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在好莱坞 >

第634章

重生在好莱坞-第634章

小说: 重生在好莱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查理兹根本不给他反驳的机会,“我跟她们通过电话,我们都会去。”
  “你们?”瑞恩的眉头皱的更紧了。
  “别忘了……”查理兹转过身,专心致志的整理起礼服,“我们在同一个经纪公司,有些时候也可以互通消息。”
  伊朗,如今已经成为跳不过去的话题。
  连续几次的舆论冲突,瑞恩毫不怀疑自己上了伊朗政府的黑名单,与前几次不同,这次伊朗政府给他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双方间的敌对关系已经无法转变,除非伊朗人肯对华特迪士尼打开市场,否则他会坚定不移的继续推动抹黑行动。
  但指望伊朗开放文化市场那明显不可能。
  10月11日,全美的焦点都放在了洛杉矶诺基亚广场,数万名高举自由旗帜的美国公民自发聚集到了广场及其四周,以最为实际的行动,支持他们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言论自由。
  尽管《我在伊朗长大》只是投资1000万美元的小制作,尽管有很多人因为担心安全婉拒了首映式邀请,尽管伊朗政府还在不断发表各式抗议,却难以阻止好莱坞和美国公众对这次首映的热情。
  哈里森?福特、乔治?卢卡斯、史蒂芬?索德伯格和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等为数众多的犹太裔全都出现在了首映式上,这堪称是一次好莱坞犹太裔的大聚会。
  就连与好莱坞联系不怎么紧密的科恩兄弟也走上了红地毯。
  此外,好莱坞各大制片厂和发行公司的犹太裔高管,学院的资深犹太裔会员,也出现在了首映式上。
  夸张点来说,如果伊朗人成功发动恐怖袭击,摧毁诺基亚剧院的话,肯定会清除一多半的好莱坞犹太势力。
  这次首映式的安保工作是重中之重,不但聘请了专门的安保公司负责外围,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的人还在内圈严密守护,附近的建筑上全都布置了人手。
  “我说过了,你们不用过来。”
  走进剧院,应酬之余,瑞恩特意走到了几个女人围成的圈子,“你们不该冒险。”
  “这是我的选择。”妮可只扔下了这么一句。
  “你要倒霉了。”
  站在泰勒身边的斯嘉丽,对他挤了挤眼睛,“如果不是我和艾莉森,她们就要吵起来了。”
  “是吗?”瑞恩看向泰勒。
  “老样子而已。”泰勒对这边努了努嘴,“有我在,不用担心。”
  说了没几句,瑞恩又开始与过来的人打招呼,不管这些人是不是因为族裔的原因,能来这里都是对他的支持。
  相比于妮可和查理兹,娜塔莉凭借自身的优势,在这些人中如鱼得水,甚至有些人隐隐表示,未来奥斯卡评选时,会优先考虑她,有几个能跟她祖母波特曼家族扯上点关系的人,话中也透漏了会帮她游说评委的意思。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哪怕是在好莱坞这种充满了纷争的名利场,有些人天生就会获得更多的资源。
  瑞恩清楚这一点,娜塔莉需要的是一部优异的作品,然后在他的公关和好莱坞犹太势力的支持下,一切水到渠成。
  前世她第一次获得最佳女主角提名就拿下小金人,就说明了这一点。
  而且好莱坞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前世的阿德里安?布罗迪,能在不被所有人看好以及成名作和第一次提名的劣势下,爆出奥斯卡有史以来最大的冷门之一,就与他的族裔有着莫大的关系。(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三章 联合其他力量

  这次事件必然会带来一系列影响,有些影响需要很久之后才会显现,有些影响则露出了端倪。
