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逐鹿崇祯末年 >

第57章

逐鹿崇祯末年-第57章

小说: 逐鹿崇祯末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旦被鞑子追上,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如果去容城,至少我们可以保存实力。”



田羽摇了摇头:“作为一名将军,职责就是保家卫国,怎么能为了保存实力,而罔顾百姓之苦,这样的事情我做不来,即便是马革裹尸,我也不会后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杨军被田羽说的热血沸腾,大声说:“像大人这样的才是真汉子,日后建波便是赴汤蹈火也要追随将领,不图封侯荫子,但求杀虏报国,卫一方百姓。”



第七十三章 如此大学士



“卢象升死了?”看到田羽的奏疏上写到卢象升壮烈殉国,新任兵部右侍郎陈新甲眉毛不由一挑。他是杨嗣昌的心腹,看到这里,知道此事关系甚大,因此忙将田羽的奏疏装到袖子中,朝着外面喝道:“陈三。”兵部的书吏听到陈新甲招呼,连忙跑了进来,毕恭毕敬的说:“大人有何吩咐。”



“备轿,我要去拜访一下杨嗣昌杨大人。”



陈三答应一声便去准备,兵部衙门与陈新甲的府第离得不远,一路上陈新甲连连催促,用了不到三炷香的时间就到了杨府,陈新甲与杨嗣昌很熟,也不待下人禀报,急匆匆的就朝内院走去。



杨嗣昌正在和几个南方来的官员在客厅喝茶说话,听到陈新甲来访,朝着在座的官员一拱手:“陈大人一来,恐怕是前方战事有了变化,各位的事情我也都了解了,等和其他各部商量后,再行办理。”众人一听杨嗣昌有事,忙纷纷起身告辞。



杨嗣昌一点大学生的架子也无,告罪的说:“本来想着留各位大人在府上吃过晚饭再走,但国事为重,待文弱此间事一了,再行宴请各位大人。”那些官员又谦辞了一番,才鱼贯而去。



杨嗣昌将陈新甲请到密室,通知管家闭门谢客,又打发了伺候的下人,才对陈新甲说:“新甲,什么事情?”



“大人,九台阵亡了。”



“什么?”杨嗣昌闻言不由一震,急道:“消息可确切?”陈新甲将田羽的奏疏递给杨嗣昌,这是潼关镇总兵田羽刚刚送来的奏疏,上面写着卢象升于十几天前在张登阵亡。



杨嗣昌忙接过奏疏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看完后他皱着眉,闭着眼开始沉思起来。杨嗣昌揣度上意,因此主和,而卢象升却是主战,因此两个人就产生了矛盾。本来卢象升是总督天下勤王兵马,但是在杨嗣昌和高起潜的多方阻挠下,根本调动不了其他人的兵马。而杨嗣昌等说服崇祯,将卢象升所部兵马一分为二,精锐的关宁铁骑全部归高起潜率领,只留给卢象升七八千人。而且保定等府官员听说卢象升与杨嗣昌等不和,更是挤兑卢象升,拒不发饷,使卢象升落入困境,他定下的几条用兵策略一条也没法实现。



而这一次高起潜在庆都不战而溃,致使卢象升被困张登,可以说卢象升的死完完全全的都是因为杨嗣昌和高起潜的掣肘,如果没有他两个人的阻挠,卢象升不一定会战死疆场。



前些日子田羽的第二次捷报就被杨嗣昌等人压了下来,田羽的功劳不但让杨嗣昌眼红,更让他担心。一旦让崇祯看到左翼军如此不堪一击,那时崇祯一高兴,也许就会变了主意,不再求和,而是主战。现在、朝中的清流、东林对他的意见很大,说他作为兵部尚书畏敌如虎,崇祯那里每天都堆满了弹劾他的疏本,如果不是崇祯竭力回护,恐怕他早毙于刀锯鼎镬之下了。如果崇祯的心思一变,这贻误军机、畏敌不战的罪名足可给他带来滔天的大祸,因此他不想,也不能让一股新的力量崛起,只能百般打压。



