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反骨之人 >

第42章

反骨之人-第42章

小说: 反骨之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憋了一张冷脸,瓮声瓮气地道:“是这里?!”
    古骜看他一眼,道:“怎么样,喜欢吧?”
    典不识一时无言以对,目光却落在了其间满满挂着兵器的木架子上,有些发痴地走了过去。抬臂伸手刚要触及,就听见一声低沉的笑,典不识转过头来,只见一个满脸刀风之色的老者,正坐在旁边的木桩上提着一个葫芦喝酒,哑声道:“你就是典不识?”
    典不识微微一怔,见那人虽年迈,初春之日却只着单衣,又露出的手臂上刀剑之伤层层累累,一时间不由得升起一股钦佩之意,于是破天荒地好脾气道:“我正是典不识!”
    “哈哈哈……”那人朗笑,对古骜道:“你说的时候我还不相信!果真资质不错!”
    古骜点点头:“那还有差?”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大家订v支持,也感谢打赏的亲:
    Deya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12 16:02:21
    莵子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12 21:04:39
    sere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12 22:36:46
    vivi616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14 11:15:30
    暖暖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14 11:42:47
    有亲提出我每日更新时间不定,不方便看文,不如以后定在每晚9:00更新吧~

  ☆、第48章

古骜这边送到了典不识;因身上还有些未尽之事,便告别而去。简璞自从过年后归来了山云书院,古骜一直没有机会与夫子一谈。只因为之前忙碌甚多;而后来山云子病情稍愈后;简夫子又连日不见;倒是令古骜寻他不着了。这日抽了空,古骜动身便往简夫子舍中赶去;及到近了,见有小童守在门口;古骜心中一喜;知道今日夫子正在;便几步跨过了台阶;推开门;那小童为古骜打起帘子,里面传出的声音却略让古骜微微一怔。
    他还从未听过简夫子如此失仪的语调,只听简夫子凛然斥道:
    “廖家筹谋如此,你敢说你不全不知情?初春之日,选得可真是好啊!流寇在山上过了冬,正是没粮的时候,饥不择食,最易被人收买蛊惑;且初春之日,亦是院中夫子许多都回乡过年未归,只有一些无马无车的学子滞留于山,你说流寇难道是长了千里眼还是顺风耳,能连书院上人多人少都摸得一清二楚?恐怕不是吧!我前几日奔走,已经联系几位大族中的名士,如今我便写信给宗正,让他老人家上报朝廷,弹劾廖家!”
    古骜闻言,见又是说得那番事,心下不由得一沉。
    只听另一个声音传来:“你还不懂么?师弟啊……你把笔放下!废太子入戎,你知道这天下有多少变动?你不知道,可我这次去京城却是看得一清二楚!贵妃之子不过是幼子,李妃所出的二皇子,林妃所出的三皇子,如今可都已经在外面封王建府了……你敢说……日后他们……”
    古骜分辨出来,这说话的正是郡丞荀于生。
    只听荀于生顿了顿,叹了一口气,又放缓了语调:“……其实,你心里也明白,不过是装不明白罢了。二王之中,谁不想拉拢廖家?谁会为了山云书院之事,在此时给廖家难堪?就算你奏本上去了,我问你,朝廷里谁会置喙此事?……就算不说二王和李林二家,你也不想,雍家欲保住太子之位,难道不需要虞、廖两家手握重兵之太守为倚?你以为现在还是秦王兵围山云书院时那个天下么?当年秦王挟利兵之锋芒,乘天下之勇,又几欲削减世家,人人都避其锋芒……可如今还是如此吗?……不是了啊……天子危病在榻,朝夕难测,如今大家眼睛都盯着京城呢……谁会分心于江衢?”
    这句话听在古骜耳中,不禁微微皱眉……的确,天下之暗流涌动,早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只不过流寇上云山这件事,就如潮水上涨时临界之处,又如热水烧沸之点,一过便勃然而发而已。自己之前潜心于学,两耳不闻窗外事,虽然常与怀歆等闲谈京城天下,但总有一层若隐若现的细纱相隔……如今白刃入而细纱破,这才终于捅开了一片短兵相接的亮堂……古骜也第一次触摸到,这刀锋,原来便是暗藏着血雨腥风的天下之刃。
    而这时简璞闻言,更是怀怒脱口而出:“怎么不管?如你所说,那林太守还曾在书院求学过……”
    “求过学又如何,此事捕风捉影,你令他弹劾朝廷命官?……再说就算他依你所言,若下一次真有流寇来怎么办?守军还救不救书院?”
