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在好莱坞 >

第627章

重生在好莱坞-第627章

小说: 重生在好莱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职业影评人本身就是电影工业产业体系中的一环,现在与过去最大的变化,无非就是地位的改变。
  往前推十几二十年乃至三十年,处于职业影评人顶端的那些知名影评人,说他们的影评直接关系到一部影片的成败甚至是生死都不为过,那是一个知名影评人呼风唤雨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就连芝加哥这样的大都市,都拿出一条路用罗杰?艾伯特的名字来命名。
  为了商业利益,好莱坞的制片和发行公司,自然会与他们处好关系;为了得到好评,好莱坞的大牌影星们在他们面前有时也要低头。
  同样,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收入就来自好莱坞。
  詹金斯影业刚刚起步时,这一块业务由朱丽斯?斯图尔特负责,每一次试片会不但要为影评人提供往返程机票和三星级以上酒店的住宿,还要准备精致的礼品,并且根据每个影评人的地位,进行利益交换或者利益输出。
  比如,知名影评人除去供稿的媒体提供的稿酬外,好莱坞的公司还会根据对方影评的长短和对影片的赞誉度,送上往往远比稿酬要多的一份酬劳。
  当然,这笔公关费用也可以省下来,不过下一部影片的专业口碑……
  虽然大洋两岸的电影业有着众多区别,但在公关费用方面,其实还是有共通之处的。
  说白了,在网络还没有兴起的时代,这些传统影评人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现在的网络水军,只是要独立和高级很多。
  开放式的网络和主体观影人群的更新换代,可以说是造成职业影评人地位急剧下降的最大原因。
  从现在的好莱坞六大厂牌再到任意一个小型的电影工作室。没有人喜欢这些趴在自己背上吸血,还时不时就会对自己冷嘲热讽的吸血鬼。
  所以,当瑞恩拥有了迪士尼这个庞大的平台,又停止了与绝大多数职业影评人的合作,旗下的商业大制作还在他们的攻击中继续大卖时,好莱坞与职业影评人之间,已经出现了一道无法弥补的鸿沟。
  后面的一切也就顺理成章的出现了。
  影响不到作为市场主流的新生代观影群体,又不被好莱坞六大厂牌待见,写出的专业影评缺乏关注,各个媒体平台与他们解约可以说是很自然的事情。即便现在不出现,未来依然会发生。
  不要说职业影评人,就连上个世纪影响力巨大的电影杂志,如今都到了死亡的边缘,
  著名的《首映》杂志上半年停刊后,全美几乎已经没有大众化的电影期刊了,而行业性更强的《好莱坞报道》和《综艺》,日子一样不好过。
  毫不夸张的说,影评人这个职业已经被整个电影产业彻底边缘化了。
  不过。瑞恩清楚影评人不会消失,未来必然是一个大众参与乃至‘人人都是影评人’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也不可能再出现影响力极大的知名影评人。
  像大卫?登比、托德?麦卡锡和罗杰?艾伯特这批影评人,只能说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当然。现在的影评人也不是完全没有作用。
  比如他们的评论,从一定程度上,还能影响到那些以老头子为核心组成的学院评委。
  这也是迪士尼还在资助少数几个大洛杉矶地区的影评人的主要原因。
  同样,这批经历过所谓黄金年代的老头子。与一些老牌影评人还是有点交情的,也不想这个行业彻底的消融。
  比如,好莱坞众所周知。现在学院的轮值主席弗兰克?皮尔森和托德?麦卡锡就是几十年的一对好基友。