可是这个田羽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竟然能生擒了鞑子的扬武大将军,又要献俘阙下,这下子他杨嗣昌再也瞒不住了,再加上卢象升之死,一旦处理不好,帝眷不再,那么他的地位便岌岌可危。因此他不能不仔细的想想办法,应付目前的不利的形势。



更让杨嗣昌烦心的事情还有不少,昨日他已经接到高起潜的不战而溃的消息,想着不日便可接到高起潜的奏疏,现在主战派节节胜利,而他们主和派却是连连损兵折将、丢城失地,白白给朝中那帮乌鸦攻击的把柄,现在他可谓步履维艰。



足足过了三炷香的功夫,杨嗣昌才睁开双眼,叹了口气说:“新甲,你对高公一事如何看?”



陈新甲闻言不由沉吟了一下,偷眼看了看杨嗣昌一下,杨嗣昌一脸的淡然,根本就看不出他的想法,只好说:“高公虽然丢掉庆都,但是兵士损折不多,还有一战之力,而卢象升主战误国,所率兵士几乎覆没……”



不待陈新甲说完,杨嗣昌截住说:“我看卢象升未必已经战死。”



陈新甲心中一颤,田羽疏本中已经明确说了卢象升战死,甚至连中了多少箭支都写得清清楚楚,卢象升没有死?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不过他和杨嗣昌接触的时间很长,知道杨嗣昌虽然平时看起来温文尔雅、待下礼遇丝毫不苟,却是阴险狠毒,因此他装作不解的说:“大人的意思是?”



杨嗣昌缓缓站了起来,眼睛盯着陈新甲,不再犹豫:“鞑子势大,高公持重,为保留实力,方才退出庆都以避敌锋。宣大总督卢象升不虑国家大势,沽名钓誉,轻易与虏开战,致使损兵折将,罪无可恕。至于战败身亡,还需严查,也许他畏罪潜逃。”



陈新甲按到杨嗣昌给两人如此定性,虽然心中也为卢象升大大不平,但是他还要靠着杨嗣昌和高起潜往上爬,因此忙附和着说:“大人所见极是,下官马上派兵部有关职司前去详查此事。”



杨嗣昌估摸了一下现在的形势,鞑子左翼军已经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右翼军一路,敌我力量已经此消彼长,明军已经站了优势,恐怕田羽再立新功,对主和之事产生影响,另外也有着抢功之意。因此又对陈新甲说:“不论卢象升生死,这宣大总督我看就免了罢,明日早朝,我会保举陈大人接替卢象升为宣大总督,望陈大人不日南下,整顿兵卒,迅速恢复元气。田羽也暂归陈大人指挥,望陈大人以国家为重,不可浪战,为国家保留一点家当。”



“多谢大人,新甲一定不负大人举荐的一番厚意。”陈新甲一边心中揣测着杨嗣昌的心思,一边表着忠心。



杨嗣昌生怕陈新甲不了解自己的苦衷,又说:“这也是无奈之举,天启元年以来,国家屡次用兵,元气损伤很大。现在流寇四处为祸,鞑子四次劫掠关内,我们既要安内,又要攘外,但我们兵力有限,二者不可兼得。现今灾荒频仍,粮银匮乏,不得不如此为之。攘外必先安内,待剿灭流寇,再打鞑子不迟,虽满朝臣工动辄含沙射影,交相攻讦,只好利在社稷,我何惧乎。”



“大人深谋远虑,这份苦心自非那些自诩清流的虚谈之辈所能明白。待日后大功一成,想必那些空谈之辈必哑口无言。大人如此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国,新甲佩服万分。”



“文弱但求心中无愧便是,那些乌鸦想这么说,怎么骂,随他们去吧。”



第七十四章 党争为祸



卢象升的死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东林党的官员想着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打击阉党的气焰,夺回朝中的话语权,因此纷纷上疏弹劾杨嗣昌。六月间杨嗣昌出任兵部尚书一职的时候,东林党百般阻挠,最终仍是败下阵来。杨嗣昌不仅如愿当上兵部尚书,并且不久便成为大学士。这一次卢象升的死给了东林党扳回局面的机会,东林党如何会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呢。



