,可惜暂时无法摸清两个人的立场。
    肖兰辉沉思了一下,“乡长在通告里写上以后决不为了计划生育而抓人扣东西,是不是过于的绝对了,因为这些措施毕竟现在各地都在用,县里也有专门的下乡工作队,而且效果很好。”
    金恩华摇摇头,“肖主任你不是本地人,对月河乡的环境特点有所不知,月河乡靠近山区,一迈步就是深山沟岭,无影无踪,全乡又以河港沟汊密布而闻名,地形复杂,外人难以捉摸,这里几乎家家都有木船,一有风吹草动,超生户们就会马上上船扬长而去,所以,大规模的行动尤如大炮打蚊子,劳命伤财得不偿失。”
    原来,肖兰辉是半年前从地区下放月河的干部,因为体弱多病,几乎没有下过村,为了照顾她,就安排她驻村月河街。
    肖兰辉点点头,拿一双丹凤眼偷偷瞄金恩华一下,闭上嘴不再说话。
    毛雅君打开笔记本,看了看大家说道,“乡长,目前有十三名大队干部党员,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干部一律撤职,党员一律开除。金恩华说得斩钉截铁。
    李红年说道:“我同意乡长的意见,不要再搞什么检讨警告之类的东西,来个杀鸡给猴看,处理十三个,能管几百人几千人,以后就不会成为问题了。”
    金恩华看着肖兰辉,“这事由肖主任负责,一抓到底,决不留情。”
    肖兰辉应了一声。
    毛雅君看着笔记本,继续说道,“到昨天为止,我们乡还有一百七十三名育龄妇女没有完成上环,一百二十二名育龄妇女没有完成结扎手术。”
    还要努力啊,金恩华站起身来,严肃地说道,“刘书记特意关照过我,计划生育工作是百年大计,不得不抓,我认为,我们月河乡的工作是有成效的,以后你们三个人也作一下分工,老刘头坐镇乡政府,肖主任身体不好,就管好卫生院和服务工作,雅君同志,你能者多劳,多到下面跑跑,把下面各村的情况给我摸清摸准。”
    看到老刘头他们三个人离开,李红年急忙走到门口,关上门,转身冲金恩华一笑,“恩华,你这是摆的什么迷魂阵,我差点被你蒙住了。”
    金恩华伸出大拇指,“老李,不愧是侦察英雄,什么也瞒不了你的眼睛。”
    我知道你搞的是内紧外松,但不知道你具体怎么搞,李红年憨憨一笑,“和你一起工作啊,我得跳着想。”
    兵不厌诈,呵呵,兵不厌诈,”金恩华神秘的一笑,“老李,千万保密啊。”
    李红年哈哈的笑起来,和金恩华在一起,他感到舒心和放心。
    金恩华坐回到椅子上,漫不经心的问道,“老李,你家的水稻今年怎么样?”
    今年是责任承包制包产到户的第一年,又没有发大水,李红年兴奋地说道,“我家那三亩水稻肯定是个大丰收。”
    是啊,我看田里的稻谷都熟透了,金恩华意味深长地点着头,“开镰日是哪一天?”
    是后天,农历十六,李汉年一怔,月河乡人还不知道开镰日吗?
    开镰日,是月河乡的特有节日,这种风俗已存在了几百年,到了这一天,就是夏收夏种的开始,每个村都会由一名德高望重的老人,第一个持镰下田,首先收割第一穗稻谷。





    正文 第二十四章 ; ;左眼跳灾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1…1…16 16:23:40 本章字数:2896

    都说初一十五不是好日子,不能婚丧嫁娶,不能动土上梁,更不是出门的好时候。可金恩华还非得今天出门不可。县城是肯定要去的,公事还得办,找向美兰就免了,好几天不见,那张小圆脸是不是又长胖了呢?也有点作怪,每次想到这事,就有不妙的感觉。
    华哥,小五踱着方步溜过来,“又去县城上贡呀。”
    小五在这个月河乡最重要的“交通枢纽”里,永远是主人一般的自在和威风。
    “狗嘴欠揍,”金恩华笑骂道。
    小五接过金恩华的自行车放到小客船上;我妈说,初一十五是点香拜佛的日子,难怪你们这些骑自行车的人,也一个个起早摸黑的往县里跑,不是去县城给老爷们上贡,又是干啥去?