  好莱坞的犹太势力再一次团结在一起,就像是当初对待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一样,明年的奥斯卡肯定会发出强烈的呼声。
  谁也不能保证一个人获得奥斯卡小金人,但娜塔莉绝对处在了领先位置,即便将成为对手的影片还没有上映。
  如果说瑞恩的公关是一层保险的话,那现在娜塔莉已经具备了双保险,如果不是科恩兄弟同样是犹太裔,瑞恩说不定就会考虑放弃最佳女主角,全力冲击最佳导演。
  严密的防护下,首映式没有发生任何意外,在伊朗人的一片抗议声中,这部影片不但在北美公映,还将陆续出现在英语五基友的其他国家。
  至于影片本身,则没什么好说的,只要看看伊朗政府的反应,就明白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了。
  伊朗政府在谴责,伊朗政府要禁映,伊朗政府要对好莱坞做出反制,伊朗政府干涉全美言论自由……
  这就是哈维?韦恩斯坦为影片制定的宣传策略,一定要将伊朗政府拖下水,再狠狠的踩上几脚。
  哪怕围绕这部影片产生了如此多的纷争, 但《我在伊朗长大》先天的弱势非常明显,反映外来文化的电影想在北美取得成功并不容易,哪怕很多人高喊支持这部影片上映,也只是维护心中言论自由的理念,未必会购票进入影院。
  如今彻底激化的美伊关系,无疑是影片最大的卖点,也是不多的能吸引北美公众走进影院之处。
  首周1600多家院线,2121万美元的票房,可以说是这部小众片最大的极限了。除了可以让迪士尼影业和米拉麦克斯众多投资方和发行方收回成本外,最大的好处,就是随着影片公映,一直处于下滑中的米拉麦克斯股价,暂时稳定了下来,并且开始缓慢攀升。
  哪怕是发动了如此浩荡的舆论战,瑞恩和妮可那两亿美元的损失,也不是短期内就能找补回来的,米拉麦克斯也可以算是元气大伤,如果不是有迪士尼作为靠山。不是有瑞恩的基金会提供了低息贷款,韦恩斯坦兄弟势必要栽一个大跟头。
  特别是被黑客曝光剧本的《刑房》,在万圣节上映后,遭遇了巨大的票房挫折。
  影片以2765家院线在北美开画,首周只拿到了1159万美元,而影片的制片成本高达6500万美元,如果后续dvd录像带市场表现不佳,小众邪典片的两位代表人物昆汀?塔斯蒂诺和罗伯特?罗德里格斯必将迎接出道以来最为惨痛的一次失败。
  而到了第二周,《刑房》的票房骤降到了460多万美元。以瑞恩和米拉麦克斯的预估,这部影片的北美票房最多也就是2000多万美元。
  想要收回投资遥遥无期。
  相比《我在伊朗长大》赚回来的近5000万美元的北美票房,《刑房》将黑客事件的负面影响表现无疑,米拉麦克斯再次下滑的股价。也让瑞恩等股东更加痛恨伊朗。
  如果说以前只是利用伊朗为电影做宣传,那在伊朗人动了他的蛋糕后,瑞恩已经具备了与伊朗敌对的理由。
  或许这场纷争的源头来自《阿尔戈》,但对资本和商业集团来说。这些并不重要,对方切切实实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这才是首先要考虑的。
  “我要推翻伊朗政府。干掉那些阿亚图拉!”
  似乎将瑞恩控制的游戏人物当成了伊朗人,泰勒灵活的按动手柄,几下就完成了‘ko’,“我想要把内贾德扔进波斯湾喂鱼!”
  “发生什么了吗?”门被人从外面推开,妮可抱着桑迪走进了娱乐室,“艾莉森,难道是好莱坞唱片公司扣住了你的分成?”
  “不是。”泰勒丢掉游戏手柄,爬起来跑过去接下桑迪,在小家伙脸上亲了一口,这才说道,“去年的时候,爸爸就将他在米拉麦克斯的股份转到了我的名下,这次我也损失惨重……”
  “桑妮……”她碰了碰桑迪的额头,“我就要破产了,你长大了也没钱给你买糖果了。”
  “姐……姐。”
  小家伙拽住她铂金色的长发,格格笑着,“泰……勒。”
  “哦哇……”泰勒甩开桑迪的小手,抱着她转了一个圈,“你越来越聪明了。”
  “只要再有几部电影成功。”
  关掉xbox游戏机,瑞恩走了过去,“米拉麦克斯的股价很快就能升回来,还有……”
  竖起一个指头,瑞恩郑重的告诫泰勒,“不管多么讨厌伊朗政府,刚才的话都不要在公众场合讲,你是公众人物!”
