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地师 >

第194章

大明地师-第194章

小说: 大明地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谈完私事,两个人开始进入正题,苏昊说道:“岳父大人。自从我军挫败了山贼和倭寇的挑衅之后,淮安府治内的豪强地主都人心惶惶,再没有人敢学曾奉先的样子与官府对抗了。据小婿的下人了解到的情况,连下面州县的官吏都收敛了许多。小婿以为,这个时候正是岳父大人大刀阔斧推出新政的时候。不知岳父大人有何考虑。”

韩文反问道:“改之,你有何建议?”

苏昊道:“长期以来,淮安府治下的豪强地主对普通农家强取豪夺,土地兼并的现象极其严重。农民赋税负担极重,家里没有任何积蓄,所以一旦遭遇天灾,便没有一点自救的能力。小婿以为,我们应当趁现在这个时机,大规模开展土地清丈,没收豪强地主隐瞒的田地作为官田,再以很低的租金出租给失地农民耕种,从而达到休养生息的目的。

现在淮安城内外有大量的流民,我们应当在春季到来之前把土地发放到他们手上,不耽误春耕。只要夏粮收上来,淮安府上下的困境就会烟消云散了。”

“你是说,像没收曾奉先家的土地一样,没收其他豪强的土地?”韩文意味深长地问道。

苏昊摇摇头道:“曾奉先的情况与其他人不同,他是勾结山贼和倭寇,对抗官府,当按谋反罪处置。现在只是没收他家的土地,而没有将其家眷没为官奴,已经是法外开恩了。其他的豪强地主没有这样的劣迹,以小婿之意,略加薄惩即可,不能伤害太深。毕竟,我大明天下还是需要靠这些豪强来支撑的。”

“改之所言,正老夫之意。”韩文满意地说道。

换成其他的一个年轻人,刚刚与曾奉先这样的豪强地主发生了严重的冲突,而且还取得了绝对的胜利,下一步肯定是要趁胜追击,把淮安府治下的豪强地主一网打尽,将其土地全部没收入官。

淮安府的豪强,如果要严格追究下来,没有一户不存在隐瞒田亩的情况,依法处置,也足够把每个地主的屁股打成肉糜了。但苏昊明白,豪强地主的存在,既有可恨之处,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年代,地主阶级的存在,是生产力得以发展的基础。

在古代,修筑陂塘渠道、革新农具、兴办私塾、屯粮备荒等事情,都是由地主完成的,普通的农户没有这样的实力去做这些事情。如果把一个地区内的地主全部消灭,当地的生产力绝对会退步,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当然,如果苏昊有能力在消灭地主之后再搞合作化,办人民公社之类,又另当别论了。不过,苏昊的脑袋并没有被驴踢过,在明代搞合作化这样的事情,他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翁婿二人在对待地主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两个人认真分析了整个淮安府的形势,决定即日起就开展全府的土地清丈工作,明确各家各户的田地面积。对于曾经隐瞒田亩的人家,只要其自愿补交一定额度的税款,就免于追究。付不出税款的,也可以拿家里多余的田地来偿还,这些田地将被没收为官田,租给农户去耕种。

粗略算来,这些豪强补交的税款将会高达10万两银子,没收的土地也当在几万亩的样子。有了这些银子和土地,韩文要解决淮安府现在的流民问题就完全没有压力了。在此前几个月,韩文觉得自己一筹莫展,想干什么事都干不成。现在情况就不同了,手里有钱有地,豪强和州县官吏都噤若寒蝉,实在是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时机啊。

“这些事若能办成,本府也算是为黎民百姓办了一件好事了,不枉朝廷委任老夫当这一任知府。”韩文颇有些得意地说道。

“此事如果能够照我们的思路办成,淮安府的面貌将焕然一新,百姓安居乐业,可谓是国泰民安。等吏部下来考成之时,岳父大人的政绩定是我大明最为顶尖的。”苏昊恭维道。

韩文笑道:“这全是改之你的功劳啊。没有你率兵荡平山贼和倭寇,岂有今天的局面。老夫只是坐享其成而已。”

