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

第277章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277章

小说: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御玺”的最大“贡献”是又给中国历史博物馆增添了几件“文物”。
        由此可见,国家的兴亡根本不取决于谁家有没有“公章”和谁家地“公章”多。可以“传国”的。并不是“玺”,而是那为国为民的坦荡胸襟。
        不知李鸿章他们关于这个“国家公章”地事是怎么商量的,照顾传统不要紧,反正别弄个“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出来就行。
        孙纲和爱妻在那里说着闲话,话题也总是和即将要建立的新地中国有关,关于重新立国后立刻就应该着手的事情。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划,而具体实施,还需要和李鸿章他们商议后才能进行。
        远处隐隐约约地传来了鞭炮声,孙纲和马相视一笑,没有再说什么。
        他们俩都知道,那是北京城地老百姓在庆贺对俄和约签订,以及胜利同和平的到来。
        这场抗俄战争的胜利,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现在,造成民族裂痕的满清封建王朝已经寿终正寝了。中华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又可以凝聚在一起了。
        “恐怕我们今年得在京城过年了。”马说道,“立国之初。千头万绪,不是几天就可以搞定地。”
        “没错,派人把老爷子接过来吧。”孙纲说道,以前他们夫妻都和马的“父亲”马老爷子在旅顺过年,今年是肯定得在京城过了。
        从到了北京,李鸿章把孙纲他们一家全都安排在居仁堂,孙纲就已经猜到了,自己一时半会儿的是回不去旅顺了。
        从李鸿章要他帮着拟一个扩建海陆军的计划来看,李鸿章也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也十分清楚的知道,俄国人的威胁仍然存在,中国获得的和平发展时间,恐怕达不到他想要的“二十年和平”,如果不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做好准备,下一次危机到来之时,中国的处境仍然堪忧。
        老头子让自己留下来帮他地意思,可以说已经非常明显了。
        不一会儿,李鸿章派人来找孙纲去“开会”。
        这回,议题居然是关于国家象征地。
        李鸿章这些日子除了忙着和俄国人谈判,就是和张之洞刘坤一等人商量立国之事,孙纲也常常被请去列席会议,夹在一帮老头子中间商讨国事的感觉其实也不错,因为这些老头子们对他地意见,无一例外的都表示出来了极大的关注。
        因为,在他们眼里,毕竟是这个年轻人在战场上取得的胜利,才使得国家转危为安。
        让孙纲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的那个新的国旗的方案,居然被老头子们和各省派来的代表们一致认可了!
        他后来想想,也不觉得奇怪。
        因为,国旗图案所表达的“炎黄子孙”的含义,是很容易引起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共鸣的。
        而老头子们和各省代表公议后制定出来的国徽和国玺的方案,其实也是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发扬。
        他们决定的中国国徵的图案,是紫禁城承天门(**)前的盘龙华表。
        为什么要选择华表为中国的国徵,听完了大家的解释,孙纲才明白了里面的含义是什么。
        华表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标志性建筑物,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经成为了中国的象征之一。
        相传古时华表既有道路标志的作用,又有过路行人留言的作用,行人可以在上面刻写意见,因此它又叫“谤木”或“诽谤木”。“诽谤”一词在古代是“议论是非”的意思,就是后世所说的“提意见”,据说尧舜时期便有华表存在了。华表应该是中国体现“民意”的最早标志了。
        华表上都有蹲兽,头分向宫内外,蹲兽名,性好望,其头向内寓意帝王不可久居宫内沉溺酒色,当常出宫体察民情,所以又名“望君出”;头向外,则寓意帝王在外不可迷恋游山玩水,当速归理政,所以又名“望君归”。
        华表本身代表的含义非常深刻,从某种程度上讲,算是中国最早的“民主”的象征了。
        盘龙华表造型古朴精美,雄伟壮丽,以盘龙华表为国徽,不但显得威严庄重,能够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亲民”和“民主”的含义在里面,向大众表明,新的中国再不是一家一姓一族之天下,而是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组成,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意志。
        在了解了华表的深刻寓意之后,孙纲立刻表示了支持,经过大家讨论之后,以盘龙华表为国徽的“提案”,就这么通过了。
        关于国玺的制定,大家经过讨论,也最终确定了下来。
        而且,这枚新中国的“国玺”的含义,也是相当深刻的。
        不是孙纲意想之中的什么“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和“诞膺天命历祚无疆”,或是什么“奉天承运万寿无疆”,李鸿章等人拟定的国玺印文,是“中华共和,历世荣昌”。
        中华共和,表明了中国的国体和国号,即新成立的中国国号为“中华共和国”。
        历世荣昌,表明了对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族人民的美好祝愿,希望国家永远繁荣昌盛。
        之所以没有用什么“既寿永昌”和“万寿无疆”的字眼,是因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已经表明,没有永远的王朝,江山兴替,代有人出,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朝代也是一样。
        秦始皇用和氏璧弄的那个“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天下共宝”传国玺并没有阻止秦朝历三世而亡,“天子二十四玺”也没有保佑大清朝多活过一天。
        “历世荣昌”印文的另外一个意思,也是想说明,不管国家怎么变,也许“中华共和国”之后还会生成新的国家,都希望中华民族永远的繁荣昌盛。
        不管如何改朝换代,普天下的老百姓只要代代繁荣昌盛,就是对中华民族最美好的祝愿了。
        孙纲明白了国玺印文的真实意思之后,不得不佩服这些老头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之深刻,也为他们悲天悯人的胸怀所感动。
        关于国玺的材质,有人提议采用美玉,有人提议用翡翠,有人说用黄金,因为中国历朝的国玺用的不外乎就是这些贵重材质,但李鸿章提出来的建议,却让大家多少都有些意外。
        李鸿章的建议是,采用金铜合金作为国玺的材质。
        他给出的理由,孙纲听了之后,才明白老头子是受了自己提的那个“炎黄子孙”的概念的影响。
        李鸿章建议,国玺采用“铜金合铸”,用“铜九金一”的比例用精炼赤铜混合黄金铸造国玺,即以赤铜和黄金分别象征“炎黄”之意,“铜九”有禹取九州之铜铸鼎的意思在里面。“金一”则是取“金为铜之精”之意,象征国家权力的来源。
        本站强烈推荐:最好的小说搜索网