  “我明白。”泰勒点了点头,“我不是琳赛?罗韩那样的傻瓜。”
  抱着桑迪走到厚实的地毯前,泰勒将她放到了一堆婴儿玩具里,盘腿坐在了旁边。
  瑞恩和妮可也走了过去,桑迪才是他们的中心。
  “我听说那些军火能源联合体都想对伊朗动手。”
  瑞恩刚坐下,泰勒又说起了先前的话题,尽是些小道消息,“如果他们想推动联邦政府发动一次新的打击行动,肯定需要媒体的配合,瑞恩,你真不打算联合其他力量,弄掉这个讨厌的伊朗政府?”
  “亲爱的。”瑞恩无奈的翻了翻眼睛,“你想的太多了,那是一个国家!我们只是一个传媒集团。”
  “好吧……”泰勒对桑迪吐了吐舌头,“桑妮,我们以后没有钱买玩具了怎么办呢?”
  “爸……爸。”
  不知道小家伙听没听懂,伸出一只小手指向了瑞恩,“爸……爸。”
  “我们的天使显然知道谁才是最有钱的那一个。”妮可拍了拍手,桑迪爬到了她身边,“妈……咪。”
  这当然都是说笑,不说斯科特?斯威夫特以及他和妮可为泰勒设立的信托基金,单是今年的全美巡演,泰勒就收入了五千万美元以上,即使要交税和支出其他经纪公关费用,那也是名副其实的小富婆。
  “我的那部影片什么时候能上映?”泰勒忽然问道,“真的要进院线吗?”
  “迪士尼影业正在剪辑。”瑞恩想了想,说道,“我认为发行dvd碟片更为合适,不要进入院线,否则敛财的意味太过明显,也是对粉丝的透支,对你未来并没有好处。”
  如果泰勒是其他迪士尼的偶像明星,瑞恩一定会发行类似前世《就是这样》的影片,但对于一个成长期的流行歌手来说,这样的片子进入院线并没有多少好处,只会透支未来。
  再说了,他们又不缺钱。
  “那交给迪士尼运作好了。”
  泰勒怪叫一声,扑进了玩具堆里,引得桑迪格格直笑。
  时间慢慢迈进了十一月份,当《我在伊朗长大》上映一个月时,北美票房缓慢爬上了8000万美元,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借助着米拉麦克斯事件掀起的言论自由浪潮,这部影片的北美票房最终极有可能突破一亿美元。
  作为发行方,米拉麦克斯的股价彻底稳定了下来,但股票跌下来容易,升上去难,米拉麦克斯的市值比黑客事件前缩水了足有百分之十五。
  事件中的另一部影片《一次别离》,也开始小范围在北美点映,以求获得奥斯卡入场券,该如何运作一部冲奖影片,韦恩斯坦兄弟拥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
  这部影片如同《我在伊朗长大》一样,得到了北美主流媒体的一致好评,在他们的宣传炒作中,两部影片绝对是反应伊朗现实问题的良心和道德之作,换句话来说,就是想要了解伊朗的社会现状,那就来看《我在伊朗长大》和《一次别离》吧。
  另一方面,波斯湾局势异常紧张,美国海军虽然没有派遣航母编队,却有数艘军舰频繁巡逻,据说还有几次与伊朗海军几乎面对面打了招呼……
  如果不是阿富汗和伊拉克问题的存在,说不定联邦政府真要对伊朗动手了。
  至于伊朗那边,除了强硬的应对之外,依然不断叫嚣清除好莱坞的犹太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