苏昊道:“岳父大人言重了,这都是小婿应当做的事情。”

韩文道:“改之,你做的这些事情,老夫都会记在心里的。朝廷派老夫到淮安来,其实主要是助你做事,殊不料却反过来,成了你帮老夫的大忙。下一步,治河之事,可有什么需要淮安府配合的,改之但说无妨,只要本府能够做到的事情,绝无二话。”

苏昊道:“治河之事,现在也已经有些眉目了。有关让淮河水穿黄入海的计划,已经得到了潘总督的批准,穿黄工程即日就要开工,要抢在黄河开冻之前完成。穿黄工程结束后,淮河水会从黄河河道之下穿过,经淮安府境内入海,所以需要开凿一条入海通道,此事需要集淮安府全府之力完成。”

“此事不难。”韩文道,“只要改之你把线路画出来,本府即在全府征调役夫,保证在明年桃花水之前把这条入海通道开凿出来。”

“此事需要花费的钱粮以及占用的田地都不在少数,河道上能够调拨出来的银两十分有限,所以有些支出可能就需要淮安府承担了。”苏昊说道。

韩文道:“此次清丈田地,征收上来的官田甚多,本府可以做主,以这些官田置换修筑河渠占用的农田。至于银两,改之也不用担心,本府自有办法解决就是。”

韩文说有办法解决,其实使用的不外乎是从豪强地主那里征收来的补交税款,这些钱本来就是苏昊挣来的,现在再用于苏昊的事业,也算是用得其所。兴修水利从来都是各地官府的重中之重,韩文若能在任上完成这样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也能算成是一项极大的政绩了。

“那就太好了。”苏昊说道,“此渠道一旦建成,旱时可以为淮安府数百万亩田地提供灌溉,涝时可以起到泄洪排涝的效果,我淮安府将做到旱涝保收。现在付出去的钱粮,不出几年就能够全部收回来了。”

“本府拭目以待。”韩文信心满满地说道。

第250章百户所

苏昊与韩文谈完政事,照例去后宅看望韩倩。韩倩早就听说了赐婚的事情,既喜又羞,见着苏昊,忍不住撒娇、撒泼、撒气,好一通折腾,这些闺房秘事,本书就不便一一细述了。

解决了淮安府这边的事情,苏昊心里还惦记着另一桩事。第二天,他带上徐光祖、邓奎、陈观鱼以及几名亲兵,驱马出了淮安城,来到位于城南十里外的一处小庄子前。

放眼望去,这处庄子大约有四五十座房子,大多数的房子看起来都已经十分破旧,用茅草、黄泥等物勉强修缮过,谁知道到了雨季还能不能起到避雨的作用。庄子四周有一堵土墙,把整个庄子包围起来,只留下一个大门通向外面。

在庄子的大门口,站着两名身穿褪了色的鸳鸯战袄的明军士兵,他们一手拄着长矛,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一本正经地摆出一个站岗的姿势。

“来者何人!”

看到苏昊等人向着庄子走来,其中一名士兵将长矛摆平,对着来人的方向,大声地喝问道。苏昊一行穿的都是便装,哨兵一时看不出他们的身份。

“不会吧,这太平盛世,他们站岗也这么认真?”苏昊小声地嘀咕道。

陈观鱼在一旁说道:“东主,这就是张云龙所辖的百户所。我打听过,整个淮安卫,像他们这样每天安排哨兵的卫所,寥寥无几。”

“是啊,像这样严守着军人本份的兵将,实在是太少了。”苏昊感慨道。

说罢这些,苏昊跳下马,向前走了几步。来到那两名哨兵的面前,大声回答道:“麻烦二位大哥向张云龙张百户通报一声,就说勘舆营苏昊前来拜访。”

“勘舆营?苏昊?”两名哨兵互相对了个眼神,其中一人依然挺矛对着苏昊一行,另一人飞也似地冲进庄子里报信去了。

不一会。庄子里响起急促的脚步声,张云龙带着几个人急匆匆地跑了出来。见哨兵用长矛对着苏昊等人,张云龙连忙大声喝道:“混账,快把矛放下,这是勘舆营的苏千户!”

