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数据三国 >

第127章

数据三国-第127章

小说: 数据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握拳行军礼也是南烨的发明,汉代并非没有军中礼仪,当时士卒向将军回禀军情皆是双手抱拳行礼或是单膝跪地行礼,与寻常礼节区别不大,上级更不会向下级行礼。南烨认为这种礼节算不上真正的军礼,而且也多有不便。与徐晃等人讨论之后才决定用右手握拳放置胸前作为军礼。

本来南烨还想用现代的军礼,可是却被戏志才和徐晃等人否决了。他们皆认为现代军礼莫名其妙没有任何意义可言。

南烨也知道现代军礼是从古罗马骑士的揭面礼中演化而来的。罗马骑士全身甲胄,在相遇时右手举起揭开面甲,除了以示友好,同时也是防止被同伴误杀。后来骑士丢掉了面甲,揭面礼就演化成了脱帽礼,再后来军队为了简便正式把脱帽致礼改为用手接触帽檐或一束头发的现代军礼。

经过众人一番商讨,最后才决定使用右手握拳放置胸前作为军礼。其实这个动作就是双手抱拳行礼的简化版,既有抱拳行礼的意义,又简便快捷,而且武器持握左手可以也代表着没有敌意真心致敬。

第十六回赵慈起兵杀秦颉南烨定计谋交州(10)

张白骑见南烨下令军演开始,便骑在马上发号施令。演练士卒先是展示了停止间转法,行进与立定,坐、蹲、起立等动作,无不整齐划一如同一人,看的观众连连叫好。

南烨知道这队列训练只是基础,还不是最jīng彩的。果不其然,片刻之后张白骑便下令分散队列,全员cāo戈,开始演练阵法和兵刃。这让南烨回忆起了军训时苦练军体拳的场景。

这些参加军演的士卒无一不是jīng锐之中的jīng锐,也都是平时训练最刻苦的士卒。今rì他们能有机会在众人面前亮相也是用汗水和努力争取来的。每一名士卒都想将自己最佳的jīng神风貌展示给点将台上的南烨法师和台下的亲人家眷。他们用力的挥舞着兵器,尽力将动作做到最好,他们想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是最棒的。

“嘿~喝……”士卒们每一个动作都伴随着一声呐喊,这响亮的号子是如此鼓舞人心。那些工匠和家眷虽说大多没上过战场,可还是感觉到热血沸腾,好像眼前正有千军万马厮杀一般。

“老头子,快看!那是咱们的儿。”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一手拽着身边五十左右的男子,一手指着校场激动的说道。

五十岁左右的男子放到现代还是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可是在古代完全可以称为老者了。古人由于战争、天灾、饮食、医疗水平等因素限制,平均寿命都不是很长,四十以后就可称老,写下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苏轼也才四十岁左右。

这名五十岁左右的男子已然两鬓斑白,面带皱纹了,可能眼睛也有些花。他顺着妻子的手看了一会儿才找到自己的儿子,非常欣慰的点头道:“好小子!有出息!法师让咱全家都吃上饱饭,你可要好好练,多杀贼。”

那妇人闻言担心道:“法师不会因为我儿练的好就让他上战场?这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等可怎么办啊!”

“呸~呸~呸~大过年的你少说丧气话。你等妇人就是见识短,法师那是神仙下凡,还能打败仗?你再看这些娃子的铠甲兵器,那可是一等一的jīng铁,寻常刀剑都砍不透,我儿武艺又高怎会伤到?当兵吃粮又拿饷,不上阵杀贼保护百姓法师养他们何用?我还盼着我儿多立战功,将来做个将军光宗耀祖呢!”男子将妇人训斥了一顿又转过头看向校场,生怕漏看了儿子的英姿。

“爹爹~爹爹~我长大了也要学哥哥做将军!”一个稚嫩的声音再度打断了专心观看军演的男子。

那男子低下头摸了摸不满十岁的小儿子道:“好!好!等你长大了也做将军。”

妇人一把拉过小儿子搂在怀里道:“你瞎说什么!有一个将军还不够啊?老大万一有个好歹我还指着老二送终呢。”

男子又瞪了妻子一眼道:“法师仁义,若是老大真有意外,老二便是家中独子,你送去法师还不收呢。孩子跟着法师你就放心!就算有个万一,法师给的抚恤也够将老二抚养chéngrén了。我儿能跟着法师你就知足!若我等还在黑山哪来的这种好事?我儿的命都是从法师手里捡的,你怎么还嫌不够?”