    网友上传章节 (三百九十)准备“黑”阿根廷的船
    就要读文学网 更新时间:2010…2…2 5:11:56 本章字数:4891

        以铜为主要材质来铸造“中华共和国”的国玺,不用金玉等贵重材料,其实也是为了向天下百姓显示,新的“中华共和国”一心为民,不崇尚奢侈豪华。(本章由转载發佈)
        不用翡翠玉石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这些材料不仅贵重,而且脆硬易碎,据说秦始皇弄的那个“传国玺”就曾经在王莽篡汉时被摔坏过。而用这种铜金合金的好处是,铸造出来的器物坚实致密,不但外表光亮美观,而且经久耐用,便于国玺在国家事务中的运用。
        对于印钮,李鸿章建议采用新定的“国徽”,即盘龙华表柱为印钮,一来美观庄重,二来便于握持使用。
        李鸿章的提议经过大家讨论后,最终确定了下来。
        而关于国家的另一个象征,“中华共和国”的国歌,大家认为最好是在国事初定之后,向民间征集,仔细选择后再予以确定为好。
        毕竟,中国现在还没有国家元首出国访问的事,还用不上。
        上次孙纲陪着李鸿章出访俄国庆贺沙皇加冕时,因为中国没有国歌,结果俄方在欢迎仪式上没有办法演奏中国的国歌,曾经让李鸿章差一点傻眼。从后世穿越来的孙纲当然知道清朝没有国歌这事,但他在这方面,也就能进个卡拉OK唱个流行歌曲什么的,这个设计国歌毕竟不是他的“专长”,所以才没敢乱出主意,最后还是李鸿章急中生智临时找了首诗配以古乐当成国歌,才算把场面应付了过去。
        这首“代国歌”的歌词是这样的:“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听起来还算大方。
        这首诗后来被称为“李中堂乐”。就算是中国的第一首国歌了。
        李鸿章身上的“中国第一”,其实有不少的说。
        据后世地史书记载,清廷后来为了和国际“接轨”,也钦定了一首国歌“巩金瓯”,歌词晦涩难懂,具体是什么孙纲已经记不住了,他只记得,这首大清帝国的国歌诞生后六天,大清帝国就寿终正寝了,结果“国歌”变成了“葬歌”。
        现在。历史的进程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大清帝国这回连“葬歌”都没有了。
        因为没有外事活动,中国的国歌的问题在目前还不算是最为紧要的。。)所以被推迟“再议”也是正常的。
        当会议结束后,孙纲回到了自己的居处,告诉了马关于新的“中华共和国”地国旗、国徵和国玺都已经确定了的事,她知道了也很高兴。
        毕竟,国家的“新象征”已经出来了,比起清代地仪仗典制,更能引起百姓的认同。也容易为国际社会所接受。
        “小江给你发来了情报,是关于智利和阿根廷的战争的,你上回说的那个从南美弄船回来的事,差不多要成了。”马随后对他说道。“我现在才搞明白,你把潜艇都租给智利人是什么意思。”
        孙纲嘿嘿一笑,赶紧拿过情报看了起来。
        根据北洋军情处收集来的情报,智利海军在同阿根廷海军的交战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阿根廷被迫屈服,在美国的“调停”下,“第二次南太平洋战争”以阿根廷向智利割让火地岛东部而告终。
        为什么会是这么一个结果,是因为阿根廷海军差一点就让智利海军给打没了。
        智利海军得到了中国支援地潜艇之后,并没有主动出击(因为潜艇的远航能力有限)。前往阿根廷海域,而是在自己家门口等着阿根廷海军的袭击舰上钩。
        现在还不知道是不是智利人给阿根廷人设下的圈套,如果是的话,那智利人可就太阴险了。
        首先是阿根廷海军的大型装甲巡洋舰“加里波第”号前往智利海域奔袭智利的商船队,结果在拦截过程中。突然遭到智利潜艇的鱼雷攻击,“加里波第”号中雷后在智利海岸搁浅,结果被智利海军俘虏。
        几天后,阿根廷的另一艘主力巡洋舰“圣马丁”号在袭击智利海港时又遭到潜艇的水下鱼雷攻击,舰体受损严重,“圣马丁”号在开炮打沉了这艘智利潜艇之后,跑到附近地海滩搁浅,随后被赶来的智利海军巡洋舰“辛普森”号俘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