哨兵听说来人居然是位千户,吓得赶紧收矛赔礼。张云龙跑到苏昊面前,单膝跪地,抱拳施礼道:“淮安卫左千户所城南百户张云龙拜见苏千户,不知苏千户到来,未能远迎,还请恕罪。”

“张百户快快请起。”苏昊笑着走上前。以手相搀,“你我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不必拘礼。”

“谢苏千户。”张云龙这才站起身来,他先后与邓奎、徐光祖等人打过招呼,又把自己身后的人向苏昊做了介绍,原来这是他这个百户所里的两名总旗以及几名小旗。这些总旗和小旗分别向苏昊、邓奎等人行礼,大家客套了一通不提。

互相介绍过之后。张云龙看看苏昊一行,奇怪地问道:“苏千户,今日您是办差路过敝所吗?有什么需要末将效劳的事情吗?”

苏昊摇摇头道:“我今日就专门来看望你的,不瞒你说,为了打听你这个百户所的位置,我还颇费了一些工夫呢。”

“专门来看我?”张云龙有些愕然,心里没来由地动了一下,他向庄子里一伸手,说道:“既是如此,那就请苏千户、邓副千户以及各位到敝所坐坐了。”

几名总旗和小旗分别过来替苏昊等人牵过了马。张云龙领着苏昊向庄子里走去,一路向苏昊介绍着庄子的情况。

明代的卫所属于地方部队,卫所兵平时以种地为生,到需要打仗的时候再集中起来。卫所兵是世袭制的,也称为军户。一家老小都生活在卫所里,老兵退伍了,就由儿子顶替。一个卫所里正规的兵员编制是112人,但家属的人数却可以高达数百人,年深日久,每个卫所就变成一个农庄了。

走进庄子,苏昊看到的是一片典型的农村景象,有扛着锄头走过去的青壮汉子,有眯缝着眼睛坐在门口晒太阳的老人,也有天真烂漫做着游戏的孩子。不时有人迎上前向苏昊等人微笑敬礼,苏昊看着他们的脸,觉得似曾相识,张云龙介绍说,这些人都是前些日子参与过对倭寇那一仗的士兵,所以他们认识苏昊和邓奎,知道这些人的身份。

“站岗的那两个,那次留在百户所看家,没有参战,所以不识苏千户的尊颜,还请苏千户见谅。”张云龙解释道。

“没什么,他们忠于职守,何错之有?”苏昊说道,他指了指路上的人,对张云龙问道:“张百户,你们卫所的这些兵,平时操练吗?”

“当然操练。”张云龙道,“其他卫报如何做,我管不了,我这个所里的士卒,必须每日参加操练,刀矛弓弩,样样不得荒废。”

“难怪你带的人面对倭寇能够从容应对。那一日,若不是你带着人在殿后,淮安卫还不定要死多少人呢。”苏昊说道。

张云龙脸上有些黯然,说道:“唉,当日之事,真让苏千户看笑话了。我淮安卫1000余兵马,还加上河道府的千余人,居然被百来个倭寇追得落荒而逃。若非遇到了苏千户,这一仗还不知道会败成什么样子呢。”

“我大明卫所废驰,也不光是一个淮安卫的事情了。倒是像张百户这样能够坚持操练士卒的,实属罕见。”苏昊说道。

张云龙道:“既然是当了兵,自当像个兵的样子,成天连操练都不去,还能叫作兵吗?没来由地让人看不起了。”

说话间,一行人已经来到了张云龙的百户衙。说是百户衙,其实也就是一间大一点的屋子,像乡下的祠堂那般。这座百户衙也和庄子里其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