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细胞渗透 >

第137章

细胞渗透-第137章

小说: 细胞渗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么干脆在一个细胞内实现这种模式,只要给细胞输入电能,或者输入光能,甚至输入声能、电磁能,都可以维持细胞的基本运转。

这是一个大的研发方向,另外还有一个大的研发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彻底将模块组织,甚至其内的细胞,转化为物理能受体。因为现有细胞都是基于化学反应的,那么如果有一种细胞它的运转不是基于化学反应,而是基于物理能呢?不是可以很好解决物质新陈代谢的问题吗?

化学能意味着在吸收和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产生分子级的物质变化。由水和二氧化碳变成有机碳链,或者由碳链变成水和二氧化碳。

而物理能受体意味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过程中,不存在分子级物质变化,只存在简单的电子转移过程。就像电线被通电,点灯发光,电动机运转,手机打电话一样。

不过如果想要实现这点,存在一个巨大的疑问,就是如果真实现这一点,那么生物组织是不是会向硅基生命,或者别的什么基生命靠拢?

是否此时的生命体已经不再是我们现在熟知的这些生命体,而更像是电子生命,或者计算机智能体?

无论未来不确定的疑问有多少,但是至少这是目前科学院能够看到的,最现实最有价值的进化方向。

如果能够实现这点,那么就意味着,生物模块可以完美适应太空生活。只要有能量补充的地方,无论是光、电、核还是别的什么能量,生物模块就可以一直生存下去,完全不用担心物质的问题。

如果用这种生物模块组装出新的宇航器,那么这种宇航器的自持力将是相当强大的。到那时候所有宇航活动,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人类自身的寿命问题了。

这时完全可以说生物文明最适宜的地方就是太空,因为生物文明可以完美的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只要不停有能量输入,生物文明完全可以将生命交换一直维持下去,而这恰恰是太空远航必备的条件。

12…1318:07:17242。第242章天梯

12…1318:07:17242。第242章天梯

岩崎琢带来的技术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休眠维生系统,一个是常温核聚变技术。实际上有了这两样东西,人类已经具备踏出太阳系的能力。

只不过如果想要实现这点,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很可能得不偿失。

比如按照现有条件制造一艘远航飞船,将载人休眠舱送到太阳系外是非常有可能的。只是船上的乘客可能需要在休眠状态度过几百年时间,等他们醒来,只能孤寂的看一眼太阳系外的星空,然后就慢慢等死。

他们所乘坐的飞船只有单程燃料,他们完全没有机会再次返回太阳系,甚至死的时候,连尸体都得一直在宇宙虚空里无尽漂流下去。

基于智慧生命不会做无意义事情的一个基本判断,科学院推测,在岩崎琢所乘坐的宇宙飞船上,应该还有更先进的能量技术和航行技术。

否则除非她是出生在木星或者土星的某个卫星上,或者干脆她就是火星人,不然她不可能活着到达太阳系。

只有找到她乘坐的那搜宇宙飞船的残骸,人类才可能获得真正迈出太阳系的能力。

不过这事太渺茫,完全看冥冥之中的命运安排。

吴辉曾经采集过岩崎琢的组织细胞,进行了各种方式的研究。他发现,岩崎琢的细胞同样是碳基的,只不过她的遗传信息不是由DNA传递的,而是由一种类似于RNA的线粒体来传递。这种线粒体处在松散状态,分别携带部分遗传信息,往往一颗细胞里存在几百上千粒类似的线粒体,这些线粒体组合起来的话,会组成好几份完全一样的遗传信息。

正因为这种遗传信息的高冗余,所以岩崎琢的遗传稳定性要强过人类很多,因为所有错漏的遗传信息都会被高冗余的备份信息替换掉。

相对来说,她们进行生物进化的难度会高很多,相信她们这个种族从动物状态进化到智慧生命,一定会比人类多花许多倍时间。

??????

在太空发展上,目前日本独领风骚,它凭借自己的先发优势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空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卫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空间站,拥有最多的太空人。并且日本现在已经雄心勃勃的准备进行载人登月计划。

而紧随其后的是逍遥岛,逍遥岛既日本之后,建成了自己的宇宙空间站,这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归私人所有的空间站。

而中国姗姗来迟的组装好自己的生物运载火箭,准备奋起直追,在太空上再次获得强大的优势地位。

至于传统的太空强国,美国和俄罗斯已经呈现出明显的衰落势头。无论他们投入多少,也很难竞争得过采用生物文明体系的中日两国。

现在各国对生物文明的生产力优势、成本优势认识透彻,都明白,这是以后人类主要的发展方向,纷纷投入巨资建设自己的生物文明体系。

在海量资金投入下,各国先后搞定自己钛合金生物模块。毕竟说白了,这些国家都是沿着吴辉已经走过的道路再重新走一遍,只要瞄准方向,很容易找对路。

无声无息中,各国沿着吴辉已经走过的路,先后开始进入新一轮太空竞赛之中。

而吴辉在自己的空间站初步建设完成之后,开始了另外一个超大型项目。这是根据熊启明建议,在发射岛启动的一个原先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庞大项目。