    金恩华懒得去接小五的话茬,跳到船上坐在顶篷上,“今天怎么没几个人乘船呢?”
    少见多怪,要去的都乘早班船了,小五解着缆绳,嘴里吊上一根香烟,“明天就要下田干活了,大中午的谁愿跑到县城去闲逛?”
    金恩华“噗”的一笑,“行啊小五,有进步,都用上成语了。”
    小看人不是?小五躺在金恩华身边,“我要是少捉几回泥鳅,和你一样早考上大学了,当个乡长区长啥的,小菜一碟。”
    你就吹吧,吹死牛不用赔,金恩华想起小五当年高考作文卷上的成名大作,忍不住又“噗”的一声笑起来;小五,你行,你当年的高考作文,我是怎么也写不出来的,全天州都有名呢。
    小五不以为忤,反而得意地仰天吟道:“小子本无才,父母逼我来,向党交白卷,零蛋滚下台。”念的正是他自己当年的成名作。
    金恩华笑着,“呵呵,真是流芳百世的名家名句啊。”
    “开船啦,开船啦。”小五不理金恩华的讥笑,坐起身朝着岸上吼起来。
    对了,小五,金恩华忽然想起什么,“你刚才说什么骑自行车的都往城里跑,你今天看见谁了?”
    小白脸方文正呀,小五说道,“还有武装部的李部长。”
    金恩华吓了一跳,“你说什么,两个人一起走的吗?”
    少见多怪,小五白了金恩华一眼,“早班船的时候,两个人一起上船乘船,不是一起走么。”
    老李怎么和方文正在一起,那方文正不是在大陈村落实土地责任承包制么。
    难怪今天上午没见到李红年。
    小客船上的金恩华想着李红年,正在县城里的李红年也在想着金恩华。
    坐在付县长向道林的办公室里,李红年如坐针毡,心里叫苦不迭,其实他早已感觉到金恩华和方文正之间的微妙关糸,只是心中有数装作不知道,和方文正同事二年多,关糸不好不坏,还没有发展到一起来找领导“汇报工作”的地步。至于金恩华则不同,同乡之间的天然亲近,孙校长有意无意的推介,以及对金恩华有股说不出的欣赏,让他不由自主地靠近了他。不过,他现在分明感到了自己这个位置的艰难和危险。
    方文正能把他拉到县城,当然是因为向道林。
    红年啊,不是我说你,向道林亲自给李红年点上一支香烟,“如果不是小方拉你过来,你是不是就不来看我了?”
    老首长您说哪里话,李红年诚惶诚恐,“您知道我家里情况,很少到县城里来的。”
    李红年的妻子几年前病故,留下三个孩子,家里还有年过六旬的父母和老迈的爷爷,家庭是他沉重的负担,也是他离开心爱的部队的主要原因。
    向道林埋怨道:“见外了不是?三年了也不来看我一眼,我可是记得当年咱们老八连里,就我们俩是青岭人。”
    方文正坐在旁边心里直乐,老实人也有装不下去的时候,多次拉着不来,没想到自己叔叔的一封信,就给拽出来了。
    当年李红年是侦察连连长,方文正的叔叔是团政治委员,向道林是团参谋长。
    向叔叔,李部长可没少说起您的英勇事迹,方文正恭敬地说道。
    向道林摆摆手,口中却带着得意,“好汉不提当年勇,已经闻不到硝烟和血腥了。”
    李红年陪着笑脸,瞥了方文正一眼,娘的,我几时说他过什么英雄事迹了;今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左眼皮老是乱跳,果然不是好兆头。
    小方,你们李部长才是真正的战斗英雄,向道林指着李红年说道,“你可要好好向李部长学习。”
    方文正不住的点着头,“向叔叔,我一定向李部长好好学习。”
    向道林和方文正一唱一和,哄得李红年只有憨笑。
    娘的,当年老子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时候,就一个小小的纪律错误,失去了晋升的机会,那时候你干吗去了,连一句帮衬的话也没有,今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