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变天 >

第117章

变天-第117章

小说: 变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子。八旗就已经溃烂了,如今这紫禁城里还能住着满人的皇上,全靠的是朝廷在汉人之间玩平衡的手段维持的。

李鸿章在直隶的时候。左宗棠、张之洞、翁同龢,这些人哪一个和李鸿章是对脾气的。如今李鸿章下台了,又冒出一个沈从云来,这一会朝廷用谁来制衡沈从云呢?想来想去,没人能做到这一点,所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地位置,落在了荣禄地头上。

想到这一点,荣禄心中不由的一惊,额头上冒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难怪沈从云上奏联通济南到徐州地铁路一事,朝廷死活给压了下来。军机处里的那帮老爷们,平时也没少收沈从云的好处,偏生在这个问题上,异口同声的反对。”荣禄内心暗自思衬道:“江南水网纵横,据传沈从云修的铁路,从上海到金陵是一段,从金陵到徐州又是一段。真要是让他把徐州到济南的铁路修通了,加上一条芦汉铁路,日后一旦有事,沈从云挥师北上时,瞬间可借铁路的便捷,形成南北两路的犄角之势。”

想到沈从云的异军突起到如今的有点不受控制,荣禄的心情越发的变得沉甸甸的。

“袁世凯,他日有事,你能挡的住沈从云么?”这句话,荣禄很想问一问袁世凯,不过真的要问的话,就等于把一些话挑明了。真的要这么明着问袁世凯的话,荣禄也不配在直隶总督的位置上呆着了。

使劲的甩了甩脑袋,荣禄想把沈从云带来的烦恼甩掉,可惜沈从云的

没有彻底的消除,最近发生在广州的另外一件事情又了起来。

据查,一个叫兴中会的组织,企图在广州发动一起叛乱时间,多亏了新任两广总督谭钟麟发现的及时,扼杀在摇篮之中。时候查知,这一次的叛乱规模,人数很可能达到一万人。这个叫兴中会的组织,头目是一个叫孙文的人,提出的口号是“驱逐鞑虏,回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这些乱党和沈从云可不一样,他们这是要挖满族人的祖坟啊。真要让这伙乱党成了气候,那才真的叫死无葬身之地呢。

……………………

1896年春,江南已经是草长莺飞的+;。象。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严复居住的院落内,墙头是三尺白雪还没散去,就已经被纷纷飘舞的煤灰给染黑了许多。

长随费力的弯下腰,将炭火烧的通红的火盆塞到桌子下面,搭上架子,这才拍拍手回头对严复笑道:“老爷,弄妥当了。您还有什么吩咐?”

生就白净脸皮,鼻子下面胡子长的茂盛的严复,轻轻的摆了摆手,示意没事了,长随这才笑道:“老爷,小的给您沏茶去了。”

做到桌子前椅子上,严复看着桌上摆放整齐的手稿,《天演论》已经开工半年了。自打甲午战争后,勉强打赢了日本还赔了银子,严复算是受了刺激了,一直想结合西方的进化论,整点东西来系统的提出一个强国理论。于是乎《天演论》的创作提上了日程来。《天演论》的原名叫《进化与伦理》,实际上就是严复翻译的两篇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论文集中的稿子,然后取去“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基本原理,以此来向国人敲响救亡的警钟。

严复把赫胥黎的理论引入种族、国际关系之中,提出在这也是一个大的竞争格局,中国在这个竞争的格局之中,强存弱亡,中国已经落后了很多了,如今日本人都敢打上门来了,在不变革以图自强,亡国灭种的一天就不远了。

对于远在江南的沈从云,严复一直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从心底里认为,沈从云无疑为当今的人杰。沈从云在两江大刀阔斧的办洋务,无疑是好事。但是严复还是很担心,沈从云会变成第二个李鸿章,会倒在另一次对外的战争中。洋务运动,在严复的心里,并不是一个真正能解决中国问题的办法。

………………

上海,沈从云接到北京发来的电报时,脸色变的非常难看。历史上的一件事情,并没有因为甲午战争中方的惨胜而规避,还是发生了。俄国作为李鸿章西行的第一战,给李鸿章准备下了一份大礼——《中俄密约》。

甲午的失败,让李鸿章对西方列强的恐惧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这样的一份合约,其实李鸿章完全可以避免的,可是李鸿章还是签字了。(注:中俄密约的详细内容,大家可以去查历史书,这里不重复了。)

沈从云实在很难想象李鸿章当时的心态,难道真的希望俄国来保护中国的东北么?接下来,想必《中东铁路合同》李鸿章也要顺手签署了吧?俄国人借此合约成立的中国东胜铁路公司,成了俄国获得利用中东铁路给旅顺大连运送军火的权利不说,还顺手攫取了铁路沿线的行政权、警察权、采矿权和贸易减免税厘等特权,实际上等于把铁路沿线变成了俄国人的势力范围。

这两份合约,无疑是彻头彻尾的卖国合约,沈从云知道曾经的历史上,有一种说法,李鸿章收受了俄国人的巨额贿赂。不管这种说法是否真实,总之是开了一个头,一个列强疯狂瓜分中国的头。

得到这个消息的瞬间,沈从云最痛苦的感觉是,新军在东北,在朝鲜的血都白流了。随即沈从云苦笑着往椅子上一靠,口中低声自言自语道:“卖吧,卖吧,你们不卖,怎么能显出你们的腐败来?怎么能让中国的精英们,彻底的对你们失望?”