这次不仅东林党的言官纷纷出马,便是一些自诩无党的清流也参与进来,矛头直指杨嗣昌。尤其以左都御史刘宗周一疏言辞最为激烈:“杨嗣昌任兵部尚书以来,主张四面六隅之策,承诺三月剿灭流寇,现今已经半年,流寇不但未灭,而越演越烈,无丝毫应对之策。而今任凭东虏蹂躏京畿,攻城略地,杀人如刈草,莫无应对。今虏破昌平等大县,杀宣大总督卢象升,亦是阁臣畏敌如虎,不敢应战之果。现既不能克强敌,又不能扼守,坐视东虏劫掠,如入无人之境,溺职之罪当诛。”



只是杨嗣昌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总后台是崇祯帝。虽然言官众口一词要治杨嗣昌之罪,但是崇祯却是百般回护。如果承认杨嗣昌有罪,那不是代表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这一点怎么能让自认为聪敏过人的崇祯接受。因此东林党的对手不是杨嗣昌,而是崇祯帝。和皇帝打官司,要是想赢岂不是开玩笑。



东林党看到无法扳倒杨嗣昌,又转变了方向,开始攻击杨嗣昌主和之意。连兵部职方司主事赵光忭都不顾杨嗣昌的感受,上疏抨击杨嗣昌:“自阁部和议一起,致边备日弛,将士观望,畏敌如虎,互相欺饰,致使东虏长驱直入,祸乱中原,因此请斩杨嗣昌以谢天下。”这个疏本又被崇祯置之不理。



而杨嗣昌抛出的卢象升未必真死,可能畏罪潜逃,更是引起朝廷百官的愤慨,一个个慷慨陈词,不少人引田羽疏本之语攻击杨嗣昌。甚至有些人忍俊不住,在朝堂上与杨嗣昌开了全武行。看到下面扭成一团,崇祯帝不由大怒,将那几个言官每人打了八十廷杖。



工科都给事中范淑泰人老体衰,八十廷杖打晕了几回,被其他朝臣扶回家后,悲愤交加之下,再加上棍疮破裂,没有几天便一命呜呼。



阉党与东林党的交锋,再次以东林党失败而告终。而主和、主战之议再次作罢,不过仍是杨嗣昌主和占了上风,而卢象升是否战死,更是在杨嗣昌的授意下,成了一个谜团。派出去的调查官员中有一个叫俞振龙的,告诉杨嗣昌,卢象升真的死了。在杨嗣昌而言,希望手下人说卢象升没死,他就可以把怯懦畏战之类的罪名加到卢象升的头上了。但这俞振龙非常硬气,杨嗣昌把他鞭打了三天三夜,快打死了,他仍然瞪着眼睛说:“天道神明,无枉忠臣。”可是其他人却没有他的那种骨气,纷纷做了假证,说没有找到卢象升的尸体,生死不明,而田羽言之凿凿的疏本被弃之一旁,束之高阁。兵部尚书杨嗣昌却如一尊不倒翁,崇祯只给了一个小小的处分了事。这次争斗的直接后果便是致使勤王各镇更是不敢轻战,一路尾随鞑子而进,任凭东虏纵横驰骋。



而田羽要将东虏扬武大将军献俘阙下让崇祯兴奋不已,可以说近几个月来,崇祯一直被东虏和流寇搞得焦头烂额,每天接到的战报,没有一条是好消息,现在终于解了心中的一口闷气。他在朝堂上侃侃而谈:“潼关镇总兵田羽近来数次与虏作战,一月间歼敌数千,设使勤王各镇人人如此,同心共济,虏停则奋力斩杀,虏奔则迎头攻击,何愁东虏之祸。”



看到朝堂上死气沉沉,崇祯帝也没有刚才的兴致,草草的总结说:“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若得良将,朕何惜一爵。今田羽屡立大功,功在社稷,赏银万两,斗牛一袭,世袭锦衣卫千户,待岳托解来京师,朕要亲自昭告太庙。”



崇祯帝的圣旨几经辗转才交到田羽的手上,这时候的田羽正在狼狈逃窜中。原来田羽大败努山后,虽然已经料到多尔衮会追击自己,轻装向大名府进军,但还是没有摆脱多尔衮。多尔衮听到田羽生擒岳托,阵杀五六千兵士后,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