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在好莱坞 >

第481章

重生在好莱坞-第481章

小说: 重生在好莱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了,这里可是北美,这里可不认所谓的国民游戏。
  《最终幻想》这颗票房炸弹确实爆炸了,炸死的却是自己。
  首周2683家院线,总共762万美元的北美票房,直接让发行方索尼哥伦比亚影业吐血,到了第二周,《最终幻想》就直面《寻找尼莫》的冲击了,双方在正面较量上,显示出了根本就不是一个或者两个层面的对手。
  华特迪士尼在北美拥有的资源,远不是索尼娱乐能够相比的,首周为《寻找尼莫》争取到了3855家院线,在北美豪取8525万美元,毫无悬念的坐上了票房榜冠军的宝座。
  而《最终幻想》在维持住了2683家院线的基础上,第二周仅仅拿到了217万美元。
  或许日本可以与好莱坞在电视动画上面一较长短,但在大银幕上面,根本就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对手。
  到了第二周,《寻找尼莫》的票房下降到了6522万美元,而《最终幻想》因为前两周的表现实在太差,院线快速下滑到了1780家,北美票房更是只有可怜的132万美元。
  索尼哥伦比亚已经停止了为《最终幻想》做宣传,因为他们意识到,这部电影的票房恐怕连他们的垫付的宣传费都赚不回来……
  除了北美市场,《寻找尼莫》在同步上映的澳大利亚同样火热,毕竟电影中的场景全在澳洲,影片首周就赚取了1280万美元,只用了两周的时间,澳大利亚的总票房就超过了2000万美元。
  对于人口稀少的澳洲市场来说,这是非常恐怖的数字了。
  另一个同期上映的市场,大不列颠王国的首周票房高达1780万美元,两周票房相加顺利超过了2500万美元。
  随后,电影在迪士尼各地分公司的操作下,纷纷在最主要的海外地区上映,北美的火热也带动了这些市场,特别是深受动画影响的日本,票房成绩最为出色,首周接近1700万美元的数字,让还没有在此上映的《最终幻想》这个日本国民系列,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此外,这部电影的火热,在很多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二章 关于新剧本的问题

