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云台 >

第422章

三国之云台-第422章

小说: 三国之云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名为来给荀彧送礼探望,然而以主公之上位者的意思,在礼盒内,并无一物存放,便是表明了这位他的主上,已经对于他这个人,无物可赏,赏无可赏,自然只有让臣下自己去寻求他的结束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韦晃在见到荀彧之前的这几步间却是一直在为荀彧感到可惜,可叹,不过这样的心情在见到了荀彧之后,看到了那一双像是看透了世情眼睛时,韦晃却是觉得,那位荀令君已经知道了他们此来何意
  及后的事情,却都像是荀彧在积极的配合着韦晃他们一行人,让仆人们接过了他们手上的礼盒,并且让韦晃他们回去之后,殷切的代他向丞相大人以及诸位关心着他的人们表示他真诚的谢意
  看着荀彧接过了那个礼盒,韦晃在那一瞬间却是没有觉得有那种大功告成的喜悦,不过是一种心神上的失落,与此同时,他也明白了,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何会选上他来做了,毕竟韦晃本身和荀彧,在以往的时候,并没有什么说得上的交情,不过今日在自己猜测到了所行之事的过程之后,仅仅见识到了仁心留香的荀令君的风采,便有了这么大的情绪上的波动,若是让那些以往和荀彧有过接触的人行此事,或许事情定然会有了别样的变化。他们自己却是不愿来,或许更有不敢来,便让人找了他来做这个事情。
  若是将来但有后账要找的话,他韦晃便能轻而易举的被人推出去,毕竟荀彧于许多人的心目中,还是有着相当的分量的,尽管他们的欲望之心或许超过了他们对于荀彧的敬重,但是在荀彧不幸之后,他们心中的无奈和愧疚若是爆发出来,对付像韦晃这样的小人物,还是能够旦夕至其于死地。
  荀彧感谢了韦晃一行人的辛苦,然后在片刻间却是草就了一份感念曹操恩义的书信,交给韦晃让他代为转交。
  脑中的那些想法,此时在韦晃收拾了自己的情怀之后,倒也给刹住了,配合着此时已经走出了荀府大门之后,韦晃脸上的镇定的神情,倒让想跟而来的一种护卫和交付也都觉得他们此行的任务已经完成。
  韦晃此时返身上轿,不过他此时脑中关于荀彧以及荀府的种种一切,却都硬生生的被他给压了下去,却是忍不住想起了昨天夜里那人的神情。
  “韦大人,我并没有什么恶意,当然也没有什么好意,不过是想拜托大人一件事情罢了”
  “哦,可是我们之间既没有什么交情,也没有什么瓜葛,为何阁下会找到我这里呢?”
  韦晃当时却也没有什么惊慌,尽管那个人于不声不响间就进到了他的卧室之内,不过韦晃却也相信他平生并没有做过亏欠于人的事情,却也不可能会有什么恶事临门,心底坦荡,自然也就于胸腹间,荡然而升起不少的勇气
  荡然那人的装扮自然在夜色中没有让韦晃看的清楚,不过从那个人的身影和语气上判断,却也如他所言,对于韦晃没有什么恶意的。
  “无他,只是觉得阁下看着还顺眼罢了”
  “这是什么理由?”听到这般回答,韦晃却是心下无奈。
  “不过你也不是唯一的一个,只是我们觉得你们几个人都有这个可能,这才来拜托的”
  “什么可能?”
  “就是明日,或许你会做一件事”
  “明天,我会做一件事?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呢?”
  “至于什么事情,或许是帮人送礼,或许是帮人致意,反正都是或许吧,我们也只是希望能够广种薄收”
  尽管那人说的太过虚妄,不过正是因为这种虚妄,在韦晃看来,倒还真有几分真实,毕竟今日之人若是对于明天的事情把握的太准了,那就不是拜托了,而是一种命令或者指示,而若真实那样的话,想来那件事情便会是这些人安排好了的
  “哦,既然如此,要我做些什么事情呢?”
