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在好莱坞 >

第373章

重生在好莱坞-第373章

小说: 重生在好莱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瑞恩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投资团队通过十多个隐秘的账户,纷纷吃进迪士尼的股票。
  有了足够的股份,等迪士尼下一次举行股东大会的时候,他就有了发言权,说不准还能挤进迪士尼的董事会呢,到时迈克尔?艾斯纳会是什么表情?
  当然,瑞恩仅仅是想想而已,想成为迪士尼董事会的成员,可不是手中有股份就能做到的。
  按照纽约证交所上市公司治理规则,所有上市公司都应当设立外部董事,其数量应当占董事会成员半数以上,董事会下的提名委员会则应当全部或半数以上由外部董事构成,而迪斯尼公司有提名委员会,绝大多数成员为外部董事,委员会主席则为执行董事。
  依照法律制度的设计,提名委员会的职责就是对公司的重要人事任命作出独立的意见,并就拟用人员的资格作合理性的判断,以及对现任公司高级职员定期进行称职与否的评估。
  然而,这一规定完全不适用于迪士尼,从1984年上台至今,迈克尔?艾斯纳不仅把迪士尼发展成了市值数百亿美元的传媒集团,还把管理层变成了他独断专行的一言堂。
  这位贪婪的职业经理人是个弄权好手;利用迪士尼管理方面的漏洞,不断排斥着管理层中的异己,比如为迪斯尼立下赫赫战功的杰弗瑞?卡森伯格,愤而离开迪士尼,与另外两人创立梦工厂,就与迈克尔?艾斯纳的打压不无关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哪怕是从彼岸重生到了这里,瑞恩依然认为这是至理名言。
  迈克尔?艾斯纳私下里在做动作,以他的性格怎么会选择退让?
  实际上,他的那个调查咨询公司,已经找到了大量对方的资料,其中带给瑞恩启发以及唤醒了他不多的相关记忆的事情,也不在少数。
  而他也彻底了解到了迈克尔?艾斯纳的雄心壮志。
  前几年,罗伊?迪士尼和迈克尔?艾斯纳矛盾尖锐,这位迪士尼家族在公司的唯一成员,曾经提议让儿子进入公司的管理层,以便为迪士尼家族将来的交接做准备,却遭到了迈克尔?艾斯纳的无情阻拦。
  面对这种情况,迪士尼家族无能为力,他们手中仅有的那点股份,早就失去了对华特迪士尼的掌控,从另一方面来说,董事会投票已经变成了艾斯纳个人意志的代名词。
  这些都是流畅甚广的事情,瑞恩也早就听说了,直到加西亚?罗德里格斯将调查的一些资料,送到了乔治手中,他才知道迈克尔?艾斯纳的雄心壮志不仅于此。
  在所有权层面,这位迪士尼的暴君不断提高自己的薪水和股票期权,请美国最杰出的薪酬顾问格雷夫?克里斯特尔起草了双方的合约,这份合约的核心就是高薪加大量的股票期权。
  用简单点的话来说,就是借用自己掌控迪士尼的机会,在公司融资增发股票的时候,趁机增加自己的持股。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迈克尔?艾斯纳成为仅次于罗伊?迪斯尼的最大股东,而到了去年,迈克尔?艾斯纳手中的股票已经接近了6%,彻底超过罗伊?迪士尼,成为了华特?迪士尼的第一大个人股东。
  虽然迪士尼的大多数股份,都握在华尔街大大小小为数众多的投资集团手中,但这些人投资就是为了盈利,只要掌管迪士尼的人能带来足够的利润,他们才不管坐在上面的人是姓迪士尼,还是姓艾斯纳。
  在操控迪斯尼公司董事会近二十年的过程中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地把“自己人”塞进董事会,又利用各种机会拉拢同盟增加自己的持股,迈克尔?艾斯纳就这样把代表股东大会行使公司权力的董事会,劫持变成了他个人的董事会。
  尽管其中不乏反对的声音,但他总能想到办法解决,比如利用皮克斯工作室这样的共同利益所在。
  利益能蒙蔽很多人的眼睛,按照瑞恩的推测,就算迪士尼吞下皮克斯,罗伊?迪士尼依然免不了卷铺盖滚出董事会的命运。
  他记得很清楚,迪士尼有一条72岁以上的董事必须退休的条款,这条迪士尼兄弟用来保持公司活力的条款,到时肯定会成为迪士尼家族在公司最后一点血脉的终结者。
  当最大的反对者,艾氏董事会的一个“外人”,一个“非自己人”,一个最后需要排除的“绊脚石消失后”,迈克尔?艾斯纳就能实现对迪斯尼公司的完全控制,甚至把迪斯尼窃为己有,变成自己的独立王国。
  仆人从此也就变成了主人!
