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驸马传 >

第93章

驸马传-第93章

小说: 驸马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糖人儿这东西对于气候有很严格的要求,其实晴天的阳光并不能把吹好的糖人很快的晒变形,反而是阴天潮湿地空气更容易使糖人儿变软,今日天气阴沉。卖糖人儿的自然不再出来满大街的吆喝。

“这做死地卖糖人儿的,竟然一个也没有见到,”喜儿恨恨的把卖糖人儿的小贩诅咒一番,很快想到旁的主意:“哥带我去吃梅花包子,没有了糖人儿吃几个梅花包子也是不错的。”

汴梁的梅花包子名气不小。虽不是能够登的台面地东西,也是汴梁百姓甚至许多达官贵人的喜好之物。

因为还不到营业的好时光,包子铺里约摸上了一半的食客。十几张已经甚是古旧的桌子,不算很高地账柜台子组成这个闻明汴梁的小小店铺。

李二和喜儿捡个靠门地桌子坐定,铺子的小厮殷勤的过来招呼,要了两屉鸡卵葫芦馅子的包子。

还不等包子上来,呼啦啦的涌进一大票人,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幼,服饰却甚是奇特:不论男女都是一水的白色的对襟大褂,所不同的是男子外套黑领坎子。女子外罩的是浅红色羊皮小坎,腰上系着绣花的小围裙。尤其是那些女子头上还包裹了白色的大帕子,留了粗大的辫子,辫子上的缨穗红白相间,飘飘洒洒。很是妩媚。

大宋时候的汴梁极其的繁华,各地的胡人云集其中。贸易往来不断。这些人的装束和那些南阳、西域的胡人却是大有不同,容颜样貌和碧眼高鼻的胡人不同,分明就是汉人的模样,只是装束不同而已。李二看他们的装束实在眼熟,可以肯定是中华境内的少数民族,只是不敢肯定是那个民族罢了。

这些人迅速把不大的包子铺挤的满满当当,为首的那老年男子,一进来便风风火火的要食物:“阿店是卖阿包子的吧?于阿们多来些包子……”

蹩脚的汉话说的很是别扭,不过汴梁的百姓见多了这些远来的外族,也不以为怪,径自悠闲的用食。

店里的小厮给李二上了包子,喜儿抓起就食,大赞道:“果然美味,比驸马府上师傅做的还好……”

那小厮惊奇的看喜儿一眼:“客官是驸马府上的?听说咱大宋的驸马李二刚刚征讨了西夏,又新娶了老婆,是不是真的?”

李二的官职虽然不大,但是名声却是不小,尤其是征讨西夏续娶妻妾更是传为美谈,早就在汴梁的市井坊间传的遍了,市井小民把李二看成是大英雄真猛士。

喜儿听这小厮夸赞,美滋滋的炫耀:“这就是驸马的,是我哥哥,”又唯恐众人不知道似的,赶紧加上一句:“昨日里我们刚刚成亲的……”

那小厮早就听闻李二的大名,闻言急忙把手巾搭在肩膀上见礼:“驸马爷爷好英雄,竟然能到小店来,真真是小店的福气哩……”

李二微微一笑的起身拱拱手:“缪赞了,缪赞了的,李二实不敢当的。”

喜儿笑嘻嘻地说道:“既然你说我哥哥是英雄,那我们吃包子是不是就不必拿钱了?”

“自然不敢要爷爷的钱财。驸马爷爷只管来食,小店还怕请不到哩。”

有李二这样的“大英雄”每日来包子铺吃包子,自然是对包子铺最好的宣传,那小厮还真的是有商业眼光。

李二赶紧拽的喜儿坐下:“不好白食的,钱照付,照付……”

说话之间,那帮子外族人已是不耐。大声地吆喝,小厮告个罪:“爷爷慢用,有了闲暇常来小店,小的先去去招呼这些人。”

那外族的老者却一把攥住刚过去的小厮,开口就问:“阿的皇帝住在哪里?阿们找大宋地皇帝有事情恁!”