吴辉将利用发射岛地处赤道的优势,在岛上建设一个太空天梯。

在太空天梯的建设方案中,重中之重就是天梯的建造材料。因为天梯可能长达十几万公里,每一个点上都将承受难以想象的巨大拉力,这要求天梯材料必须具备超强的物理性能。

按照科学院的测算,这种材料必须在物理性能上比钢强十倍以上,并且它的质量要越轻越好。

在方案设计阶段,熊启明找到吴辉帮忙,因为吴辉是生物文明的起源,如果能够的话,他这里找到答案的可能性最大。

看到科学院异想天开的方案,吴辉第一眼就喜欢上这个充满想象力的设计。他决定亲自动手,帮这些科学家实现这个天马行空的设计。

按照他们对材料的要求,吴辉亲自进入实验室,开始指挥阿米巴进行定向变异。这次变异的主要方向就是高强度材料,首先要具备极强的抗拉强度,同时要尽可能的轻。

在生物材料上,吴辉首先想到的就是蛛丝。吴辉让阿米巴组合成所有已知品种的蜘蛛,然后开始测算所有这些蛛丝的抗拉强度。

通过大量实验,吴辉很快选出一种抗拉强度最大的蛛丝,这是一种巴西田园蛛吐的丝,它的抗拉强度极大,一根铅笔芯粗细的这种蛛丝,可以吊起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是目前已知强度最高的人造材料——碳纳米管的十倍。

而碳纳米管的强度差不多相当于钢的十倍,就是说这种蛛丝的强度是钢的100倍。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吴辉特意让这种巴西田园蛛向更高性能冲击,在吴辉指挥下,它们不停向更高强度蛛丝变异。

在持续不断的吐丝、测量、变异、吐丝、再测量过程中,蛛丝的强度在一点点加强。直到它趋近某个极限,这种极限往往是某种材料的物理极限,除非变换材料物质构成,否则这个极限基本就到顶了,无法再跨越了。

吴辉先后更换很多种不同的蛛丝材料,仍然无法做到更强,最后选中了这种超强蛛丝。这种蛛丝的强度差不多相当于钢的一千倍,本身质量还超轻,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天梯材料。

按照科学院的实际测算,一根铅笔粗细的这种蛛丝,已经足够拉起十几艘航空母舰。而一公里长这个粗细的蛛丝,总共才3公斤重。

既然天梯的主要材料找到了,剩下的就是工程学设计和各种天体物理测算了。

建设个天空天梯还需要很多别的东西,比如它需要一架合适的升降机,用来从地面升上太空,这个升降机可以像猴子一样依附着绳索爬上去。它的动力可以采取电动力或者别的什么动力。

在科学院的设计方案里,这个升降机将采取高斯技术。构成天体的锚索会被编织进常温超导体,形成一根足有十几万公里长的导线。而这根导线在随着地球同步自转的时候,同时也在切割地球的磁场,虽然地球磁场并不算强,但是放在十几万公里长的导线面前,切割磁力线就会产生超强的电流。

产生的这个电流必须形成回路才会流动起来,科学院的解决办法是在天梯的末端放置一个放电装置,它负责将多余的电子释放到宇宙空间,或者存储进需要的蓄电装置里。

而超强电流在超导体内不会产生任何额外消耗,全部会被用来推动升降机向上攀升,这会赋予升降机极大的动力和速度,同时还可以节约不少能源成本。

升降机本身也带有超导体线圈,它会形成一个与天体完全反向的磁体,利用天梯电流,被高斯效应快速发射到太空。

除此之外,天体还有很多其他技术难点需要解决。

比如天体锚索必须能够抗高温、抗低温、抗雷击、抗雨雪、抗风、抗酸雨侵蚀,这些都将是天体锚索在不同大气层次上会遇到的各种特殊环境问题。

同步卫星轨道锁定在三万六千公里高度,在这个高度上,会建设一个庞大的空间站,作为天体的一端。而在地面的发射岛上,也需要建设一个天梯锚,用来拴住天梯。

即便天梯锚索的重量降到最低,每公里才三公斤,但是乘以三万六千公里,仍然重达一百吨。

地球赤道面上每一个轨道高度上的环绕速度都是不同的,但是总的趋势是越靠近地面环绕速度越大,轨道高度越大,环绕速度越小。

这个问题表现在天梯上就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因为天梯实际上是一根绳,一根笔直伸向太空的长绳子,这根绳上每一个点的受力都是不同的。在这根绳子上,只有空间站那一点达到了离心力与地球引力的平衡,其他位置都是不平衡的。

这种不平衡表现为,需要更大环绕速度的近地轨道点,实际环绕速度反而要小于远地轨道点。这就造成了,整根长绳的每一个点上,都被施加了一个向下的拉,越靠近地面这个拉力越强。

这样整个空间站都会受到一个巨大的向下的拉力,最终空间站会被天梯一直拉到地面上。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必须抵消这个向下的拉力。科学院的设想是,在空间站上在建设一根继续向上延伸的天梯。这部分天梯被叫做上天梯,而原先的部分被叫做下天梯。因为当高于同步轨道之后,上天梯每一点的速度都将大于该轨道的环绕速度,并且随着高度的提升,这个差值越来越大。这会给空间站施加一个向上的拉力,当上天梯的长度足够时,就可以产生一个反向的拉力,完全抵消下天梯的拉力,最终达到平衡状态。

而天梯必须在太空释放,所以为了保证空间站的安全,上天梯和下天梯的释放速度必须均衡,否则空间站要么被拉入太空,要么被拉得坠入地面,不可能继续稳定在同步轨道上。

12…1319:04:26243。第243章干净的太空

12…1319:04:26243。第243章干净的太空

为了筹备这个超大型项目,吴辉有很多准备工作需要提前做好,这些工作是在太空和地面同时进行的。

在太空上,以起源号太空站为基础,不断扩建空间站,将它建设成一个日后天梯的货物吞吐港。

在地面上,发射岛开始给天梯准备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