  “适才在入屋之际,在您的书桌之上,留下了一个木盒,若是便宜的话,但请明日韦大人得便一并作为礼物送出吧,当然毕竟这件事情,不需要太多人知道,还请韦大人小心行事,另外若是韦大人没有那个机缘的话,那个小木盒,权当一个玩物送给您了”
  之后那人便在夜色的黑暗之中隐没了。
  看着那人来去自如的身手自是让韦晃心惊不已,而到了这个时候,坐在回程的轿子中的韦晃却是更加的惊异。
  “那人是什么意思,是救吗,亦或者是害他本来没有什么礼物,虽然加上了那个小盒子,可是盒中那个药丸,看上去药香四溢,可是越美好的东西,却也更可能是陷阱一般的存在啊想那些鸩酒,白绫,却也看上去都很是不错的呢”
  “今天是我做了这件事,却是不知道还有谁也被那人拜托过,虽然说那人并没有威胁我等要按照他的意思做,不过人家既然能够无声无息的潜入了我们的府邸,深入其间,他们还有什么事做不到呢”
  “事到如今,面子上,对于丕公子的指示,已经做到了,而对于那个人暗中的示意,却也是达成了,今后如何,就暂且听天由命吧”
  轿子随着轿夫们的行路,自是极有韵律的上下起伏着,就像此时韦晃的内心,却也在上下起伏。
  送走了韦晃一行人,看着那形状古朴,雕琢精美的礼盒,荀彧却是一心一意的在观赏着。
  礼盒的用料自是极为考究,从其纹理上荀彧却是能够判断出,其出处的木料至少有百年左右的寿命了,掂了掂那礼盒的分量,荀彧一手却是没有能够提得起来,毕竟他如今也有些年岁,自然这体力上便多少有些损伤。
  尽管身边的荀恽自是在抱怨着,可是竟然没有引起荀彧多少的注意。
  “却是不知道从哪里得能用到这样的好木料啊?”
  “父亲,您说什么呢,好歹是丞相府的用度,自然有无数人会为之尽心尽力的,这样的木料却也很是平常的不过,父亲,他们这是何意啊?”
  “呵呵,且别说那么多,为父这么多年,不管是出仕为官,又或者是在颍川学习之时,却是从来都没有用过这么好的木料,而今得见,先让我过过眼瘾啊”
  “看到了这个礼盒,你可知道为父想到了什么么?”
  “却是不知,似乎这会儿也不是让人能够浮想联翩的时候吧,父亲?”毕竟荀恽对于曹操等人的举动早就已经很是恶毒的预计过,当然关系到了他父亲的生死之事,使得荀恽对于这一切都有些神经质,故而对于此时荀彧的这般淡然,却是益发的让荀恽觉得他父亲的不值。
  “可曾记得,曾有一次塞北进贡来一盒酥饼,当时丞相大人事务繁忙,便随手写了‘一合酥’三个字于盒上,放在台上,自是想随后有暇之时再来食用,不想却被那杨修杨德祖给看见了,然后他见到了丞相在食盒之上的手书,便将那食盒打开,将内里的酥饼和众人分食了。待丞相后来想起时,见到的却只剩下一个
  空落落得盒子,以及他之前所写的三个字,当时的丞相大人的心里却是十分的恼怒,自是向众人询问,‘为何会是这么一个摸样啊?’那杨修却是答道:‘丞相有钧旨,并亲自手书于那食盒之上,我等自然不敢违背。’”
  “你当何事,丞相的一盒酥,三个字,到了杨修那里却是成了‘一人一口酥’,如此以来,自然让杨修等人得逞,而丞相当时虽笑,可想其内心中对于杨德祖定然是深恶其人啊”
  “父亲之意?”