小厮笑脸模样的说道:“各位爷台想找官家自去皇宫里找。只怕要见官家却是不易!”

“阿们是有急事的恁,大宋的皇宫在哪里?”

旁的食客暗自发笑:番子就是番子,大宋地皇帝也是想见就可以见到的么?

小厮笑道:“官家的皇宫可不是俺们地包子铺,不是想进就能进的,尤其是在你们这些……外族人。先要递了国书,然后才能等待官家的陛见。对哩,你们是那一邦哪一国的?”

”阿们是大理国人。”

老者身后的一少年人道:“大宋地广人稠。大宋的皇帝想来也是不易见到的……”

旁边一俊俏的女子说道:“阿明说地对哩,阿爹莫急。

老者忧郁的说道:“每多耽搁一日,阿白尼人不知要受多少苦难恁。”

李二听的分明,忽然明白,小声的对喜儿说道:“原来这些人是大理的白族,怪不得看他们装束这么眼熟。喜儿你知道白族么?可是个善良美丽地民族!”

喜儿关心面前的包子更甚于关心什么白族,含糊地摇头:“不晓得哩,对哩。哥哥你是怎么知道的?”

李二自小居住在山东,自然不可能见到白族人,一不小心说走了嘴,当然不能说出“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话来,好在喜儿年幼无知。也好哄过去,随口说道:“我有个朋友也是大理人。他对我说过白族人的事情,故而知晓。”

偏偏喜儿好奇心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脾气又犯了:“甚么大理的朋友?我怎么不知道?是阳谷的么?叫甚么名字”

李二唯恐喜儿问的太多,含糊的瞎扯:“不是阳谷的,是我在汴梁才结交的朋友,你不知道,他叫段正淳,在大理很有名气的。”

“段正淳?不知道!”喜儿懒得再问,专心致志的消灭眼前的美味。

李二终于松口气,总算把喜儿糊弄过去了,可不敢泄露自己的事情,看来以后还是少说话,还好是喜儿,若是王安石司马光那样的人物,定然不好讲的明白。

喜儿声音清脆,那帮子白尼人自然听到,诧异的对视几眼,呼啦的围拢上来。

“你们……你们要做甚?”李二看他们的眼神不对,难免有些慌乱。

店家的那小厮看架势不妙,急忙过来叫喊:“咄。你们这些番子要闹事的么,这可是我大宋的驸马爷爷,你们惹不起的……”

白尼族人的那个少年看那老者一眼,靠上前来:“阿认识我家兄弟恁?”

李二当然不认识,警惕的把惊慌的喜儿拉到自己身后:“你兄弟是哪个?我怎么认识?”

“阿兄弟就是方才这小妹妹所说的段正淳!”

李二顿时头大,原来真的是有段正淳这个人,金大侠的小说也太真实了吧,既然段正淳是他的兄弟,难道?难道?

李二终于鼓足了勇气问道:“你是段正淳的哥哥?段正明?”

''第150章…阿不是太子←

“阿就是段正明,阿真的认识阿兄弟的。”那年轻人欢喜的说道:“阿就是大宋的驸马?如此大好。”

李二脑袋瓜子嗡的一声,段正明、段正淳、一阳指、六脉神剑等许多的念头尽数翻腾而来。李二并不知晓的是,段正明确实是历史上的真人,并非是金大侠杜撰出来的人物。今日方才明白金大侠写的虽是小说,却不是凭空杜撰,而是有一定历史根据的。

只是眼前的这个段正明和小说里的那个保定帝反差太大,李二一直以为保定帝是个稳重儒雅的人物,是武林高手中官职最高的,都做到皇帝了,能不高的么,而且还是皇帝里头武功最好的,估计宋神宗等人是单挑不过他那一阳指的。

可眼前的这个段正明分明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比自己也大不了多少的模样,看这样子如今的段正明还没有做皇帝。他们开口闭口的都带个阿字,“你”用阿替代,“我”也用阿表示,有时候真的要把他的话好好琢磨半天才明白他在说甚么。

