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为妃作歹 >

第18章

为妃作歹-第18章

小说: 为妃作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虽是灾民,也是我大顺子民,便该知道造反是要杀头的。无论是什么理由,也不应该如此冲动鲁莽。”谢西风声音清脆,不疾不徐的说着,话音刚落,其中一个大汉便开口道:“我们……我们也不想的,偏偏今天下午听了几个才来的老乡说的话,才知道钦差一粒米也没带来,姑娘你说,这不是断我们的活路吗?几十万口人,怎么着也得等水退了才能回乡,这半个月一个月吃什么?难道要我们等着活活饿死?”
    “那你们也不该进城抢夺闹事啊,知道这是形同谋反的罪名吗?更何况钦差大人现在就在城里,你们只知道说他没带粮来,可怎么就不想一想他为何会如此做?他是钦差,难道不希望风风光光带着一大队一大队的粮来当活命菩萨?但凡没带粮来,必然是有他的苦衷。你们或许不知道,去年收成不好,朝廷这一次本来就没筹到多少米赈灾,偏偏我们这里又是最后一站,钦差大人即便再精打细算,到了这里粮食告罄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若是有一点办法,能不给你们解决问题吗?如今钦差大人不过刚来到这里一天,你们晚上就来闹事,连让他想办法的时间都不给,你们自己说说,到底是谁更过分一些?”
    于是几个汉子就低了头,其中一个呐呐道:“但是……但是我们怎么办?姑娘……姑娘就剩了这点米,不过够我们吃一天,往后……要怎么办啊?”
    “你们先领了米出城,省俭着些,这些米也能吃两天了。我想钦差大人机智聪明,这两天时间,或许能够想出什么办法,至不济,我乡下那里还有两三万石粮食,必要时也可以拿出来应个急。总之你们不许闹事,也不许再在城中逗留,要相信知府大人和钦差大人,而且城中还有许多商家大户,只要钦差大人登高一呼,大家不会不拥戴他的,到时候你们吃的那点粮食还是可以凑出来。”
    几个汉子都露出喜色,纷纷道:“姑娘说的是真的吗?那我们全听姑娘的,这就退到城外等候消息去。”说完回头冲着那些领米的灾民喊道:“快点领,领完了咱们赶紧出城,别让钦差大人看见了,惊扰了他老人家的驾,一个个饿的跟鬼一样,吓着钦差大人就罪过了。你妈的,你真好意思装,你也给谢姑娘家留点儿吃的米啊,谁让你动那一堆儿了?走走走,米领完了,赶紧走,妈的,长不长脑子?从后门走,你是怕人看不见咱们从谢家米铺出来么?再给姑娘招来祸事的。”说完又听有人咕哝道:“能有什么祸事?姑娘就是活菩萨,要不是她,咱们能走么?难道还有人能诬陷她和咱们勾结,长没长心啊?”