    “你……你这个眼中只有富贵的势利之徒,若是我与你易地而处……”尚未尽言,荀于生就打断道:“我去京城前,是真不知道,你不相信我也罢了,怎么还拿污言说我?如今木已成舟,我只担心你乱动,若老师有办法,还用得着你去弹劾,难道你比老师还能筹谋……你这是嫌自己脑袋不够多么?”
    “你自己趋炎附势,便以为我也与你一般……”简璞气急,“我竟不知道你是这样的人!”
    荀于生上前一步:“我是什么样的人,你早就清楚,只是事已至此……又何必徒费无益之功?”
    古骜听里面吵了起来,倏然回神,忙咳嗽了一声,简璞转过了头来,这才看见早已站在门边的古骜,荀于生微微一愣,没料到古骜在此,不禁一时间倎然,终是闭目长叹一声“唉!”便夺门卷袖而去,与古骜擦身而过。
    古骜回首见荀于生消失在苍径中了,这才伸手关好了门,走进了堂内,见简璞还在长吁短叹地生气,古骜几步近前,为给简璞倒了一杯茶,唤道:“夫子……”
    “他……他……”简璞用手指着荀于生离去的方向,吹须扬目。
    古骜知道简璞是气得狠了,便劝慰道:“夫子,先喝点茶。”说着,古骜便将一盏清茶捧至简璞眼前:“润润嗓子。”
    简璞素来一向将传道授业一事看得最为贵重,本就带了关心则乱的焦躁,如今一见古骜如此,心中不由得迁怒道:“怎么,你难道也觉得事不关己么?”
    古骜心下一沉:“不,弟子深以为耻。”
    简璞看了古骜半晌,这才长叹一声:“你是不是看书院从前,那么多风风雨雨都挺过来,便忖度这一次亦无大碍?”
    “弟子不敢,这一次与往此不同。” 古骜缓缓道,“……只是,也不是没有机会,但凡……”
    简璞看着古骜:“……但凡如何?”
    古骜道:“但凡廖家不自顾身份,或失了自知之明,又或折戟沙场,又或在朝政中走错一招……此局便有转机之处。”
    简璞微微一愣,古骜续道:“正如山云子老师对我说的一样——‘蛰伏观时,以谋待机’。”
    简璞闻言,适才亢奋的状态这才渐渐一点点沉了下来,他看了古骜一眼,低叹道:“……好一个‘以谋待机’。可为师,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啊!”说着简璞接过了古骜奉的茶水,择榻而坐,终是苦笑:“……让你看到我失态了。”
    “夫子是性情中人,您若不是,当初也不会留在田家给我开蒙。”
    “你长大了啊……我刚去田家的时候,你才这么高……”简璞似乎想起了往事,脸上的阴郁渐渐散去,面容上逐渐浮出了一丝微笑,说着,简璞用手比划了一下;“就只有这么小。”
    古骜也似乎想起了那时在芒砀山中无忧无虑的日子,叹道:“没有夫子,就没有我的今日。”
    “唉……”简璞摆了摆手,似乎还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半晌,他终于道:“不说这个了,老师的病好些了么?”
    “云卬在身边侍奉,我昨日去见,看是要大好了。”
    简璞摇了摇头,叹道一声:“唉……我看未必啊……此忧深于心,心病最是难医……”
    古骜闻言默然。
    “是我们做学生的无能,才致老师如此。”
    “是。”
    “你今后有什么打算?”简璞问道。
    “有什么打算,也想等山云子老师把身体养好了,否则我于心何安。”古骜答道。
    “也是……对了,我听说是你率山下村中的少年与书院的仆役,击退的流寇?”简璞将茶端着抿了一口,问道。
    “击退谈不上,阻挡一时罢了。”古骜道。
    “如今他们都是于书院有功之人,却令廖家小子鱼贯入书院得了好,真令人不忿……”简璞放下了茶盏,有些不甘地皱了眉头。
    古骜微微一怔:“夫子的意思是……”
    简璞道:“……既然那些村中少年对书院有功,你何不举荐一些,一齐送入书院就读?反正如今这云山脚下的门槛,也没那么高了……”
    古骜忙坐直了身子,道:“一共二十四人,还劳烦夫子写荐信。”
    简璞挑眉:“何乐而不为!拿笔来!”
    就这样,初春之事在一片雷鸣声中落下了帷幕,它改变了书院,也改变了古骜的生活。古骜从此,再也感受不到书院中荡漾于空气中,温情脉脉的风度;而是无时无刻不嗅到,那峥嵘四海飘进鼻端的一丝血腥气味……它令所有猎手警觉,亦遣荡着英雄的胸怀。
    如此到了晚秋,一则偶际,却成了被古骜视之为这五年间发生的第三件大事。
    如果说前两件事,不是开祸之端,便是暗室欺心的话,那么第三件事,却将古骜这五年来的箪食瓢饮、穿壁引光刻苦深研思索,穿针引线,扬清抑浊,终是在这乱世间为古骜找到了头绪,令他神思一展。
    三件事中,它看似是最小的一件,它没有引动天下,亦没有震动江衢,但是,它却为今后古骜踏入这群龙战野的天下中,灌足了一股拔山盖世的底气。就好似在茫茫的黑海上看到了灯塔,又好像在无尽的黑暗中,看到了一丝亮光。
    那是从一个响着秋蝉哀鸣的午后开始的。
    作者有话要说:捂脸,今天手贱没忍住先发了,明天开始每晚9:00发

