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419章

逆流伐清-第419章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下精兵良将,尽在九边。在没有现代通讯、交通工具的时代,如果放手赋予戍边重兵集团主将足够的自主权,他们向安禄山看齐的风险很可能上升到令人无法承受的地步;如果仿效宋朝奉行“守内虚外”的政策,束缚戍边重兵集团主将的手脚,军队的作战能力又将遭到严重削弱。
    况且,北京的地缘位置属交通要冲。占住北京,就挟制了西北到东北、北方到南方的四条关口(这是四条生命线),北京城外有太行山、军都山、燕山,地势高峻,“以燕京而视中原,居高负险,有建瓴之势”,“形胜甲天下,层山带河,有金汤之固,诚万古帝王之都”。
    有利则有弊,定都北京第一是首都位于边境,对于国防要求太大,使得边境部队没有多少战略纵深,回旋余地很小,于国防有弊;其次是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是江南一带。供应首都的物资开销,之前完全是靠大运河运输从南方供应。这无疑加大了人力物力的耗费,且有可能拖慢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不利。
    既然是有利有弊,便要反复权衡,而朱永兴最后决定依旧把北京作为首都。最重要的一点其实还在“天子守国门”上。在来自北方的侵略威胁消失前,国都设在北京,是一种倔强的面对挑战的态度,也能显示中兴后的大明王朝朝气蓬勃、勇于直面挑战、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而且,北京一连数百年都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人们自然有一种向往的向心力,会增加全国团结和统一的力量。
    尽管有困难,但不是不能克服的。漕运可以转为海运,官家承运可以转成商家承办。在目前的航海条件下,是完全可行的。北方气候和环境虽然恶劣,但小冰河期最寒冷的时期已经过去,自然条件正日渐转好。
    南京固然也是首都的选择,但它充当国都的时代,几乎全是分裂时代。而且很多建都于此的王朝,都在短短的期间内,发生变化。包括令后人惋惜的悲剧。朱永兴虽然不是很迷信,可也担心在这金粉享乐之地的时间太长。出现文恬武嬉的局面。
    再从向外扩张垦殖考虑,向南向北是两个方向,南弱北强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并增强北方的军事力量,并将热力辐射到遥远的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定都北京也是相当必要的。
    而从决定北伐成功后迁都开始。一系列的举措便开始落实实施。而在这项重大的政治举措影响下,政府亦随之推出了相应的经济活动。比如拍卖北方新光复地区的逆产、敌产,目前主要是一些大中城市的商铺。更新的信息不断由北方官员传至户部,经过整理后印刷成册,或是张贴于外。广而告之。
    无疑,定都北京将是这种拍卖活动的催化剂,而北京及周边城镇的商铺则是最受关注的。天子脚下,经济发展和繁荣是可以预期的。
    “天津,嗯,既是港口,又是商贸集散之地,比之京城亦不遑多让。”张川天拿着一份刚刚抄录回来的名录在仔细分析。
    因为刚刚光复,名录很粗疏,多是一些早已有汉奸定论的附清、助清皇商的家族产业,其余的还要进一步整理甄选。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张施华有些鄙视地一笑,说道:“可错看了形势,也是家败人亡的下场啊!想当年,他们何等风光,皇商啊,戴着官帽的商人呢!”
    “不是看错了形势,而是违背了商道。”张川天轻轻摇头,用笔将几个中意的商铺圈起来作为备选,语重心长地说道:“圣上说过:商业无国界,商人有国籍。既是大明子民,却资敌助虏,与汉奸何异?今若不以重罪治之,此等败类还会出现,于国于民有大害也!”
    “爷爷,其实也算是错看形势啊!”张施华不服气地说道:“您看那商团,于万岁潜龙时全力襄助,如今可都是发达了。就说这拍卖商铺吧,同样的价钱,他们可是有优先权,还不是万岁在感谢他们?”
    张川天微微一笑,赞赏地看着孙女,说道:“那是人家应得的,当初襄助也是冒了风险,要有胆量和眼光,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便象宫中的贵妃娘娘,与万岁那是患难夫妻,万岁又是个念旧重情之人,如不犯错,这恩宠怕是不会衰的。”
    张施华沉默了片刻,黯然地叹了口气。如果说之前因为爷爷的攀龙附凤还有些让她不是很情愿,现在由于对朱永兴增加了了解,她的心态却起了很大的变化。内宫空虚,只有三位贵妃,而且都几乎没有了成为皇后的资格。位列中宫,成为帝国最尊贵的女人,对那个时代的女人确实有极强的吸引力。
    张川天也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万岁英明睿智,心思缜密。正因如此,他才迟迟不充实后宫,害怕有人不淑,引起后宫争斗,以致旧人受屈。所以呢,精明于外的,工于心计的,行事干练的,心狭肚窄的,颐指气使的等等,皆不在万岁挑选之内。”
    张施华眨了眨眼睛,揶揄道:“那岂不是要找个傻子?”
    张川天瞪了孙女一眼,说道:“你这丫头,口无遮拦。好好想一想,你犯了哪条忌讳,想不通啊,永远也进不了皇宫。”
    张施华皱着秀眉,冥思苦想了一会儿,试探着说道:“万岁是不是怀疑我工于心计,通过结好小公主来接近他?”
    张川天点了点头,说道:“怕是如此啊!”
    张施华无奈地翻了翻眼睛,叹息道:“这也没办法啊,不通过小公主,哪能进皇宫,哪能让万岁看到我啊?”
    张川天沉思了一会儿,缓缓说道:“有些操之过急了。缓一缓,缓一缓,兴许能有所转机。”
    (未完待续。。)
    
