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汉末超级书院 >

第338章

汉末超级书院-第338章

小说: 汉末超级书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人。”朱治遗憾的说到。

    “知道是谁不?”司马懿眉头一挑,但没有发火。

    “名单在这里!”朱治拿出了名单放在司马懿的面前。

    “嗯全部降为四等民!不服的,就地格杀!”司马懿看了看名单,确定没什么要害的家族之后,就随口说了句。

    “这”朱治也没想到,司马懿看起来没有发火,但做出的决定如此强硬。

    “给其他人一个榜样也是好的说到底,北方的那些报纸,对我国的稳定,实在具有太强大的破坏力了。话说,报纸这玩意,到底是谁创造的?”司马懿说到最后,完全就是抱怨了。

    “听闻,是华夏书院的谢信!”朱治谨慎的回答到。

    “果然是他”司马懿听了那个名字之后,不由得无奈的摇了摇头。

第389章 特殊考试文化入侵(三)

    共和国学院,集初高中和大学为一体的综合学院。

    前身自然是华夏书院,但是被华夏帝国接手后,改名为共和国书院,同时对书院的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

    重点提高了政治思想的教育,毕竟就读者主要是庶民和贱民的子女。这部分子女毕业后,只要通过毕业考试,就可以成为公民,享受公民特有的各种利益和权力。

    可以说,共和国能否千秋万代,其实主要还是看书院的培养情况如何。

    本来按照司马懿的意思,书院的管理者不仅要换,里面的教师也得更换。毕竟既然要培养共和国的死忠,那么自然要让信得过的教师来教授他们才行。

    但是这个提议议会否决了,原因是教师主要来源于华夏师范学院,而南方所有华夏书院的教师,绝大部分都来自各大小世家的子弟。从本质上,这些人其实是信得过的。

    而且要培养死忠,最关键的还是政治课。所以原本教导各科功课的教师可以不变,只需要安排一个信得过的政治课教师,给学生们上课就是了。

    司马懿想想也是那么一回事,而且新教师大部分教学经验和教育水平,也比不上这些老教师,所以临时换一批,的确没有保留原样的效果好一些。

    于是,这些教师就一直留了下来。

    不能否认,里面七成以上都是来自世家的子弟,而且其中大概有八成左右来自华夏共和国。他们的家族直接受益于华夏共和国,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们对共和国还是保持一定的忠心的。

    只是司马懿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世家的本质。

    说穿了,就是地地道道的白眼狼一只。

    今天,华夏共和国可以给他们更多的利益,所以他们不惜万里移民来到华夏共和国,但是有一天华夏共和国眼看就要被大汉帝国灭了的时候,或者眼看战争已经出现了不可扭转的趋势,他们就会有选择的投靠大汉帝国,成为他们的内应。

    甚至远的不说,如今眼看修士和妖族已经离开,再加上北方的已经开始做出反击。于是不少世家已经开始给自己留后路了。

    “阁下可知道,安排你进入共和国书院,我们家族要担多少风险吗?”杜家老家主杜磊有点为难的看着下首处的年轻人。

    “杜家主此话怎讲?根据我们的调查,令郎杜畿乃的教育部部长,在任期间华夏共和国兴建的十多家共和国学院和师范学院,其校长不是你们杜家的子弟,就是和你们杜家有着利益关系的子弟。以他们的能耐,安这个小小的教师,不难吧?”年轻人笑吟吟的说到。

    “阁下不愧是北方派来的人,前期调查工作做得很到位啊!”杜磊眉头一挑。

    “不过是小作准备,以免在您老面前有失礼数了。”年轻人微笑着说到。

    “好!明天我会安排你到共和国五十所书院里面,担任教师一职的。至于教导的课程,选的是政治课,这点没错吧?”杜磊看了看那名年轻人。

    “正是如此,若可以办到,一旦共和国出了什么事,杜家定能在风暴之中保全下来。”年轻人坦然许诺到。

    “仅仅是保全啊这个价码是不是太低了?”杜磊有点不满。

    “已经不错了,不少世家必然会被灭门,更多被流放到西域或者北方大草原,更惨的还要被流放到商遗半岛或者倭岛那边。

    我本来就不是正式的使者,不过是身负使命的闲人一个。太多的东西不能够随便许诺,只能说杜家三四代的子孙,或许可以在流放地回来,然后依照其才华,担任一方长官便是了。”年轻人微笑着说到。

    “一路上,必须确保我们杜家的生命安全,不允许出现大骂或者侮辱!”杜磊稍微妥协了一下。

    “放心,可以当做是正常移民,而不是流放!”年轻人点头。

    “好吧,我同意了!说起来,今晚且在杜府休息一晚如何,毕竟这天色已经暗下来了。”杜磊笑眯眯的说到。

    “弟子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年轻人笑吟吟的说到。

    “说起来,不知道阁下名讳”杜磊好奇的问到。

    “宛郡马家,马良!”马良不卑不亢的回答到。

    “看到你那一双白眉,我早该猜到”杜磊微笑着说到。

    “说起来,今晚我还得想想办法,把这眉毛给染染色才行,否则日后岂非要出点纰漏?”马良淡淡一笑。

    两人相视一笑,然后又是一阵互相恭维的话语。

    这样的事情,直接发生在五十多家大小世家那里。但不管是哪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杜家的利益家族。

    他们有人成功了,有人被赶了出来,也有人被直接逮捕起来。所幸被逮捕的捏碎了一块薄薄的玉符之后,一阵大风直接带着他离开了。不管如何,至少有三十七八名弟子,根据谢信的任务信,混入了共和国学院之中,担任政治课教师一职。