李二不知道的是,大理人多以阿字为带词,你是阿,我是阿,他也是阿,阿的多了难免混淆。

只是不知道这大名鼎鼎的天南一帝风尘仆仆的跑来中原做什么?还要急急的见大宋官家,想来是有“国际事务”要和官家商谈,李二最不愿意的就是掺合进政治的是非圈子,立即矢口否认:“我是大宋驸马不假,却是不认识你弟弟的,那个……这里的包子不错,你们慢用,我家里有事,失陪,失陪……”

李二拉住喜儿拖着就往外走。喜儿急忙把最后一个包子抓在手上,亦是不忘大呼小叫:“店家,是你们说不要钱的哦……”

李二大窘,竟然忘记付钱,以后再补上吧。

不成想那些白尼人却是一窝蜂的追跑了出来,一边追赶一边呼喊:“阿等等阿们,阿莫跑恁……”

李二和喜儿在前跑。白尼人在后面追,闹市之中展开追逐大战,汴梁的百姓本就有看热闹的习惯,纷纷侧目:

“你看前面那人跑地真狼狈,怎还带了个小姑娘?”“这还用问的么?定是拐带了人家的女儿……”

“不是拐带。前面的那小姑娘是中原的肤色,后面追赶的却是穿的番子衣衫……”

“我知了地,定是前面的二人头了那番子的银钱,这才引的人家追赶哩。”

“怎这般的不要脸面,连番子地银钱也偷。这不是丢我大宋的脸面么!不成,咱们要替那些番子主持公道。”

不得不承认汴梁的百姓就是有公德心,看那些白尼人追赶的辛苦。居然自发的上前将李二和喜儿堵住,甚至几个年轻力壮地后生抹肩头拢二臂的就把李二拿个结实:“咄,好你个贼子,连番子的财物也取……”

李二知道被人当成了贼子,急忙申辩:“俺不是贼子哩,不是贼子……”

那些白尼人赶了过来,看众人帮忙七手八脚地把李二拿住,心中大赞汴梁的这些“好市民”:“中原之地。果然是圣人教化之所在。”

那些捉住李二的百姓一个个英雄气概十足:“你没有偷窃人家赶你做甚?”

“我亦是不知他们问何赶我,银钱确是不曾偷的。若是不信你们可问问他们。”

“好市民”询问白尼人:“这贼子窃了你们多少银子?”

“不曾窃取阿们的银子呐!”白尼人也是好生奇怪,难道这人不是大宋的驸马而是个偷

“不曾偷?”“好市民们”顿时尴尬,知道捉错了人,于是将矛头指向白尼人:“既是人家吧曾偷窃。你们这些个番子为甚穷追不舍?”

“是呐,你们为何追我?”李二只是不想有麻烦这才离开。看身后有人追赶自然是要跑的,却不知自家这一跑才引的人家追赶。

那段正明道:“我等欲觐见大宋皇帝陛下,闻得尊台乃是驸马,希望驸马能够带我等见大宋皇帝……”

李二尴尬地说道:“莫说是帮你们,就是我自己也不是轻易可以见到见皇帝陛下的。”

这个时候的大理国,无论是国体还是政体都要比大宋落后许多。大理虽然是同样的封建君主体制,却是大量的保留了奴隶制度和部族制度,中央对地方地控制远不及大宋,谈不上君主集权。许多大大小小的部族首领就是土皇帝,百姓对于皇帝地看法也就相应的淡薄了一些,虽然大理的百姓要见皇帝也不是那么容易,却不大宋要简单的多,尤其是一些部族的领袖和长老,很容易就可以见到大理的皇帝。

白尼人在大理是一个不小的民族,却不是很清楚大宋的情形,只有那个段正明还算是知道大宋的形势,明白要想在短时间内见到大宋皇帝基本是不可能,所以才把渺茫的希望放在李二身上。

段正明不知道的是:大宋的驸马还不如大理的驸马来的尊贵,大宋的驸马在很大的程度上不过是个摆设罢了。

李二知道段正明是大理的皇室,当时两国虽然没有什么战略的合作,却也是有过几次礼仪上的往来,既然是大理的皇室,大可以通过正规渠道来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