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嫣然 >

第132章

嫣然-第132章

小说: 嫣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氏一肚子的愤怒,在门外已经被消磨得差不多了,陈太夫人这样问她,她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陈太夫人等了片刻,不见她说话,便道:“既无话便回去吧。过几日也该替鹏哥儿摆一摆酒,请几个亲眷好友过来。”

    马氏的手指在袖子里打着哆嗦,半晌才道:“太夫人几时上的折子?”她竟半点都不知道!原本她以为她做了潞国公夫人这些年,这潞国公府里上上下下都是她把握住了,谁知道陈太夫人往宫里送折子这样的大事,她竟也半点不知道。

    “就是平南侯夫人及笄第二日。”陈太夫人漫不经心地回答,随手转了一下佛珠。

    “太夫人——”马氏心里不知有多少话,最后却只冲出来一句,“鸿哥儿也是您的孙儿,老爷是您的亲儿子!”

    陈太夫人很从容地点了一下头:“是。原本我打算着鹏哥儿将来靠自己去拼个前程,鸿哥儿生性太柔懦,就承了爵位也好。”

    马氏震惊得连礼数都顾不得了,抬头看着陈太夫人:“什么——”陈太夫人原本是这样打算的?那,那为什么

    陈太夫人也在看着她:“可惜我到那日才发现,鹏哥儿太过善良,连沈二那样的丫头,他也能被自己婶娘压着认下来,又怎么指望他将来自己去拼前程呢?所以我想来想去,到底是长房长孙,还是承爵更为稳妥。”

    马氏两手哆嗦,说不出话来。她宁愿陈太夫人是在说谎,宁愿她早就打定主意要帮着长孙争这个爵位,也好过相信陈太夫人说的是真话。因为这样一来,岂不就是她自己断送了自己儿子的前程?若是她当时不想着给侄子塞一个没助力的岳家,是不是就不会显得侄子太过“善良”,是不是陈太夫人就会一直指望着陈云鹏自己去打拼,而把爵位留给陈云鸿?

    她不能相信陈太夫人说的是真的,可是这些年,她好歹也知道,自己这位婆婆,是不说谎的。

    陈太夫人看着马氏摇摇欲坠的模样,连一丝怜悯都没有,淡淡地道:“珊姐儿也大了,该说亲事了。”

    马氏已经掉到底的心一下子又揪了起来,紧张地看着婆婆。只听陈太夫人缓缓道:“咱们是女家,纵然有意,也不好自己先上门去提,还是要寻人与男家通个气,请他们先上门来才是。过几日宫中饮宴,我正好去与平南侯夫人提一提此事,请她从中说项。”

    平南侯夫人?那就是说,婆母与自己选的该是同一人了。马氏刚刚吐出口气,就听陈太夫人续道:“孟家清贵,珊姐儿的嫁妆不必太过张扬,也要与夫家相宜才好。”

    孟家!这两个字一落入马氏耳朵里,惊得她脱口就问了出来:“孟家?什么孟家!”

    “自然是孟老祭酒家。”陈太夫人仿佛早就料到了她会这样问,淡淡道,“孟老祭酒的孙子孟珩,今年也有十八岁了,跟珊姐儿正好相配。人我也是见过的,生得清俊斯文,学问也扎实——”

    “不成!”马氏失态地叫了出来,“太夫人,太夫人明知道,媳妇看中的是韩家!韩探花!”

    “韩家看中你了吗?”陈太夫人不动声色地反问。

    马氏死死捏住了双手,到底还是没能忍住:“若太夫人不在此时给鹏哥儿请封世子,韩家焉有不应之理!”都是这老太婆,都是她!这事突然宣扬出去,人人都知道韩云鸿不再是未来的潞国公,那韩云珊的身价自然也就降了。否则,国公嫡女嫁给一个探花郎,还算得是下嫁呢。

    陈太夫人笑了,满眼鄙夷:“倘若如此,那韩家娶的是媳妇,还是岳家?你便是这样为女儿挑夫婿的?原以为你不过是贪心了些,却想不到数十年仍旧如此蠢笨,毫无长进!”

