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227章

逆流伐清-第227章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会一役,世子指挥得当,杀伐果决,功不可没。”吴三省委婉地提醒道:“但具体细节,还是不要宣之于众为好。此事,我会晓谕众将,让他们管好嘴巴。嗯,殿下宅心仁厚,既要东征救民,又不肯亏待功臣,实是有两难之处。”
    “末将自是晓得,不会令殿下为难。”李嗣兴早有些觉悟,听吴三省出于好意再度提醒,忙感激地拱了拱手。
    吴三省呵呵一笑,拍了拍李嗣兴的肩膀,“此番攻打广州,你还要主攻一面,若是能‘蹶名王,建奇功’,之前种种又算得了什么?”
    “诚如大人所言,末将必会为此努力。”李嗣兴又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意。
    李嗣业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以父亲为偶像,但却不甘心在父亲的托庇下成长。他要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他要建立自己的功业,而不是凭着父亲的余荫承袭爵位,却无所作为。
    说起来,他的身份也有些尴尬。世子,一提到这个称呼,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他的父亲——王爷。也因为如此,有功封赏的时候,加官晋爵是不用想了,只能顶着世子的头衔混到父亲退休。也因为如此,李嗣兴内心的骄傲便驱使他要建立足以配得上将来要承袭爵位的功业和荣誉。也因为如此,他才不惧什么责罚,世子嘛,还能降到哪去?
    
    朱永兴要亲临广东的想法并不是一下子冒出来的,也不是看胜局有望,才来给自己再镀层光环的。
    从地理位置上看,昆明偏处西南内陆,并不太适合居中指挥。随着对沿海地区的夺取,走水路,无论是运输,还是通讯,都体现出了对陆地的优势。当然,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由目前的道路状况所决定,而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要耗费大量钱财,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取得效果的。
    更重要的一点便是对水师的指挥,现在要由昆明至下龙,耗费的时间使朱永兴根本不敢临机决断。战争形势瞬息万变,等他的命令或计划传到水师,实际上的情况可能已经不适合执行。
    击败清军广东水师后,南海舰队虽然暂时唱起了配角,但很快便会挑起大梁,成为明清战争的主角。身在广州,朱永兴便可以就近指挥,实施以海制陆的战略计划。
    总的来看,明军采取的战略是个个击破,吴三桂、孙延龄、马雄,然后是尚可喜,以后是耿精忠。这几个汉奸所率的兵马便基本上是长江以南清军的主力,干掉了他们,江南形势便会向明军倾斜。
    但这场国战自然不能光注意局部,朱永兴一直对北方清军的调动保持高度警惕。而随着广东战局的有利发展,北方清军来援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大,到了必须考虑,必须拿出应对办法的时候了。
    要牵制清廷的援军进入江南,或者使其不能派出太多的部队,能完成这个任务的非水师莫属。

