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越战的血 >

第781章

越战的血-第781章

小说: 越战的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在马岛战争之后也就是82年后“墨尔本号”就进入备用状态。从这时起澳海军实际上就决定让其退出历史舞台了,也就是从这时候。澳军就将装在“墨尔本号”上的先进装备往下拆。

    “他们说还没拆完!”杨先进回答:“而且……好像还有美国人给他们施加压力,因为在我们拍下后合同上又多了一条:‘不得用于军事用途’。”

    “哦!”闻言我就明白了。

    对于美国来说,我们与澳大利亚这个“无害国家”恰恰相反,是一个有能力与美军一战的对手。

    其原因就不用多说了,当年在抗美援朝的时候基本上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国佬的飞机大炮,抗美援越时打败美军的越共实则也是中国训练且装备的,现在的美国佬之所以跟我们是盟友……那只是为了对付苏联这个共同的敌人而已。

    但现在一方面是苏联跟中国的关系缓和了,另一方面中国毕竟是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在正面战场上击败过美军的国家……许多美国人认为越战是战略上的失败而不是战术上的失败,因为他们在正面战场上打越共并没有太大的压力,之所以不能消灭越共只是因为有中国的保护,而且最后还是他们主动退出的。

    正所谓“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美国佬在中国志愿军手下吃过亏心里自然对我们会有所防范,于是对于“墨尔本号”自然就会有点紧张。

    “杨营长!”这时我就接到司令部的电话:“司令让你到司令部来一趟!”

    “是!”我应了声。

    心下暗想该是为了“墨尔本号”的事情,没想到张司令那边的消息还挺快的。

    不过这似乎也正常,要知道这可是我军第一次离航母这么“近”,张司令那边没有人手关注着这事那才是怪事呢。

    果然,在我走进司令部的时候张司令就朝我扬了扬头说道:“墨尔本号的情况听说了吧,他们再一次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拆除,拆不走的东西甚至还进行爆破,咱们能拿到的就是一个空壳了!”

    “是美国人在后头搞的鬼吧!”我说。

    张司令点了点头:“美国人对我们已经开始有戒心了!”

    我没有回答,心里认为美国对我们的戒心并不是这时才开始的,而是自从抗美援朝起就一直都存在的。

    “其实这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我说。

    “唔,说来听听。”张司令对我的话颇为意外。

    “首先。”我说:“我们对这艘墨尔本号的期望本身就不能太高,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薄弱的工业基础决定的,就算航母上有些什么东西留下,我们也很难对其进行仿制。”

    闻言张司令不由点了点头,对于这一点我国可是有过不少经验的,中苏交恶时苏联撤走了所有的专家,留下一堆没有完成的项目……这些项目就算有图纸或是相关资料,我们依旧很难将其研制出来。

    “另一方面。”我说:“我们绝大部份装备都是来自苏联,出于装备兼容性和设计思路等方面的考虑,我认为我们在航母发展上终归还是要走苏联的路线,也就是说墨尔本号能给我们一个空壳看看航母是如何设计、建造和布局的也就可以了,咱们要积累经验还得瞄准苏联。”

    “唔!”张司令不由意外的看了我一眼:“你说的也有道理,但是苏联……这买航母可不像买民航那么简单,咱们还有机会?”

    我笑了笑,苏联那边的机会当然是有,事实上在“墨尔本号”之后我们买的三艘废旧航母都是来自苏联,这其中还包括被我国改装成训练舰辽宁号的瓦良格号。

    当然,这些都是苏联解体之后的事,现在正是美苏争霸的时候,苏联当然不会自废武功让美国佬捡便宜的。(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七十七章 陷阱(二)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越战的血》更多支持!
正文 第七十八章 撤离点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越战的血》更多支持!“那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接着赵敬平就提出了个很现实的问题。

    应该说这不只是我们这一次要面临的问题,每次越军在用到“围点打援”的时候,我们都要掂量一番……救还是不救。

    但这次却有点不一样,因为这基本上可以说是专为我们设下的陷阱,只等着我们前去自投罗网。

    过了一会儿后刀疤就说道:“直升机救援应该排除,那么我们可以选择的,就只有从陆地展开了。”

    刀疤的话很快就得到众干部的认同,因为很明显,如果像我们刚才分析的那样越军手里会有防空导弹而且还可能会有从苏联刚引进的防空导弹,在这种情况下直升机就很难派上用场了。

    如果直升机派不上用场,那么就像刀疤说的那样,就只有从陆地救援。

    这时干部们包括刀疤在内都沉默了。

    因为大家都知道像特种作战这种东西直升机可以说是最好的工具,其它的比如汽车伪装等都不可能达到像直升机这样的快速投送及撤出,但现在直升机却不能用了,而另一方面1828高地处的越军却又有严阵以待,那么我们可操作的空间可以说很小很小。

    但我却并不这么认为……

    “我认为还是该用直升机。”我说。

    “越军手里的防空导弹怎么解决?”赵敬平反对道:“虽然说我们现在无法确定越军手里是否真有大批的防空导弹,但我不同意冒这个险!”