    “那孟家又有什么好!”马氏也豁出去了,尖声道,“孟珩如今才只是个举人,连进士都没考中!孟老祭酒年纪大了,过不了几年就要致仕。孟大人在同文馆,听着有官阶,可同文馆是什么地方?编书,画舆图,这算什么?”

    “有那样的祖父和父亲,孟公子三年之后要中个进士何难?”陈太夫人看着这个媳妇,本已经懒得与她多说,但想到又活泼又贴心的孙女,还是多说了几句,“孟家家风清正,虽不似有些人家,有明令四十无子方可纳妾的家规,但历数下来,自孟老祭酒父亲一代起,家中子弟就从无妾室,甚至连通房都没有。反观韩家,韩家大爷有庶子庶女各人,听说房中还有美婢相伴。有其父方有其子,韩探花风流人才,只怕不会守着妻子一人过日子。你自己并无妾室及庶子女之忧,怎么不替珊姐儿想想?倒是珊姐儿天性纯朴,不知世事艰难,够不够格做孟家宗妇,妥当打理家事,尚是未知呢。”

    马氏想说话。她想说孟家这样只会读书的人家,还得罪了茂乡侯府,将来有什么前途?可是她随即就想起来,潞国公府是晋王府的外家,若是齐王成了太子,潞国公府难道会有好日子过?到时候是不是与得罪过茂乡侯府的人家结亲,还有什么不同么?

    “你下去罢。”陈太夫人看马氏面上神色变化,最终低下了头,便淡淡说了这么一句,等马氏低着头消失在门外的夜色中,她才转头向身边的嬷嬷叹了口气,“总算还没有糊涂到家。”

    嬷嬷也有些叹息:“到底是当娘的”无论心思怎么糊涂,还有爱子女的一片心,总算知道陈太夫人的选择,才是对陈云珊最好的。

    陈太夫人按了按眉心,又叹了口气:“珊姐儿的事倒还好办,可鹏哥儿该娶个什么样的媳妇,这才难办。他这脾性,不娶个性情坚韧办事能干的,将来怎么做得他的贤内助?”内助,这名字不是白叫的,所谓相夫教子,可并不是管好丈夫的衣食住行,替他安排好美妾美婢伺候就算完了的。内助,就须得对丈夫真正的有所助力,这些助力,远不是一个只会听话柔顺的女子能提供的。在京城之中,所谓贤良淑德的贵女有很多,可是抛却她们背后的娘家,真正能本人给丈夫助力的,很少。

    九月重阳,家家登高时,户户菊酒香。

    德妃的生辰宴在平明殿举行,酒宴摆在曲曲环绕的廊阁之中,外面就是上百株精养出来的名品菊花,饮宴、赏菊,两不耽搁。此时此刻,廊阁中坐满大妆的命妇,还有几个带了自家的女儿侄女的,顿时花团锦簇,把外头那些真正的鲜花都压下去了。

    潞国公府女眷的位置,当然是要比平南侯府的高一些,但也离得不远。潞国公太夫人入席之后,便笑着对年轻的平南侯夫人招手:“过来坐,陪我说说话儿。”

    如此一来,本来应该坐在潞国公府下面一席的那几位女眷,也就很识相地跟平南侯府换了个位置——虽然她们也是出身国公府,但早败落得差不多了,别说跟潞国公府比,就是跟如今炙手可热的新平南侯比,也是棉线串豆腐,提不起来,哪个会这般没眼色得罪人呢?且潞国公太夫人的年纪辈份都摆在那里,她让平南侯夫人去陪着说话,就是德妃都不好说什么。

    如今德妃虽然还只是妃,但她执掌六宫,而中宫无人,就是叫一声副皇后都不差了。她过生辰,又是皇帝亲自下令举办酒宴,自然各宫嫔妃和公主皇子们都要来祝寿,满满当当坐了一殿。景泰公主是德妃的独女,当然也在其中,正跟她的伴读王姝说话,看见潞国公太夫人将平南侯夫人叫到身边,拉着手十分亲热的样子,就忍不住哼了一声。