    这话又引来先前那人的喝骂,一群人咕咕哝哝的走了。而在米铺门外,钦差面无表情的看了面色铁青的张逢春一眼,有些讥讽的笑道:“张大人,这便是你说的煽动造反的谢二姑娘吗?该不会你也是被哪个没长心的人给骗了吧?”很明显,刚刚米铺里的对话已经全部被钦差大人听进耳中了。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二章
    张逢春头上的冷汗滚滚而下,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么天衣无缝的计划怎么就会出了纰漏?为了让灾民们进城闹事这个计划,他和那些大户们提前就把粮都运走了,这才敢放胆施为,派人混进灾民中泄露了钦差是空手而来的消息,继而进行煽动。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事情的发展竟然完全偏离了自己设定的方向。
    “不管怎么样,既然走来这儿了,就进去看看吧。”钦差大人又是一笑,恰在此时,一个小伙计出来倒水,一眼就看见了他们的仪仗,惊愕过后不由得大叫一声,便跪在地上筛糠似的抖着。
    谢西风和赵明臣等忙迎出来,见到钦差的仪仗,也是“大吃了一惊”,连忙参见。起身后谢西风便道:“原本该请大人进去坐,然而米铺刚刚经历了一场浩劫,里面现在还是凌乱不堪,唯恐怠慢了大人,还请大人恕罪。”
    钦差已经看到了被砸落下来的牌匾,加上之前谢西风在屋中极力为他说话,此时对这懂事的女孩儿便有几分好感,闻言微笑道:“哪里的话,本官本就是出来视察各处损失的,咱们进去吧。”
    于是大家一起进来,谢西风忙命人上茶,自己在钦差和张大人的下首落座,赵明臣则只有站着的份儿了。
    忽听门外脚步声响,接着一个伙计一头闯了进来,带着哭腔道:“姑娘,都砸了,铺子都被砸了,那些混蛋一点儿也不感念姑娘素日的恩德,都没有一处,啊……”伙计擦着眼泪,呜咽哭诉,话没等说完,忽然抬头看见钦差和张知府,不由立刻吓得跪了下去,张着嘴巴,却是一声也没有。
    “砸就砸了吧,又不是只有我们家受害,今儿晚上城里怕是没有几家完好的铺子了。”
    谢西风叹了口气,又对钦差大人道:“大人初来乍到,竟然就发生这样的事情,实在是令人恼怒,刚刚民女也已经严词训斥过他们。唉,他们饿的急了,若是没有点实惠,哪里肯听民女的话。”说到这里,便苦笑了一下,指着角落里一个半人高的大瓷缸道:“不瞒钦差大人和知府大人,我把仓里最后一点余粮也给了他们,如今就剩下那些留着自家吃了。好在知府大人率兵及时镇压,他们才肯就坡下驴,不然还真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钦差到此时是疑虑尽去了,但是他倒也没有怀疑张逢春,只以为对方也是被人蒙蔽而已。于是笑着安慰了谢西风几句,又赞她义薄云天,顺便暗示了一下请她代为周旋几天的意思。看到谢西风一一答应,心中更加欢畅,于是便心满意足的离去。
    “此女向来手段高明,又会施恩,大人万不可被她的表象所迷啊。”回途中,张逢春仍然不甘心这样完美的计策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想进行一下最后的努力,话音刚落,就见钦差轻飘飘的看了自己一眼,淡淡道:“张大人的意思是说,本钦差被一个丫头给蒙骗了?本官自觉着还没到老眼昏花的地步吧?”
    张逢春一听钦差如此说,便知道这一回是真的一败涂地了,连忙低头道:“当然不是,钦差大人莫要误会。也许是我对她成见太深,回去自该好好反省。”言罢又深施一礼。
    钦差这才露出笑容道:“罢了罢了,俗语说,防人之心不可有,张大人这样想本也无错,但是切记切记,莫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更何况,你扪心自问,那谢姑娘一口就答应替我们再周旋三天,若是你,你能做到吗?”
    张逢春还真做不到,他的官仓里一粒米都没有。而且他在灾民中的名声,绝对不会比这位钦差大人好到哪里去,若说钦差大人能顶风臭十里的话,自己怎么着也得臭二十里,拿什么去和那些灾民周旋?
    一段危机便是这样化险为夷了,事后谢西风想一想,仍觉心惊肉跳。暗道若非那封匿名信示警,我此刻也许就已经是身首异处了,甚至还连累的爹娘姐姐也跟着遭殃,奇怪,到底是谁给我报的信儿呢?要能知道知府大人的计划,但是他知道的时间应该也不是很早,不然不会夜闯谢府,那么就定然不是知府大人的心腹和同谋,只有可能是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才得到知府面授机宜,这样的话,应该也是知府相信的人,但他怎么会帮我呢?