第四部

第二十一章必死之决心

中俄密约》的消息传开,欧洲列强好比猎狗发现了猎光全部集中在中国政府的反应上面来了,李鸿章毕竟还不能代表中国政府,只要中国政府对这两份合约持反对态度,事情也不是没有回转的余地的。

中国作为甲午战争的胜利者,将新冒头的日本个打趴下的事实,还是摆在眼前的,一切就看清政府的态度了,这一次和俄国人租借旅顺一事,不可同日而语了。

《新快报》最为与两江总督关系密切的报纸,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一个新闻,深知坐镇两江的沈从云自甲午之后在中国的影响力,得知了《中俄密约》的消息后,该报头号记者詹姆斯,第一时间找到沈从云的住所,提出采访。

“扑!扑!”闪光灯发出的瞬间的光芒,吓的端茶上来的小丫头直哆嗦,手一抖差点把盘子给砸了。藏在帘子后面的青弦也吓的用手直拍胸前,阮孝贞眼睛里闪过“土包子”的意思,把注意力还是集中在偷听上去了。

“总督阁下,作为中日甲午战争胜利的缔造者,您对李中堂与俄国人之间签订的合约持何种态度?据在下所知,俄国人已经接口调停有功,以及收取贷款利息为理由,强行租借了旅顺和大连。您以为中国皇帝会承认这份合约么?”

詹姆斯开门见山的提问,语气显得非常之尖锐。

记者是沈从云故意透露消息引来的,自然早有准备。面露悲愤之色,厉声道:“《中俄密约》绝对是俄国人胁迫强逼李中堂签署地,这是一个蓄谋已久的阴谋。我已经上奏朝廷,称时下李中堂西游各国,《中俄密约》的头绝对不能开,不然俄国人得了便宜,别国有样学样,李中堂到一个国家签署一份卖国合约。亡国也就是瞬息之间的事情。所以。《中俄密约》以及《中东铁路合同》绝对不能承认接受。本人的奏折上已经向朝廷请奏,愿亲率十万雄师北上,只要俄国胆敢来犯。沈从云决心效仿先贤,为国战死沙场,决不后退半步。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当天下午,《新快报》的临时特刊就推出了。沈从云的表态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尤其是沈从云颇为得意的一次剽窃,被《新快报》以“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为标题放在头版头条,配上沈从云表情果决地巨幅照片!激地普天下地热血青年们情绪激昂澎湃。

被沈从云洗脑多年,脑子只知道有沈从云的新军将士,更是群情激奋,沈从云振臂一呼,新军将士纷纷以血为书。向沈从云请战。

沈从云将几十份血书。连同一份两江三省官员联名上书请求拒绝承认《中俄密约》以及《中东铁路合同》的折子,一起打包派人送往京城。

《时务报》的编辑部内,负责排版编辑等在梁启超的办公桌前已经有半个小时了。今天的报纸就等梁启超这一篇稿子就能排版开印了。

此刻的梁启超,申请肃穆,正在伏案奋笔疾书!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洋洋数千言毕,梁启超把手上地秃笔一丢,稿子往前一推,接着转身背手看着窗外的风雨,泪流满面!排版编辑拿起这篇梁启超一气呵成的大作,悄悄的退了下去。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面对着萧萧风雨,梁启超低声吟道!

一篇《中国少年说》一出,梁公从此名满天下。

“血谏”!特大号字体的标题,出现在《时务报》、《新快报》的头版头条上,《时务报》的第二版,整版刊登了梁启超的《中国少年说》。

沈从云如此剧烈地反应,举国震惊!世界震惊!多年以后地一位史家称“危机之秋,沈督振臂一呼,举国为之沸腾!天下少年精英之半数,从此归于沈氏!”

北京城里以强学会为首的团体,纠集了数百学子,每天堵在都察院的门口,一天一上书!全国各省督抚地折子,雪片似的飞往北京,皆痛陈二份合约一签,东北亡矣!

朝中清流更是兴奋的上串下跳,御史台的弹劾奏折,压在光绪皇帝的案前几尺高。清流们主要的攻击目标自然是李鸿章,扬言李鸿章“丧权辱国,罪无可赦!当自裁以谢天下!”

迫于举国之压力,总理衙门大臣奕拖着病怏怏的身子出来,对一干外国记者称:“李鸿章在俄国签署之合约,乃其个人行为也,且其目前身无实职,并不能代表大清朝政府。”

此言一出,俄国公使立刻照会北京,这是对俄国政府的公然挑衅,这是要引发战争的。

上海的沈从云听闻此讯,立刻对《新快报》的记者称:“俄国人要来,我正等着呢!我宣布,南洋新居即日起进入一级战备!”

沈从云这一嗓子吆喝后,北洋的荣禄也只好跟着发表生命称:“我北洋将士已枕戈待旦!誓死捍卫东北!”

李鸿章还在俄国,俄军便开始

北边境!摆出一副大打出手的架势!沈从云立刻作出水师地两艘君权级战列舰,立刻驶入渤海湾,将320米的主炮炮口,对准了旅顺港口,对准了停泊在旅顺港的俄国战舰。(注,之前口径为笔误。)

……………………

胡雪岩抱着账本和算盘出现在沈从云的办公室内,愁眉苦脸的往沈从云面前一坐,哀叹道:“怎么得了啊?又要打仗了。这日子也没法过了。”

说实话。沈从云还真的有点怕胡雪岩这一招。这不才喊了一嗓子要跟俄国人拼命而已,胡雪岩就猴急的上门来诉苦了。

见沈从云笑而不语,胡雪岩劈里啪啦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