  在《综艺》《纽约客》《纽约时报》等平面媒体纷纷与旗下的影评人解约后,现任学院主席弗兰克?皮尔森从正在度假的西班牙加那利群岛专门飞来了威尼斯。
  椭圆形的大厅曲线优美,整个大厅无一根立柱,视野开阔;金色的装饰、棕红色的地毯,无声地诠释‘低调的奢华’,二十英尺高的顶棚上,是一盏盏明亮的意大利式吊灯。
  吊灯的下面,十多张橡木圆桌宽松的排成了两排,穿着正装的侍应生们在其中来回穿梭,为来宾送上一道道精雕细做而又精致美味的意大利菜肴。
  这是瑞恩以正式晚宴的方式举办的一个派对,也是《黑天鹅》的公关行动之一。
  换句话来说,这也是一个交际派对,大部分来宾都是浅尝辄止,很快就放下了刀叉。
  看了看身边,瑞恩正与学院主席弗兰克?皮尔森低声说着什么,娜塔莉端起酒杯站了起来,这是为她举行的派对,她这个女主人自然少不了交际应酬。
  她能说多门语言,虽然谈上不上流畅精通,但简单的问候致意却不是问题,带着令人如沐春风的笑容,娜塔莉在餐桌间来回游走,与一个一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客人交谈。
  偶尔她还会回头去看主桌那边,瑞恩始终在跟那几个来自好莱坞的老头子说话。
  轻轻叹了口气,娜塔莉清楚,在瑞恩心中,奥斯卡比威尼斯电影节重要太多了,他优先保证的肯定是奥斯卡小金人。
  当然,她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嗨,乔治。”
  同乔治?克鲁尼碰过酒杯,娜塔莉轻轻抿了口红酒,“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你。”
  “我正在意大利度假。”
  乔治?克鲁尼优雅的耸了耸肩,“接到瑞恩的邀请就过来了,我在意大利还有些人脉,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一定会。”
  话是这么说,但娜塔莉绝对不会轻易开口,她知道一旦让对方帮忙,欠下人情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瑞恩。
  为了帮自己实现梦想,瑞恩做的太多太多了。
  娜塔莉又回头看了看主桌那边,当年那个戏言要给自己十个剧本的男孩,正在兑现诺言,一步一步将她推向最高的地方。
  摇了摇头,娜塔莉散掉心中涌上来的那些不甘心,与走过来的盖尔?加多招招手,两人一起走到了稍稍安静些的地方。
  “盖尔。”她的棕色眉毛落下来皱在一起。
  “发生什么了吗,娜特?”
  “你不觉得我们应该进一步扩大交际圈吗。”娜塔莉棕色的眼睛闪烁不停,“建立一个互通有无,在大方面能维持基本一致的联盟。”
  “你的意思是……”盖尔?加多立即明白了,“像澳大利亚帮,英国帮那些人那样?”
  “对啊。”
  看到娜塔莉点头,盖尔?加多叹了口气,“你不知道吗,娜特?”
  “什么?”
  “你,我,斯嘉,克里斯汀……总之,还有其他几个与迪士尼关系密切的人。”
  见到一个侍应生从旁边经过,盖尔?加多停了下来,等对方走远后,继续说道,“都被人叫做‘迪士尼帮’。”
  挑了挑眉毛,娜塔莉却没再说什么,自己身上的迪士尼烙印是怎么抹也抹不掉的。
  “我的意思是……”她转身准备向着主桌走去,“我们应该联合更多犹太裔或者来自以色列的演员。”
  “好吧。”
  盖尔?加多赞同的点了点下巴。
  自己那两个一生的对手,一个是澳大利亚帮的领军人物,一个是好莱坞时尚界的标志,自己也总要有独属的圈子。
  对于娜塔莉的这些想法,瑞恩了解的不多,但就算知道也只是会揶揄几句,地域和族裔的认同在全世界普遍存在,好莱坞的演员们也经常性的以这种方式抱团,在某些事件上面共同进退。
  当然,娜塔莉和盖尔?加多的族裔,在好莱坞天生就有那么点优势。
  “弗兰克,我想你应该知道。”