  “那杨修自然是聪明,然而聪明之人,太过聪明却不是什么好事的,为父一生行事,自也算的上是光明磊落,勇于任事,平日里做事业太过于认真,然而到了如今这般天下,要想得保安宁,或许应该遵循的便是难得糊涂几个字啊”
  “为父我,却已经是垂垂老矣,眼下这般境地,却也是自找的,所谓知易行难,从来为父能够看透他人的心思,也能把握到众人的意味,但是让为父屈从这种所谓的天下人心,顺应所谓的民意,却是难为我了”
  荀彧对着一个礼盒,却也在对着荀恽说教着,毕竟荀彧并不希望在自己有所不测之后,他的儿子会因此而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你且打开那个礼盒看看,便应该能够明白了”荀彧说了半天,总归有话到尽头的时候。
  在荀彧的示意下,荀恽却是走上前去,伸手便要打开那个礼盒。
  礼盒用料考究,而做工却也精细,虽然之前被韦晃不小心在轿门处给摔了一次,这会儿于礼盒之上却是看不到有什么划痕以及损伤。
  荀恽自是轻轻的打开了礼盒上面的封盖,荀彧却是很淡然的看着。将封盖放在一旁,荀恽却是没有从中看到有丝毫的物事放置在其中,倒是一旁的荀彧此时的脸上却是露出淡淡的微笑,不过荀恽的额头上自是已经有了些冒汗。
  “怎么会没有呢?”荀恽轻微的声音中此时却也带着一种焦躁和慌乱。
  看着荀恽即将要将那礼盒翻个遍,挪开了第一层的封闭,却是又要将下面的隔断都给打开,此时的荀彧倒也没有阻止于他,任他施为。虽然荀彧也很少对于自己的这个儿子有过亲昵和爱护的时候,不过如今却也能够看出荀恽不仅能够理解往日父亲的辛苦,而今却也更能体悟到父亲内心中的苦楚,他这个做儿子的,终究还是不能为父亲做些什么。
  子欲养而亲不待,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荀恽自是继续着自己的行为,不过毕竟那个礼盒制作的很是完备,而他又是文质之身,片刻间,就是让他毁掉那个礼盒却也有些困难。
  不过荀彧却是似乎有所预料。
  就在他将要出口相劝,不要让荀恽再做些无用之事的时候,却是在荀恽恼羞悔恨交加之下奋力仍在地面上的礼盒之中,弹跳出一个小木盒。
  见之,荀恽的焦急好歹有了一个发泄之处,“居然还有这么个东西藏在其中啊父亲,您看”将之捡起,送到荀彧的身前。
  此时的荀彧倒是没有直接的借过来,毕竟之前的他初一见到盒中的空无之时,多少能够明白曹操之意,便是赏无可赏,让他自裁的意思。而今居然在这般明了的表达了他们所要表示的意思之后,居然又有这么一个小木盒出现了。
  这却又是何意呢?
  缓缓伸出手,荀彧从荀恽的手上接过了那个小木盒,将之打开,视之,却是一颗圆滚滚泛着青红色光芒的丹药。
  “不想这才是最后的礼物么”荀彧开口道。
  虽然见到礼盒之内终究有东西露出,不过此时的荀彧却是没有丝毫的高兴,而荀恽见到了荀彧的神情之后,那片刻的兴奋却也被眼前的现实给驱散。
  没有东西,自然是要收礼之人自己去裁决,而今有了这丹药,倒是不需要想那么多了,可是有与没有,这结果不都是一样的么?
  “丞相如今,也会这么多此一举了啊”荀彧却是说了这么一句,
  “父亲,这,这可”此时荀恽的语气中已经带上了哭腔。纵使他早就有了些预料,可是比较那一切都还只是他自己的推测,他当然都希望那一切都只是预料,而且他希望那样的预料只有存在在将来,而不是如此快的以这样的形式发生在自己的眼前。
  再是成熟的人,再是睿智稳重的人,在他们的父母眼前永远都是孩子,而在面临着生离死别的时候,任是再坚强的人,却也无法将那种别离之苦视若无睹,置若罔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