  尽管《寻找尼莫》中有提到小丑鱼是一种海水鱼,而咸水鱼缸的清洗和维护既麻烦又昂贵,却仍然因为它的高知名度,而使得它在上映之后于美国掀起了一波宠物小丑鱼的购买热潮,很多宠物店都将这种鱼摆在了店面最显眼的位置。
  而在纽约、洛杉矶这样人口众多的城市,还出现了小丑鱼卖断货的情况。
  面对在青少年中忽然兴起的小丑鱼养殖热和随之出现的供货紧张,北美的宠物店老板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他们想尽办法联络南太平洋地区的鱼贩们,以求在这阵热潮中捞起到足够的利润。
  在北美,宠物小丑鱼的价格直接翻了三到五倍。
  高额的利润自然催动人的热情,澳洲附近的几个地区,小丑鱼群就为了因为这部电影所带来的宠物需求而被大量的捕捉贩卖。
  好在这不是什么珍惜鱼类,否则真有面临绝种的可能,不过这样也引来了不少动物保护者组织的抗议,有些热爱动物胜过人类的家伙,还跑到伯班克皮克斯工作室前静坐抗议。
  然而,哪怕他们的抗议声一直未曾停歇,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商家们只会选择无视。
  瑞恩肯定不会放过任何能为电影炒作宣传的机会,迪士尼的后续宣传活动一直没有停下,借助着或是负面或是正面的消息,《寻找尼莫》在动画电影市场上继续高歌猛进,全世界范围内都掀起了一股海洋热潮。
  随后的三周里,影片在北美分别拿到了4530万美元、3560万美元和1972万美元,仅仅一个月多点的时间,北美票房累计就超过了2亿5000万美元!
  与此同时,全球的票房累计接近了5亿美元,像南美、香港、南韩以及东欧等地区才刚刚开始放映,票房方面依然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如同《魔戒》时的新西兰一样。《寻找尼莫》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热映,带动了澳大利亚的旅游业。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澳洲东海岸的观光收入比同期上涨了百分之一百五十五,大多数前往澳大利亚观光的游客都是希望能够前往澳洲的东岸潜水,去‘寻找尼莫’。
  此外,澳大利亚旅游委员会通过妮可的关系,迅速与迪士尼方面达成了协议,高价买断了《寻找尼莫》的旅游使用版权,未来几个月在包括中国和美国等地区的观光旅游的推销活动中,将使用这些片段为澳大利亚的旅游观光做宣传。
  这些消息很快就被媒体得知。他们也乐于炒作这样的新闻吸引眼球,有家著名的旅游杂志还在报道中如此写到。
  “那些风景优美却又知名度不高的旅游区还在为缺少游客苦恼吗?赶快去找瑞恩?詹金斯吧,只要他能构思一部与之相关的电影,这些都将不是问题!”
  虽然这些炒作有点夸张,但《寻找尼莫》确确实实带动了澳大利亚的旅游业。
  除了对电影对皮克斯工作室的赞誉外,很多媒体还将目光放在了瑞恩的身上,比如《好莱坞报道》。
  “想想瑞恩之所以伟大,除了他创立了声名显赫的詹金斯影业,缔造了最年轻的奥斯卡影帝的传奇外。还有他先见之明的购入皮克斯工作室,与之一起成为了3d电脑动画的开创者,瑞恩如先知般独具慧眼的个人魅力让人感叹!其一手推动的《玩具总动员》等动画影片开创了3d动画的先河,从此。这股3d旋风横扫全球,老少通吃,俘获了万千孩子家长和动画迷的心!”
  相比于热烈的暑期档氛围,在《寻找尼莫》上映后的这段时间里。除了约会和处理必要的工作外,瑞恩几乎将自己埋进了资料堆里。
  迪士尼方面与中央情报局的授权谈判有了最终的结果,对方同意将伊朗人质解救事件改编为电影。但电影必须接受他们的相关建议。
  瑞恩很痛快的就答应了,毕竟这几乎是cia最经典的案例,也是好莱坞与中央情报局通力合作的杰作,最为重要的是,对方在电影拍摄时,不但会全程派出专业顾问,还不会收取包括改编权在内的任何费用。
  要知道,9?11事件使美国中央情报局成为舆论谈资,一段时间以来,中情局在美国国内频频受到攻击,而国土安全部的设立,更是削弱了他们的地位。
  中央情报局急需重新塑造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在他们看来,与瑞恩合作电影肯定是明智的选择。
  事实也正是这样,最起码从表面上来看,在这件案子中cia完完全全是正面形象。
  合作协议达成后,大批解密的资料,从中央情报局在佛尼吉亚州的总部,被专人押运到了伯班克的迪士尼总部,而当年亲自参与制定并执行了计划的安东尼奥?门德兹,也被瑞恩接到了这里,他的回忆录第一版草稿也交到了瑞恩的手中。
  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瑞恩除了带领编剧组的几位重要成员查阅这些资料外,还与安东尼奥?门德兹详谈了不下二十次,毕竟他要出演的就是cia的这位无名或者说传奇英雄,上演的也将是最匪夷所思的营救行动——用伪装成好莱坞电影剧组的方式,去伊朗解救被困的美国人,最后还成功了。
  而这部电影的名字,则被命名为了cia当时买下的那个剧本的名字——《阿尔戈》!
  电影不是现实,无论cia还是安东尼奥?门德兹都明白这一点,一些改动和加工也是必须的。
  现在的伊朗,毫无疑问是美利坚的敌对国家之一,这就决定了电影最基本的立场,而在此立场上再用一些同情或者相对公允的视角,来看待这次事件,也可以突显出大国的气度。
  至于伊朗人的看法,谁在乎他们,反正好莱坞电影基本不可能进入那个市场。
  而且电影一定要符合北美观众以及好莱坞的口味,这样的话,作为主角的安东尼奥?门德兹一定要成为生活在隐秘战线中的孤胆英雄,特别是进入伊朗后,一定要突显这一点,个人英雄主义在北美甚至在全世界电影中永远都不会过时。
  此外,还要有几个猪队友,在关键时刻总是捣乱的那种,嗯……好像没有比总统身边的参谋人员更适合的对象了吧?
  情节也不能像资料中反应的这样平淡而无奇,一定要够紧张、够刺激,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从邪恶的武装人员手下逃离。
  还可以适当加些好莱坞式的自嘲,这些也是观众喜闻乐见的情节。
  当然,电影的主题一定要明确,一定要保持最基本的政治正确。
  用了大概两周的时间,瑞恩确定了电影的主题和思路,整理好了剧本的大纲,虽然有些简单的场景交给了其他编剧编写,但大部分的主线内容,他会亲自完成。
  夜幕下的詹金斯庄园异常安静,除了频繁巡视的安保人员的脚步声外,几乎听不到其他的声音。
  灯火通明的露台上面,瑞恩坐在藤椅中,偶尔思考之后,双手就会落在笔记本键盘上面,敲下一行行文字。
  场景:大使馆签证厅。
  在等候签证的人不知所措的时候,六名美国人走进了大厅,他们的目标是后门,那里没有什叶派伊朗人……
  写到这里,瑞恩停了下来,思考了大概半分钟,然后重新修改。
  六名美国人进入大厅后,懂得伊朗语的使馆助理对等候签证的伊朗人喊道,“撤离使馆大楼,马上撤离使馆大楼!”
  另一个人则帮着维持秩序,同时说道,“先让伊朗人走。”
  他指着后门的通道,“快点,马上离开这里!”
  场景转换:伊朗人在前,美国人在后,通过后门逃离了大使馆。
  这种与政治牵扯甚深的电影,可以在一些适当的地方展现大美利坚主义,换一种思维来考虑,那就是大哥肯定会庇护跟在屁股后面的小弟。
  看了看笔记本屏幕上的时间,瑞恩关掉了剧本的文档,思考起了别的方面的问题。
  最主要的就是导演了,演员以及道具投资等方面,对他和迪士尼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选择一个合适的导演无疑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最近的一周里,瑞恩已经让人带着剧本大纲和安东尼奥?门德兹的部分回忆录草稿,尝试着去接触了几位导演。
  比如大卫?芬奇,他正在筹备因为执导《美国队长》而推迟的《战栗空间》,会不会接下这份工作,还是个未知数。
  还有马丁?斯科塞斯,老马丁确实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却对与瑞恩的合作抱有疑问,不是能否成功,而是不想面对剧组中如此强势的演员和制片人。
  再就是史蒂芬?索德伯格了,不过这是最后的选择,现在索德伯格的拍片风格越发趋向于实验性,与瑞恩的目标明显存在距离。
  或许可以让本?阿弗莱克尝试一下?
  这个念头刚起,瑞恩自己就否决了,那样的话,还不如直接找娜塔莉靠谱呢。
  他团队的人不止接触了这几人,反正剧本还没有完成,有足够的时间寻找合适的导演,瑞恩也不怎么着急,而且最主要的三个人选到现在也没有明确表示拒绝呢。(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三章 自荐上门的导演

  金门大桥,世界上最着名的桥梁和美国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旧金山的象征物,堪称与白宫和曼哈顿并肩为好莱坞电影最乐于摧毁的建筑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