  对方专程飞到威尼斯,为的就是影评界的老朋友,瑞恩也明白这一点,“虽然我很不爽罗杰?艾伯特对《变形金刚》的恶毒攻击,但我还不至于跟所有影评人过不去,《综艺》与托德?麦卡锡解约这件事,与迪士尼没有关系。”
  弗兰克?皮尔森跟托德?麦卡锡是几十年的好朋友,这在好莱坞并不是秘密。
  “瑞恩,影评人已经存在几十年了。”弗兰克?皮尔森缓缓放下了刀叉,“他们是电影产业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我明白这一点。”
  瑞恩只是不重视影评人而已,他又没有那种将一个职业消灭掉的乱七八糟的想法,“影评人不会消失,而且借助网络,影评人的群体会迅速扩大。”
  可惜,专业影评人的影响力和生存空间,会被挤得越来越小。
  这话不说,弗兰克?皮尔森这种业内人士也明白,“时代变了。”
  他摇了摇头,直接说道,“我记得没错的话,abc电视台有个晚间电影推荐栏目,收视率一向不错,我昨天与托德通过电话,他暂时不想退休。”
  对于这些话,瑞恩能够理解,从公众人物变成无人理睬的退休老人,恐怕没几个人能接受,名利场的影响不是那么好摆脱的。
  垂下眼睑,仅仅思考了几秒钟,瑞恩说道,“ 我会跟节目的编导组打招呼。”
  弗兰克?皮尔森立即笑了,但瑞恩忽然抬起眼睑,看着他说道,“弗兰克,不知道你看了《黑天鹅》没有?”(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五章 哈佛校友

  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轮值主席,这个头衔听起来确实很大,实际上跟瑞恩这些娱乐业的巨头没法比,他们的影响力更多的是在学院的内部,尤其是那批老迈的核心评委中。
  或许弗兰克?皮尔森并没有多大的权势,却有着雄厚的资历。
  相比于瑞恩这些快速成名的年轻人,已经七十多岁的弗兰克?皮尔森更容易影响到那批保守派的评委。
  瑞恩肯卖给他一个人情,不是没有原因,只要他能影响其中部分人的选择就足够了。
  直来直往的西方交际中,还人情这种情况,也没什么不好说出口的。
  “弗兰克,我记得詹金斯影业应该为你送过《黑天鹅》的拷贝。”
  “是的,我收到了。”
  弗兰克?皮尔森也不是糊涂人,只是没想到这个人情还的这么快,“我看过了大部分片段,坦白地讲,波特曼小姐的执导手法比《127小时》有了巨大进步,表演方面更是我见过她所出演影片的最高水平。”
  “瑞恩,你不觉得……” 弗兰克?皮尔森显示出了学院守旧派的那一面,“娜塔莉?波特曼小姐还是太年轻了一些吗?”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弗兰克。”瑞恩并没有直接否决他的话,对走向这边的娜塔莉使了个眼色,等她与盖尔?加多掉转方向后,这才说道,“好莱坞的顶尖女影星已经出现了断档。”
  “噢?”
  “茱莉亚?罗伯茨结婚后几乎息影,而且爱情喜剧片也没落了。”瑞恩并不忌讳什么,“妮可?基德曼基本转向了幕后,她们之后,好莱坞就没有在演技和票房号召力方面同时可以相提并论的女明星了,我们需要一个新生代的女影星,一个自身魅力能够征服全世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到好莱坞的人。”
  皮尔森皱起一对花白的眉毛。显然在考虑瑞恩说的话。
  对另一桌上打招呼的人点了点头,瑞恩并不急于继续说下去,他说的这些事都是好莱坞的现状,出生在六十年代的几大女星减产后,七十年代的女明星却没有出现真正能够扛鼎的人物,即便是最突出的查理兹?塞隆,也远不能与妮可和茱莉亚?罗伯茨比。
  何况,好莱坞如今谁不知道,南非美钻对做生意比拍电影更感兴趣。
  学院是好莱坞的学院,必然要维护好莱坞的利益。保证好莱坞在全世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