  尽管这是根据现有资料的推测,但瑞恩清楚人的贪欲,自己想做的事情,为什么迈克尔?艾斯纳这个迪士尼的现任董事长兼ceo会放过呢?(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九章 深受社会环境影响的电影

  迪士尼的事情急不来,虽然不知道迈克尔?艾斯纳在等什么,但瑞恩同样在等,等待最为合适的出手机会。
  现在有皮克斯工作室这个共同利益所在,迪士尼董事会显示出了少有的团结,甚至连罗伊?迪士尼都跟迈克尔?艾斯纳开始了合作,一个强大而又没有内部问题的华特迪士尼,绝对不是瑞恩自己就能撼动的。
  但瑞恩清楚它的症结所在,因为九十年代中的总裁事件,迈克尔?艾斯纳其实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而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前caa的巨头兼他的好友迈克尔?奥维茨,那天价的合同和离职金以及完全不符合法定程序规定的任命,一旦爆发出来,这位善于玩弄权术的暴君,就会面临不小的麻烦。
  要知道,这笔接近了两亿美元的巨款,哪怕到现在都没有付清,任何一个迪士尼的股东,都有权利向法院提起相关的诉讼,从而追究违背公司制度、以个人意志推动了迈克尔?奥维茨任命的人责任。
  在这个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管理者随意挥霍股东的钱,可不是随意几句辩解就能抵消的。
  瑞恩已经让人秘密的联系了迪士尼的一些散户股东和小投资商,只等合适的时机。
  或许曾经的他只想无忧无虑的过完这一生,但无论最大的兴趣是电影也好,还是想用事业压制感情上的反弹也罢,既然几年前选择了最为艰难的一条路。那他就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一直到实现的那一天。
  属于我的终归就是我的,谁也抢不走,逃也逃不掉。
  如同自我催眠一般,瑞恩嘀咕完这句后,散去了满脑袋的思绪,重新放在了面前的文档上面。
  就在七月下旬的时候,詹金斯影业和二十世纪福克斯合作的《木乃伊2》也登陆了北美,这个被迪士尼管理层否决了的喜剧冒险系列,展现出了巨大的魅力。首周就收获了接近六千九百万美元的北美票房。到现在仅仅上映了三周多一些的时间,就超过了前一部在全美取得的一亿七千万美元的票房成绩。
  这部电影在商业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为数不多的续作能超过前一部的真人电影,电影的导演斯蒂芬?索莫斯借助这两部《木乃伊》。一跃成为了好莱坞第一流的商业片导演。
  或许是这个带有魔幻色彩的系列的成功。斯蒂芬?索莫斯与环球影业签下了一份新的导演合约。环球影业雄心勃勃,计划以一亿五千万美元的制作成本,打造一部史无前例的的怪物电影。
  这个项目还没有正式确定名字。瑞恩推测,应该就是把环球坑惨了的《范海辛》。
  他隐约记得,前世这部电影的制片成本应该超过了一亿五千万美元,好像只换回来三亿美元多一点的全球票房,最后的结果比《珍珠港》还要凄惨……
  尽管跟环球的关系还不错,瑞恩却不会多说什么,随便干预别家公司的正常经营,无疑是非常令人厌恶的行为。
  除了斯蒂芬?索莫斯外,男女主角同样是好莱坞关注的焦点,其中蕾切尔?薇姿早在第一部结束的时候,就成为了英国媒体口中盛开在好莱坞的英伦玫瑰。