   

第一百章 文化酱缸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善良的民族之一,虽然在历史上不断出现战争,不断出现杀戮,但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是如此,不同的是这都不是中华人主动的追求。‘‘‘‘只有在受到外来异民族过度的侵略,或受到贪暴官员过度的迫害时,才会发出壮烈的反击。中华民族真正的英雄气概和高贵的精神价值,在反击中全部显露,也在这种反击中,滚雪球般地不断壮大。
    纵观历史,中国象一个巨大的立方体,在排水倒海的浪潮中,它会倾倒。但在浪潮退去后,昂然的仍矗立在那里,以另一面正视世界,永不消失,永不沉没。
    国战的结局似乎已经没有悬念,连性质都正在变成中央政权对割据势力的讨伐和征剿,名为中兴、实同再造的新王朝重新屹立,但这是否意味着战乱时代结束后那么蓬勃振作的立即复兴呢?
    在某些的史学家看来,自明朝起,中国便进入了大黑暗时代。而在朱永兴看来,明朝固然采取了一系列的窒息民族灵性、伤害人性尊严的措施,比如朱八八的文字狱,八股取士使知识分子的头脑一天比一天僵化,但与历史上的满清相比,显然是小巫见大巫了。
    一个新王朝的建立,如果象满清那样,因为固有文化太低,以致除了全盘接受明王朝的政治形态和儒家理学思想外,别无选择。而接受的结果,便使其无力拨开黑暗时代残留下来沉重的压力。
    想要精神饱满地一跃而起,使饱受摧残的中华民族返老还童,英姿焕发,创造出中国第四个黄金时代,在全世界万邦之中。充当忠实、强大、光荣的角色,并成为最重要的主角之一,朱永兴便要与已不能适应时代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作斗争,而悠久的封建历史的积淀在此时恰恰成了他的巨大阻力。
    “不考八股,朕已下了旨意,绝无更改。”朱永兴有些烦躁。看着总理处整理出来的各地官员的奏章大皱眉头,连看都懒得看。
    查如龙暗地叫苦,科举对读书人的重要性,以及读书人的心态,他是至为了然的。所以,他才想劝朱永兴稍微变更一下,不要过于急进。
    在封建社会,科举是知识分子唯一的出路,汉、唐王朝时还有学校一途。明王朝则学校不过是培养参加考试的人才。汉、唐王朝还有立功边疆一途,明王朝则没有任何其他机会。朱元璋更规定考试范围,以《五经》、《四书》为限。《五经》、《四书》,又以理学道学领袖人物朱熹的注解为标准课本,还颁布一种试卷格式,便是八股。
    而令朱永兴最为厌恶的并不是八股这种文章的体裁,而是八股的主要的特征,精神方面和内容方面。依照规定。作八股文,不能发挥自己的意见。也不是自己在说话(八股文中没有“我”字),而是儒家圣人系统在说话,看起来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实际上却什么都没有触及。
    这种文体,跟代数学上的方程式一样。用不着思考——事实上是严厉的禁止思考,只要能把圣人系统的言语恰当地代入八股的方程式中,便是一篇最好的文章。至于怎么才能恰当地代入,那就是几百年间,中国知识分子所追求的最大奥秘。和最大的学问。
    于是,知识分子所从事的主要研究工作,便是从《五经》、《四书》中选出全部可作为考试的题目,请老于此道的八股专家,撰写数百篇八股文,日夜背诵。考试时,把适当的一篇,照抄一遍。就像赌博时押赌注一样,押中时就成为进士,被任命为官员;押不中时,则落第而归,下次考试再来。
    所以,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通常是不接触除《四书》、《五经》以外其他任何书籍的,如果有人竟然对文学艺术,或科学工程有兴趣,那更骇人听闻,会被他的亲友所不齿。知识分子被八股文硬拖到酱缸之中,没有自己的思想,更没有自己的感情。不知道人类还有别的知识和别的情操,只知道如何作八股文,和如何做官。于是,一种只有中国才有的“官场”社会形成了。
    欧洲历史正开快车,十四世纪已进入文艺复兴时代,挣脱了黑暗时代的枷锁,呈现一片耀眼的光明。而中国人却还陷在文化糟粕所淤塞的酱缸中,这让朱永兴难以忍受。
    要想使国家、民族精神饱满地一跃而起,便首先要在思想上获得解放和创新,而不是继续封建社会的衰迈,闭上眼睛看不到外面世界的日新月异,看不到近现代文明的兴起,去营造一个所谓的什么什么“盛世”。
    “万岁,可否以时务策论为主考较能力和见识,以八股为次考较文笔,这样的话,物议或可平息。”查如龙想了想,谨慎地建议道。
    “时务策论同样可考较文笔。”朱永兴断然摇头,停顿了一下,缓和了语气,说道:“不必管那些物议,即便是有考生罢考,朕也不改主意。今时不比往日,民心求治,几个死捧八股的读书人,还翻不了天。”
    “万岁英明神武,再造中华,几个迂腐文人自是不足论。”查如龙苦笑了一下,说道:“微臣只是担心万岁的名声受损,毕竟八股是高皇帝所定,又是延续数百年的取士之准,骤然废除”
    “高皇帝驱蒙元,功莫大焉!”朱永兴停顿了一下,话风一转,沉声说道:“高皇帝是英雄,然是完人否?所制便不可更改否?别的先不说,只文字狱和八股取士,朕便深恶之,非改不可。”
    文字狱是围堵,八股文是钓钩。这并不是满清的独创,而是继承,并将之发扬光大,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中国文化逐渐淤塞成为一个酱缸的工具有二:一是文字狱,一是八股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