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数据三国 >

第542章

数据三国-第542章

小说: 数据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烨听了徐庶之计,将兵马派出,而后寨中虚立旌旗,不设军马,准备已定,就等下雪。果不其然,数日之后天降大雪。徐庶便命之前冒充魏延的士卒引军而出,去阵前搦战。

越吉一见是手下败将营前叫骂,根本懒得理会,随便派了一名副将出马。这回交州军败的更加干脆,一招未打,转头便走。副将贪功,又知对方没什么本领,便在后面紧追不舍。

冒充魏延的士卒领兵回到自家营寨之前毫不停留,穿寨而过,从寨后而去。众羌兵追到寨前,见寨中无人射箭迎敌,只是空竖旌旗,心中惊疑不敢轻入,便回报越吉。

越吉同样心疑,未敢轻进,便问计于丞相雅丹。雅丹想了想道:“此南烨诡计,虚设疑兵在此,又让我等知之,便是欲令我等惊疑不敢上前,他好绕道攻我。我等正可将计就计,先取其营寨,而后沿途追之,断其归路。”

越吉闻言点头称是,尽起大军向前。待入南烨营寨,便见一军千余人马由寨后而走,打的乃是南烨旗号,还有先入营盘的羌兵见到南烨就在队伍之中。

雅丹闻报之后道:“必是南烨亲率人马断后。我等速速追之,只要擒住南烨,此战胜矣。”

越吉领兵在前追赶,待过了一处山口,便见南烨人马转入一片树林之中,隐隐不见踪影。越吉恐有伏兵,便又停住军马与雅丹商议。

第五十八回南北汉吴成鼎立四方诸侯拓疆土(11

丞相雅丹听说南烨人马进了树林,便亲自来阵前观看。这片树林的面积并不太大,藏不住多少人马。雅丹便对越吉道:“此地或有埋伏,却不足为惧,可令铁车在前,人马在后,小心提防。”

越吉领命,便驱铁车兵在前防备,入林之后果然有交州军躲在树后,暗放冷箭。不过箭矢都钉在铁车之上,并未给羌兵造成太大伤亡。那些放冷箭的交州军见伤不了羌兵,便纷纷溃败而走。越吉见状大怒,催兵急追。

树林本就不大,很快羌兵大军就出了树林。越吉到了林外,便见前方一马平川,土地道路皆被大雪漫盖,成了白茫茫一片,南烨率领的交州兵就稀稀拉拉在雪地之中奔走。

这场大雪是今冬初雪,降下之后稍融又冻,雪下生成一层冰壳,地上极滑。越吉便见前面的交州军跑得跌跌撞撞,不时还会滑上一跤,显得十分滑稽。此情此景令越吉大喜,下令铁车军扶住铁车向前追赶。铁车在雪地上走得又快又稳,羌兵四面扶住推行,既能令铁车加速,又能防止跌倒,可谓一举两得。

南烨回头一望,见大队羌兵追来微微一笑。而后对身边亲卫道:“传令下去,小心前方标记之处!”

众亲卫士卒就算南烨不说,也都一直观察着地面。在白茫茫的雪地上,总有一些树枝干草浮于雪面,若不注意观察便会被忽略过去。而交州兵皆会选择有树枝的地方而行,绝不从干草上过。

越吉率领的羌兵可不知这个诀窍,只顾催赶兵马,往前进发。忽然之间,后队羌兵就听前方“轰隆~”一声巨响,有如山崩地陷。前队羌兵皆落于陷坑之中,尤其是铁车兵正行得急切,路滑难以收止,一辆辆铁车并拥而来根本刹不住车,全都翻入陷坑。如此一来坑中羌兵可就倒了大霉,被铁车砸死无数。

南烨不用回头,只听背后人喊马嘶响成一片,便知徐庶这坑人的计策已成。不过还是有少量羌兵一直追在南烨身后,比较幸运的没有掉入陷阱。这些羌兵对于南烨来说已经不足为惧,他伸手一招,便将白罴放了出来。

白罴在南烨的控制下直接冲向几辆没有掉入陷坑的铁车,只见白罴人立而起双掌用力。几辆铁车纷纷被推入陷坑之中,又砸死了不少羌兵。侥幸没有掉入陷坑的羌兵看见白罴发威,大军又落入陷阱,哪里还敢再追?纷纷掉头就跑。