妇人一听丈夫提起以前的rì子,顿时沉默不语。她那大儿子之前便是雷公麾下,被南烨俘虏后又将亲人从山寨接了出来,一家老小这才到了兵工厂。妇人想起以前的苦rì子,虽感情还无法接受将儿子送上战场,可理xìng却觉得儿子是该好好报答南烨法师的活命之恩,这年月能收留贼军还能如此善待的朝廷将军,除了南烨法师就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军演的队列一散开,认出亲人的可就不止这一家老小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指着军演队列向旁边的人夸耀。“看,那是我爹爹!”“看!那是我的夫君!”……诸如此类的议论声简直不绝于耳。

那些在队列中找到亲人的当然是自豪无比,因为他们都收获了不少羡慕的眼光。人群中的张宁听着议论声偷偷直乐,她多想对旁人说那领队的白马将军便是自己的恋人。只不过古代不比现代这么开放,没有结为夫妻之前,男女恋人关系是不好意思宣之于口的。

张宁都在偷笑,可想而知她身边的蔡琰有多自豪了。点将台上的南烨法师便是她的心上人,是她未来的夫君。蔡琰早就把自己当成是南烨的人了,自然与有荣焉。

当阵容、军器cāo演完毕就到了唱军歌的环节了。在古代其实也有军中士卒唱的歌,不过这些诗歌被称作是凯歌更贴切些,曹cāo就曾命缪袭作鼓吹曲,于是有《魏鼓吹曲》组歌十二首,其中有:《战荥阳》《获吕布》《克官渡》《定武功》《屠柳城》等。吴国也让韦昭作鼓吹曲,于是有《吴鼓吹曲》组歌十二首:《摅武师》《伐乌林》《克皖城》《通荆门》等。这些都是战后的追叙,并非战时的军歌。

古时最著名的军歌应该是《诗经》中的一首《无衣》。东汉时还有军歌《马踏燕然》。不过南烨觉得这些战歌还是太少了。他记得军训拉歌时可是有不少军歌朗朗上口。便将这些歌曲改了些词句交给了军中士卒,果然士卒一学就会,广受好评。

之见张白骑在队列前面学着南烨平rì的样子领唱道:“批铁甲兮,挎长刀。一!二!”

士卒们齐声唱道:“批铁甲兮,挎长刀。与子征战兮,路漫长。同敌忾兮,共死生。与子征战兮,心不怠。踏燕然兮,逐胡儿。与子征战兮,歌无畏。”

南烨对战张角的时候曾经训练过五百士卒齐声骂阵,那支临时组建的队伍齐声喊喝就能将声音传出老远。今rì这五百士卒都是经过严格训练,一曲《马踏燕然》歌声震天。且不论音调是否准确,这气势还真不是盖的。

军训的时候南烨就总结出一个道理,军歌最重要的是嘹亮整齐,重在鼓舞士气,跑不跑调倒不是关键。所以他对演练士卒的歌声还是相当满意。不光是南烨满意,观看军演的众人也都十分满意,这支军队且不说战力如何,光看气势就知道天下难有敌手。

围观众人刚要拍手叫好,没想到张白骑还没结束,继续领唱道:“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一!二!”

士卒们跟着唱道:“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法师亲我兮,胜如父母!触犯军令兮,身不zìyóu!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不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贼寇兮,觅个封侯!”

