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乱明 >

第63章

乱明-第63章

小说: 乱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少,这些生意,都需要会长的支持咧。”说完,又将马车往王大俊边推了推。

王大俊看着挪到自己这边的马车,微微笑道:“林老板有所不知啊,扬州万贾云集,找块地可不容易,况且还是木材这样的粗货,所占地盘更不在少数。我老头子哪有那等本事啊?”

“会长纵横商场多年,实乃我们小辈的楷模,万历年间,更是将生意做到了紫禁城。什么生意只要交到会长手里,可谓十拿九稳。我们小辈啊,就想偷个懒,将木头都交予会长售卖,只需要会长提供一块小地卖点杂货呢?”

“什么杂货?”

“无非就是西兰卡普织锦和容美绿茶等山野粗货,以后可能还卖点铁制品和一些粗俗工艺品,不知会长意向如何?”

李崇德和顾秀林听到林纯鸿要将木材代理权交付给王大俊,无不暗自皱眉,这让步也太大了!要知道,整个江南和淮南经过多年的砍伐,栋梁之才奇缺,一根烂木头就能卖出好价钱。王大俊听了,暗自吃了一惊,这小子手笔真够大的,不是胸有成竹就是傻瓜!他心思百转,不停地在心里默算着收益。过了半晌,他大笑道:“林老板好气魄,让老头子佩服啊!长江后浪推前浪!”说完,将马车抱入怀中,不停地抚摸。

林纯鸿心中大定,脸上露出了笑容。

“林老板的木材堆积如山,我老头子一个人可吃不下,这事还得与其他人商议商议。林老板说的铁制品不会就是四轮马车吧?”

“正是,不过目前还不成熟,造了几乘先看看。”

“这东西在扬州前景堪忧呢,江南地区河流密布,出门均乘船,马车可能用处不大。”

“谢会长提醒,我也就是造了几乘试试看,万一不行,就不卖啦!”

“呵呵,林老板手下能工巧匠真还不少……”

说完,王大俊将林纯鸿三人带入后厅,继续商讨细节。这时,问题才进入实质阶段,双方均扯去面纱,互不相让,直接交锋,丝毫没有刚才温文尔雅。

最终双方协定,林纯鸿将木材代理权交给扬州徽商木材行会,王大俊独占七成,而王大俊免费提供运河边的二十亩地供林纯鸿建设货栈,货栈不得销售棉布、丝绸、大米、除容美绿茶以外的茶叶、盐等物。双方还就建设可供三桅帆船停靠的码头达成了意向,待时机成熟,双方共建码头。

协议签订,双方推杯置盏,秦淮河上逍遥快活,暂且不表。

林纯鸿对终于在扬州有了立足点感到相当满意,而李崇德和顾秀林则对交出木材代理权顾虑重重。尤其是顾秀林,肉痛不已,他说道:“哎,好好的被割了一块肉,总是不甘心。要是我们也有徽商的基础,就不至于如此了。”

“徽商貌似强大,实质虚弱。他们的生意遍布大明,中间更是出了不少高官,但最终是无根之萍。若有风吹草动,便如那大厦倾倒,一发不可收拾。而我们就不同了,贩运货物只是末节,出产东西才是根本,更何况,我们的目的还在于控制巴东土司,那徽商哪能和我们比?”

一席话,让顾秀林和李崇德点头不已。李崇德和顾秀林对流通的理解又上了一层楼,在以后的生意场上,顾秀林特别注重买卖的社会效应,成了邦泰商社中屈指可数的有政治头脑的生意人。这是后话。

实际上,王大俊特别属意林纯鸿的三桅巨舟,徽商货物流通频繁,如果拥有这样的巨舟,成本将会降下不少。但是王大俊也算沉得住气,谈判时始终未提到巨舟。他想再看看官府对巨舟的态度。

果不其然,扬州知府关于三桅巨舟的启文马上就送到了南直隶承宣布政使司,让布政使头痛不已,不知如何处置三桅巨舟。犹豫再三,最终,只好直达天听,让内阁去为难。

实际上,自从隆庆开海以来,造的海舟越来越大,五桅的巨舟也比比皆是,只是长江上都是小船,从未见过大船,也不知道朝廷会做什么决断。况且,对长江上的水文资料极度缺乏,谁也不知道三桅帆船能走哪条航道。

李蒙申前期的水文调查,意义非凡,正在于此!尤其是那荆江,九曲回肠,没有可靠的水文数据,三桅帆船如何行走?