越吉见铁车兵基本全军覆没便知不好,刚要回兵而走,左边赵云,右边杨雄,两军冲出,万箭齐发。背后张白骑、高顺两路兵马又到,截住羌兵归路。

雅丹、越吉见前有陷阱,又三面被围,便知中计,左冲右突,往背后山谷中逃窜。越吉快马加鞭正往前走,便见前方一个黄脸大汉手持双戟拦住去路。越吉只与冒充魏延的士卒单挑过一回合,便以为大汉将领皆是中看不中用的脓包,因此根本没把典韦放在眼中,举锤便砸。

典韦见越吉锤来嘿嘿一笑,他对锤法并不陌生,因为周仓以前就是用锤。只见典韦双戟齐出,大力一分,越吉的铁锤便被砸开。典韦巨大的力量令越吉大吃一惊,还没等他变招,典韦双戟已到,两人交马只一合,越吉便被典韦砍死于马下。

越吉一死,麾下羌兵纷纷逃窜。典韦跳下马来割了越吉首级不屑道:“你这厮的锤法力气比起元福差的远了,还敢自称元帅,真是令人笑掉大牙。”说罢提头回见南烨。

周仓与典韦的任务一样,专门负责擒拿敌军大将。他见典韦去赶越吉,便追上了西羌丞相雅丹。雅丹一个文臣,哪里是周仓对手?直接被周仓一把活捉,送往营寨。众羌兵见主帅死的死,俘的俘,哪里还有战心?不是跪地请降,便是四散逃窜。

南烨打扫战场之后回到营寨升帐,周仓押过雅丹。南烨命亲卫去其绑缚,而后赐酒压惊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西羌之民不服王化久矣,只是我大汉天子仁慈,不忍加兵于西羌各部,令你等休养生息。彻里吉擅自称王,并劫掠商旅百姓,罪不容恕。因此我才奉大汉皇帝之命前来讨贼。你协助反逆本是大罪,但我也可网开一面令你待罪立功。你若愿弃暗投明助我征讨彻里吉,我便免你死罪如何?”

雅丹本也是西羌一部首领,只是其部落不已武力见长,这才被彻里吉率兵吞并。后来彻里吉见雅丹机智有谋,便留他在自己身边辅佐,雅丹这才渐渐做了丞相。与国王彻里吉、元帅越吉相比,雅丹更了解大汉,并且精通汉语。从那些劫掠来的物品背后,雅丹看到的是一个无比强大的帝国。那些精美的瓷器和丝绸,无声的讲述着大汉的繁华。

羌人的生活环境恶劣,弱肉强食在雅丹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当初彻里吉强大,雅丹便投靠彻里吉,好让自己的部落延续下去。如今南烨率领着比彻里吉更加强大的军队而来,命令雅丹投降一个更加强大繁华的帝国,这在雅丹看来也没什么不能接受的。

南烨都没想到雅丹如此轻易就投降了。在雅丹这个羌奸的带领下,南烨挥军直达西羌王庭。彻里吉的大军之前全都派出去了,西羌之地又没有城池可守,结果南烨一战斩杀彻里吉,平定了西羌之地。

就在南烨征伐西羌的时候,诸葛亮正在领兵攻取匈奴之地,司马懿则在与乌桓、鲜卑交战,周瑜则率军渡海攻打三韩、高句丽。

天下四家诸侯同时对外用兵,中原地界反而太平起来。百姓们担心的南汉北汉之战并没有发生,这让许多人都松了口气。尤其是刘备治下的百姓,更是觉得轻松不少,踏踏实实过了个太平年。

乱世中的百姓十分容易满足,片刻的太平生活都能让他们万分珍惜。至于明日会不会重燃战火,他们不敢想也不愿去想,因为只要一想,得出的结论就令人沮丧。在乱世之初,可以看清天下大势的只是少数聪明人,而到了此时,便是普通百姓也知道这天下大势分久必合,若是无人一统这天下,战火便不会止息。