    “我也不同意!”许师长接嘴说道:“虽然侦察大队的同志很重要,但合成营的同志也同样重要。这里是战场,我们更应该从部队的整体利益出发,不能做这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我认为我们可以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由咱们步兵强行突入越军的包围圈将侦察连的同志救出来。另一个……就是放弃!”

    许师长说的这两个选择听起来似乎有点蛮干的味道,但细想之后就发觉其实还是很有道理的。

    原因是越军方面有所准备,甚至还可以说是守株待兔。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咱们的特工连其实跟普通部队没有很大区别,如果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单兵素质、协同或是经验等更出色一些,但其实是把特工连当作普通部队来用了。

    所以,还不如用普通部队强攻,反正越鬼子都做好准备等我们去了,那说什么偷袭、奇袭基本都是扯谈。

    如果这样不行的话,那出于部队整体利益的考虑,就只能选择放弃了。

    但我却不认为我们只有这两个选择。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我指着地图说道:“我们都知道……越鬼子是在目标附近准备了许多的防空导弹,但同时我们又知道越鬼子这种防空导弹数量不会很多。就算有一定的数量也不可能达到装备全军的地步。”

    干部们虽然有些不明白我说的这些有什么意图,但还是点了点头。

    这一点并不难理解,首先是这萨姆防空导弹虽然在性效比上来说是相当便宜,一枚造价仅仅只有2。5万美元的东西就能对空中动不动就是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美元的战机构成威胁,但2。5万美元对于这时财政紧张的苏联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小数字了。

    其次,中越战场上其实对防空导弹的需求也不是很大……空军没有参战嘛,而中国方面将直升机投入战斗的也就咱们合成营的这二十几架。

    出于这两方面的因素,越军手里的防空导弹很可能就只有有限的几十枚。

    “所以!”我接着说:“越军在1828高地附近针对直升机设下了陷阱,也就是说他们所拥有的防空导弹绝大多数都集中在1828高地附近,咱们反过来看……那就是其它地方对于直升机来说基本是安全的!”

    “哦!”闻言刀疤不由恍然大悟:“营长的意思是。我们利用直升机在其它部位机降并对侦察连实施救援?”

    “这倒不是!”我摇了摇头道:“原因是这个弱点我们只能使用一次,用过一次之后越鬼子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个错误并想办法补救,那么下一次就不灵光了。”

    这个不难理解。如果按照刀疤说的,一上来就用直升机将我们投送到有利位置而突然对越军包围圈发起进攻的话,越军很快就会意识到我们已经识破了他们的计谋并利用其防空导弹过于集中的这个弱点。

    接下来我们就麻烦了,因为我们撤出还是要用直升机的,而越军却似乎只要用汽车甚至是边三轮带着防空导弹跟着我们就可以了……这就足以使我军直升机不敢有什么动作。

    “对对!”刀疤很快就想明白了这一点,忙不迭的点头道:“是我一时嘴快,应该是利用这个弱点设置撤离点才对!”

    “对!”我在地图上对着越军防线划了一圈道:“同志们都知道越鬼子的防御就像是鸡蛋壳,外面硬里头是空的,这也就是说……越是往里就越安全。所以我基本可以肯定越军腹地飞行是安全的。”

    干部们点头表示赞同,在座的大多都打过79年那场战争。深入过越军境内的他们当然知道越军腹地就连青壮男人都没有几个,全都是老弱妇孺。

    “所以!”我说:“我打算把撤离点设置在越军腹地。同时出于防空导弹的射程是三公里,我认为这距离最好控制在直线距离三公里外,这样才能使直升机逃离防空导弹的威胁!”

    “有道理!”刀疤点头道:“这也就是说,当我们与侦察连汇合后就该全力往越军腹地也就是南面突围,对此越军应该不会有多少准备。”

    “对!”我说:“这也是我想说的,咱们的阵地在北面,最短的突围路线是从北面,而南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却是越陷越深……实际上也的确是越陷越深,只不过越军主力部队全都布署在边境一带,腹地最多就是些公安屯之类的民兵,而且还没有准备,咱们要是在里头乱窜他们反而会措手不及。只要我们到达了撤离点,那么几公里的距离对直升机来说也就是几分钟的事!”

    沉默了好一会儿,许师长才点了点头说道:“这个办法虽然有些冒险,但也比用步兵强攻好得多。”

    我明白许师长说的“冒险”的意思……我们制定的这个撤离计划听起来是很好,但越军是不是像我们说的那样,对此我们没有任务确切的情报,也就是说一切都是建立在“也许”、“应该”之上。

    也许一场仗不能这么打,尤其是特种作战一般都要建立在全面的情报的基础上……万一要是南面正好有一支援军赶赴前线而补上缺口呢?万一要是越军腹地也有防空导弹呢?

    但我们却没得选择……现在是救人如救火,等我们把这些情报都收集齐全的话,侦察连的战士们只怕都撑不下去了,那时我们也就没有救援的必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