  这样的形容并不过分,但舰队街嘴里的英伦玫瑰未免多了一些,明年《珍珠港》上映后,好莱坞肯定又会多一位英伦玫瑰。
  蕾切尔?薇姿是幸运的,在《木乃伊》所有的演员中,她甚至超过了男主角,成为了最红的一个。
  而这个系列的成功,同样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就在拍摄完续集后,这位来自剑桥的才女,以高达一千三百万美元的片酬,接拍了德国一家制片厂投拍的战争大作。
  这部大制作的制片预算原本是六千八百万美元,集合了裘德?洛、拉塞尔?费因斯和蕾切尔?薇姿三大好莱坞当红影星,后期制作时制片方甚至追加投资到了九千五百万美元。
  因为派拉蒙影业担任了影片的发行商,瑞恩多少听说了一些消息,来自法国的导演让?雅克?阿诺先生,势要把这部叫做《兵临城下》的电影,打造成发生在前苏联的战争史诗,甚至号称要在票房上面彻底掀翻《拯救大兵瑞恩》。
  法国人拍摄商业大作,除了吕克?贝松外,有几个人成功过?
  至于选择了圣诞档的《兵临城下》,除非电影改头换面,否则肯定还是世纪之交最失败的大制作电影之一。
  但这种可能明显不存在,瑞恩从现在零星出现的宣传中得知,电影还是前苏联和纳粹德国两个狙击手的对决。
  仅仅是这个命题,就是电影的一大败因,电影中除了苏联人就是德国人,就连三个主演都是英国人,一个美国人都看不到,虽然北美的观众越来越开放,但这种充满了法式浪漫主义的‘外国’电影,肯定无法引起太多人的兴趣。
  哪怕到今天,美国的自由主义和孤立主义依然盛行,在这些人眼中,苏联人和德国人打死打活,跟他们没有一美分的关系。
  电影深受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瑞恩深知这一点,像《兵临城下》这种电影,失败的不仅仅是电影的内容。
  《木乃伊2》大获成功,斯蒂芬?索莫斯从原来的小导演成为了一线商业片导演,因为当初做出了投资决定的关系,瑞恩成为了很多编剧和导演游说的对象,毕竟选择进入这个名利场的人,无不想着名利双收。
  凡是遇到这种人,只要不是有特别紧急的事情,瑞恩都会选择倾听对方说几句,对于有可能带来收益的事情,他一向很热心。
  这与外界传的什么扶持新锐导演和发掘编剧人才没任何关系,决定这一切的仅仅是利益。
  瑞恩没想到的是,雷德利?斯科特竟然成为了游说人群中的一个。
  下午的时候,他去了剪辑室,查看《角斗士》的后期进度,以及为电影做好的一些片段配音,等忙碌完这些休息的时候,雷德利?斯科特找他单独聊了起来。
  “你的意思是……”
  休息室里,瑞恩放下了咖啡杯,看向对面的雷德利?斯科特,“想要把马克?包登先生的纪实报道《黑鹰计划》改编成电影?”
  “没错,就是索马里事件。”雷德利?斯科特点了点头,认真的说道,“拍摄《角斗士》之前,就有了初步的打算,我已经跟杰瑞?布鲁克海默达成了相关协议,他正让人着手改编剧本,布鲁克海默影业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投资,所以我们需要找合适的合作方。”
  “雷德利,你预计投资有多少?”瑞恩想了下后,问道。
  “估计在八千万美元左右。”对于绝大多数导演来说,这都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数字,但相比于《角斗士》近一亿美元的制片成本,雷德利?斯科特显然不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