对于朝廷反对三桅帆船的可能,林纯鸿自认为做了有效的防范,并不放在心中。

第六十三章暴雨如注

林纯鸿前脚离开百里洲,百里洲就面临着一场生死考验。

崇祯五年的六月,天犹如破了一般,将大量的雨水倾斜至四川、湖广。在百里洲,连续十天,一直淅淅沥沥,中间间杂着下了好几次暴雨,似乎要将百里洲变成一片泽国才甘心。小戴子心急如焚,百里江堤修好的第一年,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四川过来的洪峰一次比一次猛烈,真让人怀疑江堤是否安全。哎,人类的力量相对于大自然终归渺小。

林纯鸿、李崇德不在,所有事务由周望和李承宗决断。周望和李承宗下令百里洲进入紧急状态,将所有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抗洪抗涝上。确保大堤安全是首要任务,大堤不保,几万老百姓的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

“水位四丈尺又四分之一!”

“水位四丈四尺!”

“水位四丈四尺又五分之一!”

……

情势一天比一天严峻,周望、李承宗、滕余浩和小戴子已经连续三ri不眠不休了。护卫队已经全部派出,每个小队负责一个区段。所有的壮丁都被组织起来,ri夜在江堤上巡守,老人、妇人和小孩则负责送饭和水。巡守的主要目的就是及时发现管涌,将大堤决口扼杀在萌芽中。

所有的马匹也被分配下去,一旦哪里出现险情,及时通报,便于快速组织老百姓进行抢险。老百姓看着触目惊心的大水,无论工商,无不自觉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大堤后面就是老婆孩子,一旦决口,后果谁都明白。一向散漫的壮丁,在这个时刻,尤其团结,每天睁大了眼睛查找管涌,将决口的隐患降低到最低。

一堆堆的石头被运到大堤脚下,还准备了大量的麻袋,以防备大堤决口后无料堵塞。码头边,还准备了十多艘巨大的粮船,里面塞满了大米,当哪里的决口过大,这些船将被凿沉在决口处,膨胀的大米将堵塞住决口。

百里洲的准备不可谓不充分,但周望四人仍然不放心,总觉得做点事情才能缓解内心的压力。

夜幕降临,暴雨如注。

白马寺附近的江堤上,依然亮着马灯。大堤上,扎着帐篷,但在暴雨下,到处漏水,让休息的壮丁苦恼不已。轮到巡守的壮丁,则手持着马灯,在自己面前晃来晃去,仔细的查看着大堤。他们身上披的蓑衣形同虚设,衣服全部湿透,凉凉的雨珠不停地渗入他们的躯体,让他们忍不住颤抖,但这一切没有浇灭他们的热情,他们排成一排,地毯似的往前缓缓搜索查看。

“啊,冒水了!”一声惊呼让巡守人员蜂拥而至。

白马寺附近的江堤管涌了!

巨大的锣声如同炸雷一般,让帐篷里的壮丁炸开了锅,他们纷纷抓起铁锹和麻袋,往依稀可见的马灯处狂奔。

“快马,快点向周总管汇报,请求支援!”韦悦翔的声音有点颤抖,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典故他一清二楚,白马寺的管涌可能会毁掉整个大堤,甚至会将百里洲变成一片泽国。

一匹马迅速向东飞奔,随着这匹马的报告,整个百里洲全速运转起来:四五百个壮丁纷纷向白马寺汇集,两艘巨大的粮船也缓缓的向白马寺行驶而来。除了周望,其他几个大佬也骑马奔向白马寺。

管涌为祸甚烈,片刻之间,由汩汩而流变成了狂泻而出。

决口正在迅速扩大!