第一百五十四章 赴广东
    沿海登陆,两栖攻击;驶入长江,或威胁漕运,或与十三家会合,攻掠湖广。如果海军陆战队够强,甚至可以在北方搞出更大的动静。比如已经秘密联络了很长时间的山东于七,能够大力支援的话,起义的烽火又将给清廷沉重一击。
    水师,海军陆战队,在北牵南打的策略下,越来越显得重要。当然,如果郑家能够抛却私心,出兵助战的话,战争的形势将更加乐观。起码,福建的耿精忠是无法抵挡明军与郑家的两面夹攻的。
    阳光有些刺眼,打断了朱永兴的思绪,他随手掏出一副墨镜,戴了上去。海风吹拂,海鸟在空中飞翔,蓝天白云,波涛起伏,如果没有这么多的思索,在甲板上撑起大伞一躺,倒是惬意舒适的很。
    可惜——朱永兴微微苦笑了一下,在甲板上瞭望了一会儿风景,便起身走进船舱。坐到桌案后,朱永兴摘下墨镜,拿出一份份文件审阅起来。
    政府已经走上了正轨,这使朱永兴变得轻松,只是听听汇报,重要的事情把把关,已经变成了确确实实的领导,而且是大领导。
    东征的胜利是物资保障的胜利,为了支撑东征的战事,其他部队已经基本停发了火枪、子弹、火炮、弹药。火器虽然犀利,但消耗也是相当惊人,依靠目前的军工工业,也只能勉强保证一个大战役持续的供应。也就是说,明军还不具备四面出击的物资基础,这跟军队的数量无关。
    光复广东,在人力、物力、财税上能够得到很大的扩充,但具体要多长时间恢复,实力有多大程度的增强,朱永兴只能根据以往的数据进行粗略的估计。不管怎么样,胜利就是胜利,两广大半到手。则意味着明清双方的实力差距又有了进一步的缩短。
    这帮家伙,打起仗来就不知道给我省着点用。朱永兴看着前线的数据报表,不禁咧嘴叹气。现在已经是新会战役结束的第六天了,还有一座坚城要攻克,不知道又要消耗多少弹药。
    这就是热兵器战争的特点,要是换上大刀长矛,粮草当然还是重中之重。而其他的物资则会大大减少了。后勤的压力,还包括了运输的繁重。东征可以大半依靠海路,要是在内地作战,恐怕便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按照后世军队的划分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冷兵器、冷热兵器混合、热兵器、骡马化、半骡马半摩托化、摩托化目前明军的性质应该处于冷热兵器混合到热兵器军队之间的阶段,要向骡马化过渡。谈何容易?
    说到骡马化,可不是多给军队里添些骡马便完成的。要知道,解放军从“徒步化”到全部实现“骡马化”,经历了将近三十年的历程。所以,朱永兴给明军定下的目标是半骡马化的半骡马化,也就是尽量使重武器和物资依靠畜力运输,士兵依然是徒步。应该配属的骑兵部队也削减到最低,只能起到斥候和传令的作用。
    便是这种最简陋的“骡马化”,明军也不能马上实现,财力是一方面,如何凑齐足够的骡马,又是一个不小的困难。把民间的骡马都集中起来,耕作效率必然下降,又会使粮食产量无法保证民用和军需。所以。只剩下了外购一途,再加上以茶马市交易而来的藏蒙马匹。
    归根到底,又回到了财政和金钱上。只要有钱,没有的可以买,有的可以扩大生产规模。
    购买马匹,建造船坞,四川移民。增建工厂,扩充军队到处都伸手要钱。即便是海贸正在蒸蒸日上,即便是国债、粮债发行,即便是朱永兴使尽浑身解数。这日子也过得紧紧巴巴。
    思虑良久,朱永兴提笔批复了四川移民、扩充军队的全额拔款。又想又算,他在增建雅州兵工厂的数额上作了修改。一口吃不成胖子,能制造弹药便可以了,造枪造炮还是以后再说吧!
    舱门轻轻敲响,朱永兴应了一声,“海龙号”舰长段智英走了进来,施礼已毕,询问朱永兴是否要靠岸休息,很快便要到广州湾(今湛江)了。载着朱永兴这个身份尊贵的亲王,船队行得不快,且靠近海岸线,尽量保证安全第一。
    朱永兴沉吟了一下,命令船队继续行驶,自己还没那么娇贵,既然不晕船,那就抓紧时间,尽快到达广州吧!
    段智英传下命令,又被朱永兴叫到舱内,回答他的询问。
    “这次海战,英国人和法国人都出动了军舰助战,在战术打法上,南海舰队,或者是你个人,有什么看法?”朱永兴和段智英算是旧识,这么长时间再见,见到段智英已经变得成熟稳重,心中也觉欣慰,甚至想到了那个长得很漂亮的白族女孩——段琬儿。
    段智英恭谨地坐在凳子上,原来的毛头小子已经懂得了人情世故,斟酌了下措辞,他缓缓说道:“据卑职看,英国人作战比法国人积极,操船技巧和射击技术也比法国人好。正因为如此,两者装备的火炮有所不同,战术也有差异。”
    在海上,法国人当然干不过英国人,朱永兴点了点头,对这个判断很是赞同,便又笑着说道:“不用拘谨,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详细些。”
    段智英想了想,开口说道:“英国人的军舰装备长炮较多,在射程上占优势,依靠着操船技巧和射击技术,他们似乎更喜欢远距离打击敌人。也就是与敌船始终保持距离,他们能打到敌人,而敌人却往往伤不到他们。就比如法国人军舰上装备最多的加农炮,威力超过长炮,但却要更接近一些,才能发挥作用。”
    射程远,威力小;射程近,威力大。火炮的性质决定了海战的战术打法,孰优孰劣还真是不好说。而且,英国人的战术对操船技巧和射击技术要求很高,也是非常耗费弹药。按照当时的火炮工艺,船又处于移动之中。想要远距离命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停顿了一下,段智英见朱永兴若有所思,便继续说道:“西夷舰船巨大,火炮众多,但也有克制之法。就象延平郡王那样,以多打少,围而攻之。不是把荷兰海军打败了吗?”
    朱永兴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不是荷兰海军,而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而且只是三四艘舰船。荷兰海军呢,舰船数量尚不清楚,但拥有的火炮数量估计超过万门。”
    段智英张大了嘴巴。不可置信地重复道:“万门?这,这得多少船哪?”
    朱永兴苦笑了一下,并没有直接回答。千吨舰,超过百门火炮的军舰,万门还是很保守的数定,可见西夷海军的庞大。就在七八年前的第一次英荷战争中,双方的每次海战差不多都要投入2…3万名水兵。6000…8000门大炮。仅在1652年5月至1653年8月的15个月之内,双方舰队作战次数已经不亚于当时世界各海洋历次战役的总和。
    差距是确实存在的,但目前还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只要让段智英等海军将领明白海军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不要盲目乐观,更不要因一战胜利而骄傲自满,便可以了。
    “西夷纵有强大海军,想远道而来亚洲。还是力有未逮。”朱永兴缓缓说道:“目前还是要专注于国内战争,舰船的制造要快,暂时也要以满足国内战争的需求为主。若说最大的,百吨战舰便已经够了;若要满足江河作战,五十吨以下或者再小一些,也足以打败清军。关键还是要多造,快造。”
    江河作战?段智英把对西夷海军的惊愕收回来。琢磨着朱永兴的话,试探着问道:“殿下,您是要建立长江水师?”
    朱永兴微笑点头,赞赏段智英反应得快。“长江水师,再加上十三家,应该能牵制大量清军无法南下参战吧?海军再到北方沿海趁虚而动,我军在南方的行动便会更加顺畅。”
    看来水师大幅度扩充就在眼前了。段智英思绪开始翻飞,如果调自己到长江水师,怎么办呢?
    段智英走了,朱永兴又考虑了一会儿,终于狠狠心,在建船坞的拔款上作了修改批示。
    风帆时代的海军战舰要想经久耐用,最关键的就是采用充分干燥的木材,木材中的水分不能超过20%,这往往需要把木材妥善存储好几年的时间来干燥。这样造好一艘船至少要三年的时间,最理想的是六年。
    可是在战时这样紧急的情况下,也只能使用干燥不足的木料和质量较差的木料造船,这样很快就可以造好一艘船。但是一旦船体结构封闭,干燥不足的木材会逐渐腐蚀,船体又长时间受到海水侵蚀,经常受到风暴的洗礼,结构框架便很容易松动。所以,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