  ☆、第49章

原来古骜有一日中;来到陈村准备将日常生计资财交给典不识;刚走到村口;就迎面遇见了陈伯。
    陈伯这几年花白的头发渐渐变成了全白;可那气色却越发神采矍铄了;只听老者远远地就喊道:“先生呐!老叟听说你把村里的娃子都弄到书院去上学啦!这可真是功德无量啊!里正说;想摆酒请你去吃哩!陈江的母亲;也说想亲自谢谢你!”
    古骜微微一怔;顿步道:“无妨的;顺手之劳;莫要挂心。是他们争气;那次流寇来时;书院中的夫子都念着他们的好。”
    陈伯走近了前,拉住古骜的手,道:“诶!老叟知道他们争气!可若不是先生,他们又哪里有争气的机会?我们村就在云山脚下,看着书院尽出大人物,所以早就知道读书的好!你看村里多少人,为了子孙能读书,倾家之财,外面哪有别的村子能相比?不瞒先生说,我们陈村啊,跟别村还真是不一样!可惜之前的那些夫子都没有眼光,不知道我们村里娃子的好!倒是先生你,能慧眼识人,我们大伙儿可都感激你哩!”
    古骜念及自己刚来陈村时的情景,又想到如今,亦欣慰道:“自助者天助,这也是你们努力之功。”
    “嘿!总之啊,现在村里那些长辈啊,可都高兴坏了!”
    古骜闻言,微微一笑:“高兴坏了,他们读了书,可能就要出山闯天下去了,你们父老乡亲能舍得?”
    “怎么舍不得!我们想得开哩!哪有窝在巢里不飞下崖壁的雏鹰?我们愿意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