第五十八回南北汉吴成鼎立四方诸侯拓疆土(12

南烨攻取西羌不能说毫不费力,但也有惊无险。可是另外三家开疆拓土就没那么容易了。刘备、关羽、张飞各守一州,诸葛亮无大将可用,只带了关平、刘封两员小将出征匈奴,兵马也不敢多带。虽说诸葛亮每仗都能以智取胜,匈奴兵也屡屡中计。可是想要智取,便必须借助天时、地利,诸葛亮每打一仗都要筹谋良久,进兵速度当然快不起来。

周瑜跨海作战难度同样不小,东吴所在的扬州、徐州、青州全部临海,可是孙权却一直没能发展起海军来,就是商船出海也必须在镖局投保才敢下海。这是因为海上除了有暴风骤雨,还有海盗横行。

那些打着骷髅旗的海盗不但来去如风,而且作战勇猛,东吴水军都不是对手。让孙权倍感郁闷的是,海盗的船要比东吴的战船还快,海盗的装备也比东吴正规军还要精良。好在这次周瑜领兵渡海没有遇到海盗,只是在风浪中折损了一些人马船只。

孙权哪里会想到那些海盗都是甘宁麾下的私掠舰队,周瑜渡海没有被袭击也不是因为运气好,而是南烨下令故意放过周瑜的舰队,好让东吴的注意力集中到三韩和高句丽去。

周瑜渡海容易,可是想要维持补给可就不容易了。周瑜大军刚到三韩之地,甘宁便命麾下私掠舰队封锁了青州到三韩的航线,不论是孙权派出的补给船还是周瑜派出的联络船,一律不许过海。周瑜无奈之下只能以战养战,好在马韩、辰韩、弁韩这三个部落都不算强敌,周瑜这才在三韩立稳脚跟。不过让周瑜感到奇怪的那些海盗的巢穴究竟在何处?为何能封锁住航线?

如今南烨的海军基地早已不再只有夷州一处,夷州西南方向的海南岛和夷州东北方向的亶洲都已经被海军纳入南烨治下。亶洲岛上原有个倭国,还有个女王叫卑弥呼,甘宁大军一到,这个还处在母系社会的小国便举国投降,亶洲也就成了南烨领地。交州海军伪装的海盗从亶洲出发封锁渤海、黄海都十分方便。孙权、周瑜没有海图,自然不知道三韩往东还有一片岛屿可以驻兵。

周瑜从海路无法联络孙权,便只能遣人从陆路进入辽东,再绕道幽州、冀州与孙权取得联系。要不是与曹丕结成了联盟,周瑜的大军恐怕就要被困在朝鲜半岛上。

东吴使者过境,曹丕当然知道,而且孙权还送来密信与曹丕商议,假如周瑜人马无法渡海而还,便要借道从辽东、幽州、冀州一线回兵,希望曹丕答应。

曹丕对于孙权攻取三韩、高句丽之事十分不满,毕竟这两国并不与孙权属地相连,反而与辽东接壤。曹丕认为就算要出兵攻取两国之地,也应该是自己攻取,轮不到孙权渡海来攻。不过结盟孙权共抗刘备、南烨是司马懿定下的大方针,曹丕也不敢草率决定,只能遣使向远征乌桓的司马懿问计。

很快曹丕便得到了司马懿的回信。信中写道:“陛下需知,当前大敌非是孙权,而是刘备、南烨。陛下坐拥辽东,却不知有三韩、高句丽等国,孙权如何得知?此必是南烨献图与孙权,令孙权取两地。

前者南烨献鲜卑、乌桓地图与陛下,微臣便料定其中必有奸计。如今看来,南烨所用乃是二虎争食之计,便是欲令陛下与孙权相争,以便其坐收渔利。以臣之见,陛下可应孙权所求,切不可中南烨挑拨之计。

三韩、高句丽之地不及鲜卑、乌桓十之二三,便是孙权得之也不及陛下新得之地。再者三韩、高句丽紧邻辽东,却与青州跨海相隔,来往不便,孙权借道正因于此。可见二地孙权得之也不易守,陛下欲取随时便取,不在此一时。可待剿除刘备之后再取之不迟。”

曹丕见司马懿信中一口一个陛下,心中就十分欢喜。等他看完书信便绝了与孙权争地的念头,回复孙权可以借道而行,又致信司马懿,询问何时可以回兵。

司马懿收到曹丕催促回兵的书信之时,正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