    他们也预想到,同样做着同样任务的只怕不仅仅是他们。所以他们现阶段最迫切的,就是彻底吃透学院的教材,然后应付有可能到来的抽检风暴。

    同一时间,柴桑城中。

    “好了,店铺已经买下来了,接下来就到第二步了!”严品坐在空荡荡的店铺里面,看着这个今天刚刚买下来的店铺,露出一副满意的神情。

    “没想到,我们这些商业系的弟子,居然被委任到南方购买商铺,然后作为各个弟子,以及之后北方来者的通讯中转点三年内扩张到三十家店铺,师尊你也太强人所难了吧?”严品苦笑着嘀咕了一下,随即直接盖上刚买的棉被,草草的在地上将就了一晚。

    同样的事情,在柴桑、建邺、吴、会稽、交趾等数个郡城都有发生。要说差别,最多是开设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至于那些被发现了的弟子,也依然用同样的仿佛,迅速撤退了。

    他们的身份,都是北方来南方的移民,因为是第一年,所以自然是贱民。但是正因为已经移民了,所以官府对他们的监控力度下降了不少。

    他们相信,只要这一年规规矩矩的经营,应该就可以解除监视了。到时候,时代剧的大舞台,想来也可以搭建完毕了。

    三天后,各地的乡村之中。

    “你就是刚移民来南方的夏侯熊?”村长看着眼前的俊俏少年。

    “小子正是”夏侯熊,其实也就是曹熊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回答到。

    “看你也可怜,半大的孩子就家破人亡流落到这里放心,房子的问题我们会帮你解决,当然太好的房子没办法,也就是茅草房而已。想要住好一点的房子,你只能自己去赚钱。

    另外第一年的口粮,我们村子会帮你解决。但是明年的你得自己想办法赚取,另外我们给你的粮食也不是白给的,到时候你也要分批连同利息一起还给我们,知道了吗?”村长严肃的说到。

    “明白,只是听闻这贱民收入很低”曹熊惶恐的说到。

    “那也是没办法的,谁让你刚移民到这里?别的不说,不过是两年而已,上面的人计算过了,只要你勤劳,一年耕种下来赚取的粮食,够你紧巴巴过上一年,还可以剩余不少拿来还债的。”村长微笑着说到。

    两年啊但愿别大事未成,直接饿死了

    曹熊听着村长眉飞色舞的在解说,心中却是凉飕飕的。

    同样的情况,自然也发生了共和国不少乡村之中。他们有些人成功混了进去,有一些露了马脚被揪出来的,只是同样撤退了。

    同一时间,山越的部落之中。

    “你说你要投靠我们?身为汉人的你,为什么要那么做?”越族头领好奇的看着下首处的年轻人。

    “越人曾经也投靠过汉人,为什么结果又要反叛后,进入山林之中?”年轻人笑眯眯的问到。

    “汉人不把我们越人当人,我们在汉地活不下去了,自然只能进入山林讨生活!”越族头领不满的说到。

    “那就是了,我们共和国里的贱民同样活不下去了,或者说觉得这样活着憋屈了,所以过来打算借助你们,推翻华夏共和国的暴政!”年轻人有点激动的说到。

    “可是,我们山越为什么要帮助你?”越族首领眉头一挑。

    “我可以给你们越人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可以传授你们耕种和各种更舒适生活的方法,甚至可以帮你们训练士兵。

    况且,我若是不出现,那么山越迟早都要面临华夏共和国的一次次进剿。届时不知道贵族,到底可以支持到第几次进剿?”年轻人笑吟吟的说到。

    “好,你且先帮我训练士卒,若是做得好,那么一切都好商量。若是我发现,你是汉人的间谍,打算引我们出山然后围剿我们的话,那么你会死的很难看!”越族首领显然已经同意了。

    “小子自然会用心去做。”年轻人含笑回答到。

    “小子,说起来,你叫什么名字?”越族首领好奇的问了句。

    “我叫邓艾!”邓艾微笑着回答到。

    同样的事情,同样发生在数个越人部族之中。有些人成功了,有些还没有见到山越差点就挂掉,所幸他们身上还有一块护符,为他们当了致命的一击。

    至于口才实在不行的那一部分,最终也只能无奈的离去。

    到了这个时候,参与考试的弟子们,算是正式混入了华夏共和国的各个领域。

第390章 特殊考试文化入侵(四)

    “有点难度!”三个月后,曹熊化名的夏侯熊坐在小村外的山丘上,看着小村子里面的五十多户人家,不由得心生感慨。

    按说他的任务,是来潜移默化这批村民,让他们知道北方的好,然后明白南方四民制度对他们的不公平。当然,重点主要放在那些小屁孩身上。

    但是原本以为很容易的一件事,到了这里才发现有点难度。

    无他,在这里的百姓几乎都是庶民,只有少数三四家的贱民。所有庶民的日子虽然过得还有点紧,但是每年都已经做到家有余粮余钱了。

    百姓不求富裕,很多时候求的不过是温饱,这个情况在饱经战乱,刚刚开始进入恢复阶段的汉末尤其明显。

    既然别人本来就很满足了,那么还要如何去潜移默化他们?

    更别说,这里居然还有举报制度!

    tnnd!不管任何人,只要胆敢煽动百姓对政府的不满,或者进行危害政府的行为的,当地居民可以进行举报。一旦查实,举报者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