刚才的《马踏燕然》歌,众人好歹还听过,可这首南烨改编版的《凯歌》却没有一个人听过。谁让这《凯歌》是明朝戚继光的军歌呢。

众人虽没听过这歌,可是歌中的豪情大义和那赏罚分明的军令众人却听得明明白白,纷纷挑起大指,称赞南烨法师和其麾下将士定能如歌中所言,上报天子,下安黎庶。就连蔡邕都笑呵呵的称赞这歌词有气势。

这前两首军歌都是古代的,词虽不同,曲调却没太大区别。话说回来,南烨也不知道这《凯歌》是什么调子,只能拜托蔡琰这位音乐大家按着《马踏燕然》和《无衣》来谱曲。

张白骑领唱的第三首军歌却与前两首的曲调截然不同,可是众人一听却都纷纷叫好,觉得此歌、此曲朗朗上口。有些人听了一遍就跟着小声哼唱起来,有些人则被感动的落下了眼泪。

第十六回赵慈起兵杀秦颉南烨定计谋交州(11)

“有一个道理不用讲,战士就该上战场!是虎就该山中走,是龙就该闯海江!谁没有爹?谁没有娘?谁和谁的亲人不牵肠?只要军鼓一声响,一切咱都放一旁!

有一个道理不用讲,战士就该上战场!好钢就该铸利剑,好兵就该打硬仗!谁没有爱?谁没有情?情系家国好儿郎。只要百姓一声唤,唱起战歌奔前方!

有一个道理不用讲,战士就该上战场!有多少道理都不用讲,战士就该上战场!”

这一曲《战士就该上战场》将军演的热烈气氛推向了巅峰,很多人都是眼含热泪在鼓掌。刚才还担心儿子的那位母亲更是泪如泉涌,丈夫讲了那么多大道理她心中还是有别扭,可是听了这战歌之后她顿时觉得丈夫说的没错,儿子的选择没错。那校场上的士卒哪个没有爹娘亲人?他们这么拼命为了啥?还不是为了百姓安生,为了亲人不会死于战乱饥饿。

众人都觉得这两首战歌既动听又感人,尤其是最后那首歌,并非一味鼓舞士卒舍身为国,而是强调保家卫国。歌中不但提到了国,还提到了家,提到了爹娘,提到了爱情,众人还从没听过这种直白而大胆的歌谣,可是他们并不觉得这歌有什么不妥,因为那歌中唱的爹娘、爱人就是他们这些家眷。

听这歌词就知道作歌之人是个有情有义的好男儿,是个为了家国百姓告别亲人走上战场的真汉子。众人无不猜测这歌是何人所做,最终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点将台上的南烨法师,认定只有法师才能做出如此动人的歌谣。

此时的南烨在众人眼中不再是那个**的文弱法师,而是一个真正的战士。所有士卒家眷都觉得将自己的儿子、丈夫、父亲,交给南烨法师没有错。因为南烨法师自己就是个有情义的战士,所以法师率领的仁义之师是绝对不会让士卒白白送死的。

张白骑唱完三首军歌之后也是热血沸腾,对军演士卒下令道:“向西方大道圣人光华法师行军礼!”此时南烨的字号已然传遍洛阳,没有人再直呼其名。

随着张白骑一声令下,五百士卒同时举起右手放在胸前向南烨行礼。南烨则起身用同样的动作还礼,表示对士卒的敬意。

张白骑又向点将台喊道:“光华法师!”

五百军演士卒一同高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百战百胜!法师万岁!”

听着震天的口号南烨同样忍不住心中的激动,对着士卒高呼道:“胜利属于你等英勇无畏的战士!愿全天下的百姓太平万岁!”

“万岁!万岁!万岁!”在场众人一同山呼万岁。南烨心中庆幸在这个时代万岁还不是皇帝专用,否则自己恐怕明天就被拉进宫里砍脑袋了。

其实很久以前“万岁”只是表示人们内心喜悦和庆贺的欢呼语。到秦汉以后,臣子朝见国君时常呼“万岁”,但这个词仍不是皇帝唯一专擅的称呼,称呼他人为“万岁”,皇帝也不管。到了汉武帝时,他想把“万岁”据为己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