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408章

逆流伐清-第408章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投降的炮手——”郑缵绪沉吟了一下,说道:“带上几个看着老实本分的就行,多了恐怕在船上捣乱。”
    “有道理。”杨彥迪点了点头,又向着郑缵绪拱了拱手,说道:“郑侯爷把这场大功让予我,在这里某先谢过了。”
    “客气了不是。”郑缵绪笑着回礼,说道:“我率船队溯河趋京师,这光复北京的功劳也不小啊!再说,没准那鞑子皇帝没跑了,在皇宫里等着授首呢!”
    “哈哈哈哈,那就预祝郑侯得此大功了。”杨彥迪笑得畅快。
    “多谢侯爷美意。”郑缵绪笑着点头。
    
    地面在颤动,无数人马沿着官道、田间小路向前急行。人的头上冒出白雾,骡马哼哧哼哧地喘着粗气,脚步杂沓,车轮滚滚,萧瑟的景象也压不住这热烈的洪流。
    突破清军河间防线后,灭朔军打扫战场,征朔军向西走高阳、保定府,然后北上走徐水、定兴、涿州这样的路线奔京师;荡朔军则走任丘、霸州、固安路线趋北京。
    四百多里的路程,而且是连续行军,对以步兵为主的明军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考验。骡马不够,便用人力推车装载辎重,重炮已经全部留下,只有机动性强的佛朗机、天威炮、轰天炮,以及火箭部队能够随军前进。
    但胜利的情绪鼓舞着官兵们,振奋的心情使他们爆发出超出平常的意志和体力。而清军防线被如此迅速地突破,溃败得如此仓惶,也给明军带来了一些方便。加上清廷的迁延犹豫,沿途的很多百姓虽受到败兵的劫掠荼毒,但破坏得还不算严重,远未达到有计划的坚壁清野来得彻底。
    而对于这种长途连续行军,明军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经验,讲武堂出过专门的讲座和论述,行军条例也印刷出来,下发各军,并作为“函授考核”的内容。其实,明军中到处都是条例,更早之前,新条例几乎层出不穷,行军条例、工兵条例、后勤条例、训练条例、军法条例、炮兵条例、骑兵条例、火枪兵条例等等。现在的明军官兵就是生活在这形形色色的条例之中,使得军队专业化的性质更加明显,能够象机器一样运转。
    在长途行军中,前锋部队和宪兵部队是最辛苦的。他们每过一个村镇,或每隔一段距离,都会留下少量的人手,组织起百姓,或者是自己动手,搭起席棚,支起大锅,烧上热水,以备后面部队使用。
    在这寒冷冬季,热水则变成了热汤,加了辣椒、大米、鱼肉干、食盐的稀粥,一碗下去,身上便暖哄哄的。而每一支部队经过,也都会留下不少物资,使这供应处不致难为无米之炊。
    沿途的百姓纷纷前来帮忙,或是拿出自家的铁锅,或是砍柴挑水,或进帮助推车前进。当然,明军也是贯彻着以往的做法,支持拥护的便有好处,小到可以裹腹的粥,大到可得田地的“义民证”,一副王师的作派。
    这样一来,明军的行进速度终于可以保持在每天五十里的水平,除去清军抵抗微弱的因素外,细致的条例,丰富的经验,以及沿途百姓的支持拥护,无疑也是相当重要的原因。
    (未完待续。。)
    
   

第八十二章 调整布署
    三百年前,一支汉人军队踏过这条路,北上京师,终结了异族对中原的第一次统治;现在,一支更强大的汉家军队再次重走征程,昂然向着京师前进,去终结另一个异族给中华带来的黑暗和愚昧。%
    前进,前进!车轮滚滚,战马嘶鸣,前看不见头,后看不见尾,满眼都是红色的军装,象从地球深处喷发出来的熔岩流;在暗黑的天空下,火把高举,又形成了一条奔腾跳跃的火龙。风声虽大,压不住前进的步伐;天气虽冷,也锁不住这热烈的景象。
    屠杀、抢掠,无耻背叛、杀身成仁,流血、牺牲或卑鄙,或悲惨,或高尚,或令人伤感,或令人崇敬,经历了种种现象之后,中华,一个不一样的中华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并将辐射出更加炫目的光芒。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能让他人为了自己的事业而牺牲的,不是圣人就是疯子。朱永兴自认不是圣人,当然也不是疯子。而那些流血牺牲的有名的,或无名的人们,他们并不是为了朱永兴一个人的事业。
    一个自由的,平等的,开放的,稳定的国家,将不是朱永兴一个人的,而是属于大伙的,属于所有国民的。
    是的,不论富贵和贫贱,不论男女老幼,不论出身和民族,只要你有国籍,根据国家的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便能拥有这个称谓——“国民”。
    而进步不仅仅是称谓从“百姓”改成“国民”,更有实质性的政策在推出实施,给予了“国民”越来越多的尊重和实惠。从赐封民爵开始,一些有了头衔的平民或商人便可遇官不拜,可与县官分庭抗礼;再到军爵的试推行,对功勋退役军人给予社会尊重。从特殊向一般。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朱永兴一步一步走得踏实。
    没有哪个朝代象现在这样关心“国民”疾苦,能够全力以赴地赈济,甚至以皇家名义筹资募款。不惜以亿兆之君屈尊纡贵,只为多集些钱粮,多救活一些曾被视“草芥”的底层百姓。这样坦言朝廷目前的困难。陈述北地同胞的困苦,号召群策群力,请求八方援手,倒比那些形式上的“帝哀痛,减膳停乐”更有作用。
    暹罗、占城、安南、琉球、倭国、朝鲜,从这些国家买来或借贷的粮食源源不断运往山东;“少吃一顿饭,救活一个同胞”的口号在大江以南的明统区广为宣传,半升、一斗涓滴汇成大河,不断流向北地。使嗷嗷待哺的北地饥民得以活命。
    国战的胜利已经没有疑问,物资粮草的困难也只是暂时的。举国动员,群策群力,共渡难关。出钱、出物、出力,浪涌潮动,就没有克服不了的艰难困苦。
    