    脑海中忽然闪出一张有些陌生的面孔。谢西风一下子站了起来,惊叫自语道:“难道是他?”原来她想起了自己在城门时的那个官兵首领,记得他当时说的那句让自己小心的话。她坐回椅子上,喃喃自语道:“看来应该就是他没错了,不然,再没有人能够是在那种时候给我示警。”
    正想着,忽听秋香的声音在外面道:“姑娘,该出去了,亮叔在角门前等着咱们呢。”
    谢西风答应了一声,饮尽茶杯里最后一口茶,便提着裙子向外走,一边暗自寻思道:已经三天了,我乡下的粮食也全部发给了灾民。不过钦差大人到今日也走不出去,大概应该着急了吧?或许,他今天就会来找我了呢,呵呵,快点儿来快点儿来吧,别让我久等啊大人。
    一路来到米铺,就见几个官兵正好站在米铺门外,谢西风嘴角弯起一丝笑容,暗道真是要什么来什么,刚刚打了呵欠就有人送上枕头。想到此处,便整了整斗笠衣襟,迈步走进了米铺中,果然见钦差大人和张知府都坐在上首,而赵明臣惶恐的站在下首,一见她来,便松了口气,陪笑道:“姑娘可算是来了,钦差大人和知府大人都等了您好一会儿,小的要派人去请您过来,两位大人又不让。”
    谢西风忙盈盈行了一个万福,开口道:“竟然劳两位大人久等,民女不胜惶恐。但不知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民女效力,只是有一条恕民女无礼,这几日为了安抚灾民们的情绪,民女已将在乡下剩下的粮食全部运了来,到今天,民女也是无计可施,便是拿银子买,也买不到粮食了。”
    她这话一说完,张逢春就恨恨的暗骂了一声“小狐狸”。钦差大人脸上也闪现一丝尴尬,挥手令伺候的人和赵明臣退下,才对谢西风道:“谢姑娘高义,本官回京后定然奏明圣上,像姑娘这样舍家为国的女中豪杰,就该大力褒奖。只是如今……”饶是他脸皮再厚,此时也不禁有些面皮发红,含含混混道:“只是如今那些灾民们把守住了四面城门,本官……本官都出不了城了。”
    谢西风就等着他这句话,但是表面上却十分为难道:“这……这民女也真的毫无办法。没有粮,民女就算说话,那些灾民也不可能听民女的啊。”
    “总之,你替钦差大人想个办法,让钦差大人可以出城。”张逢春的脸色很不好看,也是,能好看吗?钦差出城了,他怎么办?现在对方一心信任谢西风,如果灾民再闹事,自己就不能诬陷对方了,到时候要怎么收拾这个乱摊子?
    钦差大人对张知府的脸皮厚度再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心想这么无赖的话我就算说出来,也没办法这么的理直气壮啊。这姓张的倒是张口就来,比我强,有前途啊,有前途。
    谢西风在知府和钦差的威逼利诱下,“万分委屈”的不得不答应下来,等到钦差一走,她便兴奋的在屋里转了两个圈子,让赵明臣难得的看到了这个十九岁女孩儿天真烂漫的一面。
    似乎是想了“两天”的办法,第三天,谢家二姑娘终于来到城外,对被她召集起来的灾民们讲了一番大道理,大意就是:“朝廷太为难了,筹到的米粮实在不够给大家分的。但是呢,这不能成为你们造反的理由,要知道,那是要杀头的,连累全家的,并且是一定会被镇压下去的。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啊,既然是灾民,就不能挑食嘛,虽然没有大米,但现在连绵的天同山上树叶儿已经发绿了,草根儿也泛甜了,榆钱儿也结出来了,蛇虫鼠蚁也都出洞了,大家完全可以自力更生,去山上积极寻找食物嘛,天同山那么大,相信一定可以支撑到大家返回家乡的。”
    这一番话在情在理,立刻得到了灾民们的热烈积极响应。于是无数的人向天同山上进发,消息传来,钦差大人笑眯了眼睛,知府大人却是瞪圆了眼睛,面上连点血色都没有了。
    刚要吩咐下人去严厉阻止那些灾民上山,便听见钦差疑惑的问道:“怎么了?张大人,谢二姑娘此计甚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