“一队装石头,二队扛麻袋堵外口,三队随我下水摸内口!”韦悦翔吼完,立即将自己脱了个jing光,抓起一根绳子,紧紧地缠在自己的腰间,吼道:“抓住绳子,我下去摸摸内口在哪里!”

说完,一个猛子扎向浑黄的长江中,除了一根长长的绳子,江面上什么也看不到。

随着韦悦翔的命令下达,壮丁们迅速行动起来,将一袋袋装着鹅卵石的麻袋扔入外口,试图阻止决口的进一步扩大。然而,被束缚的长江水找到了宣泄之口,横冲直撞,哪里能挡得住,激流将整袋整袋的鹅卵石冲到一边。

这一切让壮丁们胆战心惊,脸se惨白,不由自主的加快了步伐,扛着两百多斤的麻袋如同飞一般,

但是再多的麻袋也是无用,都被激流冲到了一边。

正当壮丁们一筹莫展之时,韦悦翔终于冒出了水面,吼道:“麻袋都扔到这里!”

三队的壮丁手忙脚乱,将韦悦翔扯到岸上,韦悦翔牙关紧咬,浑身不停地打颤,冰凉的江水让他差点冻死。

壮丁们纷纷将麻袋扔入韦悦翔指定的位置,然而,管涌的口子巨大,区区麻袋如何能阻止江水的肆掠?涌出的江水丝毫不见少,还有扩大的趋势。

韦悦翔终于缓过来气,抓起一包鹅卵石,加入了扛包的行列。现在大堤上下除了装石头的,就是扛包的,人流不停地来来往往,脚步下的泥浆到处飞舞,也没有人去关注。

暴雨依然如故,现在的壮丁,谁又会去关注呢,蓑衣都被扔到了一边!

然而,二百多斤的麻袋一趟趟的扛过去,铁打的汉子也受不了,他们的脚步越来越沉重,他们的步伐越来越缓慢……

突然不知谁喊了一声:“后退一步是家园!”

韦悦翔一听,激动得差点掉出眼泪,他跟着吼道:“后退一步是家园!”

壮丁们也纷纷狂呼:“后退一步是家园!……”

山呼海啸般的吼声盖过了雨声、风声、哗哗的流水声,壮丁们无不力气大增,加快了脚步,透支着自己的体力!

支援的壮丁终于赶到,李崇德也加入了装石头的行列,滕余浩和小戴子毫不犹豫的扛起了麻袋,往内口飞奔。

后退一步是家园的呼声越来越响,宣示着与大自然抗争的豪情!

内口找得准,麻袋投入越来越多,肆掠的江水终于没了脾气,由狂泻变成了汩汩而出,又由汩汩而出变成了渗水……管涌口终于被堵住了!

壮丁们一屁股坐在了泥浆中,大口的喘着气,往江面上一望,硕大的粮船刚好赶到。

……

长江一波接一波的洪峰终于过去,百里大堤终于保住了!

整个百里洲陷入了狂欢的海洋,到处都是鞭炮声,到处都是欢呼声,韦悦翔等几个汉子每天都被肩舆抬着,胸口戴着大红花,游街夸功。顺带着,韦悦翔也走了桃花运,媒婆都快踏破了门槛。

然而,周望等人则yu哭无泪,长久的暴雨给百里洲造成了莫大的损失:今年的棉花收成没法指望了,百里洲的东部低洼处,洪涝无法及时排出,还是一片泽国,连大量圈养的牲畜的饲料都成了问题……

尤其是小戴子的压力更大,百里洲的水利工程都由他组织,一些建成的水利设施能不能发挥作用,成了他最关注的问题。他每天冒着雨踏着泥水到处查看,好在长江大堤经受住了考验,兴修的排水设施发挥了作用,一切正常,所有的症结出在了积水无法排到长江里!

小戴子坐在大堤上,望着八亩滩的一片水茫茫,丧气不已。八亩滩要算整个百里洲最低洼的地方,所有水渠的排水点最终汇集到这里,把这里变成了一片泽国。虽然小戴子在八亩滩开凿了巨湖,用于储水,奈何今年的暴雨过大,依然无法起到作用。

“水车什么时候才能建好啊?”小戴子叹了口气,心里默念道。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