    河间大胜,明军正向京师进发的好消息传来,不仅是百姓们欢欣鼓舞。认为战争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太平的生活已经来临;朝廷官员亦多喜极涕下。为大明中兴、神州光复而流泪。
    朱永兴激动振奋之余,再次提出移驾北上,坐镇京师。但朝堂上却被多数官员反对,他们引经据典、结合实际情况,终于让朱永兴收回了旨意。
    移驾北上是表明一种姿态,并且有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而不是躲在后方享福的意思。朱永兴这样的地位,当然是不会争夺什么功劳的,但群臣们反对的意见也很有道理。
    首先是北京还未光复,虽然情况非常乐观,但也不排除有其他的变数。急于移驾有些草率。如果出现什么意外的话,再半路折回,岂不是留下笑柄?
    其次是春闱在即,作为新皇登基后的头等大事,同时,朝廷开科取士也是天下读书人的绝顶大事。既然已经昭告天下将在南京举行,朱永兴移驾北京,显然是不合适的。而就现在朝廷官员的组成来看,南人占了大多数,他们自然不希望因为移驾而改变地点。
    还有一些别的意见,比如北地凋弊,移驾之后人员众多,无疑会增大物资的运输压力;北地尚未安定,皇上的安危自然也不可轻忽等等。
    朱永兴暂时不能前往京师,但朝廷必须派出官员到北京打前站,工作很繁杂,比如划分各部的衙门,将皇宫和官员们的宅邸收拾分配好,建起以北京为中心的畅通的驿传系统等等。在明年春闱大比之后,北京便将取代南京成为新的政治中心,配套设施和工作必须在这之前完成。
    别的部门和工作,朱永兴可以放手由下面去做,只有兵部,或者说是军事方面,他一直参与其中,牢牢掌握着军队的调动和分派。在新的形势下,一系列的调整和安排便随之而来。
    设立北京军区,军区总司令为魏王马宝,下辖荡朔、征朔、灭朔、破朔四军,还有天津水师,总计十五万人,主管京师、直隶、山西等地,并为东北军区提供战略支援。
    设立东北军区,军区总司令为黔阳王皮熊,下辖剿朔、除朔(于七所部的山东兵团)两军,并骑兵师(由庆阳王刘震率领)和东北水师,共十万余人,主管东北地区。
    设立济南军区,军区总司令为郑王刘体纯,下辖殄朔、伐朔两军,主管山东、河南地区,为北京军区提供战略掩护,并作为北京军区和西安军区的战略预备队使用。
    暂设西安军区,军区总司令晋王李定国,下辖镇朔、讨朔两军,并骑兵师(由昌国公高文贵率领),共十万余人,主管甘、陕等西北地区。
    暂设西南军区,军区总司令为赵王白文选,下辖靖朔军及各土司土兵,主管云贵川军事。
    从这些调整和布署可以看出,明军的重心还是在北面,主要在西北和东北两个方向,西南也有顾及,但却兵力不多。而东南地区则兵力更少,几乎全靠地方警备部队。当然,东南地区是最不可能遭到军事威胁的。(未完待续。。)
    
   

第八十三章 北望
    东北有退缩回去的满清,西北和北方有喜好劫掠的蒙古诸部,再往北,还有北极熊在张牙舞爪。
    从历史上来看,中华的威胁多来自北方,这是个很奇怪的事情。而朱永兴在看到了威胁的同时,也看到了别人所看不到的另一面。财富,没错!西伯利亚,中亚,地下都埋藏着能惠及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而北极熊,现在还不够强大,也许以后也不会比中国强大,更可能真的“熊”了。
    只是北方牵制了太多的军队,使得朱永兴向南拓殖的步伐大大减慢,并影响了他以侵略扩张取得重建中华所需资源的计划。其实不用等到完全消灭满清,不用彻底压制住蒙古诸部,只要能够稳定住战略优势,只要能抽出一个军四万余人,朱永兴便能够打出向南的扩张之拳。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正如同很多名言一样,毛病便出在言简意赅上。而朱永兴向来反对把本来应该很复杂的事情用精炼语言进行阐述,因为在这种精炼简化的过程中,很可能造成不全面的理论,当岁月流逝,这样言简意赅的名言被广泛认同后,就很容易因为它的残缺而造成思想上的错误,进而形成行为上的偏差。
    就说“国虽大,好战必亡”这句话吧,看似很正确,很有道理,但却没有把战争的好处说出来,更没有把“好战”和“善战”进行细致的区分。所谓,好战必亡,善战则兴,这是朱永兴要狗尾续貂的,也更符合丛林法则。
    自然界中的资源有限,只有强者才能获得最多。丛林法是人类社会也要遵守的生存法则。大到国家间、政权间的竞争。小到企业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都要遵循丛林法则,至于竞争结果,那就看各自的实力、智慧、手段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了。
    所以说,战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战而必胜。战而必得,这便要归到“善战”的范畴了。对于朱永兴来说,有太多后世的例子可以学习借鉴,他自信可以做得更好。
    移驾再次被推迟,最高兴的莫过于朱永兴的亲眷了。梦珠、龙儿、琬儿,再加上两个小丫头,都没有经历过北方的寒冬,如果是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逐渐过渡,或许会更好一些。同时。朱永兴也觉得挺好,两个肚子正大起来的孕妇,能陪伴在丈夫身边,在心情上也会快乐欢畅的。
    “这可能是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