    王姝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便知道景泰公主心里想什么,连忙先嗤了一声道:“瞧她轻狂的,还坐到别人的席上去了!这便是顾家的家教?到底是乡下出来的,就是不知礼数。”

    景泰公主拉着脸道:“你光说这些有什么用?如今人家是侯夫人,有本事,你当着她的面去说!”从前王姝的奉承在她听来是很顺耳的,可是如今才发现,奉承虽然好听,却没有什么实质作用。譬如现在,就算她和王姝在这里把这位新任平南侯夫人骂个狗血淋头,又怎么样呢?瞧瞧那些命妇们,还不是颇有人上前讨好?

    王姝没想到屡试不爽的法子今儿不管用了,只得低下了头,在心里把景泰公主骂了一句。她今年也十五岁了,可是至今尚未定亲。王尚书忙着朝廷上的事,是不管后宅的,要管也只是管管教育儿子,女儿的事,他是全然扔给王夫人的,不管是之前前妻留下的长女被养得懦弱糊涂也罢,还是嫡次女至今亲事未定也罢,他都不管。

    就如之前王夫人挑唆王娴在晋王长子事上闹了一把糊涂,倘若不是影响到了他在皇帝面前的“忠心”,他只怕也是不会管的。如今王娴在晋王府里过得并不怎么舒心,他也同样不过问,只不过叫人去送了句话,叫女儿“谨守本份”罢了。

    而王夫人,真正是高不成低不就的范例了。她在京城里挑了半天,都觉得没有特别配得上自己闺女的人才。身份高的,差不多都已经成亲了,她的女儿总不能去做妾吧;而没成亲的,她又觉得身份不够高。她在丈夫面前抱怨过几次,丈夫只说叫她不必心太高,可在新进士中捡择一二便可。但在王夫人看来,这些新进士哪个配得上尚书府的嫡女?或许也就只有——韩探花还勉强?可韩探花的父亲又没什么出息。

    这么折腾来折腾去,就导致王姝已经十五岁了,亲事还没有半点动静。王姝眼看着当初在闺学里的同窗都已经一一出嫁,她纵然再摆出一副不在乎的模样,心里也有些着急了。

    心情一变,性情也就变了。从前王姝在景泰公主面前曲意奉承,且并不觉得有什么不悦,可现在,她却是没有那么多耐心了。一个马屁拍到了马脚上,她便不想再说话了。

    景泰公主等了等,没等到王姝再说话,不由得也不悦了起来:“怎么不说话了?刚才说平南侯夫人不是说得挺高兴的?怎么这会又没动静了?你也就只有这点本事了!”

    王姝狠狠咬了一下自己的嘴唇,低声道:“公主说的是。”然后又没动静了。

    景泰公主更不悦了:“这就算完了?你不是挺有主意的么?赶紧替我想个主意,怎么整整顾家那丫头!”

    王姝有几分诧异地抬头看了看景泰公主:“公主,今日是娘娘的寿诞。”在亲娘的寿诞上闹点事出来,德妃娘娘的脸面往哪里放?

    可惜景泰公主根本没有想到这一点,反而道:“正因是母妃的寿辰,她闹出点事来,我才好以大不敬来治她的罪呢!快点快点,快想个主意出来!”

    王姝不敢。一来,她不敢在宫里闹事,要知道一旦搞得不好,连她也要牵连上的;二来,她怕父亲知道了这事会责怪她。毕竟上次她和母亲挑唆着姐姐在晋王府里闹的那一出,害得母亲挨了个耳光,母女两个好几个月没有出门。父亲平日里并不怎么管束她,可是那一日,实在有点吓人。

    但是说不敢是肯定不行的。王姝脑子转了转,一眼看见在德妃身边坐着的陆氏姐妹,顿时眼睛一亮,嗫嚅着道:“公主,我这——一时实在想不出法子来。若不然——若不然公主去问问陆家几位姑娘?说不准她们会有法子?”

    “没用!”景泰公主嘀咕了一声,忽然警惕地看着王姝,“你不会是因为你姐姐去了